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范文生 《聚酯工业》2010,23(2):39-41
对PET装置开停车过程的工艺操作进行探讨,主要包括目标值跟踪功能控制系统升温,酯化反应器带料开车,开车时进浆料的技术要点,停车时酯化反应的控制,黏度控制和反应釜的煮洗等。对开停车的历史数据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2.
张斌 《聚酯工业》2006,19(3):42-44
介绍了聚酯装置停车所回收的EG在酯化开车中的直接应用。通过准确把握酯化釜的升温节奏,PTA浆料的注入时机,控制好酯化工艺条件,避免酯化冷凝系统过载,完成了开车第一批合格低聚物的制备,从而降低了开车成本。  相似文献   

3.
<正> 在精对苯二甲酸(PTA)与乙二醇(EG)在直接酯化工艺中,PTA的粒度分布是影响反应混合物均匀性的一个关键因素。PTA与EG的酪化反应为一非均相体系。酯化反应的初始阶段,由于PTA难溶于EG中,反应混合物呈浆状。尤其当EG对PTA的克分子比  相似文献   

4.
采用改性剂间苯二甲酸-5-磺酸钠(SIPA)、对苯二甲酸(PTA)、乙二醇(EG)直接酯化反应合成阳离子染料可染聚酯(CDP);讨论了SIPA的添加量对酯化反应时间影响,同时对其动力学进行研究,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结果表明:随着SIPA的含量增加,酯化反应时间缩短,反应活化能降低;较佳的酯化反应条件为(SIPA+PTA)∶EG摩尔比1.0∶1.5,SIPA占(SIPA+PTA)质量分数1.5%;添加SIPA合成CDP的酯化反应动力学按零级反应处理。  相似文献   

5.
《中国涂料》2016,(10):37-39
采用十二烷基苯磺酸作为醇酸树脂酯化反应的催化剂,降低PTA醇酸树脂的反应温度,考察了催化醇酸树脂酯化反应的各种因素,确定最佳酯化反应温度及催化剂用量。  相似文献   

6.
在年产30万t的中纺院四釜装置上生产PET产品,探讨了第一酯化影响PET产品中二甘醇含量的因素。酯化阶段生成的二甘醇占总反应的80%左右,EG/PTA量比、酯化温度、酯化压力、酯化搅拌速度和PTA粒径都是影响二甘醇生成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模拟工业实际生产,在单管试验装置上,研究了不同工艺条件(浆料的n(EG)/n(PTA),反应温度,循环比,反应压力),对PTA直接酯化反应酯化率和副产物乙醛、二甘醇生成的影响。试验表明:调整工艺参数,降低n(EG)/n(PTA)(由2.0降至1.8)、反应温度由285℃降至281.5℃、适当增加循环比,既节约能源又降低单耗。  相似文献   

8.
针对大型连续PTA直接酯化法PET工艺过程装置,以Aspen Plus和Polymers Plus为模型开发工具,建立了以反应和传质过程机理为基础的稳态模型。结果表明:该模型中包括了酯化反应、缩聚反应、二甘醇生成反应、链降解反应和乙醛生成等主副反应,且考虑了端羧基对酯化反应的自催化效应;更重要的是模型考虑了酯化阶段PTA在酯化反应器中的溶解过程和终缩聚阶段小分子的脱挥,并建立了小分子脱挥的传质系数与缩聚反应器内聚合度、黏度、温度和搅拌器转速等的关联;在此模型基础上模拟研究了第一酯化反应操作温度对各反应器出口指标的影响,指出酯化段的酯化率有一个适宜的控制范围。  相似文献   

9.
《聚酯工业》2017,(4):1-5
介绍了PTA装置的氧化反应系统工艺过程及控制原理,讨论了基于传统DCS控制系统的氧化反应系统开车过程中的存在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运用逻辑代数提出了将反应过程规律和设备运行规律之间的关系进行逻辑化处理的解决方案,提前预防事故和故障,避免事后制定反事故措施和消除缺陷。方案实施效果表明:PTA装置氧化反应系统采用开车过程逻辑控制方案后,节约了开车时间并减少了开车错误的发生。为避免开车错误指明方向并提供了方法。  相似文献   

10.
张晓刚 《聚酯工业》2019,32(3):37-41
酯化反应是聚酯生产中的第一道化学反应,它的反应好坏决定着最终聚酯产品中的一些重要品质指标。通过对酯化反应过程的分析,找出酯化反应的影响因素,如n(EG)/n(PTA)、酯化反应温度、回流EG的调节、压力、停留时间、酯化率的反向调节等,根据这些反应影响因素的特点,分别制定优化方案,就可以得出整个酯化反应的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1.
通过调节温度、投料比、投料方式、催化剂、阻聚剂用量等条件,合成了一系列环氧大豆油丙烯酸酯低聚物。采用紫外光固化制备固化膜,并测定了固化膜的凝胶含量。实验结果表明,产物的酯化程度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过高的温度增加了产物的黏度。适当提高体系中环氧大豆油含量,改变投料方式,合适的催化剂和阻聚剂用量,有利于提高合成产物的酯化程度。最终得出反应温度120℃、n(环氧大豆油)∶n(丙烯酸)=1.12∶1、将环氧大豆油与阻聚剂预先混合,再滴加丙烯酸与催化剂的混合物的投料方式、w(阻聚剂)=0.15%,为最佳反应条件。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间歇酯化过程中的低聚合反应,建立了一数学模型,模型能被用以估计转化率、低聚组份的浓度和低聚物的分布,分析了乙二醇/对苯二甲酸摩尔比对转化率、低聚物浓度、低聚物分子量及分子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以钛酸四丁酯为催化剂,将对苯二甲酸和1,4-丁二醇进行酯化反应,并利用卡氏水份仪、气相色谱仪和全自动电位滴定仪对反应过程中的馏出液样品和酯化物固体样品进行相关分析,考察了温度、催化剂加入量、原料配比等因素对酯化反应过程及酯化程度的影响,优化了间歇酯化反应的工艺条件,为连续化工艺过程优化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4.
新型无锑催化剂在聚酯合成中酯化反应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自制的新型无锑催化剂,主要含有TiO2、钛酸四丁酯,研究了其催化酯化反应的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在同样的反应条件下,加入自制催化剂与不加催化剂的反应相比,酯化反应活化能有大幅度的降低;酯化反应时间也可缩短39%。  相似文献   

15.
采用对苯二甲酸(PTA)和1,3-丙二醇(1,3-PDO)为原料,以自制的草酸亚锡为催化剂经酯化、缩聚,制得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探讨了反应条件对合成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草酸亚锡的催化活性优于丁基锡酸和辛酸亚锡。1,3-PDO/PTA的摩尔比为1.5/1、草酸亚锡用量为5×10-4mol/mol(相对PTA),酯化反应温度260℃,反应时间2 h;缩聚反应温度260℃,反应时间2 h,可制得PTT,其特性粘数为0.8950dL/g,端羧基含量为15 mol/t。  相似文献   

16.
光敏丙烯酸环氧酯合成过程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定丙烯酸环氧酯合成过程中的丙烯酸转化率以及对合成产物的红外光谱分析,研究了反应温度、催化剂、阻聚剂、投料比和投料方式对合成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增加催化剂用量并在一定范围内提高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缩短、酯化程度提高;增加阻聚剂用量,酯化程度提高,但阻聚剂用量达到1.0%时酯化程度降低;随着反应物配比中丙烯酸比例的增加,反应时间延长。投料比nEr:nAA为1.0:1.9及1.0:2.1的条件下合成产物的酯化程度高于nEr:nAA为1.0:2.0的。投料方式对反应时间的影响不大;将丙烯酸与催化剂预先混合有利于提高产物的酯化程度。  相似文献   

17.
Simulations were carried out with a continuous recycle esterification model for the terephthalic acid–ethylene glycol (TPA–EG) system proposed previously. The influence of reaction temperatures, recycle ratios, and residence times on the oligomer characteristics was examined and the following results were obtained: (1) The main reactions proceed more under higher reaction temperatures, but the side reactions on diethylene glycol (DEG) proceed further than do the main reactions. (2) The higher residence time ratio of the first reactor to the total results in the proceeding of esterifications, which becomes remarkable as the temperature becomes high. (3) As the recycle ratio becomes high, the esterfications proceed, but in the very high degree of esterification, the tendency is reversed. (4)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ligomer are almost the same at the same degree of esterification, independent of the reaction conditions. © 1994 John Wiley & Sons, Inc.  相似文献   

18.
聚酯中二甘醇的影响因素及控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方  于宝辉 《聚酯工业》2004,17(3):39-41
讨论了影响切片中二甘醇含量的各种因素。对于聚酯生产中 ,二甘醇主要产生于第一酯化反应这一实际情况 ,提出要控制二甘醇的含量必须结合生产实际 ,及时调整n(EG) /n(PTA)、酯化温度、酯化压力、停留时间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