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将特殊的炭黑粒子均匀分散在聚合物基体中,能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有效提高材料电阻值,可形成一种复合型导电高分子材料。本文综述了导电炭黑填充聚合物的研究进展,对影响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及因素进行了探讨。重点介绍了使用共混聚合物作基体,利用特种导电炭黑改善聚合材料的抗静电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导电涂料     
《涂料技术与文摘》2009,30(7):41-41
导电组合物、导电涂料及其制备和带有该涂层的多层体;分散性好的导电聚合物组合物、导电材料的制备及其抗静电材料;掺杂聚苯胺制备及其在水性防腐防静电涂料中的应用;水性三聚氰胺树脂抗静电涂层的制备;一种水性抗静电涂覆液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3.
炭黑填充聚合物导电复合材料的研究和应用概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滕参  闻荻江 《塑料加工》2004,39(6):16-20
概述了目前国内外炭黑填充聚合物导电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应用。主要对炭黑填充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正负温度效应尤其是低碳含量炭黑填充聚合物抗静电材料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对导电填料填充聚合物基抗静电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展望了聚合物基抗静电复合材料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选用可完全生物降解的聚乳酸材料作为导电抗静电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基体,以阵列碳纳米管(CNT)为主要电介质,碳纤维(CF)为增强材料和辅助导电剂,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生物降解导电高分子材料。研究表明,含2%碳纳米管的聚乳酸(PLA)表面电阻率可达到1010Ω/sq,即可达到抗静电材料的要求;添加1%的碳纤维(CF),制备成PLA/CNT/CF导电复合材料,碳纤维不但可以提高材料的导电性能,还显著改善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冲击性能,导电性和冲击强度均提高了4倍。  相似文献   

6.
<正>德国弗劳恩霍夫材料与射线技术研究所近日发表公报说,该所研发了一种低成本、技术简便的聚合物抗静电镀膜新方法。非导电聚合物上的静电现象十分普  相似文献   

7.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聚烯烃材料抗静电方法的研究进展,包括抗静电剂的外部涂覆法、内部混炼法以及添加导电填料法。按照上述方法所用抗静电剂及导电填料的品种分类总结,分析对比各自的实施方式、导电机理及抗静电效果。重点介绍碳系导电添加剂及导电高分子用于聚烯烃材料抗静电性能的研究现状,展望了未来聚烯烃抗静电改性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导电聚合物复合材料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基于导电聚合物的复合材料(导电聚合物/碳材料、导电聚合物/金属氧化物材料、导电聚合物/碳材料l金属氧化物材料)作为电极材料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进展,指出将导电聚合物与碳材料或金属氧化物复合,双电层电容与法拉第准电容结合,有机材料与无机材料结合,是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研究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介绍抗静电高分子材料的研究概况。重点阐述目前提高高分子材料抗静电性能采取的主要方法:添加抗静电剂法、与结构型导电高分子材料共混法和添加导电填料法。分析了这些方法改进高分子材料的抗静电性能的特点,并介绍其应用情况。指出抗静电高分子材料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20046135 导电和发光的聚合物合成纤维Harlin A.…;Chemical Fibers International,2003,53 (1),p.42(英) 文章中列出了具有导电性或发光性的五种聚合物,包括聚苯胺(导电的)和PEDOT(发光的)。还列出了这些导电聚合物和基质相混合后的6种性能指标。导电纤维能用于抗静电服装以及生产无尘制品。导电纤维也能用于测试张力和温度的传感器。最新的研究进展是一种依赖纤维中孔的大小和形状使纤维具有光学性能的中空纤维。(倪如青)  相似文献   

11.
纳米碳管及其在聚合物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聚合物基纳米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增强型、耐热型、抗静电型和电磁屏蔽型纳米碳管/聚合物复合材料的性能和应用。纳米碳管作为填料加入到聚合物中,可改善聚合物的机械性能和耐热性能,也可赋予聚合物抗静电和电磁屏蔽等新性能。随着对纳米碳管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将在物理学、化学、材料学领域尤其在纳米电子器件和复合材料领域有很大的突破。  相似文献   

12.
新型导电高分子抗静电剂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征型导电高分子抗静电剂是目前发现的使用效果最好的抗静电剂之一.本文简要综述了本征型导电高分子抗静电剂的工作原理、特点、国内外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其中重点介绍了聚(3,4-二氧乙基噻吩)/聚对苯乙烯磺酸,以及它在感光材料中作为抗静电剂显示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聚(3,4-二氧乙基噻吩)(PEDOT)是目前发现的导电态最稳定的导电高分子之一,对聚PEDOT及其单体3,4-二氧乙基噻吩(EDOT)的制备方法进行了综述,并介绍了PEDOT在抗静电、电解电容器、有机光电材料和传感器领域的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首先介绍了静电荷的产生及危害,论述了抗静电剂的使用方法和作用原理,详细介绍了聚氨酯材料抗静电剂的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添加型抗静电剂、反应型抗静电剂在解决聚氨酯抗静电性方面的应用,介绍了其各自的特点,并展望了未来聚氨酯抗静电剂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有机高分子材料应用日益广泛,但是存在材料高电阻率带来的静电隐患,因此有必要进行抗静电改性方面的研究;介绍了有机高分子材料抗静电改性的主要方式;展望了功能复合化、绿色环保化和高分子永久化等三个抗静电改性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含PEEM和CuI抗静电涤纶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含金属的聚醚衍生物(PEEM)和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BHET)共聚,另共聚时添加CuI,合成了两种不同的抗静电PET高聚物,通过切片纺丝制备永久性的抗静电PET纤维。结果表明,BHET和质量分数为20%PEEM共聚,所制得PET纤维的体积比电阻为1.24×1010Ω·cm,且可纺性好,当在其聚合体系中加入质量分数为3.8%的Cul时,其体积比电阻下降到6.9×108Ω·cm,抗静电性和可纺性良好。由红外光谱和差热分析验证了PEEM和BHET发生了共聚反应及其反应程度。  相似文献   

17.
This study aims to produce a long-term antistatic acrylic-based film by incorporating ionic liquid (IL), 1-ethyl-2,3-dimethylimidazolium ethyl sulphate (EIL) into acrylic resin. After loading, characterisations of samples were conducted by mechanically, thermally and morphologically. In order to determine antistatic properties, surface resistivity of samples was measured by using at different time interval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IL loaded polymers showed a good antistatic property for a long time. The effect of incorporation on tensile strength, tensile modulus, flexural strength and flexural modulus of polymer were also obtained. After loading process, tensile strength, tensile modulus, flexural strength and flexural modulus values decreased considerably. The decrement in tensile strength of polymer is much less than that in flexural strength. The effect of EIL incorporation into acrylic resin on thermal conductivity and surface wettability was also investigated. From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images, EIL particles in nano-size range were observed in polymer structure.  相似文献   

18.
有机抗静电剂的应用和发展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静电产生的原因与危害,阐述了有机抗静电剂在塑料制品中的应用及影响抗静电性能的因素,介绍了有机抗静电剂的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有机抗静电剂的应用和发展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静电产生的原因与危害,阐述了有机抗静电剂在塑料制品中的应用及影响抗静电性能的因素,介绍了有机抗静电剂的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