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不同发酵条件对黑曲霉利用玉米粉生产柠檬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发酵条件对黑曲霉07001生产柠檬酸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经过a-淀粉酶液化后的玉米粉作为主要原料,初始糖含量调整为15%(W/V),补充0.9%(W/V)尿素作为氮源,加入KH2PO40.1%(W/V)、MgSO40.25%(W/V),初始pH值调整为6.7,34℃发酵72 h左右,可以得到比较理想的发酵结果.  相似文献   

2.
徐艳 《中国酿造》2017,36(4):127
对黑曲霉利用红薯粉生产柠檬酸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发酵时间、培养基红薯粉含量、摇床转速、初始pH对柠檬酸产量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正交试验确定黑曲霉利用红薯粉生产柠檬酸的发酵条件为:发酵时间60 h、培养基红薯粉含量40 g/L,摇床转速200 r/min,初始pH值6.0。在此条件下,柠檬酸产量达4.81 g/L。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黑曲霉柠檬酸生产过程的菌体形态、总糖、还原糖及有机酸的变化进行了系统地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整个发酵过程中,菌球形态保持紧密稳定,发酵产物中以柠檬酸为主,产量达到155 g/L.并首次发现柠檬酸发酵过程中伴随有乙醛酸的生成,最大浓度可达9.4 g/L.对于菌种和发酵工艺的改进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柠檬酸生产中黑曲霉菌体的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柠礞酸发酵副产物黑曲霉菌体中回收细胞内转化酶的方法,采用适当的提取条件,可获得活力为93单位/g(干菌体)的β-呋喃果糖苷酶。并对黑曲霉菌体的组成进行了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其中含有约0.52%,的麦角固醇,经紫外光辐照处理,得到富含维生素D2的菌体,用作饲料添加剂可提高营养效价。  相似文献   

5.
采用γ射线(Co60)及亚硝基胍复合诱变的方法对产柠檬酸黑曲霉菌株进行诱变。γ射线(Co60)诱变剂量为1400Gy,亚硝基胍的浓度为1mg/mL,作用时间为4min,在此条件进行复合诱变。经多轮筛选最终获得到一株产酸为15.5g/dL且遗传稳定性高的菌株。并对黑曲霉发酵产柠檬酸的工艺进行优化。确定种子液的最适条件:氮源选取豆饼粉,糖浓度为10%;最适发酵条件:培养温度为35℃,初始pH值5~6,氮源选取豆饼粉且氮源用量为0.8%,在50L发酵罐中进行中试试验,试验结果为周期63h,产酸17.94g/100mL,转化率为99.7%,比出发菌株发酵周期缩短3h,产酸提高10%,转化率提高5%。  相似文献   

6.
利用已有菌种进行分离复壮、斜面培养、麸曲培养,然后发酵,检测产生柠檬酸的量,选择产酸能力较高的菌种,在选出菌种的基础上重复此步骤,挑选出产酸能力最大的菌种,通过实验结果,表明第二次选育的菌种的产酸能力比第一次选育出的种子能够提高75.88%。  相似文献   

7.
碳源对固定化黑曲霉生产柠檬酸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海藻酸钙为载体包埋固定化黑曲霉AspergillusnigerW1-2细胞,用于生产柠檬酸,研究了碳源(蔗糖、葡萄糖和乳糖)及其浓度对固定化细胞生产柠檬酸的影响。结果表明,最适宜的碳源为蔗糖,其次为葡萄糖,固定化细胞利用乳糖时只生成少量柠檬酸。利用固定化细胞生产柠檬酸时,最适蔗糖浓度为120g/l,较利用游离细胞低(140g/L),并且,蔗糖浓度对固定化细胞生产柠檬酸的影响较利用游离细胞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为了选育高产柠檬酸菌种,以前期分离到的一株黑曲霉YZ-35为出发菌株,进行了紫外线与硫酸二乙酯(DES)复合诱变研究,得到了一株稳定高效的目的菌株,命名为(Aspergillus niger)YZ-DE-3,该菌株的产酸量达到6.46%,较原始菌株YZ-35提高了50.23%。突变株YZ-DE-3经斜面传代培养5代,产酸遗传特性稳定。  相似文献   

9.
李忠英 《中国酿造》2014,(11):94-97
为了选育高产柠檬酸菌种,以前期分离到的一株黑曲霉(A spergillusniger)Y Z-35为出发菌株,经紫外线(U V)与硫酸二乙酯(D ES)复合诱变后,进行了产柠檬酸发酵条件优化试验。结果表明,选育出黑曲霉U V -D E-3是一株优良高产菌株,该菌株的产酸率达到11.54%,比初始菌株(Y Z-35)产酸率提高了69.70%;以红薯为发酵原料,在初始糖含量12%、温度35℃、起始pH 值为6.5,转速160 r/m in、发酵时间72 h的优化条件下,摇瓶发酵平均产酸率达到14.24%。  相似文献   

10.
11.
高产柠檬酸的SHAM特性黑曲霉突变株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SHAM (水杨酸氧肟酸 )对产酸的影响。 5mg/ 6 0mL的SHAM基本抑制柠檬酸的产生。当W 3菌株在加有 10mg/ 10mLSHAM(L1)的平板上生长时 ,只能着生 10 %的孢子 ,在加有 2 0mg/ 10mLSHAM (L2 )的平板上生长时不能着生孢子。据此选育出不能够在L1平板上着生孢子的SHAM敏感株和在L2平板上能够着生孢子的SHAM抗性株。通过发酵试验 ,SHAMS- 2菌株产柠檬酸比出发菌株W 3高 4 0 % ,转化率达到 91 7%  相似文献   

12.
利用低能离子注入及微波辐射对柠檬酸生产菌进行诱变选育.在30keV能量的氮离子注入以及间隔10s的微波电磁辐射后筛选得到2株产量提高到60%的诱变高产菌,多次传代实验表明菌株遗传稳定性良好,为柠檬酸发酵菌黑曲霉的进一步的育种工作提供了诱变参数和高产出发菌株.  相似文献   

13.
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YX-1217是一株典型的柠檬酸高产菌株,基于二维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2-DE)对黑曲霉YX-1217 和退化菌株YX-1217G的胞外分泌蛋白进行比较,同时利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TRAQ)技术比较了两株菌的胞内蛋白差 异,揭示黑曲霉YX-1217高产柠檬酸的分子机制。 结果显示,菌株黑曲霉YX-1217G的胞外蛋白数量和浓度均显著低于菌株黑曲霉 YX-1217(P<0.05),通过质谱鉴定了6个黑曲霉YX-1217高表达蛋白;利用iTRAQ技术共鉴定到3 553个蛋白,将差异蛋白按照京都基 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代谢数据库进行分类,发现与柠檬酸生物合成相关的酶在菌株黑曲霉YX-1217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退 化菌株(P<0.05),这些蛋白的高效表达是菌株黑曲霉YX-1217高产柠檬酸的原因之一,为开发柠檬酸或其他有机酸的高产菌株提供 新的思路和观点。  相似文献   

14.
孙科  周凤侠 《食品工业科技》2015,36(11):172-175
通过对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XSY0607液体深层发酵柠檬酸的培养基优化实验,得出如下结论:通因实验得出黑曲霉XSY0607发酵柠檬酸的最佳碳源为水稻秸秆、最佳有机氮源为蛋白胨、最佳无机氮源NH4NO3、最佳生长因子为牛肉膏。通过Plackett-Burman实验设计得到黑曲霉XSY0607发酵柠檬素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水稻秸秆粉6%、蛋白胨4.5%、NH4NO30.5%、牛肉膏0.75%、KH2PO40.15%、Mg SO40.045%和Fe SO4·7H2O 0.0015%。同时通过极差分析还可得出黑曲霉XSY0607发酵培养基中不同成分对柠檬酸发酵的影响顺序为水稻秸秆>蛋白胨>NH4NO3>KH2PO4>Mg SO4>Fe SO4·7H2O>牛肉膏。使用优化后的培养基进行柠檬酸发酵实验,柠檬酸产量为83.6mg/m L,较优化前产量提高了31.83%。   相似文献   

15.
耐高温柠檬酸菌种驯化及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发酵良好的高温(33℃)薯干醪柠檬酸发酵液,通过温度驯化与筛选,得到2株优良菌种,耐35℃高温、发酵产酸性能优于原柠檬酸菌种Co827黑曲霉。  相似文献   

16.
对在工业生产中有较高性价比的产柠檬酸黑曲霉C9为出发菌株,航天诱变后,进行了透明圈初筛、耐酸度复筛、遗传稳定性和产柠檬酸发酵条件实验.结果表明,选育出的黑曲霉AM-51是一株优良的高产柠檬酸菌株.该菌株的耐酸度能达到16%以上,产酸稳定性良好;以玉米粉为原料,在产酸温度为34℃~37℃、初始pH值为5.5~6.5、发酵时间为70h~96h的条件下产酸率基本稳定.当发酵温度为37℃、初始pH值为6.0、发酵时间为84h时,平均产酸率达16.50%,较出发菌株产酸率(12.80%)提高了22.42%.  相似文献   

17.
分别在无机和有机氮源中,探讨了三种不同碳源的柠檬酸发酵情况。结果表明,氮源对以1,6-缩水-β-D吡喃葡萄糖为碳源的柠檬酸发酵产率影响最大,对纤维素热解液脱毒液和葡萄糖的影响较小,但有机氮源都能缩短它们的发酵时间。在两种氮源中,纤维素热解液脱毒液的发酵时间都为最长,葡萄糖的发酵产率最高。   相似文献   

18.
19.
董基  刘钊 《食品工程》2012,(1):34-37
以桔粉为原料,以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为发酵菌株,采用液体发酵法生产纤维素酶。通过单因素试验考查了麸皮和蛋白胨的比例(C/N)、装液量及接种量3个因素对产酶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发酵产酶的工艺条件为:添加桔粉80 g/L,麸皮和蛋白胨质量比为1∶2、250 mL三角瓶装30 mL Mandels氏营养液、接种量3 mL,于30℃下培养72 h,纤维素酶产量达到1885.71 U/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