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宝钢控制焦炭热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根据19种单种煤和64个配煤方案在模拟焦炉(SCO)上的试验,研究了原料煤性质对焦炭热性质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控制宝钢焦炭热性质的模型,实践表明,该模型能很好地预测焦炭热性质,预测值与实绩值误差,CRI<3%,CSR<4%,指导宝钢炼焦配煤生产。  相似文献   

2.
利用煤质分析数据预测焦炭热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种单种煤和64个配煤方案在模拟焦炉(ScO)上的试验,研究了原料煤性质对焦炭热性质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适用于宝钢焦炭热性质预测模型.实践表明,该模型能很好地预测焦炭热性质,指导宝钢炼焦配煤生产.  相似文献   

3.
结合配西加煤实验,提出了配煤所涉煤种对应的焦炭热性质(反应性/反应后强度)具有加和性的观点,在对方案中所涉及的变化煤种对应的焦炭热性质数据进行假定与修正的基础上,结合各方案中煤种比例,对各方案进行比较及计算得出了计算值与实验值一致的结果,从而证实煤种对应的焦炭热性质在配煤中具有加和性。该结论可以为生产中设计配煤方案提供便利,从而指导配煤炼焦生产,稳定和提高焦炭质量。  相似文献   

4.
苗金凤 《河南冶金》2008,16(6):24-26
介绍了豫港(济源)焦化集团有限公司采用捣固炼焦和顶装炼焦两种工艺下的焦炭质量对比,经过生产实践,得出了捣固炼焦的最佳配煤方案。  相似文献   

5.
为了扩大炼焦煤源,降低焦炭成本。在配无烟煤炼焦的思路指导下,本文通过对配无烟煤炼焦中无烟煤的热稳定性、可磨性的研究来辅助选用无烟煤,并通过5kg试验焦炉进行无烟煤配煤炼焦试验研究,优化出涟钢配无烟煤炼焦的无烟煤的最佳粒度与最佳配量。同时比较了涟钢现行配煤方案与配无烟煤的焦炭的冷强度,结果表明,配加量为3%-5%和粒度为-1mm的无烟煤,焦炭冷强度提高2%。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炼焦煤的低灰分、中等硫含量等质量特性;马钢小焦炉试验和工业试验结果表明:炼焦配用澳煤可以得到冷态强度较好的焦碳,而配用加煤炼焦具有良好的焦炭热态强度;在配煤炼焦中两者均可替代目前国内主焦煤品种。  相似文献   

7.
焦炭气孔结构对热性能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40kg试验焦炉炼焦试验,研究了焦炭气孔结构对热性能指标的影响,研究表明,焦炭气孔率、平均气孔直径、平均气孔壁厚度等,对焦炭热性能指标影响很大。配煤结构、炼焦条件、熄焦方式等是影响焦炭气孔结构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崔洪江刘文波  徐显贺 《本钢技术》1999,(9):F002-F002,3,4,5,6,7,8
本文叙述了水钢焦化厂1998年开始进行的不粘煤(贲红煤)配煤炼焦试验及取得的成果。说明了充分利用煤炭资源,扩大炼焦用煤途径,是可以降低成本且保证焦炭质量的,不粘煤(贲红煤)可以用于正常的配煤炼焦生产。  相似文献   

9.
焦炭热强度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试验焦炉(SCO)对梅山常用11种单种强粘煤进行了试验,研究了炼焦煤的性质对焦炭热强度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炼焦强粘结煤的粘结性、变质程度和碱度指数是对焦炭热强度的关键影响因素,焦炭的机械强度和碱度指数是内在因素。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大比例气煤配煤炼焦技术研究和应用情况.实验室模拟常规炼焦煤破碎工艺条件试验表明,当配煤炼焦满足一定的工艺技术指标时,气煤单独炼焦所得焦炭的同性结构和惰性结构在配煤炼焦时会不同程度减少.在6m焦炉开展的大比例气煤配煤试生产攻关结果表明,合理提高气煤的配比至10%、16%、20%,焦炭质量能满足大高炉要求,其中热强度可达到64.4%以上,转鼓强度(M40)可达到87%以上,不仅可以降低焦炭灰分,而且还可以降低配煤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兰天  朱子宗  田辉  盛建文  王鑫海 《钢铁》2009,44(4):20-0
 在2 kg试验焦炉开展配白煤炼焦试验,研究了煤粉改性剂(zzz)对配合煤、焦炭质量的影响。确定出白煤的最佳配加粒度、最佳配加量以及zzz的最佳配加量。通过试验确定出最佳配煤方案:白煤配加量达到8%(粒度小于3 mm),zzz量配加0.10%。由最佳试验方案炼得焦炭的冷态强度M40、M10和热态性质CRI、CSR都可以达到南钢生产焦炭质量的水平。试验方案在南钢40 kg试验焦炉中进行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考察了北京市城市生活垃圾中的废塑料与首钢炼焦配煤在热天平及固定床上热解失重特性及其规律,首次提出混合热反应协同效应强度的计算式。  相似文献   

13.
宝钢集尘焦粉回配炼焦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钱晖  吴信慈 《宝钢技术》1998,(3):41-44,53
在半工业规模和工业规模下,进行了焦粉回配炼焦试验,所用焦粉均取自于宝钢炼焦分厂的集尘系统,其中干熄焦(CDQ)焦粉占70%,在半工业试验中,分析了焦粉粒度、配入量及配煤组成对焦炭质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验证了在生产设备上外配1%焦粉炼焦的可能性,最终认为在炼焦生产中将1%的焦粉配入成型煤中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针对原有配煤方案煤岩图谱存在明显"缺口"问题,鞍钢鲅鱼圈炼焦部开发引进瘦焦煤参与配煤的研究。对4种瘦焦煤炼焦性能进行单种煤炼焦试验、配煤炼焦试验,以及配煤生产实践。试验结果表明,瘦焦煤的引进不仅丰富了炼焦煤资源,还改善了配煤煤岩图谱形态和配煤结构,降低了配煤成本,改善了焦炭质量。  相似文献   

15.
1 前 言印第安纳港焦化公司 (以下简称IHCC) 1 998年 3月投产的热回收焦炉采用了内陆钢铁公司设计的配煤方案 ( R°max1 .1 1 %)。所生产的焦炭用于Ispat的 7号高炉。随后 ,在 5次大的不同配煤变更中 ,对煤样和焦炭样做了仔细分析。配煤变化主要是通过连续增加煤种 ( R°max1 .1 5 %~ 1 .42%)来表示。配煤后的炭化大部分都是在IHCC带有热回收设备的 6个炭化室内进行的。本文对煤和焦炭的关系进行了评定。注重于选择不同的配煤 ,没有考虑焦化设备操作条件的影响。2 配煤试验及结果从 6种配煤的炼焦结果来看 ,煤的质量与焦炭的综合质…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用岩相方法探讨武钢用煤配煤炼焦的热性能。针对目前煤的分类标准发生演变,大型高炉采用富氧鼓风,并结合生产,借助武钢1^#,4^#高炉风口焦组成结构的演变来探讨配煤炼焦与煤岩学的关系,用工艺岩石学测Rmax的方法进行配煤炼焦。  相似文献   

17.
灰成分对焦炭热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胡德生 《钢铁》2002,37(8):9-13
通过在配煤中分别加入不同量的Fe2O3、CaO、MgO、K2O、Na2O、SiO2、Al2O3、P2O5、TiO2改变灰成分的炼焦试验,和大量的模拟生产配煤的炼焦试验。获得169组试验数据,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获得了宝钢煤源条件下,焦炭灰成分中十大主要成分对焦炭热性能影响的次序。确立了适合宝钢煤源条件的灰催化指数ACI计算方法。建立了焦炭灰成分对焦炭热性能影响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8.
为优化焦炭质量,拓宽炼焦煤资源,降低配煤成本,通过煤质分析及40 kg小焦炉炼焦试验对布坎南煤和国内山西柳林地区优质焦煤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比较。通过优化配煤,弥补了布坎南焦煤热强度低的缺点,提高了焦炭质量,降低生产配煤成本13. 35元/t。  相似文献   

19.
介绍当前国内炼焦行业的发展动态,简述干熄焦、风选配煤、煤调湿等多种炼焦新技术,分析各种炼焦新技术的优缺点及应用情况,提出了适合昆钢原料条件下采用炼焦新技术方案:一是风动选择性粉碎(简称风选配煤技术)+煤调湿技术,二是捣固炼焦+煤调湿技术,三是型煤炼焦技术。  相似文献   

20.
通过40kg试验焦炉炼焦试验,研究了焦炭气孔结构对热性能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气孔率及焦炭平均气孔直径的增加,焦炭反应性增加,反应后强度下降,热性质恶化;随着焦炭平均气孔壁厚度的增加,焦炭反应性降低,反应后强度提高,热性质改善。配煤结构、炼焦条件、熄焦方式等是影响焦炭气孔结构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