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7 毫秒
1.
邻居周末回了趟乡下的老家,捎回油豆腐给我。黄豆是她父母自己种的,豆腐是用她家的石磨磨出来的,磨豆腐用的水是村里的井水。她爸妈为了让她方便拿回城来,特意把豆腐切成方方正正的小块,烧滚菜子油焯过,豆腐呈淡黄色又有油香味,我看着豆腐,口水直涌舌尖。  相似文献   

2.
正我家吃豆腐都是妈妈让我去镇东头的何记豆腐店里买的。顾客都叫女店主何嫂,我也叫她何嫂。她长得白白胖胖,像豆腐一样水灵灵的。每次我拿着竹篮去买豆腐,只见何嫂用一块薄薄的铜板刀,在一大块洁白鲜嫩的豆腐上,一横一竖,划成方块,她总是选择最大的两块给我,还把一板豆腐上的边皮、屑粒都拾给我。  相似文献   

3.
美式豆制品     
我碰巧遇到网上的一次豆制品常识测验,考完后,不得不对美式豆制品刮目相看。 在我的印象中.美国人是不喜欢豆制品的。我的老公,儿子都不爱吃豆制品。尤其对豆腐和豆浆,更是见则摇头,闻则变色。儿子能吃一些油炸豆腐、如豆腐衣包肉,油豆腐塞肉等。美国先生能吃一点中国餐馆里免费供应的酸辣豆腐汤。我周围  相似文献   

4.
前些日子,收到闺蜜素素的邮件,说她周末做了一次肉包子,得到大家赞美,可是她内心最想吃的是老家的豆腐馒头:"他们都说好吃的在家里,可惜我的家已经不在故乡,所以即便在家里,也吃不到好吃的了。"这句话让我对着屏幕反复看了很久,眼眶酸涩。素素大学时候跟黑人留学生恋爱,完全不顾亲戚朋友的反对,坚定地远嫁马里。可惜激情慢慢褪色后,生活中诸多琐碎的不便就开始冒出来。这不便中听她提到最多的之一就是豆腐。马里没有豆腐——这跟欧美虽然不生产豆腐但是在唐人街或者大超市还是能买到从中国进口的豆腐不同,马里是真的没有豆腐。不但没有豆腐,连豆子都没有。我老公出差去马里时给素素带过豆腐皮,这是老公的三叔在农村里用柴灶煮豆浆,亲手用半米长的棍子捞的豆腐皮。三叔每年给我们豆腐皮时都要念叨:"这个是  相似文献   

5.
女儿是“化盲”,因为她对化学毫无兴致可言。那一回,面对餐桌上一大碗她百吃不厌的切豆腐,顿时开启了我的话问。我当时是将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同豆腐相提并论,说它们都是古代炼丹家奉献的宝物,是足以享誉环球的《(学成果。“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多亏淮南王刘安那么一“.)”,便.人化出华夏千年食风不改的豆腐来。听我这么一讲,孩子不由瞪大了眼连连称奇。怎么能不称奇呢?这有如大家困秀般魁力无穷的小菜豆腐,连那号召“存天理,灭人欲”的朱嘉,也禁不住食欲大增近:“早知淮南米,安坐获来布。”难怪乎,墨客骚人们对豆…  相似文献   

6.
这回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市逛西人的杂货店时(当地华人对老外所开菜市的称呼),一不小心竟当了一回资格的“老外”,差点就把人家的奶酪当成豆腐买回了家中。那奶酪也是这么白生生、嫩乎乎、一墩一墩地放在那里,怎么就这么像豆腐呢?当时我向售货员指了指,并用英语问他这是豆腐吗?他大概也没听懂,就用纸给我包了起来,打好价钱递给了我。待我拿到手中,用鼻子闻闻,也没什么味道,但那手感却比豆腐要硬一些,分量也要重一些,没几分钟,我便越想越觉得手里这东西不像是块豆腐,最后走到收银台时才给人家退掉了。回到家里一问,家人才告诉我,那是一种奶酪,那…  相似文献   

7.
油豆腐是一种营养丰富的豆制品,由于含有较高的蛋白质和脂肪,其产品不易保存.将油豆腐制成软罐头的形式,既能延长其保质期,又便于食用.试验用高温高压杀菌锅对油豆腐软罐头进行杀菌研究,确定其最佳杀菌工艺为120℃条件下9min-25min-10min.在该杀菌工艺条件,油豆腐中微生物指标达到软罐头产品质量标准,油豆腐软罐头能保存半年以上时间.  相似文献   

8.
常州特色菜     
《美食》2018,(7)
正黑木桥老豆腐烩滆湖鲜虾仁【制品特点】鲜香味美、口感醇厚由来这是一道民间的家常菜,将黑木桥地区的老豆腐烩滆湖里的鲜虾仁,这就是原汁原味的家乡菜了。黑木桥位于戚墅堰区黑木桥地区,靠近原来的老车站,根据常州地名录载:此处因有涂满黑柏油的木桥而命名。黑木桥的豆腐与众不同,记录最多的有"冻豆腐"、"虾油豆腐"、"蒋侍郞豆腐"、"丞相豆腐"、"河鲜豆腐"等。据说今天的"黑木桥老豆腐烩滆湖鲜虾仁",就是当年的"河鲜豆腐"  相似文献   

9.
<正>"老豆腐,24箱,生产日期2015年11月9日;油豆腐,105斤,生产日期2015年11月9日……"在南通崇川区学田菜市场张多子豆制品柜台有一个"追溯机",消费者只要轻轻一点,就知道自己所买的豆腐来自哪里,什么时候生产的等各种信息。昨天,记者跟随江苏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记者走基层"活动来到南通,目击他们对豆制品管理的"成果"。小豆腐也有"小秘密"在学田菜市场,记者看到豆制品经营户张多子正忙着招呼顾客,在她的摊位上方,有一块食品安全追溯看板,"食  相似文献   

10.
这回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市逛西人的杂货店时(当地华人对老外所开菜市的称呼),一不小心竟当了一回资格的"老外",差点就把人家的奶酪当成豆腐买回了家中.那奶酪也是这么白生生、嫩乎乎、一墩一墩地放在那里,怎么就这么像豆腐呢?当时我向售货员指了指,并用英语问他这是豆腐吗?他大概也没听懂,就用纸给我包了起来,打好价钱递给了我.  相似文献   

11.
喜品豆腐     
●我与饮食记得1962年冬,我所在的部队热火期天地苦练“三九”,那时,我入伍刚刚半年,脖颈上长了红枣大的一颗“粉刺”,室外练兵有冻伤的危险,指导员让我留在营房,和守营人员一起做豆腐供应部队食用,并说这是以实际行动为苦练“三九”当好后勤。我和战友们每天晚上用温水泡上7.5公斤豆瓣,次日清晨套上小毛驴在石磨上磨成豆糊,尔后烧一大锅开水,用笼布揉糊滤渣制浆做成豆腐,运往部队训练地以便食用。有一天,指导员到团部开会,顺便回营房看望我们那几个留营做豆腐的士兵,表扬我们每天给连队送20多公斤高质量的豆腐,为战友们顺利完成苦练“三九”任务做出了贡献,并和我们一起做了一锅豆腐,还为我们做了大米干饭,加四菜一汤的“豆腐宴”,让我们美美地过了一把“豆腐瘾”。记得那四菜是:小葱芝麻酱拌豆腐、蒜苗虾酱炒冻豆腐、酸白菜猪肉粉条烩豆腐丸子、羊肉豆腐皮蒸卷。汤是比牛奶营养还高0.5倍的加糖、打鸡蛋的热豆桨。  相似文献   

12.
石屏是以豆腐出名的。有个说法:“云南的豆腐数石屏”,我想是有一定道理的。 石屏豆腐的特点在于不用盐水和石膏卤水,而是直接以石屏天然井水点制做成,这种井水当地人称为“酸水”。在文昌路,我到过几家作坊,院子里都有一口井,井水就只为做豆腐用。  相似文献   

13.
1、八十年代初,宋庆龄在家中招待外国友人。她亲手做了一道酸辣汤。它是用豆腐和鸡血块切成细长条做成的,红白相间,还有几十片绿色的香菜飘在上面,色美味更美。她用英语对客人说:“这个酸辣汤,鸡血是红的,豆腐是白的,我们且把它称为‘国共合作汤’吧!”  相似文献   

14.
她最爱吃的,非豆腐莫属。我被盛在白色瓷盘中,端上铺着绣花台布的餐桌时,果然看到了她脸上的笑容。这是一道功夫菜。外观上我仍是那一块块骨牌大小的豆腐,却有颗"玲珑心,":松茸粒、猪肉糜,和着那葱姜末精心调制成的馅。用料考究不说,做起来也格外不易,馅料要细嫩和幼滑,否则有塞不进之虞。  相似文献   

15.
关于在中国的医食同源关于鱼臭的消臭剂围绕着功能性食品的最近动向功能性食品开发的课题面向营养健康型的食品开发课题食品生物工艺学的发展与课题面向21世纪的食品技术课题食品加工技术的发展与课题日本食品脂溶性成份表冻结干燥的技术(连载31)显味的缩氨酸最近的动向最近食品加工市场的动向组装食品的制造方法健康食品制糕点用的油豆腐绢滤豆腐的连续自动制造法制造豆腐用无浸泡大豆的磨碎机片状食品的制造法颗粒化法及其装置紫菜的光泽保持剂改善食品质量的食品制造法炒冷冻鸡蛋的制造法固体糖的制造法血清碱性磷酸酶的测定法含有纤维素…  相似文献   

16.
三溪口是重庆北碚区的一个镇,当地人用井水磨制出的豆腐细嫩鲜香,特别有名,每天都能销售几千斤,而当地人用它和鱼同烧出来的豆腐鱼,更是远近闻名.如今,我把三溪口豆腐鱼引入了重庆江北区大石坝,同样受到了食客青睐.  相似文献   

17.
卢见 《中国食品》2004,(6):4-25
玉环煎澳带 原料 澳带1只:鸡蛋豆腐1盒、吉士粉、葱丝、红椒丝、 制法 ①把澳带用精盐、吉士粉、 ②鸡蛋豆腐切圆片蒸熟,澳 ③放进盘内,浇汁即可。 特点 色泽金黄、口感丰富、回  相似文献   

18.
盐渍香椿     
我把盐渍香椿洗过,再用冷开水过一下,切细。又把两只高邮咸蛋煮熟,取出黄来切碎,与香椿拌入豆腐,撒味精,浇麻油,豆腐白,香椿黑,蛋黄红,色泽悦目,美味可口。香椿与豆腐是好搭档,但它们都是素的,我受一位亲戚启发———她制咸蛋黄豆腐,红白相间,十分诱人。于是我试着让咸蛋黄进入香椿拌豆腐,增加了荤味,又增加了色彩,以此待客,颇得好评。香椿的鲜芽虽为春日席上佳品,但过了春天依然能吃到,因为有腌过的。干香椿的制法为:香椿连茎叶洗过,晒几小时,去茎留叶,切碎,揉搓后上笼蒸,取出晒至六成干,再蒸,再晒即可贮存起来。也可加工成腌椿芽:椿芽切碎…  相似文献   

19.
章遂之 《四川烹饪》2005,(12):31-32
豆腐雕,是用豆腐为原料雕刻出各种动物、人物、植物等形状的一种食雕新形式,不过因其制作的难度很大,如果没有掌握好方法,或稍有不慎,豆腐就会碎烂。根据我的经验,制作豆腐雕需要注意以下一些操作要领。  相似文献   

20.
上周,我带女儿去饭馆吃饭,她要了一份“蛋黄焗南瓜”,等到服务员把菜端上来时,我一尝才感觉有点不对劲儿,于是我问女儿:“南瓜好吃吗?”女儿说:“好吃,南瓜跟豆腐似的,软软的、滑滑的。”我忍不住笑了:“‘蛋黄煽南瓜’应该是酥脆的呀,怎么会变成‘豆腐’了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