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冬日爱恋     
《中外食品工业》2011,(2):62-63,65
肥美的羊肉是冬日里最让人怀恋的美味,没有什么比一份香辣浓郁的烤羊排更让人满足的了。制作时,羊排不妨腌制的时间长一些,这样的羊肉更加入味,烤好后味道更加出色。配上香草沙拉,绝对是美妙的一餐!  相似文献   

2.
《中国酿造》2013,(1):103
酸甜苦咸才是真正的味道,在味蕾上都有对应其的特殊感受器。那么只靠这4种味道就能组合成所有的味道吗?未必。比如为什么海鲜或蘑菇的味道让人觉得特别鲜美?这种鲜味是酸甜苦咸组合成的,还是独立的味道?日本化学家池田菊苗发现昆布(海带)汤的鲜味来自一种特殊的物质——谷氨酸盐,往食物中加入谷氨酸盐,就能让食物味道变得很鲜。他因此提出还存在第5种基本味道——鲜味,并发明了味精(谷氨酸钠)。但自味精发现并广泛应用以来,社会部分  相似文献   

3.
《美食》2016,(5)
正古往今来,不论春夏秋冬,海鲜都是中国人餐桌上不可缺少的食物。无论是"鲍参翅肚"样样皆精致的高档海鲜,还是虾蟹螺贝"啖啖"均爽纯的市井海鲜,都有很多人为它们钟情,为它们疯狂。而当下,正是海鲜大行其道的时候,个性、优雅,再加上一点点法国式的神气,就让我们在香松酒窖与海鲜大餐来场神秘的邂逅吧。如何能称的上是吃货?是一日标准的三餐还是饿了就吃不分昼夜?是只挑自己的口味还是愿意挑战不同的味蕾?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也许有一大部分人会因为  相似文献   

4.
正"我吃过用盘子盛的相同的饭菜,味道就没那么好。"纽约人Lily Kunin如是说。其他人也称,盛在碗里的超级食物沙拉和健康食物味道就是"更胜一筹"。对很多人来说,这个断论听起来完全无厘头——但是,它或许也存在一定的真实性。这跟多样的感官刺激对味觉感知的影响,甚至对餐后饱腹感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5.
正肯德基的原版新奥尔良烤翅一直是我童年的白月光,至今念念不忘。后来肯德基虽然复刻了这款产品,但我总觉得味道跟以前不大一样了。那个有点咸、有点甜、还带那么点辣的味道就一直隐没在我的味蕾深处,希望有一天再被挖掘出来。后来我来美国生活,发现这里的肯德基压根没有新奥尔良烤鸡翅,简直令人失望。机智如我,决定干脆去一趟路易斯安那州的新奥尔良,这个被鸡翅"冠名"的城市,一定是烤翅界的霸王。结果你大概也猜到了,美食之都新奥尔良,除了没有烤鸡翅膀,一切都很完美。  相似文献   

6.
梁邦昌 《酿酒》2007,34(4):3-5
我在这里讲的不是重复大家在基础培训中学习的东西,而是就嗅、味觉的一些生理特性与品酒关系做些阐述,共商榷. 首先什么是味道?味道是味觉与嗅觉的结合体,在味蕾先品尝食物后,气味从口腔的后部进入鼻腔,并刺激里面一系列的气味感觉器官.  相似文献   

7.
情牵迷迭香     
迷迭香又称Rosemary,不少外国女子都用此命名。只觉得这个词的中文翻译很有点“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的魑魅和艳迷,有一种百世流芳、天荒地老的感动。曾经有过一瓶迷迭香型的香水,原来不是我想象中那样出尘脱俗的清雅,迷迭香的香味幽芳而浓郁,渗着一点点薄荷香,美艳得具攻击性。如果拟人一点,她是麦当娜,属那种不羁的轻狂,而决非奥黛丽·赫本。  相似文献   

8.
从卢浮宫出来时,裹挟着寒意的风刚刚扬起,不怕人的鸽子一簇簇四处觅食。微博上刚相识不到24小时的朋友笑脸就轻轻地摆在那里了,“走,我带去你去喝全巴黎最好的热巧”,她很神秘地这么说,于是我们就很自然地相互挎了,热气腾腾地一起奔了去。  相似文献   

9.
据科学家介绍,人的记忆不仅存在于大脑的皮层中,也存在于身体和舌头味蕾中。每个人都会记住某一时期、某一地方吃到过的某种食物,因为这种味道让人产生了眷恋,于是就会不自觉地记住它。味蕾还会进一步对这种味道发生好感记忆,并诱使人们去寻找、回味。  相似文献   

10.
见到陈琳的时候,她刚刚从北京机场回来,匆匆吃了一些午餐,就赶来赴我的约会。当她从我身边“闪”进化妆间的时候,我看到她的削瘦与憔悴,以及那一身仆仆风尘。我们的采访是在她拍完大片之后进行的,她一边坐定了卸装,一边舒缓地回答着我的问题,周围坐着陪她同来的人。  相似文献   

11.
正说到中国菜,且不说八大菜系和煎炒烹炸的烹饪二十八法技艺,光是色、香、味就能让我们站在食物链的顶端睥睨天下!味道可分为酸、甜、苦、咸、鲜五味,但很多人表示,无法表述"鲜味"这种味道。酸、甜、苦、咸,这些味道在不同的食物中都非常相似,但"鲜"作为与它们并列的第五种味觉,在不同食物中的感受却不一样。  相似文献   

12.
《美食》2016,(7)
正一说到夏天,"热"是亘古不变的关键词,烈日当头的城市早已让人厌倦,阳光、沙滩和美味的海鲜在这时总会在脑海里徘徊。想要出走,为了凉爽的海风,更为了那肥美的海鲜。在夏季,许多人都偏爱海鲜,特别是刚捕捞上来的"鲜味",其鲜美的味道及滑嫩的口感是许多海鲜爱好者所追求的。炎夏让味蕾也变得乏味,新鲜清爽的海鲜是点燃味蕾兴奋度的一道催化剂。今夏让海鲜把味觉重新唤醒吧。  相似文献   

13.
爱咖啡的人嘴上总是叨念那么几个名字:蓝山、摩卡、曼特宁,它们仿佛拥有一种魔力,只听到名字便可唤起人们味蕾上最深刻的记忆。出自名门的咖啡,味道自然是独到的,然而要让它们非凡的味道得到最完美的呈现,却还需要一台好咖啡壶的帮助。  相似文献   

14.
许多人说“我不在乎食物看起来怎样,只要好吃就行”。但“好吃”其实是一种综合的感官体验,并不仅仅由味道决定。在对食物口味的研究中,把同样味道口感的食物做成不同的颜色,吃的人会给出相差不小的评价。日常生活中,我们评价一种食物,通常会提到“色香味”——“色”甚至排在“香”和“味”之前。  相似文献   

15.
<正>很多人可能很不喜欢哪些味道很怪或很冲的食物,比如榴莲,大蒜,葱。因此在选择食物的时候都会把这些食物PASS掉。殊不知,这些很怪的食物营养价值很高,是很好的健康食物,千万不要因为味道怪而放弃,下面跟我一起来看一下怪味的健康食物有哪些吧!苦的食物像柠檬皮、茶叶、黑巧克力等,其中富含各种甙类、萜类物质和多酚类物质,正是它们让变苦。比如柠檬皮和柚子皮中的柚皮甙,茶中的茶多酚,红酒、  相似文献   

16.
宾朋相聚:或是举家团圆时,许多人通常都会脱口而出“趁热吃”,而“趁热吃”早巳成为了居家生活中的一种饮食习惯。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主任杜立阳教授提醒,吃得过冷过热都会有损肠道和身体机能,平时多吃和体温相近的食物,可以延缓肠胃老化,助人延年益寿。而且,由于各种食物的特质不同,在不同温度下其口味和口感也会有很大差距。所以很多美食家都提出这样的观点:味蕾的感应决定了你对食物的把握,食物温度的高低.照样会反射给味蕾。这时,我们才能在食物的温度最佳时刻,充分调动味蕾,就像食物的体温在“说话”。  相似文献   

17.
为了让食物色泽诱人、味道香甜或者松软酥脆,97%的食物都添加了其他的成分,成为了非纯正的“混合品”。一方面,我们坚信“纯”的就是好的,可是“纯朴”的口感,有时会有些涩,有些苦,有些淡而无味……其实,味蕾的需求与健康的关系并非不可调解,时下流行的饮食健康加法,会使质朴的口感变得很美妙。  相似文献   

18.
吃在年三十     
正几乎每年的除夕夜,我妈妈都要念叨:"吃在年三十,穿在年初一。"一边说,一边从厨房端出一盘盘的过年大菜。她这样说是有原因的,因为我跟我那刚刚踏入青春期的女儿都天天叫着减肥,妈妈怕她辛辛苦苦做的那么多菜大家都不捧场,于是便要在开饭前说服动员一下。一般我们家的年是从炸扣肉开始的。选肥瘦相间的五花肉,汆  相似文献   

19.
胡旋 《餐饮世界》2009,(10):74-75
宾朋相聚或是举家团圆,聚餐一顿是经常的事。此时,“趁热吃”通常都会是许多人脱口而出的话,这也成了很多人居家生活中的一种饮食习惯。不过,有关专家指出,吃得过冷过热都会有损肠道和身体机能,平时多吃和体温相近的食物,可以延缓肠胃老化,助人延年益寿。同时,由于各种食物的特质不同,在不同温度下其口味和口感也会有很大差距。所以有人提出这样的观点:味蕾的感应决定了你对食物的把握,食物温度的高低,照样会反射给味蕾,就像食物的体温在“说话”。这时.我们才能在食物的温度最佳时刻,充分调动味蕾,感受美味。  相似文献   

20.
说中国的厨师大多数都是“造味大师”,那是有一定道理的。要不然,外国人怎么会说“味在中国”呢!造味的确带有一种浪漫主义色彩,并且带有一定的经验性和随意性。在现实生活中,味道一直主宰着人们对食品的审美需求,好像人们进食要靠与生俱来的味蕾鉴别一样。这样,与其说吃是目的,还不如说是享受吃的过程。为什么有些人欣赏烧烤食物?为什么又有那么多人喜爱肉类食物?而倍受美食家推崇的鱼翅和鲍鱼就其口感来说,与粉丝和蘑菇相差无几。其实,这些都是人们追求味道惹的祸,当然,这也为食品添加剂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