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李宾  朱育帆 《风景园林》2023,30(6):46-53
【目的】在城市更新背景下,后工业景观的研究多关注场地与遗存的复用,较少关注工业历史与文化的活化。以后工业景观中场地历史为设计研究对象,重拾其当代价值,探寻再现历史的场地设计途径。【方法】以纪念、考古、批判3种视角重新审视后工业景观的场地历史。【结果】归纳总结首钢后工业景观所具有的“纪念-机器大工业的碎片化”与“考古-技术人文的多层化”历史特质,基于此批判历史视角,提出“空间叙事”“碎片复写”与“语境互文”3种再现场地历史的途径。【结论】在首钢由“棕”转“绿”的过程中,从场地历史再现的角度展开设计研究,提出既满足城市更新功能需求,又具有历史感的后工业景观设计途径。  相似文献   

2.
鸢飞大酒店,是潍坊市的首幢高层建筑,是山东省87年公布的第一批三星级涉外宾馆之一。3月27日,适逢鸢飞大酒店9周年庆典,酒店上下洋溢着一种节日的气氛。至20时30分,鸢飞大酒店19层“福临阁”餐厅,仅5号包间尚有8位客人在用餐。几位大师傅匆匆将客人饭食准备好,然后匆匆赶往2楼餐厅参加庆典会餐──却忘了关闭煲子灶及煤气总阀。21时许,泄漏煤气遇明火发生爆燃。“福临阁”顿时变成“灾临阁”。此次火灾烧毁彩电、冰箱、室内装饰及其他物资一宗,直接经济损失11万元。这已是鸢飞大酒店自开业以来发生的第6起火灾了。“学费”虽不是多…  相似文献   

3.
运用贝聿铭先生“中而新,苏而新”的设计理念,以北航东升科技楼室外环境景观设计项目为例,探讨怎样实现现代设计手法和古典传统园林精髓相融合,来解决传统的校园环境和现代商务办公环境之间的矛盾,使场地内的不同区域之间,场地环境和建筑之间在统一中变化,在变化中统一,形成完美的融合。在具体的场地设计中,强调场地设计的地域性特征,关注场地尺度和适宜空间。  相似文献   

4.
杨铁夫  李杨 《中外建筑》2010,(11):36-37
<正>1场地的机遇和限制设计者需分析场地内的自然因素以及区域对场地的影响。要了解场地首先要对场地的特性有所感受,这种直觉的自发式的感受对于景观设计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对场地数据的收集,以下问题及其导向的目标是景观设计过程中的核心因素(图1、2)。  相似文献   

5.
2021年3月,“十四五”规划中提出开展100个儿童友好城市示范,而住区儿童活动场地也成为国内外近期业内热议的话题,引起了地产行业的高度关注。该文在分析居住区儿童活动场地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儿童友好理念下居住区儿童活动场地的设计策略,并以长沙万科金域华府为案例,进一步诠释了儿童活动场地的分类分级设计对策。  相似文献   

6.
王丹丹 《中外建筑》2013,(12):109-111
景观设计的设计过程是设计师与场地之间反复对话交流的过程,本文阐述了“场所精神”的含义,分析并提出四个层面的设计方法:解读场地本身的自然特性:理解场地的历史文化特性:分析场地本身的功能特性:研究场地的区位解析特性,并使用上述方法结合实际案例设计一个经验认知和情感认同的自然新景观。  相似文献   

7.
兰波 《规划师》2011,27(11):61-65
南宁市江北环城水系景观规划针对“中国水城”的建设要求,注重结合现状场地肌理、交通、植被情况,从城市功能的提升要求出发,充分考虑周边地块性质和历史文脉,采用以人为本、亲水和生态都市理念,构建“珠链式结构”,划分民族文化科普区、城市生态文娱区和时尚滨水休闲区,以“新城画卷”“老城画卷”“尚水画卷”为三大主题塑造滨水景观,既...  相似文献   

8.
体育场馆的公共活动区域是人们休息时常去的场所,但不少体育场馆室外环境设施陈旧、场地单一,无法满足人们日益高涨的运动健身需求。该文从分析体育场馆景观环境中的常见问题着手,分析了体育场馆周边景观场地的特性,探讨了体育馆周边景观设计策略和方法,并结合杭州亚运会自行车馆室外景观环境设计的实例,阐述了该项目通过“将景观与建筑融为一体”“丰富场馆外场地功能”“通过空间限定的手法构筑有归属感的空间”等措施,打造出兼具生态性与功能性的体育馆外,以期为相关设计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9.
陆易农  王元新 《规划师》2005,21(10):108-111
汉城的人口和建筑密度几乎都处于饱和状态,面临着严重的交通拥堵与停车场地不足的问题.汉城市政当局推行“新的公交系统”,全面开始城市公交革新.这项革新是一项包括体系改造、运营革新、管理升级和设备换代的系统工程,其中最突出的是采取“革命性措旋”——整治公共汽车交通,提高公交车的交通承担率,实现“便利交通、生产交通、安全交通”三个目标.  相似文献   

10.
文化景观是人类为满足自身需要,在客观环境基础上,通过叠加文化特质而形成的景观,文化性是文化景观的核心表征。然而,当前文化景观的设计普遍文化性不足。通过对场地与场所的解析,得出场所是人化(文化)了的场地,从物化“场地”转变为人化“场所”,是一种解决文化景观设计中文化性不足的重要路径的结论。进一步提出在文化的场所驱动下,文化性设计的方法包括意向文化选择、场所要素控制(时间物、氛围感与事件)、场所空间表达(人的位置与景的布置)3个层面,并以营口楞严寺西路的4个院子为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例证。  相似文献   

11.
建筑场地是建筑存在的基础,场 地周边环境、交通关系、自然地形、视线景 观等众多条件构成建筑设计的影响因子。然 而很多建筑师关注建筑形式的创新、建筑单 体的塑造,而容易忽视场地因素,使建筑凌 驾于整个场地环境之上。建筑应怎样与场 地各要素协调已成为建筑师亟需重视的问 题。建筑师杨瑛在实践中重视建筑功能、形 态的同时坚持尊重场地,寻求建筑与场地环 境的共生共构。文章结合中南大学新校区综 合楼、杨瑛创作室、苏仙岭景观瞭望台、安 化军事博物馆等实际项目,发掘建筑师在其 作品中对场地的思考以及采取的相关设计 策略,思考怎样从场地出发并设计。  相似文献   

12.
贺泽清  赵祯  倪帆  郭士兴 《建筑》2024,(1):86-88
在深圳市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的大环境下,学校类公建项目具有“建设工期紧、场地小、品质要求高”的特征。本文通过深圳市某高级中学项目案例,分析“快速建造”思维的应用、落地方式、注意事项等,为此类项目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3.
闵书  杨春燕 《四川建筑》2003,23(5):23-24
近年来,商业建筑在成都发展迅速,商业建筑的设计也成为一个日渐重要的研究课题。通过分析位于成都市的商业建筑实例“学苑风情港”的设计思路,从商业建筑的基地选择、商业建筑空间组织及规划、商业建筑的立体空间设计三个方面探讨了如何通过建筑设计创造更具有吸引力的商业建筑空间。并结合“学苑风情港”的设计特点,提出因势利导、因地制宜的场地规划手法以及塑造垂直空间吸引力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城市成片开发后不可避免出现了许多“夹缝、边角”的零碎用地空间。为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在工程设计中应充分研究和挖掘现有用地空间的开发条件,通过场地解读、场地整合、场地的竖向设计、邻里空间的关联性、建筑日照等方面出发,在充分尊重原有上位规划的基础上探讨该用地空间建筑布局的逻辑生成方式。使最后形成的建筑空间形态能够打破原有的消极空间格局,赋予该用地空间积极向上的功能,以便达到合理开发利用碎片化用地的目的。本文结合莆田二中扩建工程设计实践,浅析边角用地空间在开发设计过程中的策略和思考。  相似文献   

15.
华侨大学厦门校区主校门的创作,在粪设计理论的指导下分析和提取了传统广场空间要素、传统建筑形制要素、传统校园符号要素、场地自然形式要素,用现代建筑的语汇表达了对新校区建筑的“新旧”传承而非“新旧”不同。因此,类设计理论也为大学新校区建筑设计提供了另一种莉思路。  相似文献   

16.
通常,我们把酿造葡萄酒的场所称之为“酒庄”。而在早期的意大利,人们用“食堂”或是“酒窖”来指代,法国则一直用的“城堡”这个名称。这些名词之间的差异,不仅说明了葡萄酒酿造工艺的不断专业化:从建筑学的角度来看,正式这种差异的存在,揭示着酒庄建筑已经从传统的简单酿造场所,逐渐衍变成现代具有多个复合功能的综合葡萄酒建筑,同时对加工生产紧密相连的种植场地也起着改变作用,及葡萄种植园。  相似文献   

17.
高中卫  李春慧  陆明环  张立洁 《规划师》2011,27(Z1):203-206
城市应急避震疏散场地的规划思路为:明晰现状应急避震疏散场地数量和分布情况,评价已有应急避震疏散场地抗震安全,核算单个场地面积和容纳人数,估算各个分区所有场地能容纳的人数总和,若满足需求,则对现有场地进行建设改造,若不满足需求,则要提出解决方案.城市应急避震疏散场地的规划选址应充分考虑场地的安全性、可通达性、场址类型和面...  相似文献   

18.
傅红 《规划师》2004,20(6):49-51
景观园林项目的规划设计应注重对场地所蕴涵的社会及历史文化、自然风土内涵的理解和判断,并应注意项目的可操作性。广安市春天故事景观大道规划以“饮水思源”为主题,划分4个景区,使之表达不同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景观设计一般认为是对场地的重塑和美化.结合笔者的实践,提出了“无为”的设计理念.并探讨了这种设计的方法和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20.
丁蔓琪  冯静  李延龄 《华中建筑》2011,29(11):167-168
该文基于多年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从传统建筑设计教学模式的问题出发,提出“化整为零”的课程体系教学思路,即以一个小型建筑为依托,构成建筑的必要要素:场地、功能、建构、形式分别展开做深入系统的“模块化”专项教学,使学生更加全面理解构成建筑的要素本质,以及从建筑设计的整体性角度有效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