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国正处于儿童友好型社会建设的初级阶段,城市建设中仍有一些对儿童不友好的问题存在。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孩子们居住在高楼林立的城市中,能否拥有开阔、多样化的绿色活动空间,是城市设计者需要关注的问题。从儿童视角出发,提出在社区儿童出行路径、活动场地、儿童设施、绿化等方面的儿童友好型城市社区公共空间建设更新策略。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居住小区儿童景观空间设计难点问题,本文在深入研究居住小区儿童友好型空间景观概念和传统景观空间设计问题的基础上,结合阳光城翡丽云邸项目,详细探讨了儿童友好型空间景观设计原则、设计策略。景观设计完成后可满足全龄儿童娱乐、活动要求。结合工程设计实践经验,得出结论:居住小区儿童友好型空间景观设计应跳出传统的景观设计思路,从全居住小区维度设计活动空间,在景观设计中融入主题故事,以视觉、听觉、嗅觉营造环绕式童趣全景;配套完善儿童—青年—老年全龄活动与服务设施,促进代际交流互动;优化景观细节,充分体现儿童友好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3.
尹德洁  邱悦  李宁  赵悦  于凯钰 《园林》2024,(1):93-100
为探究花境助力社区儿童友好空间的可行性、总结社区儿童友好花境的营造经验与要点,对文献进行人工解译与CiteSpace可视化分析,结合案例分析得出:(1)花境是增加儿童活动空间自然成分、助力打造社区儿童友好空间的有效形式。(2)当叶色冷暖视域占比接近时适用于冷色调的周边环境,叶色冷绿视域面积大于叶色暖绿时适用于暖色调的周边环境;空间的人工成分主色调与花境主色调相和有助于花境与整体空间相融合。(3)花境景观各要素中,植物对儿童的感官刺激最为明显。绵毛水苏、荆芥、松果菊、千日红等植物可以带给儿童较为明显的的感官刺激。  相似文献   

4.
刘亚微;胡魁 《居业》2025,(2):232-234
本文以社区户外公共空间为焦点,系统梳理了相关概念及国内理论研究现状,并指出当前研究存在认知深度与整体性分析不足的问题。以上海为例,其建设实践中暴露出供给匮乏、形式单调、缺乏整体性规划及统一技术标准等局限。未来研究与实践应深入考量儿童多元化需求,强化空间构建的网络化、整体性和系统性特征,并制定建设指导原则、专项规划及实施策略,以促进社区儿童友好公共空间建设的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5.
我国儿童友好型城市的建设,已从地方实践发展为由国家在宏观层面上推进的城市建设目标,儿童友好性成为衡量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识。文章对国内外4个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儿童友好型社区设计指南进行了比对研究,以联合国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框架为依据,着重分析了不同设计指南的指标在“基础保障”“儿童健康发展”和“社区更新”3个主要维度上的分布特征,并进一步解析了在选取设计指南中均占比最重的“儿童健康发展”相关指标的构成和侧重。研究总结了选取设计指南的共性和差异,从空间体系建构、阶段性建设目标制定以及指南等技术支持工具建设3个方面,提出推进我国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6.
胡丽红  王蕊  许增爵 《城市住宅》2021,28(5):130-131
通过了解儿童友好型城市研究的相关理论层面,对城市广场、公园、居住小区及游乐园的利用情况和环境状况进行实地调研,分析总结各类户外环境空间对儿童心理、行为等方面的影响.阐明儿童友好型城市户外环境对儿童成长具有安全、健康、扩大社交范围等作用,是实现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的有效途径,进而总结从自然绿地、植物配置、地面铺装、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7.
张弛  付晓渝 《城市建筑》2021,(19):170-174
本文对国内外关于儿童友好理论的研究与实践进程进行综述与归纳,以苏州公园为例并结合儿童友好型景观建设的现状与儿童心理和生理方面特征进行分析,提出了在儿童友好型景观设计中应把握的3条指导策略:第一,合理分区,保障基本安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与后期管理维护;第二,将自然还给儿童,设计遵循儿童认知和生理发展规律;第三,给儿童发声...  相似文献   

8.
结合我国城市儿童公共空间的现状,从可达性、安全性、自然性、多样性四方面,阐述了儿童友好型公共空间的设计策略,旨在创造出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城市生活空间。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儿童在城市生活中的权益问题开始受到关注。在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逐渐将这一项目作为城市建设的重点。社区街道是儿童的重要活动场所,也是儿童接触社会的重要功能性空间,设计时必须结合儿童的行为特点。本文总结了儿童友好型城市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儿童活动与社区街道外部环境的关系,并以百花社区为例,分析了社区街道改造要点。  相似文献   

10.
《门窗》2019,(16)
本文主要以东北寒冷地区住宅活动空间为主体研究对象,从儿童角度出发,通过相似的空间设计案例进行理论研究,以寒地特色为环境依托,进行人性化空间设计,为寒地的公共空间设计开拓全新角度设计方法,从而开辟新视角新模式。从不同的角度考虑规划布局、建筑空间、基础设施、景观环境,为社区空间开拓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儿童友好视角出发,探讨老旧社区运动空间的重新规划与设计,以提升儿童友好度并为居民提供舒适安全的运动环境。基于《城市儿童友好空间建设导则(试行)》,采用实地调研与行为研究,围绕运动场地、分龄设施、看护区域及辅助空间四个维度,分析松涛苑儿童社区的设计策略。通过合理规划运动场地、分龄化健身器械、设置无障碍看护区及提供及时的能量补充,能有效构建儿童友好型社区运动空间,为相关建设提供指导思路。  相似文献   

12.
针对居住区内儿童活动场地存在设施单一化、互动性低、可玩性弱等问题,论文遵循从理论研究到设计规划的逻辑,以儿童友好等相关理论研究为基础,以使用者的心理需求和活动需求为切入点,并结合金地自在城项目儿童活动区景观设计方案,探索儿童友好理念在居住区儿童活动场地应用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2021年3月,“十四五”规划中提出开展100个儿童友好城市示范,而住区儿童活动场地也成为国内外近期业内热议的话题,引起了地产行业的高度关注。该文在分析居住区儿童活动场地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儿童友好理念下居住区儿童活动场地的设计策略,并以长沙万科金域华府为案例,进一步诠释了儿童活动场地的分类分级设计对策。  相似文献   

14.
针对在北京高密度社区儿童活动空间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难以满足各年龄使用需求的局限性问题,以龙潭街道光明西里社区为例,通过对北京高密度社区使用者的充分调研与研究,得出了他们对于社区公共空间更新的需求与意见。提出了以儿童活动场作为触媒,激发全年龄段的交流活动的更新策略。通过空间维度和时间维度两个层面的合理规划设计,将高密度社区中的儿童活动空间打造成一个满足代际使用的多功能公共空间,切实推进儿童友好社区建设,提升居民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15.
“儿童友好”已逐步成为城市建设的热点理念,儿童友好型空间建设进入铺展阶段。国内理论研究尚存在认知深度不足、研究对象单一的局限性,从规划设计视角对儿童户外公共空间进行社区尺度的综合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以日常生活圈尺度的社区户外公共空间为研究对象,总结上海建设实践经验,从应对天气变化、考虑分龄需求、亲近体验自然、丰富街道活动、建设慢行体系等方面提出社区户外公共空间儿童友好度提升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6.
17.
城市绿地中的公共开放空间是儿童健康成长、充分接触自然的重要场所.随着当下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的大力开展,系统全面地构建儿童友好的绿地空间体系,为儿童打造便捷舒适、安全有趣、生态自然、文明友好的城市绿地环境,提升儿童群体在城市中的幸福感、安全感与获得感.文中通过线上收集整理近15年儿童友好型研究等相关领域的文献,依托科学计量分析软件CiteSpace进行可视化分析,对当今国内的研究现状进行探索,分析发现研究热点主要涵盖设计策略、案例研究、评价研究三方面内容.通过对上述内容的分析、归纳与梳理,充分总结当今国内的儿童友好型城市绿地公共开放空间建设倾向,为儿童友好型城市绿地建设与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周扬  关经纯  钱才云 《中国园林》2022,38(7):115-120
“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已被正式纳入中国的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系统化认知儿童日常户外行为需求及其与社区建成环境之间的矛盾对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具有紧迫要义。基于儿童视角,以日常生活圈尺度的社区户外空间为研究对象,调研儿童日常户外行为特征、户外空间需求和满意度,从场地空间、土地利用、道路系统和边界空间4个层面采集社区建成环境各要素属性,经数据分析,明确影响儿童户外行为及满意度建成环境的关键指标,包括儿童适宜活动空间面积、周边建筑密度、步行道路连接度和边界空间出入口密度等,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提升社区户外空间儿童友好度的指标建议值及策略。  相似文献   

19.
金雅璇  王蕊  胡丽红 《城市住宅》2021,28(8):176-177
通过对居住区儿童生活环境进行实地调研,分析总结居住区开放空间对儿童心理行为等方面的影响,阐明儿童在友好型居住区空间安全、轻松地活动和玩耍对儿童心理和身体健康的重要意义,强调儿童友好型居住区开放空间设计的必要性,提出利用地形布局、合理分区、植物设计、道路铺装、游戏配置等手段进行儿童友好型居住区开放空间设计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国家开放二孩政策,婴幼儿人口快速增长,我国重视儿童健康成长的程度日益增强,儿童户外活动空间的完善建设迫在眉睫。文章采用调研访谈的方式,通过对中国首都北京和江浙沪地区城市的户外休闲体育空间进行研究,关注儿童及其看护人的使用需求,对城市户外休闲体育空间进行分类,并进一步从政府、设计工作者、运营方三类人群的角度提出设计策略,以期为以后的设计和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