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城市蓝绿空间是生态优先战略实施过程中的重要议题,其规划旨在合理构建生态结构与格局,为城市生态保护等提供重要支撑。西安灞渭滨水区域蓝绿体系建设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运动会大事件影响下进行的。赛前建设围绕规划核心区域和公共空间的环境提升,重点打造集文化体育场馆、城市公园、市民休闲广场于一体的城市新名片;赛后持续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滨水生态宜居城市。通过分析西安灞渭滨水空间的现状问题、建设目标,总结分阶段实施的要点步骤,以期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引下,从多个维度为类似的城市滨水空间环境营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的城市双修战略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滨水空间作为城市富有活力的生态与景观地区,其规划与建设已成为我国绿色城市发展的重要评价依据。文章首先阐述了城市双修在滨水空间规划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以太原市为研究案例,对城市中心城区范围内的河道空间进行调查与分析,探讨基于城市双修的滨水空间优化发展的规划策略,为推动城市绿色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流域与城市滨水是中国传统人居环境中人文和风景营造的重点,然而,目前在很多流域和城市滨水空间规划中,传统山水文化智慧和山水意境塑造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在梳理中国山水文化内涵、发展及山水文化影响下滨水规划智慧的基础上,结合钱塘江流域滨水空间的规划实践,提出流域滨水空间的规划、建设和管控中应重视山水文化的回归与引领,在规划立意与战略中强调生态人文合一的双底线思维,管控传导中以刚性管控为先、兼顾多元引导,行动选择上以意境塑造为重、优先特色行动落实等。  相似文献   

4.
水是城市发展的源泉.作为城市中特定的空间地段,城市滨水空间孕育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并因其特殊的地理区位与空间构成,承载着旅游休闲、生态保育、居民居住、文化传承、形象展示等功能,是一座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地域文化形象的名片.本项目位于有着"湘鄂川之孔道"的湖南龙山,为了有效解决当前龙山县城区滨水空间发展面临的新问题,如滨水景观较差、水系污染严重、公共空间缺失等,其在充分了解项目综合现状、土地利用规划、地形地貌、工程地质等信息前提下,在规划设计中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尊重地域场所精神和人文文化,并基于"人文艺术公共性"设计理念,以水系治理、生态景观打造、公共空间营造、滨水活力激发等为规划目标,对城市原有水系与地域文化进行有机整合,旨在通过城市滨水空间的再设计,弘扬生态文明,将龙山塑造成湘西北区域性中心城市.  相似文献   

5.
城市河道作为城市中难得的滨水绿色资源,既是一条独特的城市风景线,又是生态景观、休闲娱乐及生态旅游重要的景观环境承载面。当前,在全球倡导生态建设理念及我国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要求下,城市河道区域成为城市景观规划与设计的热点,修复城市河道生态、改善河道景观以提升城市形象、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成为必然。泸州渔子溪河道景观提升规划以南寿山为背景,结合区域景观资源特色,从功能、交通及生态方面提出景观空间提升策略,通过营造功能丰富多样的公共空间、便捷的慢行空间系统、通透的景观视廊及人性化的公共服务设施,构建自然休闲廊道,提升人居环境品质,以生态游憩和主题文化体验为内涵,实现"山、水、城、人、文"的有机共生。  相似文献   

6.
城市滨水空间是城市的主要公共场所、景观游憩空间和生态保护空间,对其的改造是业界近期关注的热点。滨水区改造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内容,既需要统筹考虑滨水空间与周边区域的规划协调,又要考虑滨水空间内部自身系统的优化和完善,还要落实到具体的微观设计。南宁市竹排冲改造建设基于层级结构概念,运用宏观定性、中观定量、微观实施的分级规划方法,探讨其在滨水空间建设中的规划应用。  相似文献   

7.
线性滨水空间是城市开发的重要资源,对于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丰富城市地域风貌具有重要价值,但我国城市滨水空间开发往往伴随滨水道路建设,滨水道路建设割裂了城市生态空间脉络,削弱滨水空间与城市其他区域的连通性,降低城市滨水空间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针对以上问题,重新审视道路交通设计与线性滨水空间设计的相互关系,并以实际案例为依托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8.
城市滨水空间是滨水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我国滨水城市的规划设计存在诸多问题,如生态破坏、发展不均、城水不融等。因此,了解滨水空间的现状,认识滨水空间的本质,探讨其制约和机会,是滨水城市发展和滨水空间规划设计的必经之路。本文通过对滨水空间的剖析,总结出滨水空间发展的四个关键因素,包括生态性、视觉性、可达性、地资性因素。并以广西柳州市“百里柳江”规划中标项目为例,具体提出六个滨水空间规划设计策略,分别是生态优先策略、视觉立面建构、立体交通组织、复合功能用地、活力场所塑造和价值提升引导。结果表明,可持续、受众广、创新型滨水空间是基于生态保护下多因素综合调配、巧妙利用潜力与挑战,充分发挥心理及文化作用,结合国家与地方政策,通过前瞻性规划设计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一江两岸”滨水地区空间活化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不同时期河流与城市的关系来看,河流对于城市建设的意义重大,尤其是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 “一江两岸”滨水地区是消除滨水空间利用弊端的重要抓手和提升城市竞争力以及城市品质的重要平台.本文通过对相关案例的研究总结,针对”一江两岸”滨水地区提出创新性的设计思路,包括“以保障水安全为前提,以缝合城市空间为重点,以激发水岸活力为目标”三大路径,从而让滨水地区充分发挥生态安全效能,强化滨河两岸功能的联系,重塑滨水公共活力.  相似文献   

10.
滨水区是城市最宝贵的发展资源,重视滨水区建设已成为一种全球化的趋势,其环境水平的改善,对人居质量、城市形象、城市经济等产生巨大的影响。京杭大运河穿宿迁城而过,如何定位其功能,把握其空间形态是规划面临的重要挑战与机遇。规划以综合的区域化视野角度,力求准确把握滨水地区发展定位,通过研究滨水地区城市功能模式以及多层次的空间形态策略,对城市滨水地区空间形态规划进行了一次实际可行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城市滨水地区通常是各地政府关注的重要发展地区袁涉及到水生态环境治理尧城市功能转型及空间品质提升等诸多内容遥鉴于目前滨水地区规划建设存在系统整合和联动协同不足的问题袁笔者以深圳观澜河生态文化走廊规划设计实践为例袁以城市双修为理念袁探讨规划在编制思路尧项目组织和实施传导等方面的新路径袁以期为城市发展转型背景下滨水地区规划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遥  相似文献   

12.
城市滨水区规划的精髓在于提升其空间活力.具有线性文化遗产性质的大运河作为城市重要的功能廊道,提升其沿岸滨水空间品质与活力是城市发展关注的热点.文章以活力为切入点,基于功能、空间及文化多角度考量苏州沧浪新城段大运河滨水空间发展现实,从功能布局、交通梳理、文化挖掘三个维度多层次提升沿岸滨水空间活力,希望为具有相似属性的滨水空间优化设计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3.
城市的长远发展得益于城市活力的营造,滨水空间活力是构成城市特色景观的重要因素。其异质性特征正是城市特色文化挖掘的具体表现。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设计策略是体现异质性城市活力的主要方式,通过景观空间的设计构成体现城市的地域文化特征;依托城市滨水空间场所的规划布局,引发"人——场所"的交流。研究该设计策略能为滨水城市建设的发展规划提供科学理论依据,对城市整体景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生态文明建设和江西省“绿色崛起”的战略部署,推动城市生态滨水景观的发展,会昌县将湘水文武坝段综合整治提升工程作为三江六岸滨水公园景观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打造城水共融生态新局面的主要廊道。为此,以该项目为例,通过现状空间地形梳理、植被空间营造、植物色彩搭配、质感与形态的对比等方面,探索如何让狭长的防洪滨水绿地空间更富多样化。  相似文献   

15.
滨水空间是重要的生态资源,是亲水、休闲、娱乐的物质景观场所,在城市生态系统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当前滨水区域的景观开发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对城市生态系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项目初始阶段就应从区域角度进行生态优先的规划。以重庆嘉陵江草街滨水景观规划为例,对项目用地生态资源的实地调研结果进行分析,通过生态敏感度分级、低影响度开发研究、建立生态系统架构和生态基础设施等过程对用地进行生态设计与功能划分,从而探索基于区域生态优先的城市滨水景观规划方法。  相似文献   

16.
杨钟亮 《中国园林》2022,(S1):102-107
城市水系多与绿色空间伴生,沿线多集中承载了城市的历史文脉,是城市景观风貌塑造的核心区域,也是城市生态系统和游憩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人居环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城市双修下“城市水系双修”的研究视角,以丹阳市老城水系绿化景观规划为例,探索城市河道作为城市滨水公共空间的重要意义,思考“城水关系”“人水关系”的和谐共生。从问题策略、总体布局、规划特色等方面探究城市滨水生态景观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7.
曹靖 《城乡规划》2021,(5):81-90
临水而居、泽水而栖,是古人追求亲近自然的营城理念,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高速推进,人水争地的矛盾日益突出.从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生态文明被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地方政府的发展思路从人水争地转向人水和谐.本文以合肥市南淝河为例,结合南淝河流域综合整治与蓝绿空间营建在规划、建设、管理上遇到的实际问题,尝试从城市单条河流的尺度,围绕"人水和谐的河流生态系统"总目标,以目标区域的特有问题梳理、指标体系空间构建传导、科学模拟和评价最优生态廊道为基础,从水环境综合整治、蓝绿线划定、生态岸线改造、垂河通廊构建、滨水空间建设指引、滨水空间项目管控等方面,探索蓝绿空间在规划、建设、管理等综合层面的融合营建路径,保障城乡生态安全,提升城乡空间环境品质,引导国土空间规划中的蓝绿空间分类细化、建设实施以及蓝绿线的划定,以期为国内其他地区探索蓝绿空间相关研究与实践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在高密度城市空间中生活的人们对开放、共享、生态的滨水休憩空间的向往愈加强烈。如何营造健康、活力的滨水区域已经成为当前城市规划重点关注的课题。辽瓦生态文化滨水城规划设计提出建设展现郧阳浓厚积淀的历史文化长廊和水陆共融健康滨水城的思路和策略。通过保护和再现历史文化遗迹、协调功能用地与自然景观的关系、复合利用土地、营造特色空间等,创造城水互融、系统完整的滨水区域。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大量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问题摆在了人们面前。而滨水环境作为城市人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生态环境的能量与物质纽带既须承载水利及防洪功能,又是城市开敞景观空间的核心部分,传统的硬质河道景观已无法满足人们对独特、生态、活力综合滨水景观美学与功能的需求。所以对滨水景观生态化设计方法的探索迫在眉睫,景观工程与防洪工程之间的协调统一、生态赤字与城市扩张之间的博弈无疑是当前滨水景观规划设计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城市滨水空间是指城市中陆域与水域联系的一定区域的总称,以小清河生态景观带改造提升工程中的涤心雅境节点设计为例,探究以生态、宜居、人文为研究目标,以生态营城为理念来实现城市滨水空间的重塑,营造多维度的滨水游览慢行体验,实现滨水空间的拓展与复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