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天镇县自古为寒冷的边防之地,其民居大木作技艺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本文采用田野调查和工匠访谈的方法,研究了当地传统民居的木构架体系及其大木作营造技艺,对木构架类型、节点构造以及营造中的算料选料、房屋设计、构件加工、立架方法等进行了详细解析。最后对当地民居大木作技艺的特点和价值进行了总结概括。  相似文献   

2.
白族典型汉式合院民居的三坊一照壁既有庭院和檐廊组成的水平向缓冲空间,也有二层祭祀房间作为竖向缓冲空间。以此为研究对象,结合夏季室内热环境实测数据,对民居缓冲空间影响下室内热环境营造机制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竖向缓冲空间的缓冲效果稍好于水平缓冲空间。  相似文献   

3.
天镇县自古为寒冷的边防之地,其民居大木作技艺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本文采用田野调查和工匠访谈的方法,研究了当地传统民居的木构架体系及其大木作营造技艺,对木构架类型、节点构造以及营造中的算料选料、房屋设计、构件加工、立架方法等进行了详细解析。最后对当地民居大木作技艺的特点和价值进行了总结概括。  相似文献   

4.
以江西省宜丰县下屋村为例,梳理宜丰地区传统聚落特点,归纳其民居的建筑类型和空间形态,总结传统木构特征。通过实地测绘现有建筑,以数字化建模重现建筑风貌;通过对当地工匠进行访谈,整理当地营造做法,吸取传统智慧,为下一步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5.
以江西省宜丰县下屋村为例,梳理宜丰地区传统聚落特点,归纳其民居的建筑类型和空间形态,总结传统木构特征。通过实地测绘现有建筑,以数字化建模重现建筑风貌;通过对当地工匠进行访谈,整理当地营造做法,吸取传统智慧,为下一步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6.
以江西省宜丰县下屋村为例,梳理宜丰地区传统聚落特点,归纳其民居的建筑类型和空间形态,总结传统木构特征.通过实地测绘现有建筑,以数字化建模重现建筑风貌;通过对当地工匠进行访谈,整理当地营造做法,吸取传统智慧,为下一步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7.
以江西省宜丰县下屋村为例,梳理宜丰地区传统聚落特点,归纳其民居的建筑类型和空间形态,总结传统木构特征.通过实地测绘现有建筑,以数字化建模重现建筑风貌;通过对当地工匠进行访谈,整理当地营造做法,吸取传统智慧,为下一步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8.
文章论述了汾西县传统民居的建筑类型及其影响因素,主要研究方法为文献查阅、实地测绘与工匠访谈。通过对基本类型与变化类型的分析,认为拱券结构是其空间处理的基本语言,创造了丰富立体的室内外空间;木构架是其空间处理的点睛之笔,既利用檐廊或屋顶对窑洞立面形式进行了优化,突出正房的视觉统率性,又减轻了拱券结构的负重。  相似文献   

9.
营造技艺是建筑遗产得到科学保护与修缮的重要前提,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随着传统营建活动的日趋减少,依靠工匠“口传身授”的营造技艺也开始走向衰落,面临传承断代的威胁。本文选取高平市二层砖木混合结构的传统民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野调查、口述访谈的研究方法,对传统民居的营造流程、技艺要点等进行全面的记录与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炼传统工匠营造的民间智慧与创造力。  相似文献   

10.
陈敬  刘加平  王芳 《建筑与文化》2016,(12):126-127
本文通过对西沙永乐群岛的调研,发现当地的渔民屋在选址上主要考虑基地的可建设性与运输条件;聚落形态上呈现集中式的聚落布局;建筑单体采用带有檐廊的单一空间;建筑围护结构主要用于防台风和暴雨;建筑材料主要使用回收利用的木料、竹子以及当地的珊瑚石。渔民屋虽然看似简陋,但是透过它可以看出西沙地区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及经验,能够为西沙地区未来新型适宜性民居的建设明确方向。  相似文献   

11.
京西石板房作为北京传统民居的重要类型,其营造技艺的价值尚未引起重视。本文以石板房民居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测绘与工匠访谈,对其营造技艺进行了详细地记录和图解;并深度挖掘了技艺背后的原理,旨在为传统民居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生土民居是劳动人民在生产力尚不发达的情况下,结合当地气候、地质和地域材料等自然条件的杰出营造。生土民居无论是在气候炎热的南方还是在寒冷的北方都体现出了良好的环境适应性和宜居性。在我国众多的生土民居中,窑洞是我国西北极具特色的生土民居体系。本文通过对它的产生条件、使用功能、空间形态、和建筑艺术等方面进行其宜居性的分析,探索传统民居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高洁 《古建园林技术》2020,(151):52-56转67
众多传统民居面临着去留抉择,工匠断代,匠场衰落,师承体系瓦解,导致传统建筑营造技艺无法传承。探索传统民居的“源”与“流”,归纳构架特征和营造技艺,发掘传统民居大木构架的匠作谱系与流变关系,是继承古建筑营造智慧的关键。云南汉式合院民居与江南传统建筑有着重要的渊源关系。明清时期大量江南移民进入云南,形成“汉来夷走”的态势,文化输入的同时也带来了先进的营造技术,云南汉式合院民居继承了江南建筑优越的结构适应性,并与本土构造技艺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匠作体系,传承至今。通过对云南和江南合院民居的构架形式、构件特征和营造技艺的归纳,探索其中的系统性、关联性,促进对非物质营建经验及乡土建筑演化规律的认知。  相似文献   

14.
以陕西宁强李家院村生态民居设计为例,通过对当地民居现状进行实地调查,了解了传统民居存在的问题及不足,且分析其影响机理,并在此基础上从生态和技术的角度对传统民居的空间和构筑形态进行改造,提出了适合当地的民居建筑设计策略和方案,以提高广大山地居民的生活质量、降低建筑能耗、保护生态环境,同时为山地生态民居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归纳了斯宅村传统民居特色的基础上,阐述了其营造技术的复杂个性。通过对营造语汇、建筑形制和尺度模数等木作营造意匠进行分析,再将其与近世《鲁班经》、《营造法原》等营造文献以及徽派、闽台等地民居的诸多内容进行比对,结合历史和文化层面因素,总结当地营造技术地域特征的类型倾向,并尝试追溯其源流派系,以丰富杭绍平原民居建筑文化的内容,为文物保护和浙江民居地域文化的传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归纳了斯宅村传统民居特色的基础上,阐述了其营造技术的复杂个性.通过对营造语汇、建筑形制和尺度模数等木作营造意匠进行分析,再将其与近世《鲁班经》、 营造法原等营造文献以及徽派、闽台等地民居的诸多内容进行比对,结合历史和文化层面因素,总结当地营造技术地域特征的类型倾向,并尝试追溯其源流派系,以丰富杭绍平原民居建筑文化的内容,为文物保护和浙江民居地域文化的传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民居作为历史上出现最早的传统建筑类型之一,不仅分布地区最广、建造数量最多,且与人们日常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民居通过与当地自然环境,与人们的生活方式紧密结合,形成具有明显的地域文化和民族特征的建筑形式。传统民居建筑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庭院空间,具有重要的社会、历史、人文价值,对当代建筑设计和空间营造有着深刻的影响。为此,通过行为心理需求等角度进行分析比较,挖掘其空间价值。  相似文献   

18.
徽州传统民居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房屋年久修、村民对建筑保护意识较差、保护制度不完善等原因,传统民居生存环境恶劣.文章通过对半山闲客民宿改造项目的解读对徽州传统民居再利用进行探讨,认为在改造过程中需通过平衡传统民居的"去"与"留"、保留建筑历史遗迹与文化载体、适度使用现代材料、营造空间徽式情趣等方法,在最大程度保留传统民居价值的前提下,对民居进行功能置换,从而重焕建筑活力.  相似文献   

19.
景宁是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当地畲民多居住在交通闭塞的深山密林中,受外界影响小,因此其居住的畲族民居自身所承载的木作营造技艺仍沿用着传统做法。通过田野调查收集当地畲族民居侧样数据,从诸多侧样所呈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中提炼侧样分型规律并对其进行分述,再结合当地大木匠师手绘的定盘图与民间营造典籍,辨析景宁畲族民居侧样原型,了解畲族民居从应然至实然的营造过程。同时从人的主观导向和自然的客观影响两方面对侧样分型规律成因进行分析,最后将所得的分型规律及侧样原型与温州泰顺和江西吉安进行对比,从而厘清景宁畲族民居侧样营造技术与其周边地区的渊源,为本区定位以及当地乡村振兴建设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20.
浅谈传统民居中的天井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阐述了天井的源起、天井的界定及天井的檐椽,并着重横向比较分析了传统民居中天井的形式、功能及理念,以期能对今后建筑空间的规划设计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