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董贺轩  王云静  吴巍 《新建筑》2022,(5):141-146
城市内部充斥着大量灰色基础设施,与高品质的城市公共空间建设需求相矛盾。通过对景观都市主义、基础设施景观化、生态都市主义及韧性城市等理论进行研究,对比分析国内外典型案例,从空间关系、景观形象、工程技术三方面,建立中小型灰色基础设施与公共空间一体化整合的理论框架,并提出设计策略。之后以武汉市中华路城市阳台工程项目为例进行实践检验,为城市中小型灰色基础设施与公共空间的一体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城市发展进入转型期、城市建设提出"城市双修"的背景下,城市基础设施成为研究与实践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从景观再生的视角,通过对上海市静安区城市基础设施景观化案例的分析,归纳总结基础设施景观化的构建模式,研究如何通过城市基础设施空间的有效利用,以产生新的开放空间,创造新的城市活动场所,提升城市公共空间的品质。文章论述了立体空间叠加和水平空间拓展的不同模式,为目前城市更新中基础设施与城市公共空间的耦合发展提供有效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宫聪  吴竑  胡长涓 《新建筑》2022,(1):49-54
城市中心区的公共空间活力与生态功能是关乎城市环境及社会生活质量的关键问题.文章通过对城市公共空间与绿色基础设施规划的对比研究,提出基于绿色基础设施网络的城市公共空间生态功能优化的关键点与方法.并以南京市中心城区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在识别城市公共空间与绿色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对这两类基础设施的公共活力与生态敏感性进行用地适宜...  相似文献   

4.
城市存量基础设施在地性的发展,从线性叙事框架下探讨基础设施未来发展的“预设”与“非预设”问题、单一生产功能的水利基础设施空间,向多功能属性的城市公共需求演绎。作为一种埋地式净水厂结合建设的多元赋能公园,从“单一”到“多元”功能、多层级空间界面释放和工程技术装置艺术化三个方面,针灸式复盘南沙原创建筑设计工作室(NODE)所设计的深圳洪湖公园水质净化厂上部景观设计思考,解题水利基础设施多能开放公园化,以营造多维界面交互共融的设计思路,为城市水质净化厂等基础设施融入市民日常生活公共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基础设施是城市分配公共资源的物质技术载体,也是塑造当代建成环境的重要构成。本文聚焦水务基础设施,关注其与滨水公共空间一体化的综合提升,运用类型形态学的分析方法,挑选20个国内外典型的水务基础设施更新改造案例,从水务基本功用类型(传导型、调蓄型、净化型、渗透型)、复合功能形式类型(垂直叠加、水平并置、垂直与水平共现、完全重叠)、柔性界面形式类型(檐下空间、海绵表皮、消解与融合)等3个层面,梳理归纳基础设施作为城市建筑学新现场的渊源依据、操作策略、效用结果,为深圳基础设施建筑景观化、公共日常化的复合更新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景观化、功能复合和公共性三个方面阐述了北京2022年冬奥会延庆赛区基础设施建筑的设计策略,探索了基础设施建筑在应对特殊的建造环境和公共活动中发挥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具备技术性与功能性特征的基础设施,深刻影响了当今城市的功能形态和空间肌理,并越来越多地与城市公共空间相整合,有效提升了空间活力和环境品质。文章阐述了作为城市公共空间重要组成要素的慢性交通设施的概念内涵及属性,强调了其作为城市公共空间重要载体的形态多样性和功能复合型特征。并以荷兰乌得勒支欧米茄桥为例,通过系统解析其设计理念和空间操作策略,阐述了项目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整合器,在保证其交通基础设施职能的前提下,如何与不同功能体整合,以强化其作为公共活动和景观空间重要组成要素。将城市基础设施的设计和建造与城市设计思维关联,体现公共性、生态性以及美学性等多重价值,以实现城市空间发展的公共性和多元性。  相似文献   

8.
基础设施不只是维持城市运营的核心系统,也是构成城市环境及其品质的主导性与决定性要素,即基础设施本身已成为城市空间的关键组成部分,或者说基础设施定义了城市空间.基础设施创新驱动来自城市公共服务供需模式的变异与升级,反映在城市治理效益和公共品质的提升等方面,也改变了城市空间的形态风貌及功能内涵.基础设施创新和城市空间品质之间存在直接而深刻的关联性.在基础设施创新的视角下,传统城市空间与景观风貌将面临新的解读并获得新的拓展,城市空间的设计行动也必须把重点从作品的创造转移到内涵的再生上,从而孵育城市人文来取代物质环境,并使其成为未来城市空间的主体.  相似文献   

9.
麦德林(Medellin),一座曾因毒品、暴力和军事武装而闻名于世的哥伦比亚城市,在过去的近20年间,成功地完成了一系列围绕着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尤其是公共空间的改革和完善,转变为今天的"哥伦比亚永远的春天之城"。文章试图从这座城市的起源与文化、教育与公共空间的结合策略以及城市所在的自然环境三个方面,分析和阐述这一系列变革得以成功的内在原因。同时也特别讨论了"麦德林人"强烈的地方主义精神在这场城市变革中所起到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0.
现代城市农业景观基础设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倞 《风景园林》2013,(3):20-23
摘要:农业生产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现代城市普遍存在着一定的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问题。通过对城市的农业生产潜力和景观的农业生产性传统两方面进行研究,探索城市景观与农业生产的关联性,进而提出了现代城市农业景观基础设施的设计思想,并从城市立体农业景观基础设施、城市社区农业景观基础设施和城市农业公园3个方面,结合实例对其空间构成、表现形态、生产模式、公共功能等方面内容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1.
随着时代的发展,单一生产功能的电力基础设施空间存在融入城市公共生活的巨大潜力。作为一种变电站与产业园结合建设的新型空间类型,文章从多元复合、场地重构和魅力体验三个方面复盘和分析广州番南500kV综合变电站项目的设计思考,探索将公共功能融入电站规划设计,以营造多维电力交互体验的设计思路,为城市变电站等当代基础设施融入市民公共生活提供有益借鉴与启发。  相似文献   

12.
翟俊 《园林》2023,(3):12-20
对景观基础设施概念的提出及其内涵进行综述,比较其与绿色基础设施的区别。以“统筹城市公共空间系统”为出发点,依据基础设施和景观内在的共性和关联性,结合实际案例从“景观基础设施的缘起”“景观基础设施的类型”和“景观基础设施作为城市生成、增长和演变的组织架构”三个层面,阐释将市政的灰色基础设施和生态的绿色基础设施协同整合,形成整体景观基础设施的方法。在满足“中国式密度”发展模式要求的前提下,探讨基于景观基础设施的城市发展新范式,以最少的用地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系统服务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苏州河黄浦区段东段公共空间更新中碰到的基础设施建筑景观化的设计进行研究,以苏河驿站、介亭、樱花谷、加油站为典型案例,总结出针对不同类型的基础设施的三个维度的设计切入方向,即城市脉络疏导、多元功能复合、材料建构思辨,并讨论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高度的城市化带来的人口和其它要素的高度集聚,将使未来城市公共空间的建构面临“紧凑”与“生态”的双重命题。而景观都市主义的理念和方法则为应对高密度的城市环境中公共空间的建构提供了新的视角。文章在对景观都市主义的概念和基本立场进行归纳的基础上,论述了其在空间关联、功能整合、活力提升等方面的潜在价值,进而结合典型的案例从架构、折叠和编排三个角度分析了景观都市主义的实践策略,以期为当代高密度环境下城市公共空间的建构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吴雪飞 《华中建筑》2010,28(9):26-28
发达国家已呈现城市基础设施的相对"过剩",废弃的基础设施成为人们脱离自然、记忆失落以及丧失公共空间的祸首。发达国家的诸多实践案例证明了风景园林在重新定义基础设施并使其重现活力方面具有重要的先导意义,是城市基础设施利用的重要手段,这给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建筑和人口密度的不断升高,紧凑型城市中,立体化成为城市空间发展的趋势。在此背景下,城市综合体更加强调有限空间内复合更多功能的同时,通过空间设计实现多元价值,提升周边城市区域活力。该文从基面角度分析城市综合体空间特征,并基于城市空间立体化演变的逻辑,结合现有的城市综合体案例进行研究总结,提出了城市综合体空间环境的优化设计策略,即基面连接策略、地面化策略和协同策略,以促进城市综合体功能运行和价值实现。基于前期理论,本研究以成都市新都超线公园这一城市综合体项目为案例,通过Massmotion、Depthmap分析以及运用眼动仪设备,对其设计进行了定量的分析,验证了相关基面设计策略对于城市综合体的具体影响。  相似文献   

17.
城市新区是我国城镇化发展和城市空间延伸的主要载体,科学合理的规划及开发策略是新区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以空间生产理论为指导,从空间的使用价值、交换价值和资本循环理论出发,嫁接公共经济学和投融资理论,对城市新区开发进行理论解释,并相应提出溢价回收、政企合作和基础设施先行的规划开发策略,通过三个策略的融合统一使用,实现城市新区的资本增值、空间开发和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发展。  相似文献   

18.
基于城市空气调节的区域绿色基础设施识别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中国城市高密度开发的用地模式下,依靠城市内部的有限绿地很难达到空气净化的自平衡。城市周边的绿地、水体等绿色基础设施在提供清洁空气、消解空气污染物、调节城市气候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论文从调节城市空气质量的视角切入,以哈尔滨为研究案例,以Arc GIS为数据分析平台,提出市域尺度下城市绿色基础设施识别的方法:1)空间单元识别:以局地环流理论为依据,根据地表覆盖与植被类型数据,识别出绿色基础设施的3类空间单元;2)城市风场分析:通过对一年四季典型月份的气象统计和基于风环境模拟软件CALMET的风场模拟,得到哈尔滨的典型月份风环境图;3)空间体系表达:根据城市风环境图,分析绿色基础设施在调节城市空气中发挥的作用,得到GI的空气调节空间分布体系。研究成果可以作为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和制订区域生态绿地保护策略的依据,并在城市风环境分析、城市风道规划等领域得到进一步应用。  相似文献   

19.
水闸是城市水利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排洪、排涝、减灾等作用。但水闸闸墩在浇筑后时常会出现裂缝的现象,给水闸的运行带来安全隐患。本文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水闸的设计要求及施工情况,对水闸闸墩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有效的防治措施。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20.
灰绿两色基础设施是建设大型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资源。基于城市设计视角,从空间组织结构与使用方式2个方面,对美国波士顿"祖母绿项链"、查尔斯河滨大道公园,以及"大开挖"中央隧道改造工程3个典型案例进行比较分析与解读,探索基于两色基础设施整合建设大型公共空间的设计策略,以及基于两色基础设施整合的大型公共空间在城市中的功能与效用,总结其经验,并结合当代实践,为中国城市存量建设中大型公共空间资源的挖掘与利用提供理论与实践层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