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冯思全 《包装工程》2024,(8):367-372, 423
目的 为南梁红色文创产品设计提供一种“图像文化”的研究视角,以及“转向”的研究思路,丰富南梁红色文化的理论内涵与实践意义,拓宽艺术设计的研究领域,进而在艺术设计实践中设计一些兼具文化内涵、审美与艺术价值的文创产品。方法 运用事实与事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以艺术设计创新的实践经验为依据,通过对南梁红色文化资源及其文创产品设计现状的分析,结合实例,探讨图像文化视角下南梁红色文创产品设计“转向”的相关问题。结果 提出南梁红色文创产品设计的视觉形象之具象与抽象的提炼、视觉心理学的应用、审美性与实用性的契合、红色精神向应用场景拓展等四个“转向”策略。结论 有利于南梁精神的图像呈现,能够促进红色文创产品的精准定位与多元发展,有利于中华民族造物设计地位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杨晨  杨天明 《包装工程》2019,40(14):258-263
目的 以合理挖掘与保护文化精髓为基础进行地方性旅游文创项目的开发研究,以文化提升地方旅游的内涵质量,使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地方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方法 在分析研究辽海地域文化价值释义、文化遗产的特质和传承过程分析、文创项目开发之践行的基础上,阐述文创艺术品的图案式样、色彩识别、造型体现、文化承传等要素。结果 依据文化创意艺术品的文化基因、情感体验、实用性与艺术性等特质,注重设计内涵的提炼与完善,设计出了具有特色性应用的文创艺术品样例。结论 应高度重视城市地域旅游文化资源品牌建设,积极有效地保持传承与再生本土文化的研究态度,与时俱进,结合现代艺术设计手法对文化进行创新,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3.
胡志才 《包装工程》2023,44(22):409-416
目的 针对智能技术在红色文创产品设计应用上的方式方法与红色文化在当代的价值转换,以实践案例为切入点,探索智能技术与红色文创产品结合的设计策略与方法,为红色文创产品与智能技术融合提供新思路。方法 以“声动安源”智能故事机文创产品为设计实践对象,指出安源红色文创产品的设计现状,并通过对智能红色文创产品设计策略的分析与方法进行总结,完成实践对象的技术运用与安源红色内涵的可视化设计转译。结果 得出了智能技术融入红色文创产品设计的策略与创新方法。结论 通过设计实践,验证了智能技术在红色文创产品设计上的可行性与实操性,智能红色文创产品设计不应局限于对智能技术的简单应用,更应关注红色文化与智能技术在融合创新、育人创新、传播创新、营销创新等方面的拓展深度,从而切实提高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的有效传播与继承。  相似文献   

4.
赵勤  回璇 《包装工程》2021,42(16):323-334
目的 研究赣傩艺术元素在文创产品中的文化内涵和造型语言,拓宽赣傩文化内涵及文创产品设计的应用价值.方法 挖掘赣傩面具、舞蹈、傩庙的特色艺术元素,提炼出赣傩艺术元素作为设计元素具有的民族特点,并总结出赣傩艺术元素在文创产品设计中要坚持实用性与审美性、识别性与艺术性、创新性与时代性统一的原则;提取赣傩面具、舞蹈、傩庙的典型元素,通过"面"中有意的融合运用、"舞"中有情的设计塑造、"庙"中有新的传承再现,进行具有赣傩艺术特点的文创产品的创新设计.结论 结合现代的生活理念和设计需求,提升文创产品的设计内涵和文化价值,并为传统文化意蕴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实现路径提供参考依据.通过实践与分析,使人们更加意识到了赣傩艺术元素传承的意义与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5.
周静 《中国包装》2021,(2):38-40
文创产品包装设计汲取和应用文化元素,能够从视觉和心理两方面去打动消费者,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地域红色文化具有更加特殊的含义,运用于文创包装设计中,能够极大地提升包装的精神内涵与艺术价值.笔者通过对南梁地域红色文化资源的分析与整理,提出红色文化元素在文创产品包装设计中应用原则和策略,力求在包装设计中延续和凸显南梁红...  相似文献   

6.
以文创产品为载体,产品与受众情感关系为出发点,探析红色文博文创产品情感化设计。从情感化设计的本能、行为、反思3个维度对红色文博文创产品设计进行分析,结合优秀案例,提出红色文博文创产品情感化设计应遵循"感官满足——注重第一印象""体验满足——强化用户需求""思想情感满足——传达情感内涵"3个设计原则。结果表明,在红色文博文创产品设计中融入对用户情感的考虑不仅能提升产品本身的价值,增强产品的吸引力和内涵性,还有利于革命精神的传承教育,释放红色文博文创爱好者的浓厚红色情怀和消费力。  相似文献   

7.
赵勤  黄诗琪 《包装工程》2023,44(10):361-372
目的 以鄱阳湖地域特色因子在文创产品中的“活态化”设计为研究方向,通过构建鄱阳湖地域特色因子素材库,提出活化文创产品内涵的创新性设计方法,实现对鄱阳湖地域特色因子的弘扬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方法 提取鄱阳湖地域特色因子中的造型因子、纹样因子、色彩因子作为设计要素,融合“活态化”理念设计再造文创产品展现文化魅力,以实例佐证设计方法的可行性。结论 使鄱阳湖地域特色因子的造型创新与内涵沿袭在设计过程中达到平衡,使鄱阳湖地域特色因子文创产品能够取“形”延“意”,寄“情”于“景”,构建集功能价值与审美价值于一体的现代文创产品,提升文化认同感的同时增加文创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为鄱阳湖地域特色因子的传承与文创产品的发展开辟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8.
凌秋月 《包装工程》2022,43(10):319-325
目的 用文创设计来开发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色的文创产品,在传承中保护海南黎族传统民俗文化。方法 通过文献分析与个案比较研究,对黎族传统的物质、社会、口承和精神四大类民俗进行梳理、分析与提炼,对黎锦、黎族银饰等日常用品进行民俗文化的分析、提取和转换,探讨黎族传统民俗在文创设计和文化IP打造中的开发和创新设计途径。结论 黎族传统民俗文化内容丰富,富于民族特色和本土特色,结合新兴设计技术手段和文化IP理论探究,对其进行文创产品设计与开发,是打造民族民俗特色文创产品的重要途径。通过IP打造和文创产品设计,不仅可以提升文创产品的文化内涵,而且可以促进本土旅游产品的生产与销售,对传承和弘扬黎族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肖帅 《上海包装》2024,(1):71-73
非遗文化与文创设计的融合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概述了文创设计与非遗文化的内涵,分析了非遗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挑战和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优化策略,旨在推动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柳瑄 《包装工程》2020,41(20):234-239
目的 探索“一带一路”背景下地域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挖掘并分析漳州陶瓷文化多维内涵,为开发具有显著地域文化特色的文创产品和文创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参考。方法 以漳州窑陶瓷文化为核心,通过分析漳州陶瓷文创产品行业现状,剖析其存在的问题,提炼城市文化符号和地域人文特色,对漳州陶瓷文化资源进行再挖掘和再归纳,将传统文化元素和创意产品系统设计与开发进行融合,构建基于漳州陶瓷文化的创意产品开发模型,并通过具体设计案例进行论证。结论 将传统文化元素和创意产品设计结合,找寻传统文化与创新产品的平衡点,使其真正成为具有符合当前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需要,并有着较大地缘辐射影响力的重要文化遗产,综合提升陶瓷文创产业良性发展和区域文化传承发扬的双重价值,为传统文化的有序传承和文创产品的多样化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王智薇  李洋  刘超菘 《包装工程》2023,44(16):356-364
目的 对乡村非遗手工艺的文化符号进行提取和归纳研究,在传承中保护彝族毛纺织及擀制技艺。方法 通过文献分析与田野调查研究,对彝族毛纺织及擀制技艺的技艺流程、使用场景及现状进行梳理与分析,对昭觉彝族文化符号进行采集与提炼,探讨凉山彝族乡村文创产品可持续发展方法和创新设计的途径。结论 昭觉彝族历史资源深厚,文化资源广阔,民族特色显著,为文创产品的设计提供了保障,结合民族学与设计学的研究,对彝族毛纺织及擀制技艺文创产品进行形式、功能、载体等方面的创新,将地域文化与文创产品相结合,不仅可以涵养文创产品的内涵,还可以促进民族传统文化品牌的建设与可持续发展,为彝族毛纺织及擀制技艺在现代社会的传承发展提供合理的参考,助力昭觉彝族地区振兴发展。  相似文献   

12.
刘奇勇  王一仁  余果  李冠达 《包装工程》2023,44(12):391-399
目的 针对目前我国消费者对文创产品需求量的加大和对其品质要求的提高,在设计者对情感体验的理解实验基础上,以最真实和客观的角度构建出文创产品设计模型,为文创产品设计提供新的设计思路和理论支撑,并结合武夷山当地的文化内涵,设计出新型的武夷山文创产品。方法 通过分析武夷山文创产品设计现状,对文创产品设计可用因素进行调查,并结合关于文创产品创新及福建文旅资源开发的相关研究,找出目前武夷山文创产品设计存在的问题,以文化和产品深度融合的视角出发并结合实地考察,构建新的文创产品设计框架和思路。结果 研究发现,武夷山文创产品的设计在发挥设计者创造力的同时也要对当地的生态资源及文化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做到两者之间的有机结合。为满足大众对文创产品的需求,通过文化底蕴分析及设计方案构建,运用地域性文创产品情景构建理论与叙事设计理论设计出武夷山特色倒流香炉,运用文化构成到产品设计转化理论与叙事设计理论设计出创新型茶壶和创意茶叶罐。结论 文创产品区别于其他旅游产品的特征在于其创意价值与文化价值高,在设计文创产品时要先对当地文化进行调查研究,利用一切有利于产品设计的因素后,设计者再基于自身对文化的情感体验发挥创造力,才能最终形成具有吸引力并且能够传播当地优秀文化的文创产品。  相似文献   

13.
李加  张景 《包装工程》2024,45(4):485-490
目的 世代相传的蜀绣凝聚了悠久的历史价值、丰富的文化价值与极高的艺术价值。基于“美育”的视角结合AIGC技术进行创新设计有助于蜀绣的传承与发展。以人工智能的设计融合蜀绣的文化特色来开发文创产品及周边,使美育融入现代年轻人的时尚生活,成为触手可及的生活美学。这既为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也在传承创新中保护了非遗蜀绣的原真性。方法 通过文献研究法与图像分析研究梳理蜀绣的历史与现状,并对蜀绣的传承进行实地调研,掌握目前蜀绣的纹样技艺、创新传播等情况并进行系统梳理。使用AIGC进行创新设计,并将创新设计应用于文创产品研发,最后进行数字化推广。结果 通过AIGC为蜀绣带来了形式与内容上的创新,再灵活运用以线带面、绣画结合的方式,使人工智能美学助力非遗传承。结论 AIGC融合蜀绣的创新设计提升了文创产品的科技精神与内涵,赋予了蜀绣传承与发展重要的时代革新意义,数字化推广也使蜀绣的传播方式与受众群体得到了有效的拓展。  相似文献   

14.
徐静 《包装工程》2022,43(14):408-416
目的 分析传统文化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现状,并进行批判性思考,构建文化元素活化导入文创产品设计的创新模式。方法 通过对中原传统文化元素的搜集与挖掘,从设计学、美学、社会学、心理学、文化传播等多角度深入探讨其活化价值与方法,寻找提升设计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新途径。结论 提出中原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中的传承与发展策略,为文创产品设计创新、文化形象活化、复合型设计人才培养建立系统化方法,使文创产品设计的社会层价值和文化层价值得到增强。  相似文献   

15.
陆泉 《包装工程》2018,39(10):101-105
目的从民俗信仰的文化特征研究文化创意产品的创新设计方法。方法从民俗信仰的文化意识形态性与文创产品载体的复杂性、民俗信仰文化对文创产品的功能落位、民俗信仰文化与设计创新的价值导向3个方面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具体的实施路径和创新设计方法。结论基于民俗信仰文化的文创产品设计,是建立在自我文化认同基础之上的创新设计,不仅能够体现本土文化的价值理念、提升视觉语言的独创表达,推动文创产业的蓬勃发展,更为民俗信仰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柏清  任宇翔 《包装工程》2023,44(18):351-353, 384
目的 探索非遗文化与文创产品的艺术碰撞和创新路径。方法 基于时代发展的大背景,从非遗文化与文创产品的关系出发,总结非遗文化元素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方向,提出了个性化、互动性和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应用尝试,并从具体的实践层面分析有效的应用方式方法,结合文创产品在形态、意蕴和实用三方面与非遗文化的融合,探索非遗再设计与利用的新形式,以期弥补当前非遗传承与发展的不足与局限,实现创新设计。结论 非遗文创产品的设计与创新应该从本源出发,回归传统,将非遗文化精髓与文创产品设计实现艺术化的结合,增加非遗文创产品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形成符合当前大众审美特点与消费需求的内容,从而促进非遗文化的传承和文创产品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7.
李玮玮 《包装工程》2024,45(2):460-471
目的 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把握旅游业和文化经济快速发展的契机,凝练坭兴陶文化视觉符号,运用数字化技术手段将非遗文化和数字图像技术融合,产出具有传承价值和创新性的数字文创产品。方法 以坭兴陶文化为切入点,剖析坭兴陶文化的发展现状、文化特征、消费者需求的人文情怀,梳理数字文创的传播模式、媒介特征、文化符号转化等设计问题,探究文旅融合背景下文创产品的意义价值,提出将坭兴陶文化元素与数字文创产品融合设计的方法手段。结论 坭兴陶文化与数字文创融合的新方法、新思路,是传承坭兴陶非遗文化、提升产品文化内涵的新途径,丰富了旅游纪念品、文创产品的形式与内容,对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创造性转化都是一个全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18.
刘宗明  王艺潼 《包装工程》2024,45(2):234-240
目的 探究湘绣手工艺的传承思路,构建文化基因谱系图并对其进行可视化设计应用。方法 首先,通过文献研究、走访调研、作品研读的研究手段对湘绣手工艺资料进行归纳整理,整合有效的知识数据库;其次,基于生物学中的基因传承方式探索文化基因谱系图构建路径,对知识数据库资料按照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详细分类处理;再次,结合基于文化基因结构层次三分法对以上资料深度挖掘,依次为精神文化、社会文化、物质文化并构建湘绣手工艺文化基因谱系图。结果 以湘绣手工艺灯具设计为案例,证实了湘绣手工艺文化基因谱系图对文创产品设计研究起到了一定的支撑作用。结论 文化基因谱系图的构建不仅是梳理了湘绣手工艺的知识框架,同时也为其他地域文化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刘靓 《包装工程》2020,40(24):294-300
目的 为保护羌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高羌族文化产业经济价值,提出一种基于形状文法的羌绣纹样创新方案。该纹样方案既包含羌绣传统民族特征;又与时俱进,符合当代审美。创新纹样与设计产品有机融合形成具有羌族特征的文创产品,传播羌族民族文化,建立民族自信。方法 首先,将收集的羌绣纹样资料进行提取、筛选、组合;然后,提取核心纹理,运用形状文法设计基本图形元素;最后,运用形状文法对基本图形元素进行演变,设计出新的纹理方案。结论 基于传统羌绣纹理,运用形状文法产出纹理创新方案。以不同形式的设计产品为应用载体,使纹样创新方案和其有机融合,形成具有文化内涵的文创产品,由此增加传播羌族文化的媒介和途径,提升文创产品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20.
吴玲  王晨风  陈楚愚  陈新允 《包装工程》2023,44(18):411-417, 435
目的 旨在继承与发扬广州红色文化精神,在推动农民运动讲习所旅游视觉文化多元发展的同时,给予其他红色文化精神为主的文创产品设计者以设计灵感。方法 首先,分析广州红色文化精神,并且对农讲所及其文创产业的现状进行调研与分析;其次,对农讲所的游客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并且辅以文献资料的查阅,确认其文创产品的设计定位,以设计基于红色文化精神的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文创产品设计。结果 确立整体品牌,提取设计元素并定位主题色彩,以视角渐进的方式呈现设计方法,进行农讲所文创产品的设计实践。以“光影”为系列主题,设计关于农讲所的饰品、礼品文具、生活用品。设计上不仅体现了广州红色文化精神内涵,更与时代文化接轨,满足了当代人的文化需求。结论 文创产品的设计能够吸引广大消费者,并有助于城市文化和旅游的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