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铜酞菁衍生物对铜酞菁颜料表面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本文合成了几种铜酞菁的衍生物。用这些铜酞菁衍生物对β型铜钛菁颜料进行表面改性,以改进其分散性、流动性、色光和透明度。研究发现铜酞菁衍生物处理的颜料,在水中及甲苯中的分散性均有提高。 相似文献
2.
3.
4.
以数种不同分子量的聚乙二醇对铜酞菁颜料进行表面处理。结果表明,处理后颜料的平均粒径,对水的润湿角及流动性下降,形成的水分散体系稳定性得到提高。颜料表面处理的效果与聚乙二醇分子量及其添加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6.
本文采用自行合成的四种铜酞菁有机胺类衍生物对酞菁蓝颜料进行了表面处理,得到了以下规律:颜料的临界润湿表面张力随着铜酞菁衍生物碳氢链长度的改变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颜料的表面自由能、表面自由能的色散成分变化不大,而极性成分下降比较明显;颜料的粒度分布向小颗粒方向移动,经铜酞菁衍生物处理后的颜料在正辛醇、二甲苯中分散,粒径在4μ以下的颜料粒子重量百分比由空白样品的50.1%增加至88.4%和96.4%; 相似文献
7.
铜酞菁脂肪磺酰胺衍生物对铜酞菁表面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合成了4种钢酞菁(CuPC)的脂肪磺酰胺衍生物,并用于对CuPC改性。讨论了该衍生物对CuPC颜料润湿性、分散性、抗絮凝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后CuPC的润湿角随衍生物中取代烷基链增长而增大,在甲苯中的分散稳定性及在醇酸树脂涂料中的抗絮凝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铜酞菁蓝颜料在1935年进行商业化生产以来,就以其鲜艳的颜色、优异的着色能力、较低的生产成本以及极好的耐性很快成为颜料中无可取代的品种。该文简要阐述酞菁蓝颜料的产生、发展以及合成原理。 相似文献
9.
铜酞菁的卤化反应及颜料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较系统地论述了铜酞菁的卤代反应,制备不同卤代铜酞菁的方法,铜酞菁的低氯代的反应在程;高氯代铜酞菁及氮、溴混合卤代酮酞菁的制备方法及影响因素。并介绍了不同卤代铜酞菁产品的表面处理及颜料化技术。 相似文献
10.
11.
有机颜料酞菁蓝的合成及颜料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介绍了有机颜料酞菁蓝的合成机理、工艺流程、颜料化方法及其产品的应用,并介绍了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对国内酞菁蓝颜料研究开发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2.
13.
用稀硫酸提取酞菁颜料中的铜,在弱碱性条件下,Cu2+和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定量反应,生成不溶于水但溶于三氯甲烷的黄色络合物,该络合物能定量吸收440nm波长的光,然后根据吸光度的大小来测定溶液中铜离子的浓度。 相似文献
14.
15.
一种新型的可溶性铜酞菁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将铜酞菁氯磺化后 ,与带活性羟基质子的苯酚反应 ,合成了一种与铜酞菁基体色光基本不变 ,但在有机溶剂中溶解度十分大的新型铜钛菁衍生物———铜酞菁磺酸苯酯。用元素分析、IR和热重分析等对其进行了表征。用UV光谱分析了产物的色光。测试了产物的溶解度和凝聚性能 相似文献
16.
酞菁绿粗品经过颜料化处理之后,所得到晶体颗粒的一致性越同一,颜色越鲜艳,粒子越细小,着色力越高.酞菁绿的晶型只有一种,颜料化处理不能改变酞菁绿的晶型,只是把粗大的晶体颗粒变成为细小的晶体颗粒,把不规整的晶体结构调整成比较规整的晶体结构.文中介绍了酞菁绿粗品晶体颗粒细化的两种方式:一是重结晶,先将酞菁绿粗大的颗粒完全溶解,然后再重新结晶成适度大小的晶体颗粒;二是机械破碎,在研磨介质、助磨剂的作用下,将酞菁绿粗大的颗粒研磨成适度大小的晶体颗粒. 相似文献
17.
酞菁蓝生产过程产生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废水,废水成分复杂,有酸性较强和难生物降解的特点,较难处理。笔者以本公司为例,阐述了以环境保护为主线的酞菁蓝生产综合治理工作。 相似文献
18.
该文解析酞菁绿制造中的铜酞菁氯代反应机理,铜酞菁具有双分子结构,是酞菁绿的氯原子取代度最多只有15个的根本原因.铜酞菁氯代可以在固-固反应体系中进行,三氯化铝将氯气转化为固态,参与反应,反应历程最关键的步骤是生成σ络合物中间体,加入氯化亚铜作用的机理是防止中心离子脱落,加入氯化钠作用的机理是剥开铜酞菁粒子.铜酞菁氯代也可以在液-液反应体系中进行,焦硫酰氯将氯气转化为液态,参与反应,反应历程表明,氯磺酸很容易对铜酞菁进行酰氯化,首先得到磺酰氯基铜酞菁,然后的去SO2是整个反应的控制步骤.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