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李文龙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6,(4):137-142
为进一步提高密井网区砂体刻画精度,采用井震结合地震趋势引导、曲线定相、厚度参考和模式预测4个关键步骤,从砂体展布趋势与沉积期次、微相边界位置、井间连通状况和砂体展布规模4个方面对研究区不同类型砂体进行精细刻画,并从储层空间结构演变与地震反射效果的对应关系角度评价技术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宏观砂体分布的变化集中出现在废弃河道、河间砂体、河道边界、窄小河道走向、不同期次河道叠加演化5种情况;存在5类储层结构形成有效地震反射,分别是最大水退期、上部层位快速水退、水进阶段较大水退期、水进阶段稳定期和水退阶段较大水进期,而水进水退的过渡位置受临层厚砂体影响地震反射效果不好,该对应关系的提出,有利于推动技术有形化,加深地质认识程度。 相似文献
2.
文中在沉积微相研究一般的"点—线—面"(取心井单井相—连井剖面相—平面相展布)思路的基础上,结合密井网区岩心、测井、录井、分析测试、实验测试、生产测试等资料及沉积演化特征、物源分析,对河道砂体进行精细解剖,依据各种识别标志确定单河道的边界,并利用注采关系加以验证。对密井区单河道宽度和厚度进行统计,拟合出密井网区单河道宽-厚定量关系式。据此关系式推测出稀井(探井、评价井)区单河道的宽度,再结合探井、评价井的岩心、测井、录井等资料,完成从密井网区到探评井区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特征的研究,编制出研究区精细的沉积微相平面图,这为储层特征分析、储层综合评价、开发动态分析、流体分布、有利区块预测、剩余油挖潜等储层精细研究提供了更准确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3.
密井网区河道砂体井网控制程度认识——大庆萨尔图油田中区西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辽盆地沉积了特色的大型浅水河控三角洲,河道砂体类型多样,分布特征不尽相同,井网控程度高低不一。利用萨尔图油田中区西部2266口井资料,综合考虑砂体成因与形态,将砂体分为拼合叠置辫状河道带砂体、迁移叠置曲流带砂体、交织条带状分流河道砂体、枝状分流河道砂体、单支分流河道砂体;定义控制率、准确率和综合控制指数来定量表征井网对河道砂体控制程度;分析了控制不同类型河道砂体所需的合理井距,在500m或更大井距条件下就可以控制拼合叠置辫状河道带砂体和迁移叠置曲流带砂体,枝状分流河道砂体与交织条带状分流河道砂则分别需要100m井距与57m井距条件来控制,而单支分流河道砂体需要更小井距才能得到有效控制,最终总结出了不同类型河道砂体的井网控制程度曲线,概括为三段式。 相似文献
4.
作为大庆长垣油田三维地震与多学科研究课题中的一个先导性研究项目,以杏树岗油田杏56区块为研究区,在精细地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三维地震资料,采用地震属性分析和地震反演技术分别对储层砂体厚度进行了平面预测和井间砂体连通性分析。通过研究,形成了一套大庆长垣油田井震结合储层预测配套技术,在长垣油田多个区块应用,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
6.
针对油田密井网区的井资料特点以及深度开发措施调整对构造模型的要求,仔细分析了井、震资料在建立构造模型方面的优势和局限性,在此基础上采用井震匹配方式进行构造建模。通过井点定位、构造趋势参考、解释成果约束、动态资料验证等手段建立了大庆长垣萨北油田BRSX区块的精细构造模型。该方法融合了构造解释和建模思想,建立的模型精度高,和生产动态结果相符,在利用模型进行注采系统调整过程中见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在断层附近区域,不加入断层信息的简化初始模型对地震反演结果的预测精度差,不能准确刻画砂体的分布规律。以大庆长垣油田密井网开发区为例,利用井震结合的方法构建了高精度的层位模型和构造模型,建立加入准确构造信息的反演初始模型,并在该初始模型约束下进行地质统计学反演,对比了不同初始模型约束下的地震反演结果及精度。研究结果表明,加入断层信息的初始模型能够有效地提高地质统计学反演的砂岩预测精度,厚度为3 m以上砂岩的预测符合率可提高约7%,厚度为1~3 m砂岩的预测符合率可提高约11%,厚度为1 m以下砂岩的预测符合率可提高约12%。 相似文献
8.
密井网条件下的储层确定性建模方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概述了大庆油田萨、葡、高油层非均质、多层砂岩储层沉积特征及其进入油田开发后期信息资料特点。提出了基于密井网资料条件下,以沉积学为指导,综合动、静态资料建立确定性模型的思路。基于层次建模分析的思想,将前缘相储层划分为层段结构模型、单砂层模型、单砂体模型和孔隙结构模型4个描述层次。以前缘相储层单砂层模型为例,论述了建模方法、步骤。论文同时阐述了这种确定性建模方法的适用条件,指出目前的确定性建模中具有不确定性,并受到研究效率的制约,对其应用要适度。 相似文献
9.
10.
井震结合储层预测技术主要指运用油田密井网的精细地质研究,在有效井距控制范围内,利用地球物理技术对敏感地震属性进行提取,结合沉积体系分析,在沉积相序的指导下,精细刻画储层平面砂体的展布情况.应用井震结合储层预测技术可有效指导窄小河道砂体识别,精细刻画河道砂体边界及走向,提高河道砂体预测精度,重新认识砂体发育状况,指导动态分析调整及挖潜方案制定. 相似文献
11.
罗艳玲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6,(4):143-146
喇嘛甸油田开发至今,剩余油已高度分散,开采难度逐步加大。针对喇嘛甸油田"砂包泥"型储层非均质性强、砂体分布复杂的特点,探索研究了井震结合储层砂体反演预测方法。主要采用曲线重构随机反演方法识别砂岩及其有效厚度,运用井震反演结果分析单期河道砂体垂向叠置关系、河道砂体几何形态及单期河道边界,确定量化识别河道砂体的技术标准,制作沉积相修正图版,归纳出河道连续性、河道规模和河道组合3种模式,结合井点资料的相别,对各类微相的组合形态进行有效预测,从而揭示了沉积微相平面展布情况,提高储层描述精度。经喇嘛甸油田井间沉积微相的识别及验证,预测方法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为了满足精细调整挖潜的需求,针对大庆长垣油田区域构造建模难点研究出以断层建模、井震结合空变速度场求取、深度域井震精细匹配为核心的整体构造建模技术.该技术实现了长垣整体构造建模及不同区块、不同时期建模成果的有效整合,对断层的解释精度能够满足密井网油田的精细调整挖潜需求. 相似文献
13.
随着地震勘探装备能力不断增强,以高空间采样率为特征的高密度地震勘探技术取得了重大进展。大庆油田在主力油区开展了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试验,首次进行了超万道、全数字、单点、高密度三维地震数据勘探研究工作。试验表明:高密度资料能够更清晰地记录地震信号的波场特征,面波形态完整,空间假频少,有效信号频带较宽;高密度资料对小断层、薄砂体的精细刻画能力更强,展现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15.
准确识别并有效压制多次波是将地震技术应用于油田开发研究的前提.基于动校正后的CMP道集、速度谱、偏移剖面和测井资料分析认为:在主力油层段发育全程多次波与层间多次波;依据测井资料的正演模拟证实,层间多次波严重破坏萨二油层组(S2)的反射波振幅关系.在实际资料处理中采用Q值补偿、地表一致性反褶积和拉冬变换组合方法压制多次波,能够恢复振幅关系,提高地震资料品质. 相似文献
16.
随着渤海浅层河流相油田储层高精度描述技术的不断完善,河流相油田储量计算已由以油组为单元的构造油藏模式转变为以单砂体为单元的岩性油藏模式,对储量计算精度提出了更高要求。基于砂体描述的储量计算,砂体有效厚度是影响计算精度的最关键因素。针对常规方法的不足,提出了一套通过求取砂体内部泥岩夹层厚度进而反求油气层有效厚度的制图方法,有效解决了常规方法中经常出现的油气层有效厚度大于砂体厚度的矛盾,保证了图件精度和储量计算结果的可信度。该方法在BZ油田实际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张福玲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7,36(5)
从井网与地质条件匹配、注采系统完善状况、工艺措施与效果三方面建立了水平井开发适应性评价体系,确定了12项适应性评价指标标准,并对大庆长垣外围油田葡萄花油层水平井开发适应性做出了系统评价,针对适应性评价结果及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调整对策。研究形成的水平井开发适应性评价技术对扶杨油层、特低丰度萨葡油层水平井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孔隙度预测中的地震特征优化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孔隙度是油气藏描述的一个重要参数。基于双相介质中地震波传播理论,论述了地震孔隙度预测原理。考虑到地震孔隙度预测的复杂性与BP网络函数逼近需要利用全体样本的信息、学习效率低(不适于用来优选地震特征)等不足,提出采用完全利用样本信息(CUSI)的网络做孔隙度预测。该方法利用CUSI网络的局部逼近功能,依据井孔数据与井旁地震数据建立地震特征与孔隙度的函数关系来预测孔隙度。在此基础上还提出了CUSI网络孔隙度预测中的地震特征优化原理和基于遗传算法的地震特征优化方法。实际应用结果表明:此方法明显改善了地震孔隙度的预测精度,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李葳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3,32(4)
在长垣高含水油田开发后期,剩余油挖潜研究的难点是单砂体的精细描述.引入地震资料能够准确预测井间砂体展布,但地震资料的垂向分辨率低且存在多解性,需通过井号震结合开展不同砂体类型的精细研究.在给出杏六区东部Ⅰ块葡Ⅰ1—葡Ⅰ3油层砂体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自然电位曲线重构的三维地震反演资料对不同类型砂体的识别能力,预测了杏北开发区主力油层分流河道砂体的平面分布规律,完善了密井网条件下储层沉积相带图,为指导该区剩余油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