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熊辰光 《有线电视技术》2009,16(11):21-22,25
服务器作为计算机网络信息平台的核心,稳定性、安全性和网络带宽至关重要。采用双网卡绑定是提高服务器网络链路(网卡、网线、交换机)热备份冗余、保障服务器链路通畅、降低故障率的重要技术方案。本文详尽分析了双网卡绑定软件NIC Express Enterprise Edition v4.0的安装与配置,并进行了网络传输速率测试。  相似文献   

2.
Ethernet-over-PDH(EoPDH)是一组技术和标准,本文将阐述EoPDH所使用的技术,包括G.7041定义的GFP帧封装、G.7043定义的Ethernet-over-PDH帧映射、链路聚合、G.704定义的链路容量调整、Y.1731和Y.1730定叉的管理消息传递、VLAN标签、QoS优先级以及高层应用等(如DHCP服务器和HTML用户界面).  相似文献   

3.
DNS技术在网络链路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校园网通过不同自治系统多条链路接入互联网的实际,探讨了多链路环境下的校园网应用服务器接入和DNS服务器搭建方案,提出了基于DNS技术的综合运用,识别并区分来访者的IP地址,通过返回不同的域名解析结果,对校园网应用服务器的访问流量进行链路控制的实现思路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余凡 《信息通信》2010,(1):63-65,68
负载均衡技术通过设置虚拟服务器IP(VIP),将后端多台真实服务器的应用资源虚拟成一台高性能的应用服务器,使用负载均衡算法,将大量来自客户端的应用请求分配到后端的服务器进行处理。通过负载均衡设备提供的HTTP优化和加速功能,能够大大提升电信运营商后端服务器系统的处理能力,降低服务器端负载情况,节约服务器资源和广域网链路带宽,从而大大减少电信运营商的用户在请求访问服务时所等待响应的时间。  相似文献   

5.
HyperTransport正成为芯片间通信最流行的链路之一。它提供了灵活的互连结构,这种结构是为降低系统内部的总线数量而设计的,它可以扩充速度,满足许多应用需求。从嵌入式系统到个人电脑和服务器,到网络设备和超级计算机,各种应用中都已经采用这种技术。随着HyperTransport不断出  相似文献   

6.
(上接第 11期 )图 32 交换机对服务器干线配置举例多链路干线多链路干线允许将四个交换机端口组合在一起 ,对另外的交换机或服务器形成链路 ,这样来提升设备之间互连的合计流量 (在全双工模式中达到 80 0Mb/s)。BayStack 350交换机能够配置多达 6个多链路干线。多链路干线软件检测错配置的 (或中断的 )干线链路 ,以及在错配置或中断的干线链路上对干线内其他的干线成员再组交通。可以用干线配置屏幕建立交换机→交换机以及交换机→服务器多链路干线链路。如图31和 32所示。图 31说明连接交换机S1至S2和S3的两组干线(T1和T2…  相似文献   

7.
SIP技术与Wi-Fi等无线网络技术结合,可以为企事业单位提供灵活、方便、经济的通信服务。针对无线链路易受干扰、不稳定等问题,文章设计了多机协作式SIP服务器系统,可以有效地避免某条无线链路的临时性故障影响。文中介绍的核心部件——SIP转发代理模块的设计和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8.
Ethernet-over-PDH(EoPDH)是一组技术和标准,用于在已建立的PDH电信网上传输本地以太网帧,这项技术可以让运营商充分利用由传统PDH和SDH设备所组成的网络,并提供新的以太网服务.此外,EoPDH也为网络互通以及运营商向以太网的逐步过渡铺平了道路.本文将阐述EoPDH所使用的技术,包括G.7041定义的GFP帧封装、G.7043定义的Ethernet-over-PDH帧映射、链路聚合、G.704定义的链路容量调整、Y.1731和Y.1730定义的管理消息传递、VLAN标签、QoS优先级以及高层应用等(如DHCP服务器和HTML用户界面).  相似文献   

9.
可用带宽测量对于网络中的网络行为分析、网络服务质量验证、高速网格计算、覆盖网路由、服务器选择等有很重要的作用,而瓶颈链路定位则能够进一步帮助网络管理和网络故障检查.本文全面介绍了现有的可用带宽测量技术以及定位瓶颈链路的方法,剖析了各种技术的内在原理,探讨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和问题.通过分析广泛使用的等长分组对或分组串探测技术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新颖的非等长探测技术.  相似文献   

10.
为了确保和互联网的连接不中断,各单位往往引入了不止一条链路,以期一条有故障时,不会影响对外和对内服务。如何更好地发挥多链路的效能,真正实现链路的冗余和负载均衡,本文给出了一个性价比较高的解决方案。不仅实现了链路的冗余和负载均衡,还同时实现了服务器的冗余和负载均衡。  相似文献   

11.
文章首先概述了计算机网络安全影响因素,包括非法手段篡改信息、服务器信息泄露、病毒入侵、网络系统自身存在问题四点因素,随后分析了计算机网络安全存在的隐患,包括核心软件隐患、数据库管理系统隐患、网络系统安全隐患,最后就数据加密技术在计算机网络安全中的应用价值进行了分析,包括链路数据加密技术、端端数据加密技术、数据签名信息认证技术、节点数据加密技术、密码密钥数据技术几项技术应用价值,分析旨在提升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水平。  相似文献   

12.
Digi公司日前宣布推出了一个在线资源网站 :ServerPow ered.com。这个新的Internet邮局能帮助代理商和集成厂家构建和销售经济高效的基于服务器的远程通信系统 ,以满足用户进行远程访问、传真和路由等应用的需要。ServerPowered.com所提供的内容包括详细的技术指南、应用指导和技术白皮书。这些资料有助于代理商和用户构建和配置经过测试和认证的、基于服务器的多平台(包括MicrosoftWin dowsNT和Linux等)通信解决方案。用户可以通过有关Web网站的链路获得产品信…  相似文献   

13.
陈东 《通信技术》2011,44(7):37-38,41
传统网络难以满足各种新型应用,催生了对网络虚拟化的技术需求,而路由交换平台的虚拟化技术是实现虚拟化网络的一个重要技术途径。现仅从虚拟化路由交换平台的链路层角度出发,来分析链路的虚拟化实现技术、即链路聚合技术和链路的通道虚拟化技术,最后在链路的虚拟化技术基础上结合路由交换节点的其他虚拟化技术给出了一个网络虚拟化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4.
<正>当前,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用户对服务器、出口链路利用效率提升的需求及对业务系统可靠性、体验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国内应用交付市场迎来了可喜的发展机遇,以20%的年复合增长率快速增长。然而,业务系统对应用报文更加深度分析需求与应用系统高性能要求之间的矛盾,始终困扰着应用交付领域,使用户需求和产品之间不能完美适配。杭州迪普科技有限公司(迪普科技)基  相似文献   

15.
链路自适应技术是下一代网络的核心技术之一。首先简单介绍了链路自适应技术及其应用,然后介绍了一种跨层的链路自适应算法,并且综合考虑QoS需求对算法进行了改进,最后简要介绍了链路自适应技术未来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6.
Avago Technologies近日针对高性能计算和数据中心应用推出新有源光缆系列高密度SFP+、QSFP+和CXP解决方案。这些有源光缆使用特有技术达到低于有源铜缆的10G链路成本,结合性能提升、重量更轻和电缆管理更容易等优点,可带来长达100米的高数据吞吐量互连应用。受到云计算环境更高带宽和更多应用需求推动,AOC有源光缆是目前数据中心、服务器群、网络交换器、电信交换中  相似文献   

17.
采用链路聚合(Trunking)技术,应用Packet Tracer仿真软件,设计了模拟拓扑图,给出了交换机的端口设置、IP地址分配以及配置命令,开展了交换机之间点到点链路的仿真实验和分析,实现了链路聚合(Trunking)技术在VLAN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用户带宽超摩尔定律增长、传输链路容量的迅猛增加,节点服务器系统能力成为制约网络容量增长的主要瓶颈。网络业务的发展趋势不会坐等高性能光子器件的成熟和实用化,可以预见未来10—20年内光子器件瓶颈将制约着新型光网络节点能力提高。文蕈将网络分成接入、节点和链路3个网络服务器系统,提出一种全新的光网络体系架构——基于服务的光网络体系架构,通过一个隐函数从网络代价、能耗和容量等角度定性考察各服务器系统对网络性能的影响。由此提出了双光纤链路与IP插空联合的光突发交换解决方案,以缓解光子器件瓶颈的限制。  相似文献   

19.
现阶段,服务器虚拟化技术的大范围的普及应用,使其受关注程度越高,从而得到了社会上很多层面的关注。但随之而来的服务器虚拟化技术风险和问题却是人们对产生了一方面的认知,严重阻碍了服务器虚拟化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前景,所以想要切实提升国内服务器虚拟化技术的安全程度,就必要找出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在VMWARE、虚拟机、VMM等方面的问题,同时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方式,以便切实提升服务器虚拟化的应用安全程度,从而为服务器虚拟化的发展和应用建设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网络技术     
深信服最新推出了SINFOR AD应用交付系列设备,SINFOR AD能为企业提供关于链路使用情况、服务器使用情况、用户使用偏好等全面的智能报表分析,帮助企业快速全面的了解整个应用发布系统各个元素的运行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