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付开全 《煤化工》2018,(2):27-31
贵州赤天化桐梓化工有限公司煤粉锅炉烟气脱硫采用氨法脱硫工艺,存在吸收段结垢的问题,为此对工艺介质中杂质含量进行了检测和计算分析,发现结垢的主要原因是烟气氨法脱硫工艺的浓缩段溶液返混和吸收段溶液p H值高,并采取了控制溶液返混量、降低吸收液p H、控制杂质含量、降低锅炉烟气SO2含量、吸收液沉降除垢等措施,极大地缓解了吸收段结垢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以氨法烟气脱硫原理及非平衡级传质模型为基础,利用Aspen Plus模拟系统对某合成氨厂氨法烟气脱硫工艺过程进行建模与数值模拟研究。通过对模拟结果的分析得出:现有工艺流程存在不足,即不能很好地满足脱硫要求,且提高脱硫率会增大生产操作费用。因此,在现有工艺流程基础上提出了"AN1+AN2"的补氨工艺优化方案,并对优化方案进行模拟计算与分析。模拟结果表明,最优的补氨位置为:AN1的补氨位置在SO2吸收段一级喷淋段和二级喷淋段的中间;AN2的补氨位置在氧化段底部,通过现有工艺的氧化空气管道利用氧化空气吹扫进入氧化段;同时,补氨方式可以采取自动变频控制系统来实现。优化后,烟气脱硫率为95%,出口净烟气中SO2质量浓度为411 mg/m3,NH3质量浓度为17.5 mg/m3,各工艺指标基本能够满足正常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3.
《化工设计通讯》2019,(11):104-105
氨法烟气脱硫工艺过程一般分为脱硫吸收、中间产品处理、副产品制造三部分,吸收塔是氨法脱硫的核心设备。以某化工厂锅炉烟气氨法脱硫项目吸收塔作为流场数值模拟对象,分析了吸收塔内的烟气流动形态。结果表明,吸收塔系统整体压降不超过2000Pa、浆液分布均匀。  相似文献   

4.
为了进一步研究氨法烟气脱硫工艺过程,以非平衡级传质理论为依据,利用化工流程模拟软件Aspen Plus建立填料吸收塔脱除SO2过程的数值计算模型,分析和优化操作参数对脱硫效果的影响,模拟结果与文献值吻合较好。模型计算结果表明:脱硫率随着吸收液pH值和液气比的增大而增大;随着进口SO2质量浓度和进口烟气流量的增大而降低,并得出吸收液pH值及液气比在氨法烟气脱硫效率影响因素中占主要位置。所建立的氨法烟气脱硫工艺过程模型准确合理,模拟结果可为脱硫系统实际运行调节各操作参数对脱硫效果的影响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在燃煤锅炉烟气脱硫减排处理应用中,氨法脱硫技术可靠。我们在山东设计了安装3套装置,对高硫煤的锅炉烟气进行脱硫处理,均采用了分级吸收的氨法脱硫技术;建设完成后投产使用或试运行结果表明:这三套氨法脱硫装置运行稳定,操作方便,处理后的锅炉烟气各项指标满足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达到超净排放的指标要求。采用氨法脱硫技术的锅炉烟气脱硫装置具有脱硫效率高、它以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废水为脱硫剂因而节省资源、副产物硫酸铵作为化肥可带来经济效益等优点。氨法脱硫工艺技术特别适合在我国氮肥行业热电联产锅炉的烟气脱硫装置使用,本文介绍了氨法脱硫技术原理、工艺流程、技术指标要求、装置设备配置等技术工程内容,供同行、研究人员参考与探讨用途。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氨法脱硫以其低投入,脱硫率高以及有价值的副产物越来越受到重视。今以并流式湿壁塔脱硫实验装置为例,以氨水作为吸收液,在20℃和常压下研究了氨法烟气脱硫的气液传质与化学反应过程,并且在伴有快速的化学反应吸收的双膜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数学模型。利用该模型对并流式湿壁塔氨法脱硫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了吸收液pH值、液气比、吸收液浓度、烟气流速以及初始SO2浓度对脱硫效率的影响,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进气浓度为2500 mg·m·3时,最佳的工艺条件为液气比为2.2~2.8 L·m·3,吸收液pH值为5.8~6.5,烟气流速为1.5~2.5 m·s-1;该模型的计算值与实验数据基本吻合,为氨法烟气脱硫的工业化应用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中原大化公司燃煤锅炉废气排放的状况,针对这一状况,提出新增烟气脱硫设施势在必行。通过考察和论证国内主要脱硫技术,结合公司生产过程的实际情况,决定选用氨法烟气脱硫技术对燃煤锅炉烟气排放系统进行技术改造。在选好工艺的基础上,介绍了氨法烟气脱硫工艺的工艺原理及工艺流程,并对天然气化工区和煤化工区两处废气排放口进行了基本参数和指标的对比。最后对氨法烟气脱硫技术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对几种烟气脱硫工艺对比分析后,确定氨法脱硫工艺更适合于焦炉烟气的特点,同时提出氨法脱硫工艺在生产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9.
氨吸收法同时脱硫脱硝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学友  贾勇  钟秦 《化工进展》2012,31(1):213-216
在自行设计的吸收塔反应器中,以氨水作为吸收剂,研究其对SO2和NOx的脱除效果,在氨法脱硫的工艺条件下对SO2的脱除率为100%,NOx脱除率可达72%。对SO2和NOx的吸收条件进行了研究,发现吸收液中SO32-浓度是影响脱硫脱硝率的重要因素。提出了选择性催化氧化(SCO)和氨法烟气脱硫相结合的氨吸收法同时脱硫脱硝技术,此法可用于改造现有氨法烟气脱硫设备,达到SO2和NOx同时脱除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小氮肥》2016,(2)
正1工艺流程贵州赤天化桐梓化工有限公司锅炉烟气脱硫装置采用液氨吸收烟气中的二氧化硫、然后生产硫酸铵的氨法工艺。烟气首先进入脱硫塔浓缩段进行降温,在降温的同时并不断浓缩硫酸铵浆液,使烟气温度降至45~60℃后进入吸收段。脱硫塔由上至下分为吸收段、浓缩段和氧化段。浓缩段的主要作用是降低烟气温度和浓缩硫酸铵溶液,使其达到过饱和并形成含固量10%~30%(质量分数)的硫酸铵浆液,然后由结晶泵输  相似文献   

11.
针对电厂氨法烟气脱硫的中试实验装置,选择适当的NH3—H2O—SO2体系气液平衡模型,对吸收塔的操作进行模拟计算,由进料状态参数和操作参数可计算出吸收平衡结果,所得结果与实验结果符合较好。通过模拟计算可判断吸收率、氨损耗、塔底盐浓度等目标值是否符合要求,并可对吸收塔的性能进行评估,从而为实际工业化生产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是将硝铵车间含氨5%~10%的废水直接引入脱硫吸收塔,代替部分氨水吸收液的理论分析研究。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将硝铵废水引入脱硫系统并行处理技术可行,运行成本低,副产品硝硫铵可作为含硫复合肥原料,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A mathematical model of ammonia-based wet flue gas desulfurization process was developed based on the double film theory. The calculated results of the desulfurization system for two 220 t·h−1 boilers per unit by this model were compared to that of corresponding measured data. It was found that the calculated results agree well with the measured data for the operating conditions of pH, liquid/gas ratio and SO2 concentration. This model can provide predictions of the absorption performance of an ammonia-based wet flue gas desulfurization process and appears to be helpful for designing scrubbers for SO2 absorption with ammonia absorbent.  相似文献   

14.
研究探讨了将大型燃煤锅炉烟气氨法脱硫装置副产的硫酸铵母液送至磷酸铵装置联产湿法磷酸的可行性。经论证得出:硫酸铵母液联产湿法磷酸既可保持烟气脱硫装置长周期稳定运行,实现锅炉烟气达标排放,又可回收利用烟气中的硫资源;如果企业同时拥有烟气脱硫装置和磷复肥装置且相距较近,则联产的成功率更高。  相似文献   

15.
利用水溶液循环法尿素装置产生的尿素残液,替代液氨或氨水作为氨法烟气脱硫系统的脱硫剂,降低尿素装置深度水解系统负荷,使尿素外排废水达标排放的同时,提高氨法烟气脱硫系统的经济性。此技术在尿素生产企业具有较为普遍的推广性。  相似文献   

16.
阐述氨法烟气脱硫的基本原理,以及国内外氨法烟气脱硫技术的研究进展,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建议在消化吸收引进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氨法烟气脱硫技术。  相似文献   

17.
氨法烟气脱硫SO2吸收传质系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喷淋塔氨法脱硫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净化烟气的SO2,传质系数是喷淋吸收塔重要的设计和运行参数,但目前文献中有关氨法脱硫传质系数的报道很少,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在喷淋塔中对氨法脱硫SO2吸收传质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结合对液滴和塔壁液膜运动的计算,得到不同实验条件下SO2的吸收传质速率,并建立了氨法脱硫SO2吸收传质系数表达式。该传质系数包含浆液pH、烟气流速ug和液气比L/G等主要参数,能够反映不同pH、ug和L/G条件下SO2在单位气液接触面积上的传质速率。对比验证结果表明,该传质系数计算得到的SO2吸收传质速率与实验值之间的相对误差小于±12%,二者能够较好地吻合。建立的传质系数表达式能够为喷淋塔氨法脱硫的优化设计和运行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采用Aspen Plus软件对烟气污染控制单元进行模拟,以电厂实际运行数据验证模型的正确性,建模过程中考虑SO3转化和烟气中烟尘浓度的变化,并通过影响因素分析考察操作参数对污染物脱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过程中,部分SO2转化为SO3,除尘过程中飞灰对SO3有吸附作用,脱硫塔与除尘器对SO3和灰分脱除具有协同作用;SCR脱硝过程的最佳氨氮摩尔比范围为0.8~1.0,氨氮比低于0.6、反应温度低于400℃时,SO3浓度呈上升趋势;湿法脱硫过程中,入口烟气温度上升会阻碍SO2吸收和SO3去除;湿式除尘过程中,除尘效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随气体流速增加先升高后降低,最佳流速为0.8~1.2 m/s。  相似文献   

19.
针对目前焦炉烟道气脱硫脱硝方法设备投资和运行成本偏高的不足,提出双氨法一体化脱硫脱硝工艺,充分利用焦化自产浓氨水作为脱硫脱硝剂,利用焦化自有硫铵工序作为脱硫脱硝产品的资源化平台,将脱硫脱硝工艺有机“镶嵌”入焦化主工艺。实验研究了臭氧用量、氨水浓度、温度等对脱硫脱硝的影响,通过模拟计算优化了浓氨水用量、循环喷淋量等工业脱硫脱硝塔的关键参数,最终设计了双氨法一体化脱硫脱硝工业实验流程,并选择自分布式多降液管斜孔塔板作为一体化脱硫脱硝塔的内件。结合工艺设计、设备设计,最终建成处理10×104m3·h-1的焦炉烟道气脱硫脱硝工业实验装置,脱硫脱硝后烟道气SO2和NO可分别降至10 mg·m-3和150mg·m-3以下,完全满足GB 16171-2012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