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地震描述中根据地震反射特征追踪的超覆线与实际地层油藏的超覆线不一致,地层超覆线识别及刻画是地层油藏勘探成功的关键。在地震地质一体化研究思路下,通过古地貌精细分析及物源体系研究,明确地层超覆带及构造-地层型圈闭发育的有利区带;在此基础上开展精细层序分析,建立等时地层格架,细致分析砂泥岩地震响应特征。综合运用相位分析技术、地震正演模拟技术、地震多属性分析技术等进行地层超覆线的识别及刻画,通过实际资料的应用,较好地刻画出了地层超覆线的位置,取得了良好的勘探成效。  相似文献   

2.
XJ地区泰一段具备形成多种油藏类型地质条件,在探索地层超覆圈闭的勘探研究中,面临单砂体厚度薄、地震分辨率不足以定量预测砂体的难题。通过沉积相分析和预测方法攻关,提出地层等厚反推法和波形指示反演法厘定了泰一段第二砂层组砂岩尖灭线,有效定量预测砂体厚度变化规律,明显提升了砂体预测精度,进而发现和落实了地层圈闭。  相似文献   

3.
陈家庄凸起东段北部缓坡带主要发育馆下段地层超覆油气藏,准确确定地层超覆线位置对于指导该区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根据研究区勘探现状、地层结构特征及对古地貌的认识对地层超覆油藏进行了正演模拟,结果表明,在地层超覆线附近的地震反射同相轴上,尖灭点位置受不整合面倾角和地层倾角等因素控制,沿着地震反射同相轴的变化趋势外推,可定量确定地层超覆点的位置。将此方法应用于研究区馆下段地层超覆油气藏勘探,得到垦68井垦69井在馆下段2+3砂组连片含油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储层综合预测技术在太康地区上古生界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太康地区勘探目的层为古生界太原组、山西组、石盒子组和石千峰组,具有砂泥岩薄互层及横向不连续等特点。针对该地区探井少、地震资料品质较差等特点,开展了储层综合预测技术应用研究。首先进行了区域沉积相分析和基于层序地层格架的砂体对比,分析认为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为性能良好的储集体,横向连续性较好的石盒子组砂岩为有效储集体。然后进行了储层地球物理特征分析、测井资料预处理和合成地震记录制作,根据储层为砂泥岩薄互层,地震属性特征不明显这一特点,确定以砂组为单位进行储层预测;通过测井资料预处理以及资料分析,确定自然伽马值小于60 API为有效砂岩;通过制作正负极性合成地震记录,确定该区的地震剖面为负极性剖面。最后,在精细构造解释的基础上,利用相对波阻抗对储层进行了宏观预测,采用绝对波阻抗与多参数测井反演相结合的方法,对储层进行了精细预测。对预测结果进行了质量控制,检验了预测结果的可信度,在此基础上,初步确定研究区石盒子组砂锅窑砂岩、田家沟砂岩连续性良好,是下一步油气勘探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正演模拟法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准确确定地层超覆线、明确砂体地震相特征及识别描述薄储层,提出了利用地震正演模拟技术,以测井、地震、地质统计为基础,建立正演模型,分析了用地层夹角定量外推法准确确定地层超覆线、建立多模型确定砂体地震相特征及对波形进行分类确定薄储层展布特征的实际结果,认为应用该方法可解决油藏勘探的难题,降低勘探风险,取得良好的勘探效果。  相似文献   

6.
为了准确确定埕东凸起古近系东营组3^1砂组地层超覆油藏的超覆线,以测井、地震和地质统计资料为基础,建立正演模型,提出了以地层夹角定量外推确定地层超覆线的方法。同时针对薄储层不易识别的特点,应用神经网络算法,以正演模型为基础,提出4种岩性组合的波形分类,其中Ⅱ类波形反映的储盖组合最有利,含油性较高。  相似文献   

7.
塔里木盆地塔河地区南部志留系油气成藏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分析塔里木盆地塔河地区南部志留系柯坪塔格组储集岩特征、油气成藏条件及控制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塔河南部志留系油气成藏分布模式,预测了油气勘探方向.柯坪塔格组砂岩属于低孔、低渗储集岩,局部发育厚层滨岸相、三角洲分流河道、河口砂坝以及潮汐水道等优质储集岩.砂岩层具有深埋藏、大面积、低丰度、薄油气层、断层沟通、叠合连片的油气聚集特点.塔河地区南部寒武—奥陶系烃源岩生成的烃类,沿着断裂、裂隙、砂岩和不整合面经过上奥陶统桑塔木组泥岩运移到柯坪塔格组砂岩层聚集成藏.柯坪塔格组油气藏以喜山期成藏为主,发育背斜、地层不整合遮挡、地层超覆和岩性等油气藏.围绕志留系剥蚀尖灭线周围是地层不整合遮挡油气藏有利成藏区,往南是背斜、地层超覆及岩性油气藏有利成藏区.   相似文献   

8.
高精度合成地震记录制作技术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制作高精度的合成地震记录是精细储层描述的基础,本文在分析合成地震记录原理的基础上,从地震剖面的极性判断、平均速度的选取,反射系数的准确提取,子波的精确估算等方面对制作合成记录的要点进行了分析,通过提高以上四方面的精度,提高了制作合成地震记录的精度,并提出了一套可行的合成地震记录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塔河油田合成地震记录的制作及应用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石玉 《石油物探》2004,43(4):400-403
制作合成地震记录的方法和技术虽然已很成熟,但因各油田的油藏类型和地震地质条件各不相同,因此制作合成地震记录的技巧以及采用的措施有着各自的特点,不能一成不变。合成地震记录能否真正反映层位信息,对储层的精细解释和油气的准确预测非常重要。针对合成地震记录制作方法的改进和完善这一问题,根据塔河油田实际地质情况,从基准面校正、声波时差校正、深时转换精度、井旁地震资料提取子波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讨论。在塔河地区油藏描述中,利用人机交互对比解释方法,制作了百余口井的合成地震记录,并用于地质层位的标定,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歧北斜坡沙二段滩坝砂体发育,滩坝砂体单层厚度较薄、延伸距离较长,向西侧构造高部位逐渐超覆减薄,仅靠人工追踪识别其边界,存在一定误差。为此提出了地层夹角外推和二维地震剖面属性预测两种方法,其要领分别是:前者通过录井、电测等资料建立正演模型,研究不同角度下实际超覆点与可识别超覆点外推距离,从而建立夹角正切值与对应外推距离的函数关系;后者通过地震属性预测法,研究在实际超覆点处属性有无特征显示,优选有利属性,以此预测实际超覆点的位置。经过对比可知,两种方法所确定的实际超覆点位置基本一致,且所确定的新超覆边界在该区通过钻井资料获得证实,故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滩坝是黄骅坳陷板桥油田沙河街组二段广泛发育的沉积类型,滩坝砂体空间叠置关系的认识制约了油田的进一步开发和剩余油挖潜。应用研究区丰富的钻井资料和密井网条件,分复合坝(5级构型单元)、单一坝(4级构型单元)和坝内增生体(3级构型单元)三个级次进行解剖,探讨了滩坝储集层内部构型单元的识别标志及空间展布特征,最终建立相应的沉积构型模式。总结了相对高程差异、曲线形态、夹层个数等6种单一坝识别标志,对单一坝进行识别与划分;不同构造部位(不同区块)的砂体空间叠置关系有所差异,主要有侧向迁移型、垂向叠加型和孤立型3种单一坝分布模式;分析了单一坝砂体内部3级构型界面(夹层)的井上识别特征,并结合现代沉积和露头,对单一坝内部进行构型解剖。 单一坝内部可分为一个或多个单一增生体,增生体之间通常发育0.1~ 1 m厚的泥质夹层。夹层靠近岸线近水平分布,向湖中心方向以低角度倾斜,倾角约2°~5°。滩坝储集层油气分布受砂体构型的影响,单一坝之间的4级界面、单一坝内部的3级界面都可以将滩坝分隔成相对独立的流体系统,从而导致含油气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塔里木盆地三叠-侏罗系储层主要是各类三角洲的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三角洲前缘席状砂及河道砂、滨浅湖砂坝等沉积环境的砂体。地震地质层位标定及合成记录分析的结果表明:三角洲前缘沉积表现为强振幅连续平行相(A相)反射;辫状三角洲(夹扇二角洲)前缘、滨浅湖、曲流河沉积表现为弱振幅不连续发散相(B相)反射。在此基础上分析全区地震反射特征,‘可预测沉积环境和有利储层的展布:在塔里木盆地东部湖盆的北部(YM1井至LN1井附近地区),三叠系辫状三角洲前缘沉积较厚,该区以东的B地震相等时差的高值区代表了滨浅湖砂坝沉积厚度较大的区块,是良好储层的分布区;在塔里木盆地南部,分布有多块等时差高值区,表明这些区块的砂体沉积厚度较大,是勘探的有利区域。  相似文献   

13.
以辽河油田不同类型稠油油藏的动、静态资料为基础,从多孔介质中流体渗流理论、应力分析及储层微观特征等方面入手,结合油层出砂规律,对稠油油藏出砂机理及影响出砂程度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稠油油藏防砂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14.
台北凹陷西部七克台组自生、自储、自盖,构成良好的区域性生储盖组合。上段为大套暗色泥岩,既是生油层,也是区域性盖层;下段集中发育储集层,可分为上、下2个砂岩组,其中上砂岩组砂层单层厚度小,岩性细,排驱压力略高、孔喉半径略小,属滨湖滩坝砂和席状砂,含油气性优于下砂岩组,是今后滚动勘探的重点层系。受区域构造和沉积背景双重影响.台北西部七克台组具备形成低幅度背斜、断块和岩性多种(圈闭)油气藏的石油地质条件。火焰山构造带上盘是今后评价勘探低幅度背斜型油藏的重点领域;火焰山构造带下盘是继续滚动勘探断块型(圈闭)油藏的重点区域;古弧形带东斜坡和火焰山构造带北坡是突破岩性油藏的重点地区。  相似文献   

15.
受地震波分辨率的影响,春光油田沙湾组二砂组不同时期单砂体在尖灭带附近形成的薄互层储层无法在地震剖面上识别。为了厘清薄互层内部反射的调谐效应,结合实际的沉积规律,建立了四组波阻抗模型,分析了薄互层储层的地震响应特征。针对这四套砂体的薄互层储层模型,用分频反演能识别出四套砂体的薄互层储层。根据理论模型研究结果,在春光油田二砂组薄互层储层中应用正反演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多口井试获高产工业油流。  相似文献   

16.
湖岸线位置的确定对于寻找优质储层非常重要。以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长9油层为例,在沉积环境标志分析的基础上,从地层厚度、砂体发育特征、砂地比、岩性及沉积构造、古生物特征、剖面结构、地球化学指标等多方面入手,明确了长9沉积时期的湖岸线位置。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湖岸线对储集砂体发育的控制作用,以期为长9油层组进一步勘探开发提供有益的指导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东部陆相盆地隐蔽油气藏成藏机理与模式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以渤海湾盆地、松辽盆地为研究对象,在对盆地构造演化和构造类型、沉积演化和沉积特征、储集性能与烃源岩生烃潜力等成藏地质要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揭示了中国东部陆相盆地隐蔽油气藏的发育特征与勘探潜力.渤海湾断坳型盆地内隐蔽油气藏类型多,资源丰富;松辽盆地断陷结构发育早,坳陷结构发育明显,但该大型盆地内隐蔽油气藏勘探潜力大.在对隐蔽圈闭形成、油气运移及时空配套史等成藏作用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已发现油气藏的类型、空间分布特点,对中国东部陆相盆地隐蔽油气藏总结出5类基本成藏模式,包括潜山、地层超覆、地层不整合遮挡、岩性圈闭及火山岩等.图3表1参18  相似文献   

18.
许国民 《特种油气藏》2012,19(2):82-85,139
曙三区是曙光油田主力区块之一,出砂严重,实际注采井网极不完善,油藏开发效果较差。针对这一问题,选择出砂最为严重的区块实施二次开发先导试验。通过重新规划注采井网,开展系列防砂工艺,2个先导试验井组的油层钻遇率及投产效果均达到预期目的,防砂、治砂取得初步成果。该研究为疏松砂岩油藏的二次开发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蠡县斜坡隐蔽油藏类型及勘探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帆  张峰 《海洋石油》2009,29(4):33-37,82
蠡县斜坡是饶阳凹陷西部的一个大型宽缓型继承性沉积斜坡,是冀中坳陷的重要靶区,隐蔽油气藏勘探将成为该区的首要勘探方向。蠡县斜坡南北方向分为平台区和斜坡区,东西向可分为外带、中带、内带。通过南北分带、东西分区的研究,认为蠡县斜坡北部平台区的滩坝相砂体和南部的三角洲砂体是主要的砂体发育带;斜坡不同部位隐蔽油藏成藏模式各不相同,以斜坡中带的多种类型隐蔽油藏作为寻找规模储量的最佳目标。  相似文献   

20.
油田进入特高含水期开采阶段,储层中的剩余油高度分散,挖潜难度愈来愈大。必须系统地理清储层的非均质体系,深入研究砂体内部建筑结构和流动单元等更深层次的非均质问题。指出层次分析法是研究储层复杂非均质体系的基本方法,它将沉积旋回和层序地层研究、沉积体系和相分析、层次界面和结构要素分析、流动单元分类表征及三维地质建模纳为一体。并提出了以Miall的层次界面和结构要素分析及露头地质建模为核心的砂体内部建筑结构研究思路。认为流动单元的划分也是储层非均质体系研究的一部分,它必须建立在结构单元划分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