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 毫秒
1.
氟硅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氟醇和乙烯基硅氧烷为原料合成的氟硅单体,与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进行乳液聚合制备氟硅丙烯酸酯共聚乳液。考察了乳液离心稳定性的影响因素;通过TEM及AFM对乳胶粒的形态和结构进行表征,发现乳胶粒呈规整的球形结构,且分布较为均一;研究了氟硅单体、乳化剂及引发剂的用量对乳胶膜吸水率的影响;采用Wilhelmy方法测定了乳胶膜对水的接触角,结果表明乳胶膜对水的抗浸润力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丙烯酸酯进行了共聚物(ACR)合成过程中主要影响因素,如调节剂,引发剂,乳化剂等以共聚物的特性粘度,转化率以及共聚物流变性能的影响。同时也测试了ACR的流变剪切速率,力学性能,流变温度,玻璃化温度等性能及粒子结构。  相似文献   

3.
以纳米SiO2(Nano-SiO2)、γ-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全氟烷基乙基丙烯酸酯(FM))等为主要原料,通过KH570改性纳米SiO2后,与FM等乙烯基单体共聚,制得了既含氟又含硅的丙烯酸酯有机/无机杂化无皂乳液。通过FT-IR、AFM及接触角测量等手段研究了共聚物的结构及性能。结果表明,氟硅单体均参与了共聚反应;乳胶膜耐热稳定性及残炭率均得以提高;加入SiO2后,涂膜凸起峰的高度和致密程度提高;当w(FM)=30%,w(SiO2)=0.5%时,涂膜对水及液体石蜡的接触角分别为125°及110°;激光粒度分布仪(DLS)分析表明,乳液平均粒径为98.37 nm。  相似文献   

4.
以六氟环氧丙烷低聚物和(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为起始原料,合成了(甲基)丙烯酸-β-(全氟烷氧基酰基)乙酯四种新型含氟单体,其结构经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1H-NMR和19F-NMR)确证。初步考察了上述单体对丙烯酸酯类紫外光固化涂料的改性作用,结果表明,提高含氟组分比例对固化膜的初始水接触角影响较小,但经过加热后处理可显著增强固化膜的疏水性。由此推断,热处理能有效促进含氟侧基向表面迁移,且含氟侧链越长,这种向空气界面富集的倾向尤为明显。当含氟组分占涂料配方的4%~6%(质量分数,下同)时,固化膜的最大水接触角可达到120°。  相似文献   

5.
改性淀粉用丙烯酸酯共聚物的合成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丙烯酸酯四元共聚物(MMA/BA/AA/HEMA)。利用IR、DSC分析了共聚物的组成,用GPC测定了共聚物的分子量及其分布。用该四元共聚物为预聚物改性淀粉,使其作为填充剂填充LDPE后,与单一丙烯酸酯改性相比,薄膜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6.
N-PMI/MMA/AN乳液共聚物的合成及热分析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乳液共聚合的方法合成了N-苯基马来酰亚胺(N-PMI)/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腈(AN)三元共聚物,用DSC,TBA及TGA热分析方法对共聚物的热性能进行了对比表征,实验结果表明,TBA能 了地表征N-PMI对共聚物耐热性能的影响,从TGA结果看,加入N-PMI可以有效地提高材料的热分解温度。同时用GPC对共聚物的平均分子量及其分布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7.
含氟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的制备及复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溶液型含氟丙烯酸酯共聚物在使用中会产生环境污染。近年来人们更加重视乳液型含氟丙烯酸酯共聚物的开发和应用,常采用的方法有2种:通过乳液聚合将含氟丙烯酸酯单体和其他烯类单体共聚,以及将含氟丙烯酸酯聚合物乳液和其他乳液通过共混和偶联进行复配。本文对这2 种方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利用PC l3和苯乙酮合成含有活性双键的α-苯乙烯磷酸(PVPA),再将PVPA与甲基丙烯酸甲酯进行自由基共聚,使含磷阻燃基团以共价键方式结合在聚合物分子链上。通过DSC、TGA、LO I等测其各种性能。结果表明,阻燃聚合物P(MM A/PVPA)相比于均聚物PMM A,玻璃化转变温度Tg、热分解温度和LO I值均得到了提高,成炭率也得到了增加。  相似文献   

9.
用动态扭辫分析法(TBA),研究了丙烯酸酯乳胶与四羟甲基甘脲的固化行为。结果表明,含交联剂的丙烯酸酯共聚乳胶和共混乳胶,其固化温度在80 ̄117℃之间。其乳液用阳离子交换树脂处理或外加酸催化剂,固化温度会更低。本文还研究了交联剂对固化温度和分子运动的影响。用等温固化过程测定乳胶的表观固化活化能,约10kJ/mol,均表明甘脲型交联剂是一种优良的低温固化剂。  相似文献   

10.
何娜  钟发春  舒远杰  孙毅  睢贺良  郝晓飞 《功能材料》2012,43(16):2156-2160
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喹啉衍生物单体-2-苯基喹啉-4-羧酸-丙烯酸-乙二醇二酯(PQFAED),并通过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备了PQFAED和丙烯酸酯单体(MMA/MAA/BA)的共聚物-P(PQFAED/MMA/MAA/BA)。用IR、UV、GPC、TGA、PGC-MS及荧光光谱表征了单体及共聚物的结构,分析了硝基爆炸物(TNT、RDX及PETN)对该共聚物膜的荧光猝灭作用。结果表明,共聚物薄膜的最大发射波长为436nm,相对于单体的最大发射峰发生了36nm的红移;荧光"结构自猝灭效应",使PQFAED在相同生色团浓度下的荧光强度远低于其相应共聚物的荧光强度;共聚物薄膜对多硝基爆炸物有较好的荧光响应,可作为爆炸物检测的传感材料。  相似文献   

11.
采用溶液聚合法合成了含氟丙烯酸酯共聚物.结果表明,采用同时滴加法将含氟单体加入聚合体系时,合成的含氟丙烯酸酯共聚物稳定、透明.随着含氟单体用量的提高,所合成的共聚物在不锈钢底材表面涂层的附着力先是基本不变,而后降低;水滴在涂层表面的接触角则先提高,而后基本不变.综合聚合物稳定性、涂层附着力、疏水性各方面因素,氟单体用量...  相似文献   

12.
重点研究了以自制酯化大单体聚乙二醇单甲醚甲基丙烯酸酯(MPEGMA)与丙烯酸、衣康酸、甲基丙烯磺酸钠为原料,采用溶液聚合法直接合成45%固含量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工艺.首先利用正交试验找出了影响产物性能的显著因素,重点探讨了大单体酸醚比、衣康酸用量、MAS用量、链转移剂用量、反应温度等因素对水泥净浆流动度的影响.通过试验得出最佳合成工艺:大单体酸醚摩尔比为4.0∶1;合成减水剂物料的质量比为:大单体∶衣康酸∶甲基丙烯磺酸钠=1∶0.045∶0.035;反应温度80℃;保温时间2h.产物的净浆流动度、减水率与20%含量产品相当,且保坍保塑性能更优.  相似文献   

13.
以氨基磺酸为掺杂酸,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采用溶液聚合方法制备了氨基磺酸掺杂的聚苯胺。探讨了氨基磺酸、过硫酸铵用量,反应时间对固体产物压片电阻和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以及溶液的电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n(苯胺):n(氨基磺酸):n(APS)-1:14.4:0.75,反应时间为6h时,固体产物的压片电阻最小为65Q。用傅立叶红外光谱对所制备产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4.
采用大分子RAFT试剂技术,通过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溶液聚合法制备了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的两亲性嵌段共聚物[P(AA-b-TFEMA)].跟踪研究了聚合转化率与时间的关系及聚合反应动力学.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和DSC表征了嵌段聚合物的分子结构和Tg.探讨了在不同条件下P(AA-b-TFEMA)在溶液中的...  相似文献   

15.
溶聚丁苯橡胶-聚八甲基环四硅氧烷共聚物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苯乙烯和丁二烯为原料,制备了末端舍有C-Li的丁苯橡胶(S-SBR),以此SBR大分子活性链为引发剂,DMF为极性调节剂,引发八甲基环四硅氧烷的聚合,采用核磁共振氢谱、红外光谱、热谱分析等仪器对产物进行分析、表征.表明所合成的是S-SBR-聚八甲基环四硅氧烷共聚物.考察了S-SBR-聚八甲基环四硅氧烷共聚物与白炭黑的相客性能和不同活性大分子分子量及链端结构时八甲基环四硅氧烷的引发活性.  相似文献   

16.
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全氟辛基磺酸钾(FC-80)和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9)为混合乳化剂,制备了一系列不同含氟量的含氟丙烯酸酯(FA)-丙烯酸丁酯(BA)共聚乳液,系统研究了不同反应条件对于乳液共聚的动力学影响,利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波谱确认了共聚物的分子结构,利用接触角的测定研究了共聚物膜表面的性能.结果...  相似文献   

17.
超声辐射丙烯酸丁酯无皂乳液聚合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超声辐射特殊的空化、乳化效应,实现了在不加引发剂的情况下丙烯酸丁酯的无皂乳液聚合,借助TEM、FT-IR、粒度仪观察其微观结构、粒度大小和分布,研究了超声功率对聚合物转化率的影响,分析了其形成的机理,表明了超声辐射是一种比常规乳液聚合更有效的物理技术.  相似文献   

18.
Spherical calcium carbonate vaterite crystals were synthesized and the effect of them on stabilization of suspension polymerization of methyl methacrylate was investigated. Suspension polymerization of methyl methacrylate could be stabilized with calcium carbonate vaterite crystals and sodium dodecylbenzene sulfonate of the concentrations from 25 to 100 ppm. Poly(methyl methacrylate) beads coated with spherical calcium carbonate vaterite crystals were prepared. With an increase in the concentration of sodium dodecylbenzene sulfonate from 25 to 100 ppm, the amount of calcium carbonate vaterite crystals adhered on the surface of poly methyl methacrylate bead increased and the mean diameters of the polymer beads decreased.  相似文献   

19.
以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用无皂乳液聚合方法,制备了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MAA)三元共聚物乳胶粒.探讨了反应时间、单体含量、引发剂含量对单体转化率的影响.TEM分析表明,乳胶粒直径大约在240~320nm,呈典型的核壳结构.FT-IR及DSC-DGA分析表明,产物为三元共聚物,而不是共混物.  相似文献   

20.
采用了一种全新的化学方法(PVP溶液聚合法)成功制备出了La0.8Sr0.2Ga0.83Mg0.17O2.815粉末;研究了不同含量聚合载体(PVP)对结果的影响规律,找到了能保证金属离子在聚合网状结构中均匀分布并防止偏析的最佳的PVP含量;探索了所制备产物在不同温度下的烧结行为.与传统的Pechini法相比,本实验所需有机物聚合载体(PVP)的量更少,这也证明PVP可以作为一种制备LSGM粉末更为有效的载体.而微波具有更高的加热速率,加热时反应体系中不会存在温度梯度,使得反应更加均匀,制备的粉末杂质更少,压片烧结后其晶粒尺寸也更小(2~3μ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