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尖晶石型红外辐射陶瓷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x)Fe2O3·xMnO2体系为基础,比较了不同冷却制度、烧成气氛等I-E条件对样品在8~14μm波段红外发射率的影响,以确定最佳的制备工艺;对红外发射率最高的样品,用不同质量分数的CuO、Co2O3、Ni2O3、Cr2O3金属氧化物进行掺杂,在最佳的工艺条件下合成,并进行正交优化.结果表明:在还原气氛中合成样品有利于红外辐射率的提高,采用空气中快速冷却的工艺也有利于提高辐射率;当Fe2O3的质量分数为20%时,样品具有较高的红外辐射性能,其红外辐射率为0.869;当外加质量分数为7%的CuO,8%的Ni2O3,6%的Cr2O3和C2O3时,样品红外发射率值最高,其值可达0.951.  相似文献   

2.
闫国进 《陶瓷》2012,(2):16-19
在红外陶瓷制备过程中,不同的冷却方式对红外陶瓷的结晶有一定的影响,进而影响到陶瓷的红外辐射率。采用XRD法研究了Fe、Mn、Co、Cu、Ni尖晶石型红外辐射陶瓷在制备过程中的冷却方式对尖晶石结晶的影响。含锰的尖晶石根据含锰量的高低可采用水中淬冷或在空气中急冷的方式,不能采用自然冷却的方式;高锰含量的配方必须采用水中淬冷的冷却方式;锰含量较低时,可采用空气中急冷的方式。为保证尖晶石晶体的结晶良好,镍尖晶石用在空气中冷却的方式最好。本实验采用的3种冷却方式对钴尖晶石都不太适用,使降温速率比自然冷却稍快些,但比空气中急冷稍慢些,可望有更好的效果。铜尖晶石可采用空气中急冷的方式,既能保证尖晶石的充分结晶,又能使反型铜尖晶石结构变为混合型结构,有利于红外辐射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闫国进 《陶瓷》2012,(3):16-19
在红外陶瓷制备过程中,不同的冷却方式对红外陶瓷的结晶有一定的影响,进而影响到陶瓷的红外辐射率。采用XRD法研究了Fe、Mn、Co、Cu、Ni尖晶石型红外辐射陶瓷在制备过程中的冷却方式对尖晶石结晶的影响。含锰的尖晶石根据含锰量的高低可采用水中淬冷或在空气中急冷的方式,不能采用自然冷却的方式;高锰含量的配方必须采用水中淬冷的冷却方式;锰含量较低时,可采用空气中急冷的方式。为保证尖晶石晶体的结晶良好,镍尖晶石用在空气中冷却的方式最好。本实验采用的3种冷却方式对钴尖晶石都不太适用,使降温速率比自然冷却稍快些,但比空气中急冷稍慢些,可望有更好的效果。铜尖晶石可采用空气中急冷的方式,既能保证尖晶石的充分结晶,又能使反型铜尖晶石结构变为混合型结构,有利于红外辐射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NiCr尖晶石型高温红外辐射涂层材料的制备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料浆喷雾干燥工艺制备团聚型红外辐射粉体材料,经高温焙烧产生尖晶石结构,再用等离子喷涂工艺制备红外辐射涂层。利用SEM、TG-DTA、XRD和红外辐射测试等方法研究了涂层试样的结构和红外辐射性能。结果表明,料浆喷雾干燥法制出的粉末球化率高,经高温焙烧后获得的组织为N iCr2O4尖晶石结构,涂层法向全辐射率达到0.89,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红外辐射性能。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红外陶瓷辐射机理,综述了近期红外辐射陶瓷研究现状,并介绍了该材料的节能应用,指出其应用的局限性,提出今后红外辐射陶瓷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高可见光吸收红外辐射陶瓷的制备和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艳  吴建青 《中国陶瓷》2006,42(7):26-29,36
选择高红外辐射率的堇青石和对可见光吸收率很大的尖晶石型铁氧体FeMnCuO4为主要组分,制备出高可见光吸收的高效红外辐射陶瓷。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红外辐射测量仪分别对合成粉体的相组成、显微结构、可见光吸收性能以及红外辐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铁氧体掺杂量为25%,1200℃保温2h烧成的陶瓷在400nm~900nm波段的吸收率为0.92,远红外辐射塞为0.94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堇青石红外辐射陶瓷材料的研制方法,指出堇青石陶瓷和铁氧陶瓷的复合是研制高效红外辐射陶瓷材料的有效途径,并对堇青石红外辐射陶瓷的应用进行了全面综述。  相似文献   

8.
高效远红外辐射陶瓷的研究现状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远红外陶瓷材料发射辐射的机理。阐述了远红外辐射陶瓷(粉)的组成及制备方法。着重论述了烧结温度和烧结助剂对远红外陶瓷性能的影响。并对远红外陶瓷的一些主要应用做了介绍。提出远红外技术今后的研究重点应放在远红外辐射材料及陶瓷的研发上。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固相烧结法制备了Fe2O3-MnO2-Co2O3-CuO系列材料,改变其中Fe2O3和MnO2的含量,并通过结构表征和红外辐射率的测定,分析了影响各波段红外辐射率的主要因素.实验发现,随着样品中Fe含量的增加和Mn含量的减少,样品在长波段的辐射率有所增加,而短波段的辐射率有所下降.选择八面体占位能相差较大的多种离子混合掺杂将有利于红外发射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陶瓷红外辐射材料及其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一、红外辐射的特点任何物体,当它的温度高于绝对零度时,它就能不停地产生红外辐射.这种辐射的特性决定于它的下列参数:温度T;全发射率ε及其光谱发射率ε_λ.当红外辐射能投射到物体表面上时,一部分能量被吸收,一部分能量被反射,还有一部分能量被透过.由于能量守恒,吸收率α、反射率ρ和透过率τ之间有如下关系:  相似文献   

11.
以尖晶石结构的红外陶瓷粉料和堇青石高温焙烧制备复合红外辐射陶瓷粉料,然后与硅酸盐粘接剂混合配制涂料.用SEM、XRD和红外辐射测试等方法对复合红外辐射陶瓷粉料的结构、物相和涂层的红外辐射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经高温焙烧后具有尖晶石结构的粉料与堇青石之间未产生明显的高温固相反应,这有利于在高的工作温度下红外辐射涂层保持其物相结构和红外辐射性能的稳定.涂层在2.5~5 μm波段平均辐射率为0.88,6~15 μm波段辐射率达到0.9以上,而且具有良好的耐热震稳定性和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为了得到主要组成为尖晶石结构的红外辐射涂料,我们以MgO、Al2O3和Cr2O3为原料,NiO为添加剂,采用固相烧结方法最终得到了这一红外辐射涂料.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XRD)以及扫描电镜分析(SEM)发现,涂料的主要组成成分为MgAlCrO4尖晶石;并且涂料中含有大量的固溶体结构;通过实验对比以及对MgAlCrO4尖晶石产生的机理的研究发现,涂料中NiO的存在对于MgAlCrO4尖晶石的产生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采用常规固相合成法制备Y2O3掺杂的尖晶石型Mg0.8Mn0.2Fe2O4(MMF)红外辐射材料,借助于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红外发射率测试,研究了y3+掺杂对材料的微观结构及红外辐射性能的影响.当Y2O3掺杂量为0.6%(质量分数)时,镁锰铁氧体性能最优,在3~5 μm和8~12 μm波段的红外发射率分别达到0.869和0.948.  相似文献   

14.
制备了一系列非化学计量比镁铝尖晶石粉体及透明陶瓷( MgO·nAl2O3,n=1,1.5,2,4),研究了n值对粉体物相的影响以及n值与陶瓷中波红外透过率、抗弯强度的关系.n值为1.5、2、4时,MgO·nAl2O3粉体仍可保持纯尖晶石相.MgO·1.5A12O3透明陶瓷在具备与计量比镁铝尖晶石透明陶瓷(MgAl2O4,即MgO·Al2O3)相当的优良中波红外透过率的同时,抗弯强度从152 MPa提高至215 MPa,提高幅度达41%.力学性能的提升有利于镁铝尖晶石透明陶瓷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以Fe2O3、Mn O2、Cu O、Co2O3等过渡金属氧化物经高温固相反应制备了尖晶石结构的红外辐射粉料,然后按等质量比加入硅酸盐粘接剂制备了红外辐射节能涂料,用XRD、红外辐射测量仪和热膨胀仪等对红外辐射陶瓷粉料的微观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采用热震法和烧水对比试验对红外辐射涂料的耐热震稳定性和节能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1080~1150℃高温焙烧制备的尖晶石结构的红外辐射粉料在8~14μm波段的辐射率均在0.89以上,涂层具有良好的附着力和耐热震稳定性。烧水模拟试验表明,涂覆红外辐射节能涂料后不锈钢容器的吸热和热交换能力明显增加,能耗可降低28%左右。  相似文献   

16.
以自制的水性粘合剂制备了一种热红外伪装涂料,刷涂于载体上,制得热红外伪装涂层.研究了载体的种类和涂层增质量率对涂层红外发射率的影响,并研究了涂层增质量率对涂层透湿、耐磨和耐有机溶剂等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选用涤纶布为涂层载体,当涂层增质量率为30%时,制备的织物涂层具有良好的透湿性、耐摩擦性和耐有机溶剂腐蚀性,此时涂层的红外发射率为0.61,满足作为热红外伪装织物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7.
热红外隐身涂料粘合剂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永  李梅  邢宏龙 《山西化工》2006,26(6):1-3,7
用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和二羟基酯类交联单体对三元乙丙橡胶进行接枝聚合,研制出在8μm~14μm波段具有良好透明性能、强度和成膜性能的热红外隐身涂料粘合剂,重点讨论了交联单体对粘合剂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Sn-doped ZnO particles were successfully synthesized by chemical co-precipitation method. Their morphology, phase, microstructure and infrared emissivity were characteri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n-doped ZnO particles are of ellipsoid shape, their crystalline structure changed with thermal process temperature, the optimal thermal process temperature and Sn-doped proportion are 1000℃ and 15%, respectively, the minimum emissivity values are 0.42, 0.28, 0.46 and 0.48 corresponding to the infrared wavelengths of 0~∞, 3~5, 8~14 and 14~20 mm,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Sn-doped ZnO particles have the application potential as low infrared emissivity materia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