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孙洪斌 《热处理》1999,53(1):20-23
三极反应溅射具有设备简单,工艺简便,镀层致密等特点。本文介绍了三板反应溅射设备原理,制备TiN,TiC,Ti(CN),TiAlN,CrN等超硬镀层的工艺和应用情况。对镀层结合力学的影响因素和对策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真空微蒸发镀Ti,Mo,W,Cr及合金的金刚石,CBN磨料及制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用真空微蒸发镀工艺镀附Ti、Mo、W、Cr及其合金的金刚石、CBN磨料和由镀附磨料制成工具的关键性能指标测试方法,给出了实验检测结果。镀附磨料的性能指标检测项目有镀层表面质量、增重率及镀层厚度、结构物相构成、镀附磨料的抗氧化性、镀层与磨粒的结合强度、镀附磨料制成工具后与未镀附磨料性能的对比。这些性能指标是了解和使用镀附磨料的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用电沉积法在不同镀液温度下制取了Cr-Mo合金镀层。於60℃5%H_2SO_4、40℃10%FcCl_3·6H_2O、30℃3%NaCl水溶液中,对在不同的镀液温度下所制得的镀层进行了腐蚀浸泡试验,测定了点蚀电位、镀层内应力、表面显微硬度以及耐磨性。结果表明,在30℃镀液温度下所获得的Cr-Mo合金镀层,其耐蚀性和耐磨性均优,具有实用性,这同此种镀层的内应力较小、钼元素含量较高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4.
超硬磨料砂轮以其优越的磨削性能极大地推进了磨削技术的发展,在加工难加工材料、高效磨削和精密磨削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但由于超硬磨料磨削技术尚处于发展初期,还存在许多未解决的难题,其中超硬砂轮修整困难就是问题之一,该问题严重制约了超硬磨料砂轮的推广应用。本文针对超硬磨料砂轮的修整问题,归纳论述了各种超硬磨料砂轮修整的原理、特点,并对超硬磨料砂轮修整的发展方向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磨料磨具通讯》2008,(2):14-17,13
由金刚石和立方氮化硼(CBN)制作的超硬磨料工具被广泛应用于各类金属材料的磨削加工,石材、陶瓷、光学玻璃等硬脆材料的加工,以及公路养护、地质采矿、油气钻探等众多工程领域,市场需求量很大。目前生产中使用的超硬磨料工具一般是利用多层烧结或单层电镀工艺来制作,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讨论金属镀层厚度与电流效率关系的基础上,借助电镀镍-结合金或电镀镍电解液中析出金属的电流效率随电流密度的变化曲线,提出了对于形状复杂,批量生产小的超硬材料电镀制品,改善其镀层分布简便有效的措施是降低电流密度。  相似文献   

7.
发明所属技术领域本发明是关于能应用于镍合金或钴合金等难磨材料和钢材的磨削等广泛磨削的超硬磨料陶瓷结合剂砂轮的制造方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用真空微蒸发镀工艺镀附Ti、Mo、W、Cr及其合金的金刚石、CBN磨料和由镀附磨料制成工具的关键性能指标测试方法,给出了实验检测结果.镀附磨料的性能指标检测项目有镀层表面质量、增重率及镀层厚度、结构物相构成、镀附磨料的抗氧化性、镀层与磨粒的结合强度、镀附磨料制成工具后与未镀附磨料性能的对比.这些性能指标是了解和使用镀附磨料的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超硬磨料砂轮的修整比普通磨料砂轮困难,无气孔的金属和树脂结合荆。即结合剂密实型超硬磨料砂轮就更加困难。因此,对于这种砂轮的修整,过去进行过许多研究。本文在说明各种整形法的概要和特性、存在问题和课题等的同时,根据砂轮种类叙述了各种修锐法与其特性以及最近的研究动向。  相似文献   

10.
11.
本文报道了采用真空微蒸发镀覆技术进行工业化超硬材料微粉镀覆生产。镀覆钛和久合金的超硬材料(金刚石、立方氮化硼)微粉主要技术指标为;镀覆微粉的粒度最细达到5μ(W5),镀后无颗粒粘连,镀层均匀并且与超硬颗凿强力冶金结合,镀层光亮闪烁金属光泽。镀覆钛和钛合金的超硬材料微粉在各类精细超硬工具制造和超硬超晶材料领域有广泛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采用电沉积水热合成法和高温煅烧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了生物陶瓷涂层,研究了涂层与基体间过渡层的物相组成和界面结合强度。用X射线(XRD)、扫描电镜(SEM)和粘接拉伸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水热合成后,界面结合强度较低,为7.04MPa。在空气中煅烧,700℃以下时,界面出现极薄TiO2层,同时随着煅烧温度的升高,界面结合强度提高;800℃以上时,由于厚而疏松过渡层TiN的出现,界面结合强度反而下降。为获取对骨生长有利的HAP β-Ca3(PO4)2双相结构,且界面结合强度高的涂层材料,将原始试样用NaOH碱液处理并进行电沉积水热合成,在氩气中900℃煅烧后,过渡层为薄且致密的TiO2层,界面结合强度高达22.39MPa。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羟基磷灰石(HA)和中性玻璃(G)的混合涂料在TC4多孔钛基体上的界面复合强度。探讨了中性玻璃含量、基体表面状态以及烧结工艺对这种涂层复合种植体的复合强度的影响。指出:复合的实质是中性玻璃与基体的润湿结合,最合适的玻璃含量为50 wt%,提高复合强度的关键,在于基体表面的TiN蒸镀处理,当TiN厚度为2~3 μm时,复合强度可达7.2 MPa。最佳烧结工艺为:900~950℃/30 min。  相似文献   

14.
电泳沉积HA/Ti复合涂层的结合强度和热稳定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制备均匀致密、结合强度较高的电泳陶瓷涂层,用正丁醇作分散介质,在Ti基底上电泳沉积HA/Ti复合涂层。研究了Ti基底处理、烧结温度控制以及悬浮液配方等因素对涂层结合强度的影响。用扫描电镜(SEM)对热处理后涂层形貌和结构进行观察,采用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衍射仪(XRD)、差示扫描量热仪(DSC/TG)对涂层的组成和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用H2O2/NH3·H2O处理Ti基底,700℃下烧结,Ti含量为44.6%的HA/Ti复合涂层结合强度可达到23.2MPa。  相似文献   

15.
王博  刘洋  栾胜家  彭新  程玉贤 《表面技术》2023,52(2):263-271
目的 设计热障涂层黏结层结构,改善涂层结合强度和抗热震性能。方法 制备了5种结构的CoNiCrAlY黏结层,即超音速火焰喷涂(HVOF)底层+等离子喷涂(APS)上层的双层结构黏结层试样,对其进行1 050℃真空热处理3 h后的试样,APS黏结层试样,HVOF黏结层试样及其真空热处理试样。再在以上5种试样表面制备Y2O3部分稳定ZrO2(YSZ)陶瓷层,研究黏结层的表面粗糙度、相组成、微观组织结构及其对涂层试样结合强度、热震性能的影响。结果 制备态的黏结层由γ/γ’和β-NiAl两相组成,真空热处理后β相含量增多,表面粗糙度下降。在所有涂层试样中,双黏结层的涂层试样的结合强度最低,为28.43 MPa;对其真空热处理后得到的涂层试样的结合强度最高,达到39.42 MPa,主要原因在于热处理促进了两黏结层之间的扩散,提高了界面强度。双黏结层的涂层试样的抗热震性能最好,200次热震后涂层无明显剥落,而APS黏结层的涂层试样的抗热震性能最差,涂层抗热震性能的差异在于黏结层微观结构的不同。结论 双黏结层的结构设计综合了APS、H...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喷涂电压、喷涂电流、表面预处理、预热、后热处理对电弧喷涂3Cr13钢涂层结合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弧喷涂φ2 mm的3Cr13钢丝材的适宜电压、电流为28~35 V、170~180 A;喷砂处理是提高涂层与基体结合强度的最佳表面预处理工艺;采用合适的表面预处理、喷涂打底层、严格控制基体的热量输入是提高涂层结合强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选取Ti箔作为钨与铜合金(CuCrZr)连接的中间层,考察了连接温度对扩散连接接头的显微结构和强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扩散层中脆性金属间化合物对接头强度有重要影响,当连接温度为1030℃时,Ti与Cu发生共晶反应全部转化为液相并且大部分被挤出连接区域,少量残留的金属间化合物促进接头强度提高,剪切强度甚至超过W母材。  相似文献   

18.
利用锻造加工进行了V-4Cr-4Ti/Ti两种材料的扩散连接,并通过OM,SEM,EDS,剪切实验等手段分析和研究了扩散接头的界面结构及其接合强度。微观结构分析表明,扩散接头的总宽度约为100 μm,并分为明显的Ⅰ、Ⅱ两部分:Ti基体侧的Ⅰ区较宽,由致密的针状组织组成;V-4Cr-4Ti合金一侧的Ⅱ区宽度约为Ⅰ区的一半,该区平滑无缺陷,未看到孔洞和裂纹等缺陷的存在。根据材料基体和扩散接头处的硬度分布规律,可以将它们进一步分为A-F六个区域,其中C区的硬度最高,其与钛基体交界区域的最大硬度高达332 HV,远高于基体材料的硬度(钛基体的平均硬度为190 HV,钒合金基体为258 HV),而E区的硬度较低,最低仅为182 HV。剪切实验结果表明,扩散接头的剪切强度大于165.2 MPa,且断裂发生在靠近扩散接头的钛基边界区域,这很可能是因为金属钛在冷却过程中发生相变导致局部应力集中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用电弧超声方法提高电弧喷涂铬涂层结合强度的新方法.作为电弧喷涂的热源,在对其施加高频调制之后,喷涂电弧可以作为超声发射源.电弧超声改善了喷涂材料的雾化效果,提高了涂层的结合强度,而且结合强度随着超声频率和激励电压的提高而提高.  相似文献   

20.
采用化学镀方法,在NdFeB磁性材料表面施镀Ni-P-W/Al2O3复合镀层,观察了镀层表面的微观形貌,测定了镀层的相组成,并且对基体与镀层间的结合强度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形成了胞状交叠的致密Ni-P-W/Al2O3复合镀层,纳米Al2O3颗粒弥散分布于Ni-P-W合金中;Al2O3颗粒与Ni-P-W共沉积有利于提高镀层与基体间的结合强度,镀液中Al2O3的质量浓度为5~10 g/L时,基体与镀层间的结合强度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