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根据建设部的有关规定,叙述建筑材料见证取样和送检工作的必要性、范围、工作程序,见证人员的基本要求和职责以及对见证取样和送检工作的控制。  相似文献   

2.
建筑材料质量优劣是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基本要素,而建筑工程领域中的材料进场检验则是对材料质量乃至对工程质量进行控制的有效手段和重要保障。现场见证取样监管平台应用物联网技术,实现了对建筑材料进场检验的取样、送检及检验的全过程跟踪,确保了见证制度得到有效落实。  相似文献   

3.
浅谈"见证取样送检"的实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加强工程结构安全的监督管理,保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的科学性、公正性和准确性,针对在见证取样送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见证取样送检的工作程序,实施见证取样送检的具体要求和见证取样送检的监督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为了加强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进一步规范建筑材料与结构质量检测工作,保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工作的科学性、公正性和准确性,2000年,建设部发布了《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实行见证取样和送检的规定》。通过近几年的运行,笔者发现见证取样送检制度的执行已严重变形,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施工单位、供货单位、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检测单位以及监督单位。  相似文献   

5.
为了有效控制施工质量,尤其是建筑材料的质量,确保竣工资料与工程实际质量的一致性,国家建设主管部门要求质量检测(试验)单位实行见证取样和送检制度,并把此项工作作为检测(试验)单位资质审查的重要条件。一、什么是“见证取样”见证取样和送检制度(简称“见证取样”)是指在建设单位或监理人员见证下,由施工技术人员在现场取样,送至有相应资质的试验室进行试验。见证人由施工现场监理人员担任,或由建设单位委  相似文献   

6.
赵峰 《山西建筑》2009,35(29):196-197
通过对建设工程质量见证取样送检检测的概述,研究了见证取样送检检测的范围、工作程序及作用,同时对见证取样送检检测工作提出几点建议,通过检测方法的实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建筑材料进入工地后,需要对进场材料进行见证取样。顾名思义,见证取样是指在建设监理单位或建设单位见证下,对进入施工现场的有关建筑材料,由施工单位所属的抽样人员在建筑工地现场取样或制作试件后,送至符合建筑工程质量检测资质要求的检测机构进行试验的一个程序。当前,保温及相关材料作为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其见证取样工作的重要性不容忽视,而综合本人遇到的办理委托的情况,许多委托人并不清楚委托办理程序及送检数量等情况,本文简略介绍建筑保温及相关材料的见证取样所需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8.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见证取样送检工作是建设工程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笔者就如何做好见证取样送检工作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9.
周泉 《山西建筑》2011,37(1):243-243
联系目前我国建筑业见证取样及送检工作现状.对见证取样和送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以期从源头上减少工程结构的质量安全隐患,达到质量预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周云飞  安军峰 《门窗》2012,(7):40+42
为了堵绝不合格材料运用到工程建设中,我国实行了建筑材料"见证取样、送检制度"。见证取样、送检制度制约了施工方、见证方和试验方三方的行为,为工程建设把好材料关和施工过程检测关,为工程竣工提供合格质保资料,保障工程质量的安全性和施工工程的可追溯性。  相似文献   

11.
陶桂全 《山西建筑》2010,36(5):37-38
通过胡庄镇全镇村庄规划编制现状的分析,对村庄规划编制的必要性和机遇作了一些探讨,并根据已经完成的试点村庄规划提出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混凝土的收缩、开裂及其评价与防治   总被引:79,自引:4,他引:75  
长期以来,混凝土的收缩性质受人关注,但除了大坝以外,通常只测定混凝土的干缩值,并以其评定混凝土开裂的可能性。然而,随着对水泥与混凝土工程技术的不断研究发现,温度收缩和自身收缩的引起开裂的主要原因。同时,由于混凝土早期强度发展加速,弹性模量、徐变松弛等参数随之变化,造成开裂趋势明显加大。因此,更新评价和预测混凝土收缩与开裂的方法,寻求改善现今混凝土抗裂性能的方法已经十分必要和紧迫。  相似文献   

13.
回顾1982年以来30年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发展历程,初步分为历史文化名域保护兴起、历史文化街区深入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全面保护3个阶段.从历史文化名域名镇名村评选评价、保护体系、保护规划等方面探讨了一些概念和方法问题,并对我国今后的历史文化名域名镇名村保护提出了工作和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14.
高志 《山西建筑》2002,28(8):11-12
通过方案设计实践,对建筑设计构思、环境设计要点、建筑空间组织形式和使用功能等方案设计要素作了阐述,并探讨了中学科教体文建筑组群空间组织设计中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与景观规划设计的拓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文章分析了在全球化发展趋势下景观的形式与内涵的深刻变化 ,研究景观规划设计在观念、方法等方面的相应拓展策略 ,并针对中国景观规划设计的现状困境与机遇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6.
天沟、檐沟溢水与漏水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沟、檐沟、水落头时有溢水、积水、漏水等弊病,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分析产生的原因有:设计原因、施工不规范、使用管理维护不当等,并提出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风景名胜区与旅游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李嘉乐 《中国园林》2000,16(2):29-31
本文论述了旅行与游览的不同概念,列出了风景名胜区的功能,保护与开放的辩证关系。强调风景名胜区不是产业没有理由成为企业,不能利用人民自己的财产从人民身上谋利。明确了风景名胜区管理与旅游服务是两种不同的专业领域,就深入了解各自的本质,掌握不同的运行规律,严格分工,紧密衔接,才能使风景名胜区得以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城市防灾减灾的问题日益突出。从我国大部分城市防灾规划所考虑的主要灾种出发,文章选择了地震、火灾和洪水这3类灾种来探讨城市防灾减灾问题。同时,结合已发生的典型灾害和潜在的灾害,从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出发,分析了各灾种对城市的危害,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防灾减灾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Issues around the materiality of housing and inequality are increasingly important today. Yet, housing researchers have not settled on conceptual tools to account for and study the role of both social and material characteristics of people and their housing. Outlining a new research agenda, I use the idea of social and material vulnerabilities to stress the need to always account for how material and social characteristics relate in myriad ways that render some people and certain material environments more vulnerable than others. I suggest typologies and comparisons as useful tools researchers might use to investigate relationships – that can be malleable yet are often institutionalized – between social and material vulnerabilities, and caution against some assumptions that may skew our understandings of housing. I argue that attending to the social and material vulnerabilities of housing reveals ways in which the materiality of other built environments might also be important.  相似文献   

20.
李凯 《中国建材科技》2017,26(6):124-125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发展也取得重大突破,加之各类工程建设数量的不断增多,机电设备的应用愈加普遍。机电设备是社会生产以及人们生活当中重要的设备,其质量同人们关系密切,因而人们对于机电设备安装的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在机电设备安装过程中不断总结实际工作当中所遇到的问题,并加以妥善解决,最终促进机电设备安装的质量。文章重点围绕机电设备安装中的常见问题展开论述,并就其解决措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