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田有兰 《网友世界》2014,(23):126-127
中国经济的发展对外语人才的要求是突出外语综合能力及运用能力, ESP(English for Speciifc Purposes)教学作为专业英语行之有效的教学形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但由于历史原因和教师的知识结构问题等原因,中国的ESP教学无论是理论体系和教学实践都还远远落后,探寻出一套行之有效的ESP教学体系已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2.
依据教学经验提出高校信管专业应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首要目标,及学生应具有的能力结构、课程设置。对充分理解和深入本专业的教学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3.
《数据结构》课程双语教学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语教学是培养既精通专业,又精通外语、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模式,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探讨双语教学的目标及定位,进而以<数据结构>双语课程为例,根据课程的特点,探索切实有效的双语课程教学方法.旨在使双语课程在教学实践中循序渐进而不流于形式,以达到培养双语专业人才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是对高职院校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它的教学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能够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熟练使用计算机进行现代化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5.
计算机公共课教学模式的改革思路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莉  朱文球  刘强  翟霞  刘琼梅 《福建电脑》2010,26(4):176-177
本文针对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公共課教育的现状,从课程设置、教学思想、教学方法以及考核办法等全面提出了计算机公共课教学模式的改革思路和设想,以利于提高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培养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6.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英语已经逐渐成为一种跨越国界、民族和文化的全球性强势语言,它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普通型外语人才培养中存在培养模式趋同化、知识结构单一、高端复合型人才稀缺等问题,培养和使用复合型外语人才、服务涉外企业,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相似文献   

7.
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学生进入大学后的第一门计算机课程,它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技术和方法,以及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本专业领域中问题的能力。这门课程能否学好以及是否有兴趣学好后续的计算机课程,很大程度上有赖于课程的设置和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因此,根据实际情况,在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校探索计算机基础课的改革模式,对学校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2009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予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提出大力推进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在新医改方案实施过程中,人才短缺已成为医疗信息化发展的瓶颈。作为卫生职业学校要主动适应21世纪国家医学发展战略目标对复合型医学信息人才的要求,积极探索医学信息教育模式和医学信息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我校于2011年开设了"全国医学信息技术技能考试"《医学信息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MILC),在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一些经验,本文从课程改革的意义,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等方面对医学院校计算机教学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9.
吕轶 《网友世界》2014,(9):198-198
电子信息工程是一门应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和信息处理的学科,是集现代电子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于一体的专业。由于该专业的特殊性,学习和设计中会遇到大量电子技术手册以及外文参考资料,专业外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专业外语"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专业必须课,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英语基础薄弱、缺乏针对性高质量教材以及教学方法不得当等因素,导致该门课程演变为电子类文章英汉互译课程或者是外语课程的延续。本文针对以上问题,从学生、教材和教学方法入手,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专业外语"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剖析,力求使该门课程通过实际教学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深入探讨信息化背景下我国技术转移人才需求的基础上,重点分析技术转移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特征,阐述复合型技术转移人才培养的新思路,讨论技术转移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知识体系、知识领域、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等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11.
针对现有服装设计专业“项目设计”课程存在的问题,根据服装产业市场发展的新趋势,提出立足于创造性思维与实践能力培养研究该课程内容及课程体系结构设置等方面的改革思路与举措。改革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创造性思维与实践能力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以互动式教学与启发式教学为核心,促进由“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传授方式”向“以学生为中心,激励自己去发现和创作的教学方式”转变。并经初步改革的教学实践证明该课程的改革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计算机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通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目前的就业状况不太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学校开设的计算机理论课程较多,实践课程内容较少,学生在毕业时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本文结合天津商业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理论知识较强而实际操作能力较弱的实际情况,采用实践的培养模式,用实训的方式培养复合型人才,探讨了计算机专业新的办学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实施和效果保证等方面的改革与实践。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环境的急速巨变,我国高校现有大学英语课程设置逐步显示出其不足之处,难以满足新时期对高素质外语人才的需要。因此,近年来许多综合性大学英语系都在英语人才培养方面开展一些重大的改革尝试,意欲培养出符合需要的复合型英语人才。本文以南昌航空大学为例,针对目前我国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的现状,提出改革建议来解决目前我国大学英语课程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以便更好地促进大学英语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14.
信息社会科技越进步,地球就变得“越小”。中国人与全世界的接触就越频繁。特别是计算机这个人类已经离不了的工具,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很强的通用性。因此国家需要懂“外语+计算机”的大批高素质复合型的人才。我们学校是以外语为特色的外国语学校呢,针对我们学校国际班的计算机教学,可以逐步尝试采用双语教学。  相似文献   

15.
近些年来,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界不断探索人才培养模式,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本文以 ESP 理论为指导,结合高职院校日语专业发展的自身特点,探索高职日语专业跨学科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以解决毕业生“怀才不遇”和企业“求贤若渴”之间的矛盾和问题。  相似文献   

16.
介绍清华大学计算机辅修专业在招生、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以及师资配置等方面取得的办学经验,总结出一套适合非电子信息类学生的、促进学科融合的、培养兼具专业知识与信息技能的复合型人才的教学体系,并且针对课程体系建设及学生管理的新需求和新样态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培养具有信息技术的高素质人才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高中计算机课程作为一门新兴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着教学观念落后、课程安排时间不足、考核标准不科学、师资队伍建设不足等问题。为了全面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必须对高中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进行改革,这样才能克服以往的不足,把学生培养成新时代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相似文献   

18.
软件知识产权管理的教学能满足社会对多方位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分析该课程的多学科交叉特点和教学现状,确定教学目标和策略,提出以现代教学理论为基础,在课程的教学实践中,通过设立清晰教学目标、形成全面教学观、鼓励深层学习法、创设模拟学习环境、组织案例教学和重视学习效果评估等手段,达到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的交叉人才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实证的研究,指出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根据市场需要,调整专业课程和课程群设置,培养出满足社会需要的一专多能的应用性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20.
针对“人工智能+财经”复合型人才程序设计能力培养问题,提出“人工智能+财经”复合型人才程序设计能力培养思路和“课程+认证+竞赛+导师制”4项措施,介绍程序设计能力培养体系构建具体过程,最后说明教学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