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介绍了气流干燥技术的优点,并利用HPU试验线对宝日希勒褐煤进行了热压提质研究。煤样热重分析表明宝日希勒褐煤适宜的干燥温度为105~371℃。通过分析干燥温度、给料频率对提质煤粉水分的影响及提质煤粉水分对型煤质量的影响,说明提质煤粉水分随干燥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给料频率的增加而增大,宝日希勒褐煤适宜的干燥温度为220~320℃,给料频率为30~50 Hz;提质煤粉较适宜的水分范围为5%~13%,最佳水分为5%~8%,此时,型煤抗压强度可达900 N/个以上,落下强度超过80%。因此,以高温烟气为干燥介质,采用气流干燥技术对宝日希勒褐煤进行脱水干燥提质是可行的。试验结果为拓展宝日希勒褐煤的加工利用途径提供了依据,也为其他地区的褐煤提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针对水泥行业燃料成本高、废气排放量大、热量损失严重的现状,结合褐煤特点,开发研制了水泥生产一体化褐煤提质集成工艺实验系统,利用水泥工业废气提质褐煤循环利用,重点说明了利用水泥工业废气提质褐煤循环利用工艺方案的可行性,并对该工艺进行了热量平衡计算和经济技术及前景分析。  相似文献   

3.
因气水同向流,在升流式曝气生物滤池(UBAF)运行中,滤料表面脱落的生物膜易随出水流出,影响出水水质。利用后置石英砂滤池的截滤能力,可有效截留UBAF出水中夹带的细小悬浮物和微型生物,提升出水水质。试验表明,后置石英砂滤池可使UBAF工艺对污水中COD、NH3-N、SS、色度等污染指标的去除率均有提高。  相似文献   

4.
为了使褐煤得到高效利用,并减少其提质过程中的危险性,建立了褐煤提质仿真系统。以LCC工艺为例介绍了仿真的建模、调试、环境部署等过程。最后给出仿真的意义与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褐煤是煤化程度最低的煤种,为泥炭在适度压力下转变而成,煤化程度低,用作气化原料存在许多缺陷,如高水分、高灰分、熔点变化大、机械强度低、热稳定性差、煤气粉尘含量大、料层透气性差等。但将褐煤提质后制备高浓度水煤浆,再通过水煤浆气化加以利用是褐煤利用的一个新途径。本文通过对褐煤原煤和提质型煤成浆特性的研究,通过级配试验、添加剂试验、成浆浓度试验等,得出褐煤经提质后成浆性可以得到很大的提高,为褐煤应用拓宽了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6.
针对褐煤水分高、发热量低、易风化自燃等特点,以内蒙古褐煤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褐煤静态干燥实验和褐煤提质多因素实验。以O2体积分数10.5%的烟气为干燥介质,在分析褐煤流化床提质干燥机理的基础上,对褐煤进行流化床动态提质实验。结果表明:褐煤提质水分控制在5%左右为宜。褐煤粒级小于3 mm时,温度对煤样干燥速度影响最大,其次是煤样粒度,风速对干燥速度影响最小。确定全粒级、0.5~1.25、1.25~2、2~3 mm褐煤临界流化风速分别为38、20、40和50 m3/h。褐煤适宜提质温度和时间分别为200~240℃和5~8 min。最后建立了褐煤提质模型,说明褐煤提质规律与提质介质温度、风速密切相关,该模型对褐煤提质生产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芒来煤矿褐煤改性提质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带式炉改性提质工艺,脱除影响芒来褐煤热值的水和部分含氧官能团,使褐煤的发热量组分富集,热值提升,达到中高热值燃料煤(≥20.9MJ/kg)指标。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解决坑口粉煤处理和综合利用的一种有效方式,选用以热烟气为热载体的提质工艺,提质炉采用动力装置,解决了煤的粘结问题,避免了煤提质产生的挥发产物被烟气稀释,减少了冷却系统的处理量;该工艺加热速度快,热载体与提质气态产物不直接接触,煤气热值高,焦油产率高,适合褐煤的粉煤提质。  相似文献   

9.
采用以陶粒为填料的上向流曝气生物滤池(UBAF)对生物絮凝吸附后的校园生活污水进行处理,考察此系统对CODcr、NH3-N的去除效能以及UBAF抗冲击负荷能力.结果表明,此系统CODdr、NH3-N平均去除率可达88.7%和86.6%.水力负荷在0.6~1.8 m3/(m2·h)范围内变化时,UBAF对CODdr的去除...  相似文献   

10.
11.
介绍了国内外典型的褐煤干燥提质技术和褐煤干馏技术以及这两类技术的优缺点。阐述了中国褐煤提质市场和主要干馏工艺的发展建设现状,总结了中国褐煤提质工业的发展情况。2008_2012年,中国干馏提质项目明显增加,而干燥提质项目数量基本稳定,多用于坑口电厂的电煤干燥;2010年项目总量和投资额出现低点,2011年以后,中国褐煤提质项目投资额成倍增长。阐述了目前国内主要的褐煤干馏提质项目主要有国富GF褐煤提质工艺、LCC提质工艺、DG工艺直立炭化炉工艺、ZDL工艺等,并对各项目的应用情况进行对比。最后提出了中国褐煤提质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为:减少褐煤直接燃烧,加大褐煤提质再利用;以褐煤干馏提质为主,辅以干燥提质;褐煤资源的多联产梯级利用逐步成为褐煤资源利用的主导;褐煤提质装备系统大型化将是褐煤综合利用系统装备开发的发展主流。  相似文献   

12.
针对循环冷却水系统的运行状况,从凝液品质及运行状况进行分析,对于凝液回用于循环水系统的运行控制制订措施,目的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降低新水消耗,增加企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为实现褐煤水热提质的工业化应用,分析了水热提质对煤质的影响,综述了水热提质改善水煤浆泵送特性,脱除煤中有害物质,实现废水治理等应用现状,最后阐述了水热提质连续化装置的研究进展。褐煤水热提质可同时脱水、脱氧,解决褐煤远距离运输及自燃问题,提高利用效率;水热提质同时还可脱除煤中潜在的有害元素,提高褐煤成浆性;水热提质的废水问题可结合水热气化方法或废水制浆解决。提出应加快管道式褐煤水热工业化装置的开发,对褐煤水热提质联合水煤浆气化或燃烧发电的经济性进行分析,加快实现褐煤水热提质的工业化步伐。  相似文献   

14.
对上向流曝气生物滤池(UBAF)前置反硝化工艺处理城市污水的脱氮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探讨了在不同回流比下,系统对COD、TN、NH3-N的去除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当回流比从100%增加到300%时,对COD和NH3-N的去除率有着缓慢的增加,但当回流比增加到400%时,COD和NH3-N的去除率开始下降;回流比对TN的去除影响显著,在一定范围内增大回流比有利于TN的去除,当回流比为200%时,对TN的去除效果最好;在最佳回流比200%下,系统对COD、NH3-N和TN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2.53%、93.50%和79.79%,出水COD、NH3-N和TN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7.70、2.12和11.36 mg/L,均能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15.
褐煤提质技术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国内外褐煤提质技术的发展现状,介绍了几种典型的褐煤提质工艺,并对国内褐煤提质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两段上向流曝气生物滤池脱氮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两段上向流曝气生物滤池(UBAF)处理城市污水的脱氮性能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水温、水力负荷、有机容积负荷、NH4+-N容积负荷和气水比对UBAF脱氮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水温是影响UBAF去除脱氮效果的主要因素,随着水力负荷的升高,UBAF脱氮效果呈下降趋势,当气水比为2∶1时,UBAF对NH4+-N、TN的平均去除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为实现褐煤合理、高效利用,减轻褐煤利用中的环境污染,阐述了国内外褐煤干燥脱水提质技术现状,论述了国内褐煤干燥脱水提质技术工业化示范项目的进展情况,说明褐煤经干燥脱水提质处理后,可脱除褐煤中大部分水分,发热量显著提高,提质后的褐煤具有较高的附加值,便于运输、贮存及综合利用。针对褐煤干燥脱水提质过程中存在的烟尘排放量大、能耗高、余热难以回收利用、干燥褐煤成型率低、型煤易爆裂产生碎块等问题,从加强褐煤性质和干燥脱水基础理论研究、加强干燥工艺及其配套干燥设备的研发、加强褐煤干燥后产品利用技术研究3方面提出了褐煤干燥脱水提质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试验采用二级曝气生物滤池(BAF)工艺处理广西省南宁市的木薯加工废水,通过分析反应系统对COD、总氮(TN)的去除率,优化水力停留时间(HRT)、气水比,从而考察二级BAF对高COD木薯加工废水的处理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二级BAF工艺处理高COD木薯加工废水可行.当HRT=8h,气水比为10∶1时,处理效果最佳,二级BAF的出水平均COD、TN分别为114.56、2.71 mg/L,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2.40%、94.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