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目前石油高职院校在办学定位上存在的误区分析,认为石油高职院校必须进行办学理念的创新,按照企业的需求和学校自身发展的优势,找准自身在市场中的位置,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来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突出学生技能培养,追求“零距离”培养目标,办出自身特色,创出自己的“品牌”。  相似文献   

2.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为“零距离”培养模式赋予了新内涵,探讨了实现石油高职教育“零距离”培养模式的措施,认为石油高职院校必须进行办学理念的创新,按照企业的需求和学校自身发展的优势,找准自身在市场中的位置,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来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突出学生技能培养,追求“零距离”培养目标,办出自身特色,创出自己的“品牌”。  相似文献   

3.
对石油企业办学定位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确认识职业教育并准确定位,是办好石油高职教育的基础。作为企业办学,石油高职院校必须充分利用社会、企业和学校自身的多种资源,为社会服好务,为企业服好务,实现自身的发展壮大。本文从专业设置、办学思想、员工培训等方面对石油企业的办学定位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4.
《石油教育》2005,(5):F0002-F0002
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是辽宁省教育厅所属,省教育厅与锦州石油化工公司共建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是辽宁省率先实行“校企合作、产学结合”办学模式的高职院校。  相似文献   

5.
<正>一、确立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战略,这是高职院校"做强"的前提高职教育主要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全国第四次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职业教育首先是就业教育,职业教育要考虑"订单式"培养,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应当跳出教育看教育,预测相关行业或产业发展的前景,为经济建设及时做好必要的人力和智力准备。高职院校应该在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上有相当的预见性和超前性,  相似文献   

6.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要求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实现校企合作的“一元”、“多赢”。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石油工程系结合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改革了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推进了工学结合、顸岗实习,创新了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中外合作办学规模不断扩大,高职院校逐渐成为国际型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基地之一。本文以天津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中澳合作办学项目为例,总结了英语教学中有益的实践经验,同时分析了合作办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解决问题的途径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为石油企业服务是石油职业院校的一项重要职责。石油职业院校应根据目前企业的人才需求情况,坚持“三个并举”的办学方向,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有效途径。通过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互动机制、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开展职工培训和订单培养等措施,积极为企业服务。石油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就是要立足油田,面向社会,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办学,坚持“三个并举”。所谓“三个并举”,即立足油田和面向社会并举,学历教育和职工培训并举,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并举。坚定地树立为石油企业提供优质教育服务的思想,既是石油职业教育职责所系,使命所归,也是石油职业院校生存发展的良好机遇,谋求发展的必由之路。坚持“两个体系”办学的职教办学思路,为企业一线培养紧缺人才。一是“以多岗适应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学历教育体系”,建设以石油特色专业为龙头,以创建能力培养特色精品课程为主线的新教学体系来实现。二是“以专岗适应能力为主线的多层次岗位培训体系”。通过拓宽培训服务渠道,提高石油岗位培训的专门性程度。  相似文献   

9.
以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建设,以及提升专业服务能力为标志,我国高职教育已经从规模扩张过渡到加强内涵建设、全面提升整体办学水平阶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队伍的建设,本文在认真分析石油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石油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石油教育》2013,(1):F0004-F0004
大庆职业学院是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隶属于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是黑龙江省唯一一所以石油石化类专业为主的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 学院设有50余个中高职专业,建成了3个国家示范专业,2个教育部重点建设专业,4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油气开采技术、石油化工生产技术和石油装备制造专业成为特色品牌专业,居全国领先水平。学院依托石油行业企业,引入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打造成集教学、培训、生产、科研、技能鉴定等功能“五位一体”的实习实训基地,满足了“教、学、做”一体的教学需要,建成校内实训室(基地)142个,  相似文献   

11.
以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建设,以及提升专业服务能力为标志,我国高职教育已经从规模扩张过渡到加强内涵建设、全面提升整体办学水平阶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队伍的建设,本文在认真分析石油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石油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通过调查研究,分析了教师、教材、学生、教学组织、教学实施过程、教学教研活动、教学管理、教学质量监督等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在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中的新内涵,并提出了新的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合作的成败、语言障碍、信息沟通。结合自身实践,提出了在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中提高教学质量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一、主动适应石油工业的实际需要,发展石油高等函授教育主动适应石油工业的实际需要,是石油高等函授的基本特色。石油工业在八十年代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对各类技术人员的急需,促使石油高等函授教育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石油高等函授办学院校与石油企业同属一个领导机关——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函授教育可根据系统需要,统一规划、协调发展;办学院校和送人单位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即都是为了加快发展中国的石油工业,共同培养石油工业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这些正是石油行业办函授教育的优势所在,也是办学院校必须主动适应石油工业生…  相似文献   

14.
发展高职教育必须走校企结合之路,有条件的院校最好做到校企相融,这是保障高职教育质量和特色的关键,是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一条主线,是解决学校教育与企业生产实际脱节、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高职院校在校企结合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主动为企业服务,促使双赢发展。本文结合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学院多年从事石油管道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实践,从多个角度阐述了校企相融、双赢发展的实例。  相似文献   

15.
服务石油 融入地方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通过分析行业、地方需求和学校办学优势等提出服务石油与融入地方是我校确定办学方向的基本立足点。论证分析了新形势下“服务石油”的新内涵,从高等学校的重要使命角度分析了“融入地方”的必要性和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谭蓉蓉 《天然气工业》2007,27(6):132-132
中国石油、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于2007年6月在北京联合召开了“十一五”中国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简称“863”计划)重大、重点石油工程项目启动会。这是我国首次把油气勘探开发前沿技术领域攻关研究列入“863”计划.充分体现了国家对油气战略资源的高度重视。据悉,国家“863”计划石油工程项目包括“先进钻井技术与装备”重大项目、“先进测井技术与装备”重点项目和专题,  相似文献   

17.
《石油和化工节能》2007,(3):F0002-F0002
为尽快在石油和化工行业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能源管理人才队伍,促进“十一五”节能目标的实现,推动节约资源基本国策在石油和化学工业的全面落实,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中国化工节能技术协会联合在石油和化工行业推行能源管理师制度。  相似文献   

18.
《石油教育》2005,(5):5-8
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是省属普通高职院校,由始建于1952年的原国家级重点中专,国家教委、人事部等五部委命名的全国职教先进单位辽宁省石油化工学校(学院本部)和锦州石油化工职工大学(学院南区)联合组建,由省教育厅与锦州石化公司“共建”,率先在辽宁高职教育中采用产学合作的办学模式。  相似文献   

19.
华北石油卫生学校是陆上石油培养医疗卫生专业人才的四所学校之一 ,学校始建于1 977年 ,1 982年经原石油工业部和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成立为华北石油卫生学校。学校现有教职工 1 30人 ,在校生 1 70 0余名。建校 2 0余年来 ,学校共为石油行业和各省市培养各层次毕业生 70 0 0余名 ,其中大专以上毕业生 30 0余名 ,完成各类培训 34 0 0人次。进入 90年代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 ,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 ,学校领导班子带领全体教职工适应油田改革的需要 ,积极探索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办学体制和办学模式 ,“立足油田 ,面向…  相似文献   

20.
在市场经济大潮席卷全球、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 ,高等学校在办学中必须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的意识 ,即首先要深入社会 ,做好市场调查 ,预测出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然后确定正确的办学方向和人才培养目标 ,据此来进行学校诸方面的建设和改革 ,培养出“适销对路”、受社会欢迎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