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中国是世界上竹资源丰富,开发利用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竹资源的利用对经济的发展、文化的传承乃至旅游业均有深远的影响。旅游商品是中国旅游业发展的薄弱环节,竹材被大量运用在旅游纪念品的设计中。广西竹类资源丰富又是旅游大省,为开发竹制旅游纪念品提供了基本条件,本文立足广西旅游业,论述了竹制产品的创新设计方向,目的在于打造竹制工艺品的新品种,提升竹制品的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使其在旅游市场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2.
《门窗》2019,(13)
立足于传统文化中的简约观念来对竹制家具进行设计,设计出的是一种与时俱进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家具,能够帮助中国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本篇文章对立足于传统文化的简约观念进行了简要介绍,说明了立足于传统文化的简约观念对竹家具进行设计的意义以及如何在传统文化的简约观念下来对竹家具进行设计,希望能够使传统文化的简约理念和竹家具的设计更好的融合。  相似文献   

3.
一、发展竹材工业以竹代木前景广阔我国是世界上竹材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自古以来就被我们的祖先开发用于食、住、家具制品,直至今天开发出种类繁多的竹用制品。竹笋自古以来是受人喜爱的食品,不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和几十种微量元素,而且竹笋纤维还是治病的良方。在建筑方面,其用途更为广泛,人们早已用它建造竹屋、竹楼、竹地板、竹墙及竹篱笆已传遍世界各地,以竹代木用于建筑业比比皆是。据业内人士介绍,当今发展竹制品、竹家具、以竹代木更是前景广阔。竹编、竹雕、竹制乐器、竹制工艺品、竹制摆什件及竹制家具更是中国的传统…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5,(11)
竹家具的生产和使用,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竹家具生产的传统工艺得到逐步完善,形成了独特风格。在生产实践中,竹艺工人一方面为传统工艺定型、配套做出贡献;另一方面,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习惯的变化,竹艺工人为传统工艺不断发展和创新,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尤其在生产工艺、材料结构等方面,取得了很多突破,从而为竹制家具这一传统特色产品增添了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3,(20):133-134
家具设计中的中国化,绝不是单纯的将装饰元素复制到现代的家具产品中,而是在理解中国传统家具的文化内涵、意义的基础上,把握文化的灵魂而进行的家具设计。是对历史、风俗、气候、生活方式、劳动水平、科技发展紧密相关的,所以,为了更好的表现中国传统文化,本文以中国传统家具的发展为主线,分析了我国传统家具的文化演变过程,并希望通过此来更好的实现我国现代客厅家具设计中的中国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基于对六祖禅宗文化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禅茶石材家具的设计实践探索,运用本土特色材料,丰富传统家具设计的同时,也拉动本土经济,凸出地域文化名片。通过相关文献研究对六祖禅宗文化有一定的了解,深挖文化渊源,结合本土云浮市支柱产业——石材产业,运用石材作为原材料,与传统禅茶家具进行融合。采用定量研究法,对不同石材原料进行分析,展开混合材料的禅茶家具设计探索。从材料上,大理石比较适合进行禅茶家具设计,因其具有独特纹理、莫氏硬度适中的特点,从禅宗品茗文化根源上,结合用户心理需求,保留部分原有木制方式,避免一下子打破传统,颠覆了以往用户品茗过程中向往内心平静、天人合一的平和心态。在自然材料的探索上,未来可尝试采取竹制、藤编等与石材相结合新的设计方向。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7,(7)
该文阐述了传统家具的文化现象、文化特征以及家具设计的全球化背景,分析了传统文化对家具设计的重要意义、家具设计民族化的创新研究形式,力图挖掘中国传统家具背后的文化内涵,进而解读中国传统家具在现代社会的物质与精神文化地位和价值。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中国明清家具风格及艺术成就的讨论 ,对比日本家具及室内设计风格的发展 ,提出中国当代家具的设计应在研究学习传统做法的基础上开拓创新 ,要从造型手法和艺术神韵中提取明清家具的精髓 ,从而推进我国当代家具设计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传统岭南家具又称为广式家具,广式家具与京式家具和苏式家具在色彩的搭配与运用上相比具有独特设计风格。文章从广式家具对色彩的表现及其产生的文化因素进行探索,旨在为日后的广式家具的发展和创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朱梦君 《城市建筑》2013,(16):286-287
竹作为中华精神的代表,其存在的历史源远流长,并形成了中国传统的竹文化。本文主要通过对四川雅安一种竹制方凳的研究,从其存在背景、审美价值以及人机工程学的角度,分析了其存在的合理性。并以此为例,分析了中国竹制家具的存在概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