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基于实际裂缝性油藏聚合物微球试验区调剖前后的动态数据分析,建立了试验区井组流线模型,综合评价了试验井组聚合物微球调剖效果,提出了调剖后注水井压力响应特征与油井见效特征。应用试验井组流线模型,从可视化流线场角度对比了试验区注入聚合物微球前后流线及波及系数的变化。最后,根据试验区注聚合物微球效果评价,提出了提高裂缝性油藏波及系数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羊三木油田三断块馆二上油组碱/聚合物驱井组先导试验,在现场实施过程中主要解决注入体系的有效黏度和改善油层的非均质状况。在实施过程中密切跟踪监测、分析、调整,受益油井在动态上见到很好的增油降水效果。截至目前先导试验区累计增油量8.6万t,受益油井仍在见效之中。  相似文献   

3.
针对喇北东块二类油层三元复合驱油试验区前置聚合物段塞注入后暴露出的平面渗流能力差异大、注采能力下降幅度大等问题,研究了高相对分子质量、高质量浓度的前置聚合物段塞在非均质二类油层不同井区应用的动态变化特征及对后期开采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二类油层前置聚合物段塞的注入参数设计,应该根据井组的油层物性和连通程度匹配合理的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和质量浓度,既要起到较好的调剖作用,又不能因为相对分子质量和质量浓度过高影响开采效果。研究认为喇北东块三元复合驱油试验区前置聚合物段塞应采用1 200万、1 900万、2 500万相对分子质量,1.5~2.5 g/L质量浓度的聚合物体系。  相似文献   

4.
萨中地区二类油层聚合物驱油试验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在萨中地区中新201站萨Ⅲ组油层开展了注采井距由250m缩小到175m的上返注聚试验,由于注聚对象为萨Ⅲ组所有油层,试验区平面、纵向非均质严重,注聚后注入、采出效果差异较大,因此利用精细地质研究成果解剖到单井单层,并结合矿场动态、井间示踪监测等手段得出二类油层河道砂规模控制着单井注入能力及聚合物驱油效果、二类油层注聚对象应以河道砂为主、以非河道砂完善注采关系的新认识,将对今后二类油层聚合物驱油工业化推广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古城油田泌124区块属于复杂断块油藏,由于原油黏度高、开采层位多、构造复杂、井距不规则等多种因素造成开发形势严峻,进入聚合物驱开发后如何提高开发效果尤为重要。研究了聚合物驱动态调整技术,聚合物驱前,通过完善注采井和整体调剖技术,对注采关系进行精细调整。聚合物驱过程中,通过调整注入质量浓度、注入速度、注入方式、注采结构,最大限度地扩大聚合物驱波及体积,改善聚合物驱效果。泌124区块聚合物驱方案设计为段塞量0.567PV,注入速度0.11PV/a,注采比1.05,与水驱相比累计增油4.35×104t,提高采收率8.63%,吨聚合物增油45.3t,取得了较好的聚合物驱效果。  相似文献   

6.
聚合物驱全过程调剖技术的矿场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聚合物驱全过程调剖技术可以解决注聚合物过程中聚合物窜流和后续注水快速指进的问题,明显改善聚合物驱的应用效果。河南油田在V油组上层系注聚合物前及I5+Ⅱ1-3层系聚合物驱转水驱前进行了区块整体调剖,调剖半径为50~80m,单井调剖剂量为3692~15300m3,调剖井占注聚合物井的75%以上。调剖后启动压力上升,吸水指数下降,吸水剖面得到了改善,与双河油田未进行整体调剖的聚合物驱区块相比,注聚合物2年后,产出的聚合物浓度从170mg/L下降到31mg/L,后续水驱第一年产油量由下降28.4%变为产油量上升。  相似文献   

7.
赵福麟  张贵才 《油田化学》1994,11(4):314-318
本文为大港油田板828、板9断块选择了调剖剂。首先根据油层温度和远井地带封堵需要选择了无机双液法调剖剂,然后由压力指数为板828断块选择了粘土-聚丙烯酰胺双液法调剖剂,为板9断块选择了WG-CaCl_2和WG-HCl双液法调剖剂,其中WG-HCl双液法调剖剂具有近井增注、远井调剖性能,特别适合于高压力指数注水井的调剖。这些调剖剂已分别在板828、板8断块调剖中应用,取得了好的控水稳油效果。  相似文献   

8.
河南油田聚驱现场应用结果表明,以单井凋剖为主的调剖技术不能解决聚合物窜流问题.为了抑制聚合物的窜流,改善聚驱效果,2004年以后,河南油田所有进行聚驱的6个区块都应用了聚驱前区块整体凋剖技术,127口注聚井中调剖89口井,调剖率70.1%,调剖半径50~65 m,达到大剂量深度区块整体调剖技术的要求.调剖后注入压力上升、视吸水指数下降、吸水剖面得到改善;在注入聚合物浓度(1 500 mg/L)高于其他未进行区块整体调剖聚驱区块(1 000 mg/L)的条件下,区块产出液聚合物浓度大幅度降低,第3年区块产出液聚合物浓度从355 mg/L下降到150 mg/L,有效期可以维持3年以上,这是单井调剖无法达到的效果.聚驱前进行深度区块整体调剖可以解决注聚合物过程中聚合物窜流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锦州油田中高含水期聚合物驱特征分析及改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锦州油田5年来聚合物驱矿场实践进行了生产特征分析:注入井井口注入压力平均上升2.1MPa,注聚区8口注入井对应22口采油井几乎全部见到增油效果,单井平均含水由见效前的80%下降到65%;采油井见效后伴随聚合物产出且产出浓度快速上升,聚合物产出高峰早于产油高峰约8个月,产聚浓度约为井口注入浓度的40%~60%。为改善注聚效果采取了一系列优化注聚措施,主要是实施分注以及全过程调剖,降低低效循环,扩大波及体系;采油井开展提液措施,扩大聚合物驱效果。  相似文献   

10.
注水油藏聚合物驱开发的增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油田某聚驱断块,其油层非均质性严重,平、剖面矛盾突出,注聚开发过程中注入液单层指进和平面失调现象突出,油井聚窜严重,影响聚合物驱效果;通过注聚过程中的二次调剖、油套分注、适时合理动态调配,改善平、剖面矛盾,结合油井堵水等有效措施,提高了聚合物驱开发效果.如某井聚驱累计核实增油1.8178×104t,吨聚合物换油16.99 t,采收率由2007年的0.52%提高到目前的0.94%,提高了0.42个百分点,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油藏描述中的储层建模技术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储层地质建模技术就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项高新技术,是当今油藏描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实现油气储层的精细描述和建模,定量表征和刻画储集层各种尺度的非均质性,从而研究油气勘探和开发中的不确定性和投资风险。储层建模技术在参数估计、储层非均质性描述、储层特征的不确定性描述以及综合利用各种资料方面具有很强的优势。各种储层建模的技术和方法,可分为确定性建模和随机建模两大类,其中随机建模技术是储层建模技术突出的发展方向。随着该项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在国内的应用,必将对我国的精细油藏描述工作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中综合论述了储层地质模型的类型、建模步骤和主要建模方法,探讨了储层建模技术的发展趋势和需解决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2.
辽河盆地牛心坨油田牛心坨油层属扇三角洲-湖相(湾)沉积,其沉积环境的差异导致夺储层存在较严重的非均质性。岩心描述和常规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粘土矿物X-衍射分析及压秉资料研究表明,牛心坨油层的岩石类型芳要为岩悄长石砂岩;砂岩储层以前扇三角洲的远砂坝、扇三角洲前缘的砂岩流河道砂、砾-砂质分流河道砂及河口坝砂的物性最好,状砂、滩坝砂和前缘砾质分流河道砂、前缘砂次之碱角洲平原的砾质水道砂、砾=砂质水  相似文献   

13.
针对黑油山油田开发难度大、储层非均质性强的特点,以黑油山油田西区为例,阐述了储层建模技术在油藏描述中的应用。根据地质、地震、测井解释、岩心分析等资料,应用地质统计学随机模拟技术,分析和研究黑油山油田西区的构造特点、沉积相体系和储层物性参数。最后运用建模软件,建立了黑油山油田西区储层构造模型、沉积微相模型和物性参数模型,为油藏数值模拟提供了精确的数据体,为准确评价油气田储层性质及井网加密调整,挖掘剩余油潜力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相控建模技术在高台子油藏精细描述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红岗油田高台子油藏开发现状及地质研究的难点,根据沉积学原理和测井相定量分析方法开展了微相研究.利用沉积微相研究成果约束储层参数的空间分布,建立了精细储层地质模型.解决了建模过程中沉积相研究成果与储层参数分布无法有效结合的缺陷,成功地实现了红岗油田高台子油藏精细描述。实践证明:该方法切实可行。相控随机建模不仅可以提供较准确的储层属性模型,而且为剩余油研究和油气开发调整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5.
松辽盆地北部古龙地区葡萄花油层储层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系统收集和整理古龙地区葡萄花油层资料的基础上,利用大量的分析化验资料,对该区葡萄花油层储层内岩石矿物成分、物性特征和孔隙结构特征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研究表明:古龙凹陷葡萄花油层属于中、低孔-低、超低渗透性储层,岩石以长石砂岩为主,具有高结构成熟度、低成分成熟度的特点,储集空间以残余原生粒间孔为主.根据行业标准划分出四大类九小类储层,储层性质主要受粒度、填隙物、深度及沉积环境的影响.其中Ⅱ类、Ⅲ类储层为葡萄花油层有利目标优选区.  相似文献   

16.
����ľ�����Ҫ���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气主要富集在第三系、白垩系、侏罗系、三叠系、奥陶系五个层系中,其主要气藏的储层特征如下。奥陶系主要发育风化壳型储层和内幕型储层,前者主要位于奥陶系顶部碳酸盐岩中,储层类型以裂缝和裂缝—孔洞型为主;后者在塔中地区极为发育,地层中构造缝虽不发育,却可见到大型溶蚀孔洞。三叠系主要发育扇三角洲—湖相储层,它主要分布在塔北地区,储集空间以原生孔隙为主。侏罗系主要发育三角洲—河流相储层,主要集中在塔北地区东河1号构造及库车坳陷依南构造带上,影响该套储层好坏的因素有两个方面:其一是沉积环境,其二是裂缝,这是侏罗系储层形成工业油气藏的关键因素。白垩系主要发育了三角洲前缘相—扇三角洲平原相储层,主要分布在克拉苏构造带,储集空间类型以原生的粒间孔为主。第三系主要发育了冲积扇—洪泛平原相储层,主要分布在轮台断隆构造带,即目前塔里木盆地凝析气储量最大的构造带。  相似文献   

17.
大民屯凹陷古近纪可划分为3个二级层序,分别对应于沙四段—沙三段(SQ1)、沙一段(SQ2)、东营组(SQ3),其中沉积层序SQ1生、储、盖层配置关系好,具有优越的油气成藏条件。西斜坡沉积层序SQ1的低位体系域砂砾岩体是近年来岩性油藏勘探的重点目标。在等时地层格架约束下,运用具有预测意义的地震属性提取技术进行沉积相研究,运用多属性岩性地震反演技术对大套砂砾岩体中的薄储层进行识别和刻画,在勘探实践中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窟窿山油藏下沟组裂缝性储集层测井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测井、录井、分析化验等资料,对青西油田下沟组砂砾岩储集层的地层产状、裂缝特征进行了研究。利用双侧向电阻率、自然伽马和三孔隙度测井资料,建立了砂砾岩裂缝性储公证机关层的电性下限标准,利用地层倾角测井,全井眼微电阻率成像侧井、偶极横波成像测井等技术,识别出了砂砾岩储集层在纵向上的裂缝发育段及裂缝产状,利用自然伽马、双侧向电阻率等测井资料,建立了孔隙度、含油饱和度等储集层参数的解释模型,为该区砂砾岩裂缝性储集层评价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火山岩油藏储层特征及开发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牛宝荣  潘红芳 《吐哈油气》2008,13(3):278-292
近年来,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和勘探技术的提高,火山岩油气藏相继在国内外都有比较多的发现。由于火成岩油气藏具有分布广但规模较小、初始产量高且递减快、储集类型和成藏条件复杂等特点。目前,对该类油气藏的系统研究方法相对缺乏,勘探开发技术尚不够完善。在此总结了火山岩储集层的特征及油藏类型,阐述了火山岩油气藏的开发方式,分析了国内外火山岩油气藏研究及勘探开发的成功实例,提出了火山岩油藏开发的几点建议,以期对吐哈探区三塘湖盆地火山岩油气藏的勘探开发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油藏描述过程中储层物性图版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高精度的储层物性参数解释公式,在油田开发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提出了研制物性解释参数的方法:首先从取心井岩心分析资料出发,结合测井曲线特征,分析岩电关系,确定物性参数解释模型的理论基础,然后对岩心分析、测井资料加以校正。在此基础上,对卫城油沙三下储层,利用线形回归理论,建立该区孔隙度、渗透率解释公式。经对该解释公式检验,自检误差小,解释精度高,操作简便,在该区使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