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我国钢铁工业为赶超世界钢铁生产技术的先进水平。1980年以来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的情况,论述了引进的先进技术和设备在鞍钢,宝钢,武钢等特大型钢铁企业的技术改造,科技开发和生产经营中的发挥的作用,分析了引进技术和设备在钢铁生产中产生的经济效益,评价了我国钢铁工业对从国外引进的技术和设备的消化,吸收及创新情况,邮有关引进国外技术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2.
《炼铁》2015,(5)
重点回顾了中国炼铁技术的发展历程,并对其进行了展望。在中国历史上,钢铁生产是一个薄弱的产业,1949年中国的钢产量是15.8万t,不到世界钢产量的0.1%。中国经济的快速成长,促进了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1950年代以来,建设了许多新钢厂和新高炉,1996年中国的铁产量和钢产量都超过了1亿t。中国钢铁工业的繁荣,在21世纪初已经显现。老钢厂安装了大型的现代化炼铁和炼钢设备,与钢铁工业有关的先进技术也广泛引进。所有这些努力,都促进了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中国的钢铁工业已经是世界上最大,大约占世界铁和钢的产量的1/2的份额。2014年,在中国有18家钢厂的炼铁生产能力超过了1000万t。  相似文献   

3.
中国钢铁工业环境保护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育杰 《钢铁》2003,38(Z1):31-34
1中国钢铁工业环保现状 中国钢铁工业的环境保护,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经历了30多年发展历程,特别是经"七五"、"八五"、"九五"三个五年发展计划和体制改革,中国钢铁工业有了飞跃的发展,钢铁年产量已突破1亿t,成为世界钢铁大国,与之相应的钢铁工业的环境保护亦产生了质的改变,污染不断减少,这是保证中国钢铁工业持续发展的前提和条件.特别是宝钢环保技术引进与创新,为我国钢铁工业环境保护树立了榜样.就宝钢而言,钢铁工业环境保护已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但是,就钢铁工业全行业而言,由于地区差异,水平高低,技术优劣,经济强弱以及其他种种原因,与国外发达国家先进水平相比,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距.中国钢铁工业环保现状详见表1、2、3.  相似文献   

4.
刘树和  李健 《冶金设备》1997,(2):37-43,15
从钢铁工业冶炼设备的技术装备水平现状及分析的角度出发,根据截止1994年底冶炼专业即炼铁,炼钢,连铸生产主要设备的最新统计资料,结合《钢铁工业技术与装备政策》(讨论稿),《“九五”及2010年钢铁工业科技规划纲要》、《国外钢铁生产新技术》等资料整理编写的,内容包括设备现状,生产能力,水平等级,技术进步,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希望能对深入研究钢铁工业技术装备的发展及现代化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5.
当今世界钢铁工业发展特征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邦喜 《冶金设备》2005,(4):32-34,61
重点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钢铁工业发展特征进行了分析,主要从钢铁生产流程变化、技术装备改造更新换代;炼钢、炼铁工艺技术不断革新;企业组织结构调整以及世界钢铁行业科技创新等几大方面对当今世界钢铁工业发展进行了剖析。了解和掌握国外钢铁工业的发展新特点,对于引进国外先进钢铁技术,加快技术改造,努力提高我国钢铁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十五”期间 ,将重点安排那些与节能降耗、节水、资源综合利用紧密结合的重大环保技术研究 ,以及污染严重的炼铁、焦化污染控制关键技术的开发。到 2 0 0 5年 ,钢铁工业环保科技水平达到九十年代中期的国际先进水平 ,在某些关键治理技术上有所突破 ,为钢铁工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根据冶金科技发展指南 ( 2 0 0 0~ 2 0 0 5年 ) ,“十五”期间冶金环保方面重点推广技术是 :炼铁、炼钢、轧钢废水处理及回用技术 ;焦化废水处理技术 ;炼钢转炉煤气净化 (湿法 )回收技术 ;炼钢电炉烟尘捕集与除尘技术 ;冶炼车间二次烟尘屋顶电除尘技术 ;混…  相似文献   

7.
三、日本钢铁的技术改造(一)技术引进1.引进内容和数量战后日本钢铁工业技术改造是从大量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开始的。日本人当时就认为,一个经济落后的国家要想用最短的时间、最小代价赶超先进国家,必须把世界上最先进的科技成果拿过来作为自己的起点。他们把技术引进作为基本国策,一贯实行吸收性战略。  相似文献   

8.
国家冶金工业局确定了“十五”期间中国冶金工业科技进步目标。这次确定的目标主要有 :充分依靠科技进步 ,优化结构、淘汰落后、发展先进 ,经过五年的努力 ,使中国钢铁工业技术和装备水平有较大提高 ,重点钢铁企业达到或接近国际90年代中期先进水平 ,提高冶金产品竞争力 ;国产钢材国内市场占有率按数量达 95%以上 ;开发先进技术 ,创新发展、掌握一批专有技术 ,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为 2 1世纪中国钢铁工业整体结构优化 ,实现现代化钢铁强国奠定基础。中国冶金工业确定“十五”科技进步目标  相似文献   

9.
《冶金管理》2004,(9):8-14
中国钢铁工业的环境保护,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历程,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宝钢环保技术的引进与创新,为我国钢铁工业环境保护树立了榜样。就宝钢而言,钢铁企业环境保护已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但是,就全行业而言,由于地区差异、水平高低、技术优劣、经济  相似文献   

10.
本钢集团具有国际90年代先进水平的大板坯连铸机生产线,11月15日一次热负荷试车成功。本钢这项炼钢工艺技术改造总投资近19亿元人民币,从1997年3月破土动工到全部工程结束仅用20个月。这项新的炼钢的关键技术都是从国外知名厂家招标引进的。其中连铸主机由奥地利奥钢联引进,炉外精炼装置由德国冶金技术公司引进,铁水预处理系统由加拿大霍高维斯公司引进,从而保证了整体工艺装备技术达到了当代国际先进水平。这套连铸生产设备生产能力为175万t/a。投产后,本钢65%的产品生产将利用该设备。到2001年,另一台…  相似文献   

11.
“岗位点球滚动练兵法”是武钢二炼钢厂炼钢车间为提高岗位工人技术业务素质和操作水平而创造的一项极有成效的培训方法。二炼钢是武钢三个炼钢厂中转炉炼钢历史最久的一个厂,1977年建成投产,是武钢的精品名牌钢生产基地。其炼钢车间承担着17个系列400多个品种钢的冶炼任务,地位举足轻重。上世纪90年代后期,一炼钢平改转、比利时政府贷款的引进项目三炼钢投产前后,二炼钢厂的炼钢车间先后向它们输送了200多名优秀的技术、管理和操作人员,陆续补充的青工占到车间职工总人数的70%以上。虽然对这批青工都进行了岗位培训…  相似文献   

12.
80年代的连铸技术日新月异,从一个侧面反映世界钢铁工业在经历过严重的衰退以后,正以质代量,面临着一场深刻的技术变革。连铸技术不但经济效益显著,而且推动着各个钢铁生产环节的重新组合。这种组合不仅是为了实现连续炼钢的设想,而且有可能使铁-钢-材的生产,形成连续作业的体系。我国钢铁工业的连铸生产仍处于起步阶段,在执行对外开放政策,大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今天,有识之士必须密切注意连铸发展的新动向,决策各方应该打破常规,组织超前引进,消化吸收和自行开发连铸新技术,以加速我国钢铁工业的前进步伐。为此,本刊将连续译载1987年《钢时代》国际版刊出的连铸专集,内容包括连铸控制技术,薄型板坯和带钢的铸连,水平连铸,小方坯、大方坯和板坯的连铸,中间罐和结晶器的设计,以及不锈钢的连铸等,仅供读者研究参考和供鞍钢在增建连铸设备时借鉴。  相似文献   

13.
1988年,在原冶金部党组领导下,我国钢铁工业的工艺、技术、装备结构调整提出“以连铸为中心”的方针,它象征着90年代冶金技术发展进程的开始。以连铸为中心、炼钢—冶炼—连铸三位一体优化的炼钢生产结构优化(1993年提出),带动了炼铁的喷煤为主体的生产优化和轧钢的连续化和热衔接的流程状况。近十多年来,我国钢铁工业以采用共性技术并将共性技术向高水平推进为重点,在技术改造、生产实践和技术创新活动中使我国钢铁工业逐步摆脱了“大而不强”的被动局面。本文就90年代以来共性技术的进展作扼要的回顾,并就当前这些共性技术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4.
1981年国务院颁布《技术引进和设备进口工作暂行条例》,到现在整整10年了。10年来,我国在改革开放方针指引下,有计划、有重点、有选择地从外国引进先进而适用的技术和设备,对于增强我国自力更生的能力,提高我国科学技术的水平,加速实现四个现代化的进程,起了重要作用。 本文试就江西冶金工业总公司10年技术引进工作的成绩与问题、经验与教训,作一评述和剖析。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钢铁工业发展史上,本钢集团公司曾以“铁公司”而闻名于世,也曾因“铁公司”的戏称而落伍于时代发展步伐。但深谙“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道理的本钢人,在现代钢铁工业飞速发展的潮流中,励精图治,奋起直追,以超凡的意志和顽强的拼搏精神,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惊人业绩。从70年代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钢铁巨人”1700热连轧机组在本钢的诞生,到90年代具备世界先进水平的第一条冷轧生产线在中国的崛起,不仅彻底摘掉了本钢“铁公司”的落后帽子,而且成为我国重要的板材生产基地。特别是21世纪初始之年打响的三大改造…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中国钢铁工业处于高速增长阶段,钢铁工业技术装备水平也不断提升,但在能源的有效利用方面,国内和国外先进的冶金企业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本文分别从焦化、烧结、炼铁、炼钢、轧钢五个方面论述了冶金企业节能减排生产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综述了冶金企业节能减排生产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冶金共性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8年,在原冶金部党组领导下,我国钢铁工业的工艺、技术、装备结构调整提出“以连铸为中心”的方针,它象征着90年代冶金技术发展进程的开始。以连铸为中心、炼钢-精炼-连铸三位一体优化的炼钢生产结构优化(1993年提出),带动了炼铁的喷煤为主体的生产优化和轧钢的连续化和热衔接的流程状况。近十多年来,我国钢铁工业以采用共性技术并将共性技术向高水平推进为重点,在技术改造,生产实践和技术创新活动中使我国钢铁工业逐步摆脱了“大而不强”的被动局面。本文就90年代以来共性技术的进展作扼要的回顾,并就当前这些共性技术存在的一些问题及争论作一介绍,以供进一步工作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我国大型转炉炼钢车间设备国产化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叙述了我国20世纪70-90年代一些钢铁企业引进技术装备的概况,并针对我国钢铁工业近年来的快速发展,根据国家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及“钢铁产业发展政策”的颁布实施,以及今后适时在我国沿海地区建设现代化大型钢铁企业设想,提出了我国大型转炉炼钢技术装备国产化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叙述隐国近期炼钢技术和设备的引进与消化吸收的现状,提出了与国外先进水平的主要差距及我国大型转炉炼钢车间主要设备为产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并对其国产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武钢技术》2009,(1):F0002-F0002
武钢股份公司炼钢总厂三分厂是从德国和西班牙等国引进关键技术设备,具备20世纪9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的现代化大型转炉炼钢厂,为国家“八五”时期重点工程,1996年8月10日实现一次投产成功。目前。装备有三座250t转炉,三台板坯连铸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