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Anycast是一种新的标准通信模式,用户通过一个Anycast地址就可以访问该地址所表示的一组服务器中离用户最近的一台服务器。Anycast在镜像服务器选择、移动Adhoc网络,以及支持主机自动配置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针对Anycast服务所进行的工作可分为两类:第一,在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上通过管理手段实现Anycast的相关服务;第二,在网络层(Network Layer)上采用路由选择算法完成Anycast的路由和选址。关于Anycast的一些协议和标准正在讨论之中,不确定性传输、组管理和Anycast路由表规模压缩等问题是当前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2.
基于IPv6网络的Anycast路由协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IPv6定义了一种新型的地址——Anycast地址.它允许一个数据包被路由到具有相同Anycast地址的一组网络结点中的任一个结点,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由于地址选取和地址的非层次聚合等问题,目前还没有标准的支持Anycast服务的网络层路由协议.基于IPv6网络的支持Anycast服务的系统构架和路由协议(HHA)能够有效地克服这些问题,提供网络层的Anycast服务,在网络中平衡,广泛地分布路由负载,并且可以部署在即使不支持它的网络中.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决因在IPv6网络层中引入Anycast通信服务而引起的互联网中的路由器中路由表项的规模性问题,文中给出了利用Anycast单独路由和预先分配固定Anycast地址以及Anycast地址归并和拆分算法几项技术.通过理论分析这几种技术较好地解决了因为引入Anycast而引起的Unicast路由表的急剧扩大以及路由性能急剧下降的问题,较好地解决了Anycast实现中遇到的规模性问题并提供了灵活的选择标准.文中给出的相关技术能够解决当前IPv6网络中Anycast实现中遇到的规模性问题,为IPv6的应用建立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张华健  杨健 《微机发展》2013,(7):120-123
为了解决因在IPv6网络层中引入Anycast通信服务而引起的互联网中的路由器中路由表项的规模性问题,文中给出了利用Anycast单独路由和预先分配固定Anycast地址以及Anycast地址归并和拆分算法几项技术。通过理论分析这几种技术较好地解决了因为引入Anycast而引起的Unicast路由表的急剧扩大以及路由性能急剧下降的问题,较好地解决了Anycast实现中遇到的规模性问题并提供了灵活的选择标准。文中给出的相关技术能够解决当前IPv6网络中Anycast实现中遇到的规模性问题,为IPv6的应用建立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王晓楠  钱焕延 《计算机工程》2007,33(14):101-103
IPv6以两种方式提供Anycast服务:(1)将Anycast组成员限制在共享一个地址前缀的特殊拓扑区内;(2)将Anycast地址表示的共享某个特性的结点组分散在互联网的各个地方,这种方式使得路由表会随全球Anycast组数成比例增长,从而成了Anycast的扩展性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在应用层实现Anycast服务的解决方案,不仅解决了Anycast服务的扩展性问题,同时也解决了IP层实现Anycast服务所存在的一些其他问题,如路由表膨胀、TCP通信失败等。分析和讨论了该方案的可行性及其有效性,并且根据实验数据对本方案的服务性能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6.
王悦  张丽  韩志楠  严伟 《计算机工程》2005,31(5):137-139
分析了IPv6 Anycast地址与Unicast地址在语义上的不同点。OSPFv3未考虑Anycast的语义,不能自动支持Anycast地址的选路。提出了扩展OSPFv3的方法,包括Anycast地址的表示法、Anycast拓扑域的检查和Anycast的路由计算。并在Zebra OSPFv3的代码上作了相应的修改,试验结果证实了此方法的可行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7.
Anycast--IP的又一通信模式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Anycast是一种新型的网络服务,是IPv6的一个新特性.与unicast和multicast一样,它是IP的一种通信模式.Anycast给用户的期望是通过一个anycast地址就能访问到该地址所表示的一组服务器中对用户来说距离最近的一个.Anycast的应用空间非常广阔.但是,它的实现还面临着许多问题.现在,anycast研究者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路由协议、无状态服务问题、组管理协议、局域网通信、地址结构、安全问题、QoS保证以及可扩展性等方面.有些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仍然有许多研究工作有待进一步开展.关于anycast的一些协议和标准正在讨论之中,但仍然没有达成共识.作为下一代Internet新兴的服务方式,anycast为我们展开了广阔的探索空间.  相似文献   

8.
IPV6以两种方式提供Anycast服务:一种是将Anycast组成员限制在共享一个地址前缀的特殊拓扑区内;另一个是将Anycast地址表示的共享某个特性的结点组分散在互联网的各个地方,这种方式使得路由表会随全球Anycast组数成比例增长,从而构成了Anycast的可扩展性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建立在Pastry基础之上的Anycast通信模型,此模型实现了Anycast组成员的动态加入与离开,从真正意义上解决了Anycast现存的扩展性问题,同时此模型也实现了Anycast树自身信息与请求的分布式维护与处理,从而实现了均衡负载功能。本文同时也深入分析和讨论了该模型的可行性及其有效性,并论证它可以支持大规模的Anycast组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IPv6以两种方式提供Anycast服务:一种是将Anycast组成员限制在共享一个地址前缀的特殊拓扑区内;另一个是将Anycast地址表示的共享某个特性的结点组分散在互联网的各个地方,这种方式使得路由表会随全球Anycast组数呈比例增长。无论是哪种方式,它们都存在诸如Anycast可扩展局限性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建立在Anycast树之上的通信模型,此模型实现了Anycast组成员的动态加入与离开,从真正意义上解决了Anycast现存的扩展性问题,同时此模型实现了Anycast树自身信息与请求的分布式维护与处理,从而实现了均衡负载功能。本文同时深入分析和讨论了该模型的可行性及其有效性,并论证它可以支持大规模的Anycast组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IPv6以两种方式提供Anycast服务:一种是将Anycast组成员限制在共享一个地址前缀的特殊拓扑区内;另一个是将Anycast地址表示的共享某个特性的结点组分散在互联网的各个地方,这种方式使得路由表会随全球Anycast组数呈比例增长,从而构成了Anycast的可扩展性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本文提出了建立在BGP和ICMPv6基础之上的一个可扩展的Anycast服务方案,并且深入分析了该方案的可行性以及它的性能表现。  相似文献   

11.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Anycast加权通信模型,此模型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应用层和IP层实现Anycast技术所存在的问题,如扩展性以及客户与服务器通信失败等等,本文对谊Anycast的加权通信模型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讨论,并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及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IPv6框架下的选播原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丽  王悦  韩志楠  刘永强 《计算机工程》2005,31(5):134-136,177
选播(anycast)是IPv6新接纳的一种通信模式,根据选播的语义及其应用的特性,该文设计并实现了一个IPv6框架下的选播原型系统,并给出了一个流媒体应用实例,通过各个部分的协调工作以及针对应用特性所做的优化,该系统很好地完成了选播的任务。  相似文献   

13.
IPv6具有两个新特性,一个是Anycast服务,另一个是移动IP服务.这两种服务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提出了一种建立在移动IP网络中的Anycast通信模型,此模型实现了Anycast组成员的动态加入与离开,解决了Anyeast现存的扩展性问题,同时此模型也实现了Anycast树自身信息与请求的分布式维护与处理,从而实现了均衡负载功能.深入分析和讨论了该模型的可行性及其有效性,并通过实验数据论证此模型可以支持在移动IP网络中建设大规模的Anycaat组.  相似文献   

14.
基于IPv6选播路由协议的负载平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网络服务的质量,在Internet上经常采用复制的方法产生一组镜像服务器。选播是在单个发送者与一组接收者中任意一个主机之间的数据通信,选播服务可以改善网络负载分布和简化网络应用;根据路径的距离,发往某选播地址的数据包被路由到拥有该地址且最近的镜像服务器;然而,最近的镜像服务器不一定是最佳的镜像服务器。负载平衡是一种通过充分利用所提供的冗余多链路进行业务量分配的模式。基于IPv6选播路由协议,文章提出了一个新的协议模型,通过TCP连接总数确定选播地址对应的最佳服务器,有效地解决由当前选播路由协议确定的最近服务器产生网络拥塞时如何改善路由策略问题,从而实现负载平衡并提高网络的传输性能。  相似文献   

15.
选播是一种新型的网络服务,是IPv6的一个新特性。与单播、组播一样,都是IP的一种通信模式。本文在分析选播通信服务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遗传算法以求解有时延约束的选播路由问题。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是有效且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任播作为一种网络服务模式越来越受到关注,原因是它能够选择对于客户来说最优的一个(最好是一个)服务器。对任播技术的最初研究集中在网络层,在网络层路由器自动完成选路,而应用层任播通过客户的参与带来了更多的灵活性。本文分别对两种任播技术进行了论述,重点介绍如何在应用层找到最优服务器,并对任播的安全性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