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将山东白麻花岗岩进行粉碎细化,采用不同的偶联剂对白麻石粉进行活化制备白麻石粉/橡胶复合材料.研究了偶联剂的种类、用量及石粉添加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5.0%的硬脂酸改性白麻石粉,在100份橡胶中填加30份白麻石粉后,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最佳.活化后白麻石粉具有优异的补强效果及理想的加工特性,可替代炭黑...  相似文献   

2.
漂珠改性天然橡胶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利用Si-6偶联剂改性漂珠,通过直接共混法将改性的漂珠和NR制备漂珠/NR复合材料.研究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硬度、热性能变化规律,并利用SEM研究试样拉伸断裂机理.结果表明:改性后漂珠的粒径减小,呈不规则的块状结构.与半补强炭黑/NR相比,漂珠/NR复合材料的断裂伸长率提高,拉伸强度未见变小,硬度减小.价格低廉的漂珠能替代炭黑作橡胶补强材料.  相似文献   

3.
采用相转移催化法制备了不同烷基链长的乙基黄原酸酯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EXS)和辛基黄原酸酯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OXS),利用2种黄原酸酯基硅烷偶联剂改性白炭黑并补强丁苯橡胶,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加工性能、硫化性能、力学性能、耐磨性能、压缩生热、动态力学性能等,同时制备了双-[γ-(三乙氧基硅)丙基]四硫化物(Si-69)和封端型巯基硅烷偶联剂(NXT)改性的复合材料作为对比,探究了新型偶联剂取代NXT和Si-69在橡胶工业中应用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长烷基链的OXS改性的复合材料门尼黏度最低,加工安全性高但硫化速度略慢;新型偶联剂改性的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硬度和耐磨性都优于NXT改性的复合材料,同时滚动阻力较低;采用EXS改性的白炭黑在橡胶基体中的分散性较好,填料-橡胶间的相互作用较大。  相似文献   

4.
不同偶联剂改性PTW对PP/GF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目的研究六钛酸钾晶须表面改性对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影响,以探索最佳表面改性手段。方法分别采用硅烷偶联剂KH550、KH570、正十二烷基三甲氧基硅烷,钛酸酯偶联剂NDE311、改性六钛酸钾晶须(PTW),然后将改性过的六钛酸钾晶须、玻璃纤维、聚丙烯通过熔融共混制得聚PP/GF/PTW复合材料。结果比较六钛酸钾晶须经不同偶联剂改性前后对聚丙烯/玻璃纤维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发现改性过的六钛酸钾晶须可改善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比较不同偶联剂改性六钛酸钾晶须对聚丙烯/玻璃纤维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发现经KH550偶联剂处理后,与未改性相比,复合材料的弯曲性能提高了58.63%,拉伸性能提高了16.07%,冲击性能提高了63.1%。结论六钛酸钾晶须经KH550偶联剂处理后,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5.
利用硅烷偶联剂对超细CaCO3进行表面改性,通过直接共混的方法制备了超细CaCO3/SBS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硬度、耐热性的变化,并采用扫描电镜分析了复合材料拉伸断面的微观结构变化。结果表明,表面处理后超细CaCO3在SBS体系中能形成网状结构,材料的拉伸性能、硬度及耐热性能提高。当Ca-CO3含量为10%时能获得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及耐热性能优异的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6.
为改善油松木粉与不饱和聚酯树脂(UPR)的界面相容性,采用氢氧化钠处理、偶联剂处理、接枝改性和包覆处理方法对油松木粉进行改性,对改性木粉/UPR复合材料进行冲击和拉伸性能测试;通过观察试样冲击断口形貌,判断两相界面相容性情况。结果表明:木粉经接枝改性后增韧效果最佳,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提高了148.3%;包覆处理后增强效果最佳,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提高了17.4%。同时碱处理、偶联剂处理和包覆处理能不同程度地提高复合材料的拉伸和冲击性能。接枝改性能大幅提高复合材料的冲击性能,但对拉伸性能提高不明显甚至下降。通过观察试样冲击断口,改性后油松木粉与UPR的界面相容性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7.
利用硅烷偶联剂对超细CaCO3进行改性,通过直接共混的方法制备了超细CaCO3/SBS复合材料,采用多种技术手段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加工性能及耐老化性能变化。结果表明,改性后超细CaCO3在SBS体系中能形成网状结构,材料的拉伸性能、硬度及耐老化性能提高。当超细CaCO3含量为25%时,能获得综合性能优异的超细Ca-CO3/SBS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8.
纳米介孔MCM-41-M/偶联剂体系对天然橡胶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备了天然橡胶(NR)/MCM-41-M、NR/偶联剂化学改性纳米介孔MCM-41-M、NR/MCM-41-M/偶联剂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含量的MCM-41-M、不同种类偶联剂对MCM 41-M的改性以及偶联剂的添加方式对NR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CM-41-M在NR中有明显的补强作用,当代替3份炭黑时NR基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达到最大值,比纯NR提高了12.7%。与MCM-41-M和KH-570直接添加到NR中相比,MCM-41-M经偶联剂KH-570改性使拉伸强度提高了50%。将MCM-41-M用偶联剂KH 570改性后添加到NR中,使NR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升高、玻璃化转变区的损耗角减小、储能模量提高到最大。  相似文献   

9.
采用碱处理、碱-偶联剂联合处理对竹原纤维进行表面改性,通过缝合-模压工艺制备了单向连续竹原纤维/不饱和聚酯树脂(BF/UP)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表面改性方法对BF/UP复合材料静态、动态力学性能、吸水性能等的影响,并用SEM、红外光谱等技术研究了改性处理后纤维的表面及复合材料界面结合情况。结果表明:经过不同表面处理后BF/UP复合材料的性能均有所改善。当采用5wt%碱-3wt%偶联剂联合处理时,BF/UP复合材料综合性能最优,其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弯曲模量、剪切强度较未处理的分别提高了34.29%、15.95%、11.26%、29.39%;复合材料存储模量(33℃)较未处理的提高了63.80%,损耗因子有所降低;BF/UP复合材料24h、720h吸水率较未处理的分别减小了55.35%、27.32%。SEM和红外光谱结果表明,改性处理后竹原纤维表面杂质减少,附着了一层偶联剂膜,BF/UP复合材料中纤维与树脂之间的界面结合更好。  相似文献   

10.
为改善SiO2在三元乙丙橡胶(EPDM)复合材料中的分散性并获得良好界面性能,通过传统自由基聚合法合成了一系列不同接枝率的大分子偶联剂,即EPDM、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的三元共聚物。采用不同接枝率的大分子偶联剂对SiO2/EPDM复合材料进行改性。通过FTIR、1 H-NMR、TGA、DMA和SEM对三元共聚物的结构和SiO2/EPDM复合材料的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添加了大分子偶联剂的SiO2/EPDM复合材料的相容性得到了显著改善,拉伸强度和撕裂强度比未经偶联剂处理的SiO2/EPDM复合材料分别提高了109.4%和44.0%;SiO2表面改性后的SiO2/EPDM复合材料的储能模量和玻璃化转变温度有所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