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媒体上线     
技术拆除了不同传媒之间的墙。杂志制作视频剪辑,而电视新闻台把写好的文章放到网站上。推动媒体融合的技术是网络连接、强大的移动设备、智能界面和使用简便的软件。  相似文献   

2.
《数码》2009,(2):166-166
在家务劳动中,每次把干净的衣服熨好都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或许有了西门子TS25320蒸汽电熨斗后就不一样了.因为它能快速、容易地处理这些问题。TS25320外形设计小巧紧凑.柔软舒适的手柄握起来很舒服.  相似文献   

3.
《数码》2003,(6):117-118
在我主持的SunDigi笔记本电脑论坛以前经常有这样的情况.一线大品牌的机器总是有最多的人撑腰.不管是好是坏,不管自己是否用过或者见过.总是有人迷信。我想这个也就是品牌效应最明显的体现,在论坛里一次关于IBM和联想孰优孰劣的争论中.一位网友发表了一句很经典的评论:“IBM出了毛病,那是你不会用或者用得不好.联想出了毛病,不管什么原因那一定是联想的问题。”这个评论很恰当的描述了品牌效应影响下的心态。  相似文献   

4.
撰写器材评论和从事文学评论一样,是一件很得罪人的活计。因为,既已涉及“评论”二字,就难免有品评兼议论之实,而且,它们又是以写作者根据一己之体会来作出的。评论过程里的是是非非,本不足与外人道,然而,倘一味“暗箱操作”或大唱赞歌,引起被评论者和读者的双向反感,则是迟早发生的事。有人说,只要评论是客观的,那结果就是公正的。客观评论?那可能吗。  相似文献   

5.
    
《新潮电子》2005,(18):F0005-F0005
如果是在玩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人的心情在那一时刻绝对是最放松最愉快的!如果在工作中也能拥有这样的心境.那绝对是一种提升效率又激发灵感的好办法!现在的社会.有人为老板工作.有人为自己工作.有人为了工作使用科技产品,而有人在用科技产品为工作服务的同时.还因为自己发烧而在其中找到不少乐趣!  相似文献   

6.
作为写音响评论文章的。我始终认为个人必需重视电声科技,对于相关技术要有一定程度的认知,这不单有助自己提升对音响的判断力,行文落笔也会因此更有信心,对读者的说服力也较强。  相似文献   

7.
说起来有点汗颜,作为一个音响杂志的执行主编,一个经常写器评的人,我自己是没有模拟信号播放设备的,仅有的少量黑胶唱也完全是摆设——没有播放器材。见过有人在网上留下的一段文字,深有同感,大意是,很多新东西取代旧东西不是因为性能更高,而是更加便宜、好用、便于普及;比如,  相似文献   

8.
1引言近几年来,电信行业技术的飞速发展使网络运营商面临许多挑战。其中重要的挑战是迅速增长的数据业务所需要的大带宽和现有网络支持IP业务的解决方案。然而.让所有的业务提供商部仅把注意力放在IP业务的发展上显然是不可行的,因为话音收入仍然是主要的业务来源...  相似文献   

9.
布奥索·多纳蒂死了,亲戚们围着哭泣,但那是假惺惺的。那些亲戚啊!大抵早就巴望布奥索离世,因为,布奥索拥有大量动产、不动产……意大利歌剧作曲家普契尼独幕歌剧《贾尼·斯基基》就是这样开始的。但是,遗嘱显然早已写好,而且,有人说布奥索已把一切留给  相似文献   

10.
自台湾有人开始写音响器材的评论以来,有关音响器材表现的各种名词、形容词就一直处于不够精确的情况下;而且,许多名词或形容词也一直被评论员或读者们误解、误用,以致于产生许多不应该有的迷惑与矛盾。究其原因,中国人“差不多先生”的个性脱离不了责任。国内国外土洋杂用的名词也是原因之一;最后,评论员本身及读者未能对器材评论中所用的名词、形容词深思也是帮凶。因此,许多评论甚至可说是  相似文献   

11.
杜洋 《无线电》2011,(8):8-11
我是比较擅长讲故事的,我总喜欢把枯燥、复杂的技术问题以一种喜闻乐见的故事形式写成文章,让读者更易懂、更有乐趣。可是当《无线电》杂志的编辑老师让我以工作室为题写一篇文章时,我却不知道如何说起了。  相似文献   

12.
在评论文章开始之前,我想问大家两个问题。第一,读者中有没有人希望拥有一对既不需要严格摆位,又不需为功放搭配问题而烦恼,同时声音又十分出色的音箱?第二,读者中有没有人是初入发烧音响行列的用家,但又想拥有一款好看又好用的音箱?  相似文献   

13.
最近发生的“番茄花园事件”引起了很多评论。有人说,这是因为《反垄断法》实施了,微软需要改变自己的被动地位;有人说,这是因为XP盗版影响了Vista的销售,微软要为Vista开路……不过,无论微软是出于什么目的,我们都应当从这一事件中吸取教训,最重要的是应当加速推进软件正版化。  相似文献   

14.
承蒙《现代音响技术》好意,开辟了《音响追思录》专栏,陆续发表了我写的一些纪念文章。纪念与我有过交往的、为中国电声事业做过贡献的人士,电声专家、学者。其中有《明月不归沉碧海》纪念李宝善先生,《江上粤王台 登高望几回》纪念林述强先生;《劝君更尽一杯酒》纪念赵克勤先生;《天津有位喇叭于》纪念于文科先生;《万里江南一布衣》记念张本厚先生。有人问起为什么写汶样文童.首先他们都为中国声学事业做出贡献,我们不应该记忆他们。  相似文献   

15.
《数码》2003,(8):44-44
如果现在就要评论史上功能最强的Palm PDA,那么SONY CLIE NZ90当之无愧,即使在若干年后,大家评论Palm的时候也一定不会忘记NZ90.因为它曾经带给我们太多的震撼!大家都以为.在推出NX70V后,SONY应该推出款价格低廉体积精巧的主机.没想到上市的竟然是体积巨大.功能超强的NZ90。  相似文献   

16.
隐写技术是指通过把秘密信息嵌入到其它媒体中来隐藏它的存在或进行隐蔽的技术,是一种新型的信息保护方式。隐写分析技术是隐写技术的反过程.是从可以隐藏信息的载体(如语音、图像)中发现是否含有隐藏信息。隐写技术和隐写分析技术是信息隐藏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即相互斗争,又相互促进.只要出现了一种新的隐写算法.就会马上出现一种相应的针对该种算法的隐写分析算法,同理,隐写分析技术的发展也相应的促进隐写算法的改进,隐写分析技术对隐写算法的安全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李少白 《数字生活》2010,(2):106-107
编辑近来与我聊天,说想请我写一篇介绍如何在旅途中,在各种交通工具中拍照的文章,尤其是提到了在民航飞机上如何拍照时,我一下子想起了一个朋友——殷子健.他因为工作,一年内要多次乘坐民航的飞机,而且几乎每次都会利用乘机出差的机会进行航拍.  相似文献   

18.
谨致歉意     
《视听技术》2006,(12):80-80
Q 我不太懂技术,经常在器材评论文章中看到动态裕量与动态范围这两个词,搞不明白它们是否是同一个意义。应该不是吧?有什么区别呢?  相似文献   

19.
有人说:要玩好音响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因为在玩音响的过程中涉及到很多技术性的东西,是一个摸索的过程,也是一个经验积累、技术积累的过程,才能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玩好音响其实就是考验你的真功夫,当你真正投入其中的时候,你才发现许多局外人所体验不到的喜音响好音乐的妙趣横生!  相似文献   

20.
文章提出的不平衡电桥输出线性化方案,能在电阻传感器的阻值相对变化量±0.5时,非线性造成的输出误差不大于0.05%。因为只使用一支三条引出脚的元件,所以具有不增加费用或增加极少,基本不需调整,性能稳定可靠,并且极便于在现有的电路上实施改造的优点。在需要的场合试用,可获最佳的性价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