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软件世界》2011,(9):1-1
从美国的国家创新战略到韩国的“IT839”战略,物联网逐渐成为当前世界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战略制高点。然而就在物联网发展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的背后。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电子学会名誉理事长、原信息产业部部长吴基传在第四届物联网大会上致辞,他表示,物联网技术已经进入了实质应用阶段。近年来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为代表新一代信息技术得到迅速发展,成为电子信息领域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的重要方向,物联网被认为是具有发展潜力最大一个产业,世界许多国家支持物联网发展国家战略,立足让这一世界新兴发展制高点,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发表2025年美国潜在影响关键技术报告中,把互联网列为六种关键技术之一,并且物联网与新的能源一道列为美国改革金融危机振兴经济两大核心产业,欧盟委员会发布物联网战略,支持物联网相关项目建设,我们国家在2011年10月份下发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到目前20多个省区推出地方物联网发展规划,随后今年2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我国当前阶段物联网发展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3.
《软件世界》2010,(12):100-100
最近,物联网这个概念遍地开花,美国IBM公司提出智慧的星球,我国政府也制定发展物联网的同家战略,一时间仿佛一个全新的行业就要蒂势待发。那么物联网究竟是干什么的?他离我们有多远?他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帮助?作为行外的老百姓最关心的还是这些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4.
当前,物联网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等部门都有可能出台相关产业扶持政策来加速促进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与此同时,各省市和产业园区也将会有相关的配套扶持政策出台,中国各省市全面“抢滩”物联网产业。其中,北京、上海、深圳、无锡等四城市最引人关注,谁将抢占物联网产业的制高点,并做强做大物联网产业?  相似文献   

5.
《自动化信息》2012,(9):72-73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物联网技术,并在2010年与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一起被确认为国家大力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我国提出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感知中国”计划也进入了战略实施阶段。本文介绍物联网技术在石化行业物流业务中的的典型应用模式。  相似文献   

6.
徐蕊 《程序员》2010,(8):32-33
对物联网的关注已经上升至国家发展战略,在2010年中国物联网大会上,来自各界的与会专家就物联网的概念。发展新机遇和潜在风险发表了各自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2013年2月,中国政府网公布《国务院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15年,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初步形成物联网产业体系。这充分说明物联网建设已被我国提升为国家战略。  相似文献   

8.
15年前比尔·盖茨提出"物联网"的概念,少人关心少人问,并被束之高阁;15年后,奥巴马上台,建议政府投资新一代智慧型基础设备,并上升为国家战略,"物联网"在美国一下子"火"了.  相似文献   

9.
2010年的春天,物联网首次写进中国的政府工作报告,两会期间众多代表委员纷纷聚焦物联网。大力发展物联网产业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物联网产业涉及的领域众多,需要的关键支撑技术也很多。其中,物品编码和自动识别技术就是物联网建设不可或缺的基础。如  相似文献   

10.
物联网作为未来的发展趋势之一,将在各个方面决定未来世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而自智慧地球、感知中国等战略提出以来,世界各国也纷纷开展物联网领域的规划布局,将物联网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物联网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继计算机和互联网之后的第三次信息革命浪潮。在这空前火爆的物联网宏观背景下,微观企业也不可避免的受到物联网影响。在这一背景下,通过分析物联网环境对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影响。本文认为,物联网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将更加信息化、虚拟化、智能化。  相似文献   

11.
前些年,物联网被各行各业争相疯炒,并与云技术、智能分析、大数据一道成为“不懂这词都不好意思和人聊天”的一员。就在人们还在质疑物联网这个概念究竟是否靠谱的时候,在“感知中国”的国家战略背景下,政府、资本、产业等各个层面对物联网的高度关注,建立了以无锡为首的十多个物联网示范产业基地,为物联网从一个概念向一个产业的成功转变注入了一剂强心剂。物联网的一个核心要素是事物具备“唯一地址”,如果“物联网”时代来临,人们的日常生活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对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安全都将产生更加深刻的影响。因此,物联网也上升到了一个国家战略的层面。  相似文献   

12.
解读美国《网络空间安全国家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2月,美国正式通过了《网络空间安全国家战略》。该战略是美国保护国家安全整体战略的一部分,也是《国土安全战略》的实施战略之一。《网络空间安全国家战略》是在美国联邦.州和地方政府.高等院校以及相关组织的共同努力下制定的。美国在全国范围内召开了市政会议,并于2002年9月将该战略的草案公布在网上,广泛征求意见,引起了强烈反响。  相似文献   

13.
当前,大唐电信正加速物联网产业化布局,物联网这一新兴技术产业成为推动大唐电信由技术创新逐渐向系统创新转型的力量。据了解,大唐电信物联网发展立足国家战略化、产业协同化、技术标准化三个制高点,并参与设立总金额为50亿元的股权投资基金,对物联网产业的非上市企业进行直接股权投资,  相似文献   

14.
2010年两会,物联网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众多代表委员纷纷聚焦物联网,物联网正在被政府和社会各界高度重视,大力发展联物网产业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物联网研究应用的高潮已经来临,而与之密不可分的物品编码工作和自动识别技术产业也必将迎来全新的机遇。为此,本刊特开设物联网事专栏,持续关注物联网建设。  相似文献   

15.
2010年是中国物联网的"发展元年",物联网的概念在政府、行业和社会各领域已经深入人心,并正式列入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成为国家的重要战略性产业。物联网热潮在中国的兴起只有短短两年时间,便迅速从技术层面上升为产业战略,这其中有政府对经济发展战略的宏观规划的考虑,也有对全球技术和产业发展趋势的判断和借鉴。俗话说,"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同样,物联网也不是一夜之间突然出现的。从概念形成之日到现在,物联网已经走过了11年的发展历程。在这个时候,我们来回顾一下物联网的前世今生,并了解一下除了"中国制造"的物联网之外,全球的主要经济体在物联网领域的政策和实践情况,有助于我们更清楚地认识现状、把握未来。  相似文献   

16.
2010年是中国物联网的"发展元年",物联网的概念在政府、行业和社会各领域已经深入人心,并正式列入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成为国家的重要战略性产业。物联网热潮在中国的兴起只有短短两年时间,便迅速从技术层面上升为产业战略,这其中有政府对经济发展战略的宏观规划的考虑,也有对全球技术和产业发展趋势的判断和借鉴。俗话说,"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同样,物联网也不是一夜之间突然出现的。从概念形成之日到现在,物联网已经走过了11年的发展历程。在这个时候,我们来回顾一下物联网的前世今生,并了解一下除了"中国制造"的物联网之外,全球的主要经济体在物联网领域的政策和实践情况,有助于我们更清楚地认识现状、把握未来。  相似文献   

17.
2010年是中国物联网的"发展元年",物联网的概念在政府、行业和社会各领域已经深入人心,并正式列入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成为国家的重要战略性产业。物联网热潮在中国的兴起只有短短两年时间,便迅速从技术层面上升为产业战略,这其中有政府对经济发展战略的宏观规划的考虑,也有对全球技术和产业发展趋势的判断和借鉴。俗话说,"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同样,物联网也不是一夜之间突然出现的。从概念形成之日到现在,物联网已经走过了11年的发展历程。在这个时候,我们来回顾一下物联网的前世今生,并了解一下除了"中国制造"的物联网之外,全球的主要经济体在物联网领域的政策和实践情况,有助于我们更清楚地认识现状、把握未来。  相似文献   

18.
2010年是中国物联网的"发展元年",物联网的概念在政府、行业和社会各领域已经深入人心,并正式列入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成为国家的重要战略性产业。物联网热潮在中国的兴起只有短短两年时间,便迅速从技术层面上升为产业战略,这其中有政府对经济发展战略的宏观规划的考虑,也有对全球技术和产业发展趋势的判断和借鉴。俗话说,"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同样,物联网也不是一夜之间突然出现的。从概念形成之日到现在,物联网已经走过了11年的发展历程。在这个时候,我们来回顾一下物联网的前世今生,并了解一下除了"中国制造"的物联网之外,全球的主要经济体在物联网领域的政策和实践情况,有助于我们更清楚地认识现状、把握未来。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许多国家将物联网技术列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文章介绍了物联网的概念和基本特征,分析了物联网关键技术,详细阐述了物联网技术在交通、电网、工业监测、物流、医疗和智能家居等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物联网以强劲的势头进入大众的视野,经过多年的发展,物联网作为国家发展战略产业已纳入到国家"十二五"规划中,物联网的前途可谓光明无限。但与大多数新兴行业一样,其发展过程中也不可避免要遭遇着种种瓶颈和波折。正如常言道: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对此,我们需以理性的眼光,正确看待物联网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