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BiPbSrCaCuO/Ag超异带材织构形成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军华  王祖堂 《稀有金属》1993,17(6):410-412,416
采用XRD和SEM分析技术试验研究了BiPbSrCaCuO/Ag高温复合超导带材织绝形成过程,发现带材在冷加工过程中形成加工织构,在烧结过程以加工织构为诱导而逐渐形成很强的再结晶织构,即带材最终所表现出的织构,带材的临界电流密度Jc值随织构程度增强而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
3.
采用粉末装管加工技术(Powder-in-tube technique)制备了BiPbSrCaCuO/Ag(2223)复合高温超导带材。研究了冷加工工艺及热处理(烧结)工艺对带材微观结构和临界电流密度的影响。带材的微观结构和临界电流密度Jc值与冷加工变形量和烧结条件密切相关。拉拔、轧制的带材经单向压缩后Jc值显著提高。合理的烧结条件为:温度840~850℃,时间100~200h,冷却速率50~100℃/h。零磁场、77.3K下带材的最高临界电流密度Jc值为1.33×10~4A/m~2。  相似文献   

4.
王温泉  周贻茹  邓华 《稀有金属》2000,24(6):454-456
采用PTT法制备AgCu包套Bi-2223多芯超导带材,研究了合金包套对带材超导性能的影响。合金包套影响带材内部芯丝变形的均匀性,一定程度上改善超导相的织构度,临界电流因此而有提高。同时,超导带材的临界电流-抗拉强度性能、耐热疲劳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在Bi2223/Ag超导多芯带材的制备过程中,采用了热处理—冷压—热处理的工艺,取压力、压下速率、摩擦系数和来料作为待研究的冷压工艺参数,以带材的临界电流Ic值为评价指标,用正交法设计实验方案,结果表明:摩擦系数对带材临界电流Ic值的影响高度显著,压力和来料对带材Ic值的影响显著,压下速率对带材Ic值的影响程度量小.  相似文献   

6.
纯铜板、带材是最重要的有色金属加工材料之一。它被广泛地应用于各个工业部门,其中很大一部份用于制造各种冲制件,如军事工业、采矿所需的雷管、防潮帽、药型罩,电子工业部门所需的一些电子真空器件……等。  相似文献   

7.
采用EBSD微取向分析方法,通过分析高纯铝箔冷轧后退火的再结晶初期立方取向晶核的形成过程及立方取向晶粒的长大行为,探讨了高纯铝箔中立方织构形成的微观过程.结果表明,在高纯铝箔轧制基体上没有发现立方取向{001}<100>的晶核优先形成,但是再结晶完成以后却会出现较强的立方织构,因此高纯铝箔立方织构的形成主要是借助于立方取向晶粒的取向生长机制实现的.立方取向晶核容易在S取向{123}<634>的形变晶粒之间产生.  相似文献   

8.
焦玉磊  崔长庚 《稀有金属》1994,18(3):190-193
在外磁场H∥C的情况下,用交流磁化率方法对熔融织构样品GBCO进行了研究。当外加磁场较低(0~5×10 ̄(-2)T)时,得到不同磁场下GBCO的交流磁化率实部与虚部随温度变化的系列曲线,并从虚部曲线中取出不同磁场时的峰值温度T_m(H),与各自零外场时的T_m(O)约化为t=T_m(H)/T_m(O),再作于t-H平面上。发现GBCO的t与H之间可用线性关系进行近似拟合,在较高的外加磁场(0~7T)下同样在t-H平面内作出了GBCO的t-H曲线,可用指数关系t=AH ̄n(n=2/3)进行拟合,类似于不可逆线行为。并对T_m-H曲线的行为及代表的意义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Bi 2 2 2 3 /Ag超导多芯带材在一种新的加工方式—内切轧制过程中性能和组织的变化规律 ,采用XRD和SEM等测试方法对带材结构和组织进行了分析 ,并结合传统平辊轧制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 ,相对于平辊轧制 ,内切轧制内辊和平辊轧制辊径相同时 ,采用内切轧制可以有效改善超导带材的组织结构 ,使得超导芯结构更加均匀 ,并增加超导芯的致密度 ,还可以有效改善带材内的银超界面状态 ,提高超导带材的电流传输性能。  相似文献   

10.
陈礼清  王福 《稀有金属》1993,17(4):318-320
晶体取向分布函数(ODF)几乎是描述多晶材料织构的最适宜的方式,其晶粒取向是用一组 Euler 角{(?)、θ、(?)}(Roe)表示的。由于存在 Friedel 定律,按级数展开法由几张极图得到的 ODF 仅为简化的或不完整的 ODF。最近几年来发展的最大熵法是一种确定完整 ODF 及真反极图的有效的方法,其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稀土》2011,(2)
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1月23日宣布,物理系李贻杰教授领导的科研团队历时3年,采用独特的技术路线,成功研发一整套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百米级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实现了国内超导带材领域的新突破。国产百米级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用于传输超导电流的稀土氧化物超导层的厚度还不到1微米。与传统的铜导线相比,相同横截面积超导带材的载流能力是铜导线的几百倍。  相似文献   

12.
吕庆功  彭龙洲  王红炜  石杰 《钢铁研究》2010,38(3):24-26,32
结合实际生产,采用金相分析、织构测量和透射电镜等方法,研究了微碳深冲钢板中出现的非{111}织构在钢板再结晶时的形成过程,并分析了非{111}织构与冷轧压下率和析出物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非{111}织构在冷轧变形后即已形成,冷轧压下率较小时,非{111}织构组分相对{111}织构较强;冷轧组织中存在的非{111}取向晶粒在退火过程中会优先成核和优先生长;非{111}织构的形成对AlN的析出不敏感。  相似文献   

13.
使用正、反极图的 X—衍射法研究冷轧形变度对08铝钢结晶织构发展的影响,表明在强形变之后的织构是平行于板面法线,沿〈111〉和〈100〉轴压缩的轴织构以及平行于轧向,沿〈110〉轴拉伸的织构的组合。经过横断面中的与形变方向成60°角的〈110〉中间的轴织构形成最终织构。  相似文献   

14.
我国铜板带材生产企业众多,钟罩炉被广泛用于紫铜、青铜、黄铜和白铜带材退火。在用钟罩炉对铜板带材退火后,经常出现铜板带材粘结缺陷,尤其对厚度较薄铜板带材退火时,粘结严重,成为影响企业产品质量和成材率的重要因素。因此,理清影响铜板带材粘结缺陷因素,避免粘结产生,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5.
赵晶森  王敬 《稀有金属》1995,19(5):362-365
利用SEM,TEM和X射线等方法,分析研究了带材原料粉末的微观结构。发现具有较高Jc值带材的原料粉末具有大量的板条状2212相和少量杂相。2212相板条大,形状规整。而低Jc带材的原料粉末中2212相板条状较少,形状不规整,杂相较多。本文作者认为,原料粉末中具有大的板条状2212相有利于获得较好的2223相织构。  相似文献   

16.
采用反应合成法制备了Ag/SnO2材料,研究了Ag/SnO2材料的强化机制.经SEM分析表明,反应合成法制备的Ag/SnO2材料经过剧烈塑性变形后,类纤维组织逐渐消失,SnO2颗粒逐渐弥散到Ag基体中;反应合成制备的材料的强化机制主要是类纤维强化.  相似文献   

17.
织构形成的过程对低碳钢深冲性能的影响尚未作大量的研究。文献〔1~7〕均在670~800℃范围退火后研究了低碳钢的织构形成和性能。但迄今还没有在较大的退火温度范围互相联系地探讨织构形成过程和机械性能的变化关系。本课题就低碳沸腾钢在100~1200℃的区间内退火以研究深冲时的织构形成和机械性能的变化。作为研究深冲性能的低碳沸腾钢的试料成分为0.07%C,0.36% Mn,0.018%Si,0.022%S,0.009%P,0.025%Cr,0.05%Ni,0.13%Cu,0.004%N。热轧的终轧温度为860℃,板  相似文献   

18.
将 Fe- 15 Mn- 3Si- 4Co- 5 Cr合金作 92 %的冷轧压下 ,再在 6 30℃的温度下退火 45分钟 ,研究了该铁基形状记忆合金的各向异性。在冷轧过程中 ,该合金发生γ→ε→α′转变 ;退火后 ,(110 ) γ[0 0 1]γ成为最佳取向结构 ,使γ得以恢复。将用于测试形状记忆效应和拉伸结果的试样制成与轧制方向分别呈 0°、45°、70°、80°和 90°角。试验结果表明 ,与轧制方向呈 70°角的试样具有最佳的记忆效应。分析 (110 ) γ[0 0 1]γ 织构的结果表明 ,在γ→ε转变过程中 ,试样沿 [2 2 1]γ 方向发生变形时具有最优异的可膨胀性。在拉伸试验中 ,最…  相似文献   

19.
兰若 《钢铁》1993,(5):84-85
由于用户对板带材的尺寸精度和平直度的要求越来越高,瑞典Mefos金属加工研究所与芬兰和瑞典的钢铁公司共同研究出轧制板带材时平直度控制的模型。  相似文献   

20.
带钢冷连轧控制是系统性极强、技术难度极大、精度要求极高的综合性技术,是保证冷轧带钢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主要手段。东北大学自主开发了冷连轧全套自动化系统,涵盖了轧机主令控制、自动厚度控制、自动板形控制、物流跟踪、模型设定等功能,并研发了高精度数学模型、轧制规程多目标优化算法、加减速过程带钢厚度与张力补偿及轧制工艺优化等先进控制技术。所开发的系统已推广应用到多条冷连轧生产线中,现场应用表明,系统运行稳定,实现了0. 17mm极薄规格带钢高速稳定轧制,厚度偏差小于±2. 5μm,板形标准差小于7I。最后对轧制过程的智能化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