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湿式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DCT)是一种新型的自动变速器,主要由油泵、湿式双离合器、电子控制系统、液压系统以及齿轮等硬件组成。DCT包含两个输入轴,一个输入轴控制奇数挡齿轮,另一个输入轴控制偶数挡齿轮,由电子控制系统和液压系统控制各挡位的结合与分离。换挡时,一个离合器将已啮合的齿轮失去动力,同时另一离合器使预啮合的齿轮得到动力。通过两个离合器的交替工作实现连续传递动力,具有换挡平顺、效率高、舒适性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现代零部件》2008,(3):18-18
LuK干式双离合器就是DSG变速器的心脏,它的诞生使换挡时动力中断、乘客“点头”的现象成为了历史。其工作原理很简单:LuK的双离合器由两个离合器组成。其中一个离合器和变速器的奇数挡输入轴相连:1挡、3挡、5挡和7挡;而另一个离合器则控制着偶数挡位输入轴:2挡、4挡、6挡及倒挡。举例来说,当车辆在2挡行使时,3挡已处于挂挡状态(只是3挡离合器没有啮合)。整个换挡过程将因此可以快速、运动并且平顺地进行,不会出现转矩中断的现象。换挡通过电液操控机构完成,驾驶者几乎感觉不到瞬间换挡和单个离合器的断开和闭合。  相似文献   

3.
针对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DCT)自动换挡及双离合器交替结合中控制的高度非线型,采用模糊控制方法,建立了节气门开度、车速输入与档位输出的非线性映射,以及离合器转速差、离合器转速差加速度与离合器结合压力之间的非线性映射,设计了满足控制精度的隶属度函数、推理规则和解模糊方法,并进行了仿真分析.模糊控制可很好地实现车辆行驶中的自动换挡、双离合器交替结合时的压力输出,对DCT的智能控制及其实用化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了干式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结构的基础上,对液压驱动模块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对液压模块供油系统提出了采用无位置传感器无刷直流电机驱动液压马达的驱动方式,应用反电动势法原理设计了基于DSP TMS320F28xx控制器无刷直流电机驱动电路;而对于液压执行系统则设计了相关的电磁阀驱动电路;经变速器台架试验测试,结果表明该液压模块驱动系统性能稳定、可靠,能满足变速器起步、升降挡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LuK公制造的这种双离合器变速器很久已经实际使用。它具有以下特点:·干式离合器和电子机械离合器作动器·平行轴设计和普通啮合齿轮组·具有电子机械作动器和作动联锁同步追踪离合器·具有干式离合器的平行轴变速器(PSG)具有很好的舒适性和很高的效率由于它具备这些特性,使得它成为一个出色的双离合器变速箱,吸引了众多汽车设计和制造者们的广泛注意。采用干式离合器的双离合器变速箱  相似文献   

6.
《机械传动》2017,(12):77-82
为了找出干式双离合器在工作过程中温升较为严重的部分,对干式双离合器压盘及摩擦片进行有限元建模,通过计算得到了不同起步工况下干式双离合器温升变化的结果,并对温升结果做出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离合器2温升普遍高于离合器1,且随着油门开度增大,离合器2温升明显高于离合器1。从滑磨温升根源滑磨功率计算公式出发,提取了发动机与离合器摩擦片转速差曲线,发现由于离合器1在起步滑磨过程中存在发动机恒转速控制策略,使得离合器2转速差普遍高于离合器1,从而导致了离合器2温升普遍高于离合器1,最后提出了恒转速的发动机换挡策略。  相似文献   

7.
对离合器液压系统组成及其工作原理进行了深入分析,在合理简化的基础上,建立了液压泵、溢流阀、蓄能器、电液比例减压阀、电液比例流量阀以及离合器执行器等液压元件的数学模型,建立了离合器液压系统控制模型。仿真与试验结果对比,虽然存在一定误差,但是二者基本吻合,从而验证了仿真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8.
《机械传动》2013,(3):19-23
在离合器执行机构力学及参数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离合器转矩控制模型。根据干式DCT离合器动力学模型,提出了干式DCT离合器转矩标定方法,并在Matlab/Simulink软件平台上建立了离合器转矩标定的离线模型。通过对搭载DCT的样车进行试验测试,建立了离合器转矩与离合器执行机构控制参数之间的关系。测试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基于转矩的离合器控制参数标定方法具有较高的标定精度,达到了离合器转矩实际控制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10.
自大众公司2008年初发布首款采用干式双离合器自动变速箱的高尔夫乘用车以来,广大的终端用户和汽车专业人士开始熟知这一技术。在各种出版物和对比分析中,给系统赢得了高度的评价,他达到甚至超过了人们对其驾驶性能及燃油经济性的期望值。  相似文献   

11.
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电控单元控制策略模块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DCT)电控单元控制策略研究过程缺乏系统性,采用模块化方法将DCT电控单元划分为离合器控制、同步器控制、换挡总成控制以及整车控制四大模块;分析了各个模块的主要功能、划分依据以及各模块之间的控制逻辑关系;分别对各个功能模块的建模过程及控制策略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平台,搭建了DCT电控单元控制系统的仿真模型;进行了定油门开度下,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电控单元控制策略的仿真分析。仿真结果验证了所制定的DCT电控单元控制策略的有效性,为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产品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干式双离合自动变速器起步过程离合器控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干式双离合自动变速器的结构特点,在充分研究其离合器控制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起步过程,提出了起步过程评价指标和离合器两种控制方式,并以大众DQ200为目标离合器进行起步试验研究,通过比较分析试验结论,得出比较理想的起步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13.
《现代零部件》2008,(3):18-18
宝马汽车日前借发表硬顶敞篷M3的时机,同步推出了全新七速双离合器变速器M—DCT。有别于过去MGmbh所开发的七速SMG变速器,全新的M—DCT变速器采用双离合器结构,搭配11种Drivelogic换挡逻辑,提供更胜以往的换挡速度和动力传输效率。  相似文献   

14.
在汽车节能减排被越来越重视的现在和未来,除发展新能源车以外,对于传统燃油车来说,要求也越来越严苛。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除了动力总成发动机本身以外,作为传动系统的变速箱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它是影响整个车辆油耗和排放的重要部分。作为相关人员,有必要去了解相关应用。  相似文献   

15.
《传动技术(上海)》2005,19(2):19-19
最近一种设计方案是在平行轴齿轮箱(PSG)中采用干式双离合器,它将在有限的安装空间内,装入双离合器(twin clutch)、飞轮(flywheel)、离合器释放装置(clutch release system)和离合器作动器(clutch actuator)。  相似文献   

16.
干式DCT双离合器联合起步最优协调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自主开发的6速干式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Dual clutch transmission, DCT),提出基于极小值原理的双离合器联合起步过程发动机和双离合器转矩协调最优控制算法。在起步滑摩阶段,以滑摩功和冲击度为性能指标,在反映驾驶员意图的终端约束下,采用极小值原理和改进的发动机恒转速控制,研究并确定起步过程中双离合器,发动机转矩及其转速。根据起步控制目标,确定分离离合器分离条件和离合器的转矩分配关系。在需求转矩切换阶段,将发动机输出转矩平滑切换到驾驶员需求转矩。在Matlab/Simulink软件平台上,搭建DCT车辆双离合器联合起步控制仿真模型,对不同驾驶意图和起步档位下DCT车辆的起步过程进行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基于极小值原理的发动机和双离合器转矩协调控制策略,有效地保证双离合器联合起步品质,反映起步意图,延长离合器使用寿命。将所得的离合器最优转矩控制律转化为离合器位置控制律,在离合器伺服控制试验台架上进行离合器位置闭环控制,得到较好的跟踪效果。  相似文献   

17.
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及其应用前景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介绍了一种采用双离合器构成的自动变速器的典型结构及其工作原理,变速器的挡位按奇偶数分开布置,分别与两个离合器相联接,通过两个离合器的交互切换完成换挡过程,实现动力换挡。文中简要分析了该型变速器的工作特性及关键技术,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8.
为预测干式双离合器温度,防止其在工作过程中温度超出极限范围,开发了一种适用于实时控制系统的干式双离合器温度计算模型。利用集总参数法对离合器简化模型进行热力学分析,构建温度计算离散数学模型,求解各温度节点的温度值。对比结果表明该温度计算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满足工程计算要求,为后续进行基于温度的控制提供了良好的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9.
对湿式双离合自动变速器液压系统组成及其工作原理进行深入剖析,并利用AMESim软件对主压力控制系统及离合器压力控制系统进行仿真研究,从而明确各分系统的工作原理与工作特性.通过台架实验验证了建模仿真的正确性,进一步研究了压力控制系统的静态响应特性,为下一步控制策略的制定及控制系统的设计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基于五速干式DCT,搭建了干式离合器台架执行机构,考虑其非线性时变特征,设计了滑模变结构控制器,并利用模糊控制器实时补偿负载转矩同时调整滑模趋近律参数,以提高控制精度同时削弱滑模变结构控制稳态的抖振现象。结合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DCT)的起步与换挡过程,进行了硬件在环仿真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