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辽河油田炼油厂减二线馏分油为原料,经磺化、中和制得了表面活性剂LPS,以其为主剂经与降粘剂、表面活性剂复配和筛选,得到乳化剂LPS-Id.通过正交试验和对主要影响因素的考察,确定了以LPS-Id乳化剂乳化冷东稠油制备乳化燃料油的工艺条件为乳化剂含量为4‰,含水量为10%,油温为85 ℃,水温为75 ℃.在此工艺条件下制备的乳化油均匀细腻,流动性好,稳定性高,经评价达到相关国家和企业标准.  相似文献   

2.
集肤效应电加热法是一项日趋成熟的管道加热技术,简单介绍其原理、特点,在油管解堵中的作用以及在江苏油田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集油管线集肤效应电伴热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集油管线电伴热法可分为集肤效应电伴热法和电热带电伴热法。电热带电伴热法因成本高 ,使用寿命短而不利于推广 ,集肤效应电伴热技术则是一种新型的管道伴热技术。集肤效应电伴热法在国外很受重视 ,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是近 2 0年来国际上油品伴热的首选方法。1 原理及优点集肤效应电伴热的原理是利用交变电流的电磁感应产生焦耳热 ,如图 1所示。穿管普通电缆的远端与伴热钢管短接 ,在穿管电缆的近端与钢管之间通以交变电流 ,钢管内建立了交变的磁场。在磁场作用下 ,钢管管壁内部产生涡流 ,涡流接近于短路 ,发出大量的焦耳热。由此可见 ,集肤…  相似文献   

4.
辽河油田稠油开发技术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辽河油田稠油资源丰富,油藏地质条件极为复杂,在近30 a的开发实践中,形成了一整套适合中-深层稠油油藏特点的开发技术,完善配套了8项稠油核心开发技术,支撑了辽河油田稠油持续高产稳产,取得了显著的开发效果。结合辽河油田稠油开发实际,分析总结了稠油开发形成的技术成果及认识,可为同类稠油油藏的开发提供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5.
文章针对集肤效应管焊接中存在的管内塌陷缺陷,运用几何方法,建立管内塌陷数据分析模型,对缺陷进行数据分析,并运用正交试验优选了焊接工艺参数,解决了集肤效应管焊接中存在的管内塌陷问题。采用优选的最佳焊接工艺施焊,对2000道焊缝进行随机检查,用通管器通管一次合格率达到100%,焊缝外观检测一次合格率达到99.2%。  相似文献   

6.
海底管道集肤效应电伴热在渤南油气田中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渤南油气田渤中13-1平台向渤中26-2平台输送油气的海底管道距尾端约13 km需要伴热,由于距离较长,普通的电伴热不能满足要求.集肤效应电伴热适合长距离管道的伴热,陆地使用已较普遍,但在国际上用于海底管道还没有成熟的经验.从理论上对集肤效应电伴热用于海底管道的可行性、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辽河油田稠油油藏侧钻井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辽河油田稠油油藏开发后期增产、稳产难的工程难题,开展了辽河油田稠油油藏侧钻技术的研究。通过对稠油侧钻井钻井技术中井位部署、侧钻层位优选技术、套管开窗工艺和侧钻井裸眼钻进工艺进行研究,完成了内管柱双向阻流尾管完井、碰压式尾管完井和筛管完井技术的研发,在此基础上形成稠油油藏侧钻技术,并对其经济效益进行评估,具有良好推广价值。该技术是辽河油田稠油油区挖潜增产、提高采收率的重要途径,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的优点,值得在油田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8.
李刚  张春凡 《石油规划设计》2013,24(1):16-18,59
辽河油田稠油主要开采方式是蒸汽吞吐开采,近年来,稠油蒸汽驱开采和SAGD(蒸汽辅助重力泄油)开采也得到了工业化应用,在蒸汽吞吐基础上大幅度提高了采收率,为辽河油田稳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辽河油田齐40块蒸汽驱实现了中深层稠油蒸汽驱开采,在同类型油藏规模实施蒸汽驱开发方面处于领先地位;辽河油田曙一区杜84块SAGD开发在国内尚属首次.目前,辽河油田已形成一整套成熟可靠的稠油、超稠油蒸汽驱开采和SAGD开采地面集输与处理工艺技术,并在稠油区块得到了全面的推广和应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海底管道集肤效应电伴热在渤南油气田中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渤南油气田渤中13—1平台向渤中26—2平台输送油气的海底管道距尾端约13km需要伴热,由于距离较长,普通的电伴热不能满足要求。集肤效应电伴热适合长距离管道的伴热,陆地使用已较普遍,但在国际上用于海底管道还没有成熟的经验。从理论上对集肤效应电伴热用于海底管道的可行性、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决油田稠油井热采中工频加热效果差和浪费电能等问题,利用成熟的变频技术,研制了变频加热电源,为加热电缆提供其电压、电流及功率都可调节的电源,从而解决了原工频情况下三相变单相造成的电网不平衡而对电网的污染,提高了功率因数,改善了加热效果。现场试验表明,应用变频加热电源提高了加热效率,实现了软启停,增加了保护功能,避免了因含砂、结蜡和油稠而造成的断杆故障,节能在20%以上,完全可替代原工频加热。  相似文献   

11.
稠油集输与长距离管输降黏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稠油的沥青质和胶质含量高,密度和黏度较大,所以给稠油的集输与长距离管输带来了一些技术难题,影响了稠油长距离管输的成本和效益。本文讨论并比较了国内外近年来原油降黏减阻输送技术的研究方法和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12.
基于集肤效应的空心抽油杆电热系统的数值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集肤效应原理及电磁场有关耦合理论,利用有限元方法,推导了描述交流电加热井下原油的数学物理模型。在数值计算中,假设在同一级空心抽油杆和杆内电缆在每个截面上的电磁场完全相同,并忽略空气中的漏磁。根据建立的模型,对加热系统中空心抽油杆及杆内电缆的电磁场进行了模拟和分析,得出了在不同的操作频率下,空心抽油杆及杆内电缆的电流密度分布情况以及频率与集肤深度的关系。计算结果表明,电流频率越高,集肤深度越小。对空心抽油杆而言,电流主要分布在杆体的内表面上,因而该装置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3.
如何防止混输的油气在海底管道中凝固结蜡、保证油气的正常输送是合理高效开发海上边远区块的关键。文章介绍了集肤效应电伴热的原理、特点及配套设施,从理论上对集肤效应电伴热用于埕岛油田海底输油管道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并通过计算分析了集肤效应的效果。理论分析及模拟计算表明,集肤效应电伴热用在海底榆油管道上是可行的,并提出了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井下伴热电缆导体集肤效应的有限元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运用有限元法, 对交频井下伴热电缆导体内部的集肤效应现象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分析,比较直观地得出交频电缆中电流密度的分布特性, 以及交流电的不同频率对导体集肤深度的影响。在集肤效应作用下, 电缆导体内部的有效过流面积减小, 交流阻抗显著加大, 其发热量也很大,井下电缆伴热加热技术就是利用这一原理来加热原油的。通过数值模拟, 可以定量地说明电参数对加热效果的影响, 为稠油井井下电缆伴热技术中优化加热参数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通过空心抽油杆集肤效应电加热技术及其电缆可以穿越的空心环流抽油泵的制造、应用技术,实现了对井筒内的调油从泵下、泵体、泵上直至井口,进行全程电加热。在近百口稠油井的应用试验中,取得了明显的增产效果。通过检测和试用,证明该空心环流抽油泵的设计制造技术,能成功地将集肤效应电加热技术用于稠油开采工艺中,并推上了行之有效的应用阶段。为当前国内稠油藏开采,推出了一项最为适用的配套新工艺。  相似文献   

16.
刘利  林军  李国玉 《石油机械》2000,28(6):49-51
集肤效应电热抽油杆工作时 ,电流只沿内壁流过 ,外壁无电流 ,且杆外也无电磁场存在 ,故可安全应用。电热杆的交流阻抗远大于导线的电阻 ,因此主要发热体为抽油杆 ,可快速有效地加热杆外的原油 ,而导线不会过热 ,有利于导线的绝缘与保护。通过对电热杆所受电磁力的分析 ,推导出了抽油杆内表面单位面积上所受电磁力的计算公式 ,从而得知电热杆工作时将产生沿径向向外的径向振动 ,振动频率为 1 0 0Hz。但由于振幅较小 ,这种振动不会对抽油杆的强度和密封产生明显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7.
辽河油田稠油减阻降粘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减阻剂,针对辽河油田稠油进行了减阻输送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当雷诺数Re在3000~6000之间,减阻剂加入浓度在(30~60)×10-6时,减阻率为7.1%~8.0%,相应的增输率为4.1%~4.7%。试验研究中还发现:每种减阻剂都有其针对性和适应性,对稀油有效的减阻剂,对稠油则可能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8.
由于稠油开采方式的特殊性,加上辽河油区地质特点十分复杂.所以对完井工艺有特殊要求。为此,对辽河油田稠油开发中应用的完井工艺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射孔完井方式、防砂完井方式、管外封完井方式的基本原理、优缺点和使用工具。  相似文献   

19.
应用集肤效应电伴热技术防治采输气管线冰堵的可行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庆气矿的部分采输气管线在冬季不同程度地受到水合物冰堵的影响。采取的管线保温,加防冰剂等措施受到一定限制。为此,提出应用集肤效应电伴热技术防治采输气管线水合物冰堵。分析和计算证明:集肤效应电伴热技术是防治采输气管线水合物冰堵的一种安全、高效、施工程序简便的电加热技术。  相似文献   

20.
丁丽  张加胜  蔺爱国 《石油学报》2018,39(7):837-844
鉴于海底输油管道集肤效应电伴热系统在加热降凝时的重要性,以集肤效应电伴热系统的机理为基础,分析集肤效应伴热系统的磁场分布,进而获得集肤效应电伴热系统的等效电路模型,并引入加热功率作为中间变量,从而建立电源频率与集肤效应伴热温度之间的关系。针对集肤效应电伴热系统,从整体上提出一种基于Hammestein模型的非线性 预测控制方法,首先采用辅助模型运用标准粒子群算法对Hammerstein模型的参数进行辨识及优化,然后对线性环节设计广义预测控制器,利用所需伴热温度求解出中间变量加热功率,再对非线性环节求逆反解出所需的电源频率,从而达到高效伴热的目的,并通过仿真研究验证了该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