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研究了φ2.15mmSWRH72B、金属针布专用φ3.50mm合金钢Ⅰ和φ3.80mm合金钢Ⅱ三种钢丝的球化退火工艺,分别找出了其最佳的球化退火工艺参数;同时分析了球化退火工艺参数对最终碳化物球粒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刘嘎  王伯健  白鹤  宋清华 《热加工工艺》2007,36(22):73-75,78
研究了70Nb和50Cr两种金属针布合金钢丝经大塑性变形后在低温下球化退火的工艺及组织。结果表明,在冷却速度一定的条件下,变形量为96.6%的70Nb合金钢丝在730℃保温240min球化效果较好,球化等级达到3.5~4级;变形量为84.6%的50Cr合金钢丝在730℃保温随保温时间延长球状碳化物逐渐长大.但尺寸始终保持在1~1.2μm。  相似文献   

3.
针对55MnB钢设计了亚温退火、等温球化退火、周期球化退火三种球化退火工艺,通过组织观察和硬度测定、碳化物电解萃取、XRD物相分析等手段来研究球化退火工艺对55MnB钢碳化物球化效果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亚温退火的碳化物球化效果不明显,组织中仍有一些片状珠光体存在;等温球化退火和周期球化退火的碳化物球化效果较好,碳化物基本上呈球状或粒状弥散分布在铁素体基体上。在球化退火过程中,碳化物的主要类型为M3C,并且不随球化退火工艺的改变而改变。  相似文献   

4.
张洪奎  刘笑莲  金曼 《热处理》2012,27(2):35-40
为确定合适的Cr5高碳铬过共析钢的球化退火温度和时间,对该钢的球化退火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r5钢合理的球化退火温度为820~840℃,在此温度范围退火后,钢的组织为铁素体基体和弥散分布的Cr23C6、Cr7C3及Fe3C碳化物。  相似文献   

5.
江运宏  周靖 《热处理》2009,24(3):11-16
结合国内外相关的研究和实际生产经验,探讨了GCr15轴承钢的球化机制和退火工艺。从退火质量稳定性角度出发,分析了GCr15轴承钢的3种主要球化退火方式。阐述了退火装备的进步对轴承钢球化退火质量提高的影响,提出了进一步改善轴承钢棒线材球化退火质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根据热模拟试验测得42CrMoVNb高强度螺栓钢的Ac1、Ac3分别为773 ℃、811 ℃,并由此设计试验钢的球化退火工艺,通过改变保温温度、保温时间对其球化退火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显微维氏硬度以及冷镦试验,对不同球化退火工艺过程中碳化物的球化演变和硬度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试验钢经Ac1以上780 ℃短暂保温0.5 h,缓冷至710 ℃保温6 h球化退火及Ac1以下750 ℃保温3 h,缓冷至710 ℃保温6 h球化退火后,均能得到良好的球化组织与较低的硬度,碳化物形态均趋于球状且分布均匀,具有良好的塑性和冷镦性能。Ac1以下750 ℃球化时,保温时间越长碳化物球化越明显。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Cr12Mo V冷作模具钢常规球化退火工艺的改进,进行快速预冷等温球化退火工艺试验,并将经新工艺退火后的合金进行淬火、回火热处理,研究了不同预冷等温球化退火工艺对Cr12Mo V钢最终热处理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理想的球化退火新工艺是940℃×0.5 h油冷至400℃左右后进行730℃×(1~1.5)h等温退火处理,该工艺处理后获得的碳化物颗粒细小,分布均匀,硬度适当,球化效果好,并大大缩短了退火时间。该钢经理想新工艺退火后再经淬火、回火,其组织和性能均优于经常规退火处理后再经淬火、回火的组织和性能。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不同球化温度、不同等温时间下,预冷球化退火以及常规球化退火后D2钢的组织性能变化,并对其组织中合金元素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预冷球化退火在显著缩短球化退火时间的前提下,保证了退火工艺对组织性能及碳化物球化程度的要求;最优的预冷球化退火工艺为试样在860℃保温15 min,水冷至400℃,立即在730℃保温60~90 min,最后出炉空冷。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7CrMn2Mo钢的常规的球化退火和正火+球化退火工艺球化退火行为.结果表明,该钢退火前必须正火;与连续退火、等温退火相比,亚温球化退火的碳化物球化速度较快,效果较好;采用720 ℃保温48 h,达到球化等级要求.相分析结果表明,此钢退火态的碳化物主要为M23C6和小部分M3C及其它类型的碳化物.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H13钢的相变机理进行分析,针对H13钢的使用性能确定出合理的锻后热处理工艺参数,使其获得理想的球化退火组织,并结合公司生产实际,探讨出最合适的锻后热处理工艺,通过生产试验,采用新工艺正火+球化退火处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三种钢在缓冷法球化处理中残留碳化物对球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残留碳化物形貌和数目是影响球化的两个关键因素。残留碳化物只有以点状存在才能使碳化物球化,其数目越多,球化效果越好。通过金相观察和热力学分析,证明了点状残留碳化物在球化中的作用是使共析转变中碳化物能以短棒状和颗粒状析出,以便为随后的碳化物球化长大做好组织准备。  相似文献   

12.
吴元昌 《硬质合金》2006,23(1):62-65
分析了2003年硬质合金刀具在全世界刀具消费值中的比例,及硬质合金齿轮滚刀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2003年日本硬质合金刀具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元昌 《硬质合金》2004,21(4):252-254
分析了2003年日本硬质合金刀具销售值占刀具总销售值的比例,及硬质合金立铣刀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4.
硬质合金刀具在刀具总值中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吴元昌 《硬质合金》2003,20(4):253-256
分析了21世纪初日本及西方其它国家的硬质合金刀具销售值(或产值)占刀具总销售的比例,及几种发展迅速的新兴硬质合金刀具品种。  相似文献   

15.
碳化钛硬质合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兆盈  陈蔚 《硬质合金》2003,20(4):197-199
研究了一种具有高强度的碳钛化硬质合金,合金不含碳化钛金属陶瓷所特有的包覆相,在显微组织中,碳钛化晶粒呈立方体形貌。  相似文献   

16.
MICROSTRUCTURESOFULTRAFINEWCPOWDERSMICROSTRUCTURESOFULTRAFINEWCPOWDERS¥Sun,Xiaohua;Wang,Mingpu;Tu,Yuanjun;Zeng,Zhaoming;Hu,Xi...  相似文献   

17.
以08型WC与Co制成WC-10%Co试样条,脱蜡后分别于1 200﹑1 250﹑1 300﹑1 350℃进行烧结并分别保温1 h和5 h。采用扫描电镜观察烧结过程中WC晶粒形貌的变化,采用差热分析仪研究WC-10%Co的共晶温度。研究结果表明:WC-10%Co在低于共晶温度的烧结过程中发生了WC晶粒形貌由等轴形向棱边平直的多边形变化,并随着温度升高,晶粒尺寸增大。这表明在固相烧结时超细WC与钴相存在溶解析出过程,改变WC晶粒形貌并使晶粒长大。  相似文献   

18.
新型无钨硬质合金的研制状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良福 《硬质合金》1999,16(2):65-70
从分析传统的WC一Co硬质合金出发,综述了碳化钛、碳氮化钛和硼化物基等无钨硬质合金的技术进展,并介绍了它们间性能的比较结果。  相似文献   

19.
TiC掺杂对热压合成Ti2AlC材料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采用热压工艺合成了Ti2AlC块体材料.在不同温度时,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了掺入不同含量TiC混合粉经热压合成试样的物相组成,并采用SEM观察所合成试样的显微结构.结果发现:完全以元素粉为原料不掺TiC的混合粉经1 500℃热压60 min合成Ti2AlC块体材料,且产物中含有TiC和Ti3AlC2杂相;掺入0.5 mol或1.0 mol TiC混合粉经1 400℃热压60 min后合成不含TiC且只含少量Ti3AlC2的Ti2AlC块体材料.同时,探讨了TiC对合成Ti2AlC块体材料的影响机理.  相似文献   

20.
制备V8C7和Cr3C2粉末的传统方法是将V(Cr)氧化物与固体碳球磨混合﹑二次碳化而成,此方法存在碳化温度高﹑粉末粒度粗等缺点。本文介绍了几种国外制备超细V8C7和Cr3C2粉末的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