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低浓度胶体钯活化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BS塑料电镀过程中,活化是保证质量的关键工序之一.目前国内生产普遍采用银氨活化液和胶体钯活化液,二者各有利弊.其中胶体钯活化液具有溶液稳定、工艺成熟、质量可靠等优点,并且将敏化活化合而为一,特别适用于自动线上的生产,因而被国内外电镀厂家广泛采用.但是由于胶体钯活化液中的主要成份氯化钯价格昂贵,致使许多厂家望而生畏.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我们对低浓度胶体钯活化液进行了研讨.下面是我们的实验结果及生产使用情况,供国内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2.
胶体钯活化液是美国学者Shipley于1961年首先研究成功的,它的催化活性和由此获得的化学镀层与非金属基体的结合力远优于敏化——活化两步法,取得了极其广泛的应用。胶体钯活化液的组成一般为: 氯化钯氯化亚锡盐酸(37%) 锡酸钠 1g/l 75~80g/l 300ml/l 7g/l Shipley的胶体钯活化液(也叫酸基型胶体钯)含有大量的盐酸,使用时工作条件差又污染了环境,因而提出了用氯化钠代替大部分盐而配制了盐基型胶体钯。这样便大大地改善  相似文献   

3.
聚氨酯泡沫化学镀的前处理工艺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泡沫金属高强度的要求,改进了聚氨酯泡沫化学镀的前处理工艺,提出了盐基胶体钯一步活化法,省略了粗化工序。通过扫描电镜图片、孔隙率测量等测试方法,对比了新工艺和传统工艺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新工艺完全可以代替传统工艺。新工艺中的活化采用一定Sn^2+与Pd^2+摩尔比(比值为42)的盐基胶体钯进行,可以完好的保持泡沫的形貌,减少单丝断裂,从而提高泡沫金属的机械性能。该新工艺降低了操作难度,在自动化生产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彭春玉 《广东化工》2010,37(10):29-29,34
文章介绍了以硫酸/硫酸钯作为印制电路铜箔化学镀镍的活化液。考察了表面活性剂的用量、活化时间及活化温度对化学镀镍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工艺参数。并对经该活化液活化的铜箔进行化学镀镍,通过扫描电镜(SEM)对化学镀镍层的微观形貌进行表征,同时考察了该镍层的钎焊性。研究结果表明,该活化液适用于印制电路铜箔的化学镀镍前活化。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以1-(2-吡啶偶氮)-2-萘(PAN)为络合剂,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X-100为萃取剂的浊点萃取分离富集-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痕量钯的新方法。研究了溶液的酸度、络合剂和表面活性剂浓度、平衡温度和时间、离子强度等条件对浊点萃取效果的影响。该方法对钯的检出限为35.3ng/mL,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1%(n=8),回收率97.6%0~106.7%。可用于乙醛催化剂中微量Pd(Ⅱ)的测定。  相似文献   

6.
以20 g/L硫酸铜(CuSO_4)溶液为预活化液、50 g/L次亚磷酸钠(NaH_2PO_2)酸性溶液为活化液,在高温条件下直接还原吸附在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塑料上的铜离子形成活化中心,实现了ABS塑料表面无钯活化化学镀铜。通过单因素分析法研究了基体预活化时间、活化液p H值、活化温度及时间对基体镀层覆盖率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与能谱仪对活化后基体的表面形貌和元素成分进行分析,利用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镀层结构,并通过高低温冲击法对镀层结合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当预活化时间为20 min,活化液p H值为3,活化温度为70℃,活化时间为10 min时,活化效果最佳;活化后,基体表面生成大量胞状铜微粒,对化学镀铜具有较强的催化作用;施镀后,镀层结构均匀致密,覆盖率为100%,结合性良好。  相似文献   

7.
以PdCl2为原料,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葡萄糖分别作分散剂和还原剂,制备得到纳米钯粉。表征了纳米钯粒子的形貌、结构、稳定性、分散性及其对化学镀铜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得纳米钯是粒径为40~60 nm的球形粒子,纯度高,且不易氧化。纳米钯活化液的分散性和稳定性好,将其用于通孔化学镀铜前的活化处理后,镀铜通孔的背光级数在9级以上,铜镀层平整。因此,采用本工艺制备的纳米钯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沉铜催化剂。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盐酸浓度、氯化钠浓度、金和钯的起始浓度、选择性络合剂及温度等因素对P-950树脂分离金和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适宜的盐酸浓度和有氯离子存在的条件下,该树脂能优先吸附金.提高温度有利于金与钯分离.用有机醛、酮为络合剂(RO)可从载有金和钯的树脂上选择性解吸金,而钯不被解吸,从而达到金和钯分离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为了更准确地测定土壤中的铂、钯,在体积分数为5%的盐酸介质中,选用不同试剂为络合剂,改性活性炭为吸附剂,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土壤中的铂、钯。实验研究表明:经盐酸羟胺改性的活性炭富集,铂、钯的回收率为92.3%~102.4%;8-羟基喹啉为络合剂时,铂的回收率为86.4%~104.9%,钯的回收率为91.7%~100.0%;抗坏血酸为络合剂时,铂的回收率为82.6%~100.9%,钯的回收率为86.2%~98.3%;硫脲为络合剂时,铂的回收率为78.2%~105.1%,钯的回收率为81.9%~95.3%。方法检出限:铂为0.017 ng/mL,钯为0.021 ng/mL。该方法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具有良好的测定精密度和准确度,适用于超痕量铂、钯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玻璃表面无钯活化化学镀镍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利用热还原方法制备活性镍,取代了玻璃表面化学镀镍用钯活化的方法;探索了活化液的组成和制取活性镍的工艺条件,同时获得了在玻璃表面进行化学镀镍的镀液配方;通过SEM对镀层的形貌和组成进行了观测。实验结果表明:所得镀液稳定、镀速好,镀制的镍层均匀、光亮;这说明玻璃表面用镍活化以取代用钯活化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新试剂 N-烯丙基-N-(4-萘磺酸钠)硫脲的合成、性质及其与离子的显色反应。其结构已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鉴定。  相似文献   

12.
采用重量分析法对达到溶胀平衡的AA/AMPS、AA/DMAEMA和AMPS/DMAEMA共聚物水凝胶在金属离子溶液中体积收缩变化的动力学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共聚物水凝胶在4种金属离子(Ag~+、Cu~(2+)、Fe~(3+)、Pb~(2+))溶液中均发生体积收缩的响应变化,并且这种变化程度随着金属离子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由"指数衰减第一顺序"函数可以较好地拟合水凝胶体积收缩响应过程的实验数据;在相同的金属离子浓度下,AA/AMPS、AA/DMAEMA和AMPS/DMAEMA水凝胶的平衡体积收缩比(V_∞/V_0)和消溶胀速率常数K_d大小顺序总体一致,分别为Fe~(3+)Pb~(2+)Cu~(2+)Ag~+、Cu~(2+)Fe~(3+)Pb~(2+)Ag~+和Pb~(2+)Fe~(3+)Cu~(2+)Ag~+。通过"孤对电子-空轨道"理论从结构上解释了水凝胶在不同价态重金属溶液中的消溶胀机理;AA/AMPS-Fe~(3+)体系、AA/DMAEMA-Cu~(2+)体系和AMPS/DMAEMA-Pb~(2+)体系体积收缩过程的活化能E_(?)分别为3.081、1.86、1.917 kJ·mol~(-1)。  相似文献   

13.
探讨了液相离子交换法制备载银/铜NaA分子筛抗菌剂的实验条件,并对载银/铜NaA分子筛样品中载银、铜的含量,抗变色性能及对大肠杆菌、金黄葡萄球菌的抗菌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与单独载银的NaA分子筛相比,载银/铜NaA分子筛中银和铜含量分别达到5.5%和1.6%,色差更小,抗菌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4.
以硫酸钴、氢氧化钠为原料,氨水为络合剂,抗坏血酸为保护剂合成β-Co(OH)2。实验研究了反应温度、氢氧化钠溶液浓度、络合剂与硫酸钴中Co2+的摩尔比和保护剂对产品收率的影响。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对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得到了β-Co(OH)2合成的最优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79 ℃、氢氧化钠溶液浓度为2.89 mol/L、络合剂与硫酸钴中Co2+的摩尔比为2.19等条件下,合成的β-Co(OH)2最高收率为97.40%,同时通过X射线衍射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  相似文献   

15.
海带吸附银离子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吸附金属作用机制的研究,有助于提高生物吸附剂的吸附能力。文章以前期优选出的对银具有较强吸附能力的海带为生物吸附材料,从静电吸附作用、离子交换作用、络合作用、沉淀作用几方面研究了其吸附Ag+过程可能存在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海带吸附银离子不依赖于静电吸附作用;吸附Ag+前后溶液中Na+、K+、Mg2+质量浓度的变化说明吸附过程中存在离子交换机制;海带表面的羧基、氨基和脂类基团经化学屏蔽后,对Ag+的吸附量明显下降,结合红外光谱分析结果,确定酰胺基CO—NH和离子化羧基COO-为海带与银离子发生络合作用的主要官能团;电镜结果表明海带在吸附过程中可以和Ag+形成沉淀沉积在细胞表面。  相似文献   

16.
The polarographic reduction wave for the Ni2+ ion is almost invariably shifted to more positive potentials on addition of very low concentrations of complexing agent. After reaching a limiting positive potential, shifts occur in the more negative direction as the ligand concentration is further increased. In some cases the positively shifted waves are catalytically controlled while in others the waves are controlled solely by diffusion. Analysis of the variation of half-wave potential with ligand concentration has been used to verify the mechanism of the reduction processes of the Nickel(II) ion in the presence of ammonia, pyridine and pyrazole.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碱性锌镍合金电镀对配位剂的要求,列举了可选用的配位剂种类,从热力学角度和动力学角度分析了配位剂的选择原则:从热力学角度来考虑,配位剂与金属离子所形成的配离子的稳定常数值应适中;从动力学角度来看,配位剂应能与镍离子形成具有表面活性的配离子,以利于镍配离子的电极反应。建议采用复合配位剂,如酒石酸钾钠加多胺,几个胺(多胺)类化合物的组合,或者多聚膦酸盐。  相似文献   

18.
采用离子交换结合热处理法,在商用钠钙硅酸盐平板玻璃中原位形成2~7nm的银纳米颗粒。利用电子探针、X射线吸收近边结构谱、透射电子显微镜和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了银离子在玻璃中的扩散、还原和生长机理。结果表明:玻璃中同时存在2价和3价铁离子,2价铁离子的存在有利于银离子被还原成中性银原子。银原子在玻璃中成核并生长成纳米颗粒。银纳米颗粒可以在离子交换时形成。提高热处理温度比延长热处理时间更有利于颗粒长大。特别当热处理温度高于玻璃转变温度时,出现Ostwald生长,导致银颗粒迅速长大,密度降低。大部分银纳米颗粒为十四面体单晶,少量为孪晶结构。  相似文献   

19.
对二价过渡金属离子选择适当的配位体以形成不同的络合物,通过改变电荷,离子在膜内的淌度此及分配系数,或络合物的稳定常数的差异来达到同电荷离子彼此分离的目的。研究结果表明,对形成铜氨络离子—镁离子溶液体系和铜乙二胺络离子—镁离子溶液体系,采用常规电渗析方法进行分离,其T_(Mg)~(Cu)值较常规溶液体系分别提高近一倍和25%;对铜—镁混合溶液和钴—镍混合溶液采用EDTA 络合剂和特殊电渗析工艺,可使T_(Mg)~(Cu)→0或T_(Nl)~(Co)→∞,达到完全分离。本研究开发的分离同电荷离子的电渗析新工艺,对于开拓电渗析技术的新应用领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