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陈仁涛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7,(1)
当前,我国社会总体局势稳定,人民安居乐业,但是在一定范围内也存在着纷繁复杂的人民内部矛盾,出现了一些“不和谐”音符。这些矛盾成为影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原因。文章通过分析现阶段存在的人民内部矛盾和矛盾运动的规律,探讨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并提出要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认识和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 相似文献
2.
田社萌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3):3-4
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必须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下,大力发展符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的公民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林海峰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9):45-46,121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借鉴传统精神文化是引导公民树立文化自觉意识和文化自信心的重要载体,具有借鉴的必要性。儒家和谐思想是我国传统精神文化的精华,内含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自身三个维度的和谐价值,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传统文化资源,具有借鉴的可能性。为了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大社会目标,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批判吸收儒家和谐思想服务和谐社会建设是一种十分有意义的理论探索。 相似文献
4.
伍柳氏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1(18):89-92
毛泽东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贡献可概括为六大方面:描绘了界定和谐社会特征的初步图景,创设了支撑和谐社会构建的依托平台,确立了指导和谐社会构建的根本方法,提出了指导和谐社会构建的若干方针,指出了推动和谐社会构建的主体力量,阐明了实现和谐社会目标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5.
6.
刘家用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2(3):74-77
界定选择体现了客观条件的限制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统一,界定选择具有客观普遍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要从实际出发,遵循客观规律,又要充分发挥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界定选择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正确界定选择。 相似文献
7.
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价值目标,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辩证统一的,二者是一个互为前提基础、互动共进的统一过程。当前就是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吴群芳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06,14(1):75-79
一定的历史-社会-文化背景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点.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面临着自然和社会方面的四大挑战:人口和资源的极端不协调;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不平衡的经济社会二元结构突出;社会成员贫富分化的差距过大;法治基础薄弱.作为构建和谐社会领导者的中国共产党,必须适应所处的具体历史环境,迎接由这种环境直接产生的挑战和考验. 相似文献
9.
徐让美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07,21(1)
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价值目标,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辩证统一的,二者是一个互为前提基础、互动共进的统一过程.当前就是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刘颖 《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9):42-44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以人为本"应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理念,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纪咏梅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8(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作出的战略决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艰巨的历史任务和浩大的系统工程,要成就这一伟业,就必须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抓住根本,用矛盾的观点合理解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样才能找到正确的思路和可行的方法,以加快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 相似文献
12.
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提出的必然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立足于和平与发展时代背景下时代特征的变化所引发的新要求,是在科学总结执政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继承、借鉴和发展人类思想史上“和谐”理念的精华,是正确回答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时期所产生的新课题而得出的必然结论。深入探讨这一发展目标提出的必然性,对于我们深刻理解其现实意义,进而促进社会的全面和谐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吴振凡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6(6):130-13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维护人们的正当利益关系密切,即维护正当利益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手段和途径;构建和谐社会是维护正当利益的目标和任务。在当代中国,维护穷人和富人的正当利益是构建社会主义社会和谐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4.
主要论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道德规律——感恩,揭示当今高校开展大学生感恩教育的现状,通过对大学生感恩教育与和谐社会建设密切关系的探讨,提出了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实现途径,从而促进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齐惠芳 《湖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109-111
和谐社会既是时代的主题,也是时代的要求,文章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出发,论述了高校图书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地位、作用及任务,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创新服务理念以及提高服务质量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浅析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振凡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4(4):72-74
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提出的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战略指导思想。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和途径,后者是前者的保证和目标。二者是统一的。 相似文献
1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前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奋斗目标的重要举措,在这一过程中逻辑发挥着童要的作用:逻辑使人的认识合乎理性;逻辑是人类正确思维、成功交际和合理决策的有效工具;逻辑是创新得以实现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李本松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4):1-3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一的论断是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以胡锦涛总书记为杰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本质及其规律的最新认识、最新发展,是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最新发展. 相似文献
19.
陈蓉蓉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0):68-71
哈贝马斯针对晚期资本主义的各种弊端提出交往行为理论,力图重建现代社会的结构,实现社会的良性发展.交往理性和生活世界是交往行为理论中的两个基本内涵,正确认识这些概念对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遵循交往理性,实现人际关系的和谐;改变生活世界,重塑舆论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