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阻抗测量的共模扼流圈高频建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共模扼流圈是EMI滤波器的核心元件,它的高频特征极大地影响了EMI滤波器抑制传导EMI噪声的性能,有必要建立共模扼流圈的高频模型,以便更准确地评估和预测EMI滤波器的性能.本文提出了基于150kHz~30MHz频率范围内的阻抗测量实现的共模扼流圈高频建模方法,并通过一个实例给出了它的高频集总参数模型,该模型包括了共模电感、差模电感、寄生绕组电容和等效的损耗阻抗等参数.最后通过比较共模扼流圈插入损耗的测量结果和仿真结果,证实了本文所提出的共模扼流圈高频建模方法. 相似文献
2.
3.
共模扼流圈是EMI滤波器中重要的磁元件,其漏感能够作为差模电感衰减差模噪声,但当漏感较小时,无法满足差模噪声的衰减要求,漏感太大容易造成磁心的饱和,故共模扼流圈的漏感是一个需要优化的参数,应对其漏感值进行预测计算。本文基于有限元分析,对不同尺寸、不同绕组夹角的共模扼流圈的漏感进行3-D仿真,基于漏感的仿真结果与尺寸、绕组夹角间的关系,推导一种计算共模扼流圈漏感的数学模型。通过对样品测量,结果验证了数学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5.
SQ扁线共模电感在电视等黑色家电上应用很普遍,这种电感有生产自动化程度高、一致性好、高频干扰抑制效果好等优点,但一直未用到变频冰箱产品上.当变频冰箱使用与常用的环形共模电感的外形尺寸和感值相当的SQ扁线共模电感时出现电感失效,致使骚扰电压低频段异常高,分析SQ扁线共模电感失效的原因是电感出现了饱和,由于SQ共模电感具有较小的磁芯截面积、较大的漏感,以及相较于电视等黑色家电,变频冰箱具有较大的峰值工作电流、较大的变频载波泄漏电流,所以SQ扁线共模电感在共模电流和差模电流共同作用下就容易出现饱和而失效.故提出用通过增大磁芯面积、减少绕线匝数的方法来减小磁芯中的磁密而避免磁芯出现饱和失效,使SQ扁线共模电感能够应用在变频冰箱产品上. 相似文献
6.
7.
滤波电感集成是减小EMI滤波器体积的重要方法之一。在此提出了一种双磁芯差共模电感集成的EMI滤波器结构,分析了共模与差模电感的集成原理,利用磁路分析推导了集成共模与差模电感计算公式,给出了差共模集成电感的设计方法,并分析了磁芯磁阻不平衡对差共模电感的影响,给出了磁阻不平衡应满足的范围。利用二端口模型建立了差共模电感二端口等效电路,并利用A参数矩阵推导了集成EMI滤波器插入损耗。利用有限元分析提取了差共模电感的高频参数,并与实验样机测试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有限元分析法获取的参数可以用于理论分析。利用频谱分析仪测试了集成EMI滤波器样机插入损耗测试曲线,测试曲线与计算和仿真曲线对比结果表明,二端口建模理论分析的正确性与二端口等效电路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由于共模扼流圈传统的理论仿真模型与实际模型存在很大的误差,致使所有包含共模扼流圈电路的实际输出信号结果与仿真结果相比存在一定的误差,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仿真的可靠性.因此,文章在环形变压器与共模扼流圈相似的基础上,运用二端口网络理论,提出了一种应用变压器的等效电路模型来模拟等效共模扼流圈模型的方法.这种新的模型既考虑了线圈漏感、又考虑了铁心损耗和分布电容,与实际模型有更大的相似性,最后用仿真结果验证了此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10.
系统分析了永磁同步直线电机(PMLSM)绕组电感的饱和效应;分析了永磁磁势和绕组磁势对绕组电感的影响,磁路越饱和电感值越小;得到了饱和效应引起的电感随动子位置角变化的规律.通过电磁场二维有限元分析,验证了分析的结论.研究成果深化了PMLSM的理论,并被用来指导无传感器表面式PMLSM零速启动.由于表面式PMLSM没有凸极性,很难检测其初始位置,该文利用绕组电感饱和效应解决了这一问题.仿真表明对PMLSM起动时的初始位置估计精度可以达到±0.9375°.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子结构传递矩阵法、有限元素法和模态综合法应用于转子动力特性计算时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递矩阵法、有限元素法及模态综合法是对转子系统进行动力特性分析最常用的方法。通过大量算例,从计算精度、内存和机时等方面对它们进行了对比计算,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16.
由于双馈感应电机主磁路及漏磁路饱和因素的影响,传统线性模型已不能准确模拟低电压穿越响应特性。为此,通过推导同步旋转坐标系下考虑主磁路及漏磁路饱和的双馈电机状态方程,研究了双馈电机阻尼系数与主、漏磁路饱和的关系,讨论了电网发生三相短路故障时,主、漏磁路饱和对定转子暂态磁链衰减过程的影响。Matlab/Simulink仿真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7.
考虑磁路饱和的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电感参数旋转辨识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现对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高性能控制的基础是准确的数学模型和电机参数,其中电感参数对电机的稳态和动态运行性能影响较大,而对于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而言电感除了受凸极结构影响之外,还受磁路饱和等因素的影响。考虑到定子电流引起的磁路饱和效应与交叉耦合效应对电感的影响,基于矢量控制技术分别提出了d轴和q轴电感旋转辨识新算法,即d轴复合电流激励法和转矩调整法。为了提高电感辨识准确度,还采用基于电压误差曲线的补偿算法对逆变器非线性因素引起的输出电压误差进行了补偿。最后在电机控制实验平台上通过实验验证了提出的电感辨识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