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华北第三系低渗透小断块油田注水流程改进,以及活动注水装置和注水短流程在油田的使用情况,提出了今后小断块油田注水系统工艺流程的几种类型。  相似文献   

2.
崔凤文 《河南石油》1999,13(2):52-53
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对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所属12个油区178个油田的生产规模进行了分析、给出了油区内不同规模油田的累计产量分布曲线,计算了各油区油田规模的综合平均值,发现油田规模与经济效益的一致性,这为不同油区之间进行经济对比提供了定量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3.
油田品位的综合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田吕位的高低对于油田的开发决策和方案编制是极其重要的,该文提出了油田品位的综合评价方法,该方法包括14项评价因子,每项评价因子又分为5级,每级赋予不同的权值。基于不同的评价因子和权值,可以得到一个综合评价指数,利用综合评价指数,对不同油田的品位可以排序和分类。对我国24个油田的实际评价结果表明,该文的方法是实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位于忌日尔三角洲东部的Ebughu油田,自1988年投产以来,一直从薄油环中以投低的速度生产?随着1998年经营者的变更,1999年就成功地对该油田进行了二次开发。在不到十个月的时间里,该油田重新进行了评价,钻了新的井,增加了平台的设施,满足了设计能力的需要。据信现在该油田的范围比原来扩大了十倍,采用一体化二次开发的方法是如此高速度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5.
射孔是油田勘探、开发十分重要的技术,采用最合理的射孔方式,最大限度地开发产层的产有,有利于油田产能建设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基于这一目的,中原油田于1994年12月开始在各油田进行了102型射孔枪的试验和推广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尤其是在文东、濮城胡状等油田获得了显著的效果并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文中阐述了102型射孔枪的各项技术指标与102枪下基层及复合102枪型的特点,分析了不同深深的比值关系,  相似文献   

6.
苏联根据秋明地区的油田开发现状,研究了西西伯利亚石油工业科学研究院编制的油田开发设计方案。其中包括瓦京斯克油田和霍尔莫夫油田。确定了塔拉索夫油田开发方案,检查了巴尔苏科夫油田和良托尔油田的开发现状。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国外在注水技术的注入水质标准,水质处理方法,、注水方法,解堵增注,调整吸水剖面等方面的最新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8.
一种新型钻机在边际油田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油工业正在积极地寻求新的技术来解决一个共同的难题:降低资金消耗的同时尽量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由于预算减少,不少石油公司被近采用新的策略,例如:在陆地石油边缘盆地的开发和勘探评估、老井再钻、边际油田的开采等多种情况下,利用小井眼钻井,被认为是减少费用的适宜方法。本文就降低老油区边际油田开采的钻井费用提出了总体概述。基本这种特殊构想,针对上述目的对一些相应的技术措施进行了调查。介绍了一种特别适合边  相似文献   

9.
胜利海上油田经十多年勘探,成果初具规模,目前已进行到全面开发阶段。本文介绍了埕岛油田开发建设现状及近期展望。  相似文献   

10.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特别是油田进入中、后期的二次采油阶段,注水工艺是采油的主要措施之一。本文根据目前老油田新开发区的情况,讨论并介绍了一种适用于小断块低渗透率油田的清水注水水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11.
滚动勘探开发油田地面工程建设无章可循,难度比较大,本文根据滚动开发的草桥油田的实践,总结了规划设计的经验和教训,可供今后类似油田地面建设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自1993年胜利浅海油田投入开发以来,工程建设所经历的探索和实施过程。  相似文献   

13.
张川如 《试采技术》1995,16(3):36-39
本文在系统整理苏北溱潼凹陷各油田历年来的开采资料的基础上,根据两类油藏的开发特征应用了常规油(气)田动态分析方法以及新研制的动态分析方法-丁型与组合变量水驱曲线4种产量递减分析方法以及水淹程度与含水率关系图版等,综合分析小断块油田的动态特征,取得较明显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4.
靖安油田是长庆石油勘探局“九五”期间重点开发的低渗透油田,油藏埋深较安塞油田平均深600m,开发建设条件差,为了实现靖安油田的高效益开发建设,文中详细介绍了在安塞油田成功开发的基础上,完善、发展了转油装置、增压装置、多井单管集输工艺以及树枝状串管注水工艺,较大幅度地降低了建设投资,提高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委内瑞拉西部的Mara油田充分地说明了现代测井技术在油田开发中的作用。该油田应用各种测井技术描述储集层,并建立地质和岩石物理模型。在油田的发现(1951年)到开发阶段只有老的电测资料,只是在1980年前后钻的几口井中进行了一次密度测井和两次中子测井。自1995年油田的二次开发以来,进行了孔隙度,伽马能谱、电阻率、生产、成像和核磁共振测井。在这个复杂的碳酸盐岩油藏。现代测井资料对于改善地质和岩石物理  相似文献   

16.
任丘雾迷山组油藏开发的中前期立足于自喷生产,采用边缘底部注水,保持了较高的压力水平。油藏开发后期生产方式逐步从自喷转为抽油开采。自1991年8月以来开展降压开采试验,改善了油藏后期开发效果和水驱状况,提高了油藏水驱采收率,控制了油藏含水上升速度,减缓了油藏产量递减速度,增油降水效果及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共计增产原油45.9×104t,少产水量60.6×104m3,减少注水量1389.2×104m3,提高水驱采收率0.31%,创经济效益2.1亿元。图2(郭海莉摘)  相似文献   

17.
核磁共振测井在我国油田应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回顾了核磁共振测井在我国油田应用情况,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作者的见解。认为核磁共振测井作为一种高新测井技术可以在我国油气勘探与开发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油气地质条件与国外有很大差异,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应针对我国实际情况,从理论到应用作深入的研究工作,充分消化、吸收并有所创新,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该文通过对原油采收率影响因素的分析,用层次分析法选择17个显著性影响因素,利用多层结构方法(即GMDH方法)建立了新的计算原油采收的数学模型,与其它经验公式相比,用该模型进行预测简单,易行,误差小,所得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9.
测井薄层精细解释技术在板桥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井薄层精细解释对老油田增储上产有重要意义。对电阻率曲线作数学变换后,进行反演处理,并作必要的井眼和侵入校正,改善了纵向分辨率,提高了测井曲线对薄层的识别能力。运用此方法,对老井的测井资料重新进行精细解释,结合油田区块或层系的地质特征、含油气规律及生产动态情况,在板桥油田的油层挖潜中,取得了良好效果。此技术有推广应用价值。图3表1参1(邹冬平摘  相似文献   

20.
低渗透油田注水并压裂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改进的黑油模型基础上,建立了一种油、水两相三维油藏裂缝数值模型,可以对垂直裂缝油藏不同井网条件下注水井压裂效果进行数值模拟。以朝阳沟油田为例,在反九点法井网条件下,裂缝处于有利方位和不利方位时,对注水井压裂后的注入动态以及对应油井的生产动态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与油田的实际生产动态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为注水井压裂效果评价提供了一种手段,对于经济有效地进行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