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6 毫秒
1.
广播电视快速发展为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持,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现阶段人们对广播电视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保证广播电视信号传输质量、传输安全性与稳定性,笔者就对广播电视传输网络工程的设计与维护进行了深入研究,对其具体的设计与维护策略进行了详细的探讨,期望可以为广播电视行业发展贡献力量,从而满足观众的观看需求,实现我国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2.
光纤通信技术在广播电视传输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纤在光导纤维内部进行传输信息时,要把电信号转化为光信号。光纤具有很强的抗干扰性、可靠性和保密性等,光纤传输容量大,可以不压缩传输数字电视信号,为广播电视信号传输提供很好的方式。介绍在广播电视领域如何运用光纤通信技术、光纤传输特性实现信号直播、回传。  相似文献   

3.
《软件》2017,(11):168-174
为了能够在线无损检测设备内部缺陷与损伤,本文设计一种物联网嵌入式脉冲涡流无损检测系统。该系统通过信号发生器产生脉冲宽度调制波经过放大后驱动探头;探头采集被测试件的缺陷与损伤信号,将含有缺陷和损伤的磁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经过调理电路后,在模数转换部分将电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传输至STM32f107内;在控制器控制下通过物联网传输至PC机,然后PC机对信号进行分析与显示。  相似文献   

4.
核电厂BUP是主控室工作站不可用的后备,也用于执行一些安全相关的功能。为了应对保护系统故障,BUP根据多样化的设计要求,用于控制设备和显示信息;为解决在实现MCM控制模式到BUP模式控制的过程中,BUP报警投用及退出IIC控制开关信号在控制柜间传输时,其供电设计存在的两路电源供电冲突的问题,首次对核电厂非安全级DCS控制柜柜间传输信号供电缺陷及信号传输路径优化进行了研究,在保证满足设计功能的前提下,先后制定了两种解决信号传输时供电缺陷的优化方案,最终推动落实了更加安全可靠的供电设计方案,有效避免了机组商运后由于柜间传输信号供电设计缺陷造成的DCS系统功能不可用导致对机组控制失效的情况,提高了机组商运后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给许多行业带来了猛烈冲击,广播电视便是深受影响的其中之一。日常生活中的电视广播系统对信号传输要求非常高,信号传输质量与电视信号模拟程度为正比关系。目前,传统广播电视系统已难以满足新时代人们的需求,顺应计算机网络化才是正确发展途径。基于此,探讨计算机网络技术下的广播电视播出系统。  相似文献   

6.
广播电视监测系统是伴随着广播电视传输和覆盖而产生的,广播电视传输网和广播电视监测网是两个并行不悖的网络系统,这二者之间存在着绝对的交集,不同的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都配有不同的监测网,对电视的质量和效果进行综合监控,同时对多种数据信号,像有线、无线、卫星信号等的全面监测.本文将从广播电视监测系统的了解和分析入手,分析他的产生、发展以及实现的原理和过程,并结合广播电视传输网络系统的发展探索广播电视监测系统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广播电视节目都是经过延时才进行传输的,如果延时没达到同步则会导致信号失帧、音频和视频信号出现不同步的情况,这便需要精确的时钟同步系统来进行时间控制。文章从时钟设计原理出发,深入研究了时钟同步发生器的设计原理,实现了硬件、通信和芯片电路的设计,为广播电视技术维护人员在进行时钟的同步设备选型、维修和系统设计时提供了一定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基于FPGA的光电信号转换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网络传输媒介技术的发展,光纤逐渐成为传输媒介中的主体,在光纤媒介中所传输的信号为光信号,无法直接进行信号处理。针对现代以太网通信数据量大,要求信号转换速度快等特点,提出基于FPGA的光电信号转换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并对设计的系统进行测试,从测试结果中可以看出系统实现了光电信号的转换。  相似文献   

9.
提出一种广播电视信号的自动监测系统,以改变传统的人工定期外出收测方式。在广播电视覆盖区范围内的多个监测点上设置前端设备,用于接收广播电视信号并将信号频率、场强、监测点名称等信息通过网络传输到处理终端,进行监测点信号场强的自动检测和分析。前端设备以单片机为核心,连接天线和选频电路、检波电路、模数转换器、数模转换器以及网络收发器,通过软件循环选频、处理场强数据。网络收发器实现前端设备以有线或无线方式接入互联网,从而与处理终端连接和数据交互。处理终端以桌上型PC、膝上型PC或者掌上PC为平台,通过软件远程接收互联网传输的的数据,对每个监测点上的前端设备所发送的信号频率、场强、监测点名称等信息进行存储和显示。系统运行正常,数据精确,方便快捷,稳定可靠,省时省力,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ASI接口为TS流传输标准接口,具有传输速度快、准确度高、可靠性好等特点,被广泛应用在广播电视系统中.针对现阶段计算机一般不具有ASI接口,无法与ASI设备直接进行数据交换的问题,设计了基于FPGA IP核技术的ASI发送系统.相对于以前的实现方案,该设计具有结构简单、性能出色、成本低的特点.测试结果表明,该发送系统实现了TS流数据从计算机到广播电视设备的稳定传输,满足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光纤广泛应用,在设计相关产品时需要进行一对多点的时序信号传输。本文以FPGA平台,设计了一套以光纤为接口的传输系统,能实现1到64节点时序信号的传输。  相似文献   

12.
在三网融合时代,广播电视信号传输的一些先进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广播电视领域中引入了数字微波技术。有力地推动了广播电视信号传输和产业发展的有序升级。根据数字微波技术的特点,本文分析了其优点,并对其在广播和电视方面的应用作了进一步的阐述。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计算机、信息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极大的促进我国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传统的网络通信技术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广播电视通信的质量和速度的要求。光纤通信系统采用光纤进行传输信息,具有传输速度快、传输容量大、稳定性好等优点,因此在广播电视行业广泛应用。本文主要分析了光纤通信系统的构成、特征,以及光纤通信系统在广播电视系统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4.
发射机射频输出与天馈线系统对无线电发射系统而言尤为关键,在当前广播电视范畴中的无线电信号传输发展中具有较大的作用。以射频方向来看,所有无线电发射系统均通过发射机系统和天馈线系统两方面构成,从发射机至天线相互间具有诸多物理连接点。在射频技术的发展下,发射机射频输出和天馈线系统的分析愈发强化,无线电信号传输质量和效率也持续提升。通过对发射机射频输出与天馈线系统的分析,为无线电信号传输技术的发展给予帮助。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广播电视成为了我们生活必不可少的家用电器,目前广播电视信号传输采用无线传播,为了保障居民广播电视观看体验,并且让数据传输更加流畅、快速,广电部门不断对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进行创新,因此本文以广播电视的无线发射技术要点分析为主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6.
为保证广播电视节目信号安全、优质、高效地播出与传输,国家对广播电视设备器材入网实行认定管理。  相似文献   

17.
变压器发热缺陷识别缺少中值滤波预处理,导致系统检测信号解调率过低。因此,研究基于图像识别与语音交互的变压器发热缺陷检测系统设计。硬件部分:构建变压热敏传感器,分析热敏线的结构,对缺陷检测接口电路进行设计。软件部分:利用至导电杆采集变压器发热缺陷特征,对变压器发热缺陷信号进行处理,将处理后的特征结果转换为图像格式,通过中值滤波预处理,并进行图像识别,划分缺陷特征。利用语音交互,搭建缺陷自检辅助机制,基于此完成变压器发热缺陷检测。至此,完成对基于图像识别与语音交互的变压器发热缺陷检测系统的设计。实验结果分析:传统方法1系统检测信号解调率最高为0.39%,传统方法2系统检测信号解调率最高为0.38%,传统方法3系统检测信号解调率最高为0.44%,本方法系统检测信号解调率最高为0.59%,因此,本方法更佳。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微弱电信号在远距离传输过程中易受干扰、易衰减的问题,并实现多路信号的同步传输,设计了一个低成本、高精度的多路信号远距离传输系统。该传输系统基于V/F和F/V转换原理,采用以LM331为转换电路的转换器,结合信号的调理和多路复用、解复技术,通过光纤实现多路信号的同步传输。此外,以计算机为上位机,在LabWindows/CVI平台下开发了一个温度采集系统。该系统可实时显示并保存采集到的温度数据,并通过图表动态地显示温度的变化曲线。为检测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在脉冲高压环境下分别对系统进行了标定试验和温度测量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传输系统能够稳定、快速、精准地传输信号;温度采集系统可实现对温度的实时采集、显示与保存。该系统在信号传输技术领域,尤其是在信号传输环境比较恶劣的情况下,具有一定的参考与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张辉  范一心 《微型电脑应用》2012,28(8):22-25,33
现代数字信号系统中,信号传输的速率越来越高,当高速信号由系统输入端进入,经过系统处理加工后,再传输到输出端.那么在这个处理传输过程中,如何保证高速信号的传输质量,如何确定信号从输入到输出是完整的?通过对传输过程所涉及到的会对信号的处理与传输产生影响的方方面面,进行分析并加以验证,其中线路传输过程损耗分析和传输高速信号过程中的信号动态分析,是高速信号系统的重要分析手段,并在此分析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及在工程上的设计及验证实现.  相似文献   

20.
磁悬浮列车传感器信号传输系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晓荣  吴峻  翟毅涛 《传感技术学报》2012,25(12):1688-1691
磁悬浮列车传感器系统采用屏蔽双绞线传输数字传感器信号;磁悬浮列车传感器信号传输系统具有典型的传输线系统特点;研究了系统始端内阻抗与终端阻抗对信号传输的影响;分析了在终端为网络变压器时,传输线对信号传输的影响;提出了在有限负载阻抗条件下,阻抗匹配的设计要求;实验证明在有限阻抗负载条件下,并联终端匹配比始端串联匹配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