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工基础》2015,(6):83-85
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以污染土为典型的环境岩土工程问题日益严重。在对大量资料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剖析了污染土性质变化的影响机理,阐明了污染土的研究现状,并对各类污染土进行了对比,总结和归纳了生物修复技术、物理修复技术、化学修复技术和联合修复技术等污染土壤治理办法,并展望了今后污染土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本文结合工程案例,对工程勘察过程中的污染地基土进行调查评价及治理修复,可为污染地基土的勘察评价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本论文介绍了一种在国外河道污染治理中广泛采用的治理技术——河道曝气技术。探讨了此技术作用的原理,结合国外的成功经验及我市月河河道曝气技术的工程应用,得出此技术对改善河道水质具有明显作用,尤其对氨氮的处理效果突出。据此,提出了生态修复治理嘉兴市区受污染河道的治理理念。  相似文献   

4.
受污染水体沉积物治理已成为水环境治理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我国目前尚未出台有关地表水水体沉积物的环境标准。天津市根据地方水环境治理工作需要,借鉴国际通用做法,以生物毒理研究为依据,采取实验和调研引用相结合的方法,编制了《污染水体沉积物修复限值》地方标准,限值分为基本项目和补充项目两大类,其中基本项目为水体修复工程强制性考核项目,涵盖了地表水体中污染程度较高的镉、汞和石油类等12项指标;补充项目为水体修复工程选择性考核项目,包括六六六、滴滴涕和苯等15项指标。该标准的编制在中新天津生态城汉沽污水库、大沽排污河、海河等重要水体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直接指导了处理技术方案的制定、过程监管和工程验收。  相似文献   

5.
植物修复技术在地表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在简要介绍植物修复技术概念的基础上,阐述了植物修复技术应用于地表水污染治理中的可行性、修复机理及其应用现状,并探讨了该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北京沙河水库一直以来面临着多源污染汇集、生态系统脆弱、水动力缺乏等问题,呈现非常规水源补给的缓滞水体特征。针对以上问题,示范工程制定了“溢流污染防控、面源污染削减、库区生态修复”的技术路线,治理措施包括面源污染防控库滨植被缓冲带、合流制排口初雨截流及溢流污染控制、湿地水域生态修复等。工程实施前预测入库污染量、水环境容量、工程措施污染削减量等指标,评估目标可达性,对设计参数进行纠偏,工程阶段实施后沙河水库外源污染已得到控制,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该系统化分析方法在沙河水库治理中应用效果较好,可为类似库湖水环境治理工程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以某污水库综合治理工程为例,对污水库所带来的水和底泥污染治理及水环境修复问题进行了探讨。通过分析,对该工程中的市政污水结合景观建设选用人工湿地技术进行处理;对工业废水采用蒸发法处理;污染底泥清淤和干燥后,部分填埋,部分用于景观构造微地形。  相似文献   

8.
在地下水实际污染治理过程中,面临各异的污染场地和地下水污染物,大量的地下水修复技术也应运而生。决策者在执行巨大耗资修复行动之前,需要多方面衡量项目影响因素,包括:场地现状、技术可行性、修复时间长短、国家标准等。以污染场地地下水修复为研究目标,比较几种污染场地地下水修复技术优缺点和使用条件,简述地下水修复方案筛选步骤的呈现形式,讨论地下水修复技术筛选过程中常用的辅助决策模型。为地下水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的筛选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23)
随着生态环境保护理念的持续深化,对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有效治理凸显出关键意义。如何在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污染治理中,有效应用泄漏检测与修复技术(LDAR),已经成为业内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基于此,本文首先介绍了LDAR技术的相关内容,分析了当前化工行业VOCs污染控制现状及问题,研究了VOCs污染治理中LDAR技术的有效应用,并结合实践经验,探讨了其应用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相似文献   

10.
空气、土壤以及水体中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污染加重是现阶段许多工业化国家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随着污染的加重,寻找一种高效、经济且对环境扰动小的治理方法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近年来生物修复技术作为一种环境友好替代技术发展迅速。生物修复即利用微生物降解环境中有毒有害物质或者减少污染物浓度的一种修复方法。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各国广泛开展生物修复技术治理污染环境的试验研究,并且应用于污染土壤、地下水、地表水的修复中。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德国的土壤修复方法的调研,介绍一种遭污染场地的修复方法——原位水力修复技术。该方法是以传统施工技术(基坑降排水)为基础,并结合水文地质学和生物、化学以及物理反应原理而产生,可有效治理各类砂质土壤与地下水污染。结合工程实例,详细介绍了该方法的作用原理、应用条件、修复系统设施以及典型工程案例,可为国内土壤修复行业提供相关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文章着重总结近5年来国内外环境岩土工程领域新理论、新方法与新技术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①环境岩土工程新理论与方法,介绍环境岩土多场多相耦合理论、环境土力学多尺度表征方法、污染体环境安全及工程特性评价方法;②环境岩土工程新技术与装备,总结污染场地勘察、探测技术与装备,污染场地工程修复技术与装备,固体废弃物资源再生利用技术与装备三方面的相关进展;③污染体环境治理典型工程案例与示范,主要包括垃圾填埋场灾害防控工程应用与实践,废弃固废堆场工程综合生态治理与示范,污染场地原位修复工程应用与示范。  相似文献   

13.
<正>一、项目简介本项目是针对非正规垃圾污染场地进行土壤修复,地下水防护,消除污染、资源化利用的环境治理项目,主要研究的内容包括:非正规垃圾填埋场地勘察方法研究、污染风险等级评价方法研究、场地治理技术的选择与研究、治理设备装置的集成研发、废旧塑料和腐殖土的资源化利用、示范工程的建设以及治理成果的推广应用。本项目在勘察和评价方法、治理技术、设备集成上都取得了创新。研究成果已推广应用于北京市非正规垃圾场治理工作中。  相似文献   

14.
在重庆市清水溪高滩岩生态修复一期工程的设计中,针对受污染的城市型河流,采用分洪河道明渠方案,构建了分流型人工湿地,选择强化预处理/三级表流湿地工艺治理河道受污染径流,试运行效果良好,为城市型河道污染治理提供了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9,(11)
根据我国土壤砷污染现状及污染扩散趋势,介绍了砷污染土壤修复治理的物理、化学、生物修复技术及其应用效果,分析了各种技术的优缺点,并分析了砷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邱小峰 《工程勘察》2021,49(5):71-78
本文以上海地区某废弃化工企业土壤污染分析为例,从土壤中的污染源泄漏、污染物的调查和勘察方法、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及后期土壤修复处理措施等多个方面对土壤污染的岩土工程勘察及风险管控进行了综合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高密度电法对于确定污染土层的厚度,区分污染土层和未受污染土层的分界面具有较好的效果,通过分析电阻率的分布及变化趋势,结合地质资料并采样进行化学分析和验证,可以较好地圈定污染源在地下的发育位置和规模,对识别污染物的潜在发展趋势也有较好的效果。通过对上海某工业场地污染土壤的勘察及分析评价研究可知,工程物探技术能够有效地应用于土壤污染的勘察中,为后续场地环境的污染修复设计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排污口是连接着河流与陆地污染物的关卡,是流域、海域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节点。本项目开展片区排污口综合治理,按“查、测、溯、治”的技术路线。以排口为抓手,重点实施工业污染源管控、城乡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治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入河排污口规范化、水体内源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等工程。并在工程减排和生态修复措施基础上,通过构建长效化运管机制,提升民众参与环境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探索排污口精准溯源和综合整治的新模式、新路径。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当前的污染土地治理实践中,修复工作还只是一般意义上的仅关注污染清除的治理活动,未能考量场地整体景观的优化。从发达国家的实践看,考虑景观系统优化及品质提升的污染场地修复将大大提升土地的综合价值,是一种更高层次的修复活动与再利用模式,可以起到景观增值、促进风险交流与公众参与、推动引领科学研究的作用。污染土地修复的不同阶段和不同层面,都可以有美学及景观艺术的介入,包括修复与整治方案的制定阶段、修复技术选择阶段、修复过程的美学管理与修复后的景观塑造。从长远看,在污染土地治理过程中我们应该着力重视场地修复工作的美学建设与景观恢复问题,处理好各利益方之间的关系,使和谐的人文之美与先进的修复技术相融合,为实现美丽中国的目标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在快速城镇化过程中,很多城市地表水体由于污染的日趋严重逐渐演变成了黑臭水体。在水体治理中,生物法具有独特的优势。论文介绍了生物修复的不同定义,阐述了生物修复机理以及影响因素,并以安新县重点纳污坑塘综合整治项目中的工程实例为例,介绍了复合生物技术的应用效果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9,(18)
正常情况下,我们将土壤中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重金属并存的污染情况称为土壤重金属污染,这是由我国土壤污染现状以及工业发展特点决定的。但是现阶段我国针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大多是对于某种单一元素,针对多种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技术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固化稳定化技术就是通过向土壤中投放固化剂和稳定剂来使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得以固定且不易溶解,避免其迁移造成污染。本文结合312国道东地块重金属污染土壤固化稳定化修复工程,对该技术的应用要点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