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钨粉形貌与粒度分布对成形性和压坯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钨制品的压制行为依赖于原料粉末的性能.采用3种不同氧含量的氧化钨为原料,通过H2还原得到了3种平均粒度相同但粒度分布与颗粒形貌不同的钨粉.用模压法制成强度测试用样品,采用三点弯曲法测定压坯的抗弯强度,并观察样品的形貌,研究钨粉的粒度分布和颗粒形貌对钨粉成形性和压坯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控制氧化钨原料中各种物相的比例,可以有效地控制钨粉的粒度分布与形貌:在粉末费氏粒度相当的条件下,原料粉末中细颗粒含量越高,颗粒形貌越不规则,其成形性越好,压坯强度越高.  相似文献   

2.
压坯强度是反映粉末质量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以BTO(蓝色氧化钨)、PTO(紫色氧化钨)、YTO(黄色氧化钨)按一定配比进行混合作为原料,通过调整料层厚度、升温速度、氢气露点、高温带中停留时间等工艺参数制得了分散性强和表面形貌优良的粉末,并使用这些粉末制备了压坯,结果表明压坯强度有了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钨粉制备工艺对压坯强度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仲钨酸铵一步还原法,系统的研究了还原过程中还原温度、氢气流量、料层厚度、还原时间等参数对钨粉压坯强度的影响,并分析了各参数对压坯强度的影响机制。生产过程稳定易控制,实现了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4.
利用中止还原的方法,研究了稀土元素对掺杂钨粉还原过程及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样的还原工艺条件下,稀土元素能使掺杂钨粉的还原速率减小,分裂时间更晚,但最终的钨粉粒度更细小,可获得几百纳米的超细钨粉。还原后,粉末的形貌由准球形转变为规则的立方体形。稀土元素还促进钨粉中钾含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以黄钨为原料,采用分步还原工艺制备钨粉,系统研究了氢气流量和系统进出气流量比对钨粉性能及压坯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氢气流量增加,钨粉粒度细化,但其压坯强度变化较小;当氢气流量为250 L/min时,钨粉粒度为3.3μm,压坯强度为4.1 MPa;当氢气流量增加到800 L/min时,钨粉粒度为2.72μm,压坯强度为4.2 MPa。同时,系统进出气流量比对钨粉压坯强度影响显著,当系统进出气流量比为1∶1时,钨粉粒度为2.76μm,压坯强度为1.6 MPa;提高系统进出气流量比至1∶0.9时,钨粉粒度上升到3.06μm,压坯强度提高到4.4 MPa。  相似文献   

6.
通过改变球磨时间,获得不同粒度分布的钨粉颗粒,分析球磨时间对钨粉粒度分布和形貌特征的影响,提高粒度分布在目标区间(5~11 μm)的钨粉颗粒体积分数。结果表明,球磨的前2 h对原料中大颗粒钨粉的影响较大,钨粉颗粒最大粒径由134 μm迅速下降到20 μm左右。随着球磨时间的增加,钨粉粒度分布指标减缓下降,除粒径变小外,颗粒形貌基本无变化,但是在球磨10 h后开始出现团聚现象。综合分析可知,球磨时间的改变对钨粉粒度分布指标影响较大,球磨时间为8 h时,可获得粒度分布最窄的钨粉颗粒,在目标区间的钨粉颗粒体积分数达到75%。  相似文献   

7.
不同氧含量的氧化钨粉对超细钨粉制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不同氧含量的氧化钨粉对超细钨粉制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蓝钨(WO_(2.90))为原料制取的钨粉粒度都在1μm左右,以紫钨(WO_(2.72))为原料制备的钨粉的粒度均小于以蓝钨为原材料制备的粉体。不同氧含量的氧化钨粉制备超细钨粉时,影响粉末FSSS粒度的顺序为:还原温度氢气流量装舟量推舟速度。以紫钨为原料,在还原温度700~840℃、推舟速度18min/舟、装舟量0.35kg/舟、氢气流量50~60m3/h的条件下,制备的钨粉粒度为0.3μm左右。  相似文献   

8.
氧化钨原料对钨粉粒度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不同的氧化钨原料明显地影响到钨粉的粒度。因此,正确地选择和生产氧化钨原料在钨粉生产中是非常重要的。用氢还原紫色氧化钨可高效地获得细钨粉。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用于生产钨制品的高压坯强度钨粉需求量在逐年增多。本文对一种生产高压坯强度钨粉的工艺方法进行了研究,该工艺方法流程为“APT-煅烧-前驱体粉末-氢还原-过筛-高压坯强度钨粉”。试验对前驱体粉末的性能参数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制备成的钨粉与常规钨粉在粒度分布、微观形貌以及制成压坯后的压坯强度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此工艺方法可适用于规模化生产高压坯强度钨粉,其整体工艺流程简洁,并且可以有效地避免氢气回收净化系统中产生氨大量富集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蓝钨制取超细钨粉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蓝钨为原料,通过氢还原制取超细W粉末,研究了还原温度、装舟量和氢气流量对制取W粉粒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适当的工艺条件下,使用蓝钨可以制得超细钨粉。  相似文献   

11.
将硬质合金粉末和聚乙烯醇(PVA)水溶液按一定比例混合、球磨,经喷雾造粒后进行压制成型,研究了含水量和粘结剂含量对粉料特性和压坯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含水量的增加,粉料松装密度减小,流动性变差,压坯强度增加.水含量控制在0.06 wt%~0.14 wt%较为适宜,此时的粉料适合自动压制成型,压坯强度较高;当粘结剂含量从1.0 wt%增加到2.0 wt%时,压坯强度从0.76 MPa增加到1.93 MPa,当加入的PVA含量从2.0wt%增加到2.4 wt%时,压坯强度有减小的趋势.在保证坯体强度的前提下,合适的粘结剂含量为1.6 wt%~2.2 wt%.  相似文献   

12.
李洪桂  吕莹  赵中伟 《中国钨业》2007,22(1):30-32,41
针对现行钨冶金工艺中存在的问题,在已有技术的基础上,开发了一种由钨矿物原料制取钨粉的新工艺,该工艺删去了现行工艺中的离子交换(或镁盐净化-萃取)过程,具有流程短,环境友好,全流程基本上封闭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探讨了金属粉末压坯强度S值表示法。通过工艺试验测定了Fe粉的横向断裂力值,并应用表示法对所得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4.
选取相成分单一的氢钨青铜(H_(0.33)WO_3)、铵钨青铜((NH_4)_(0.5)WO_3)和紫钨(WO_(2.72))作为原料,研究钨原料对制取超细钨粉的影响;对氧化钨原料和超细钨粉的粒度测量方法作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紫钨由于有着特殊的结构,其制得的钨粉细而均匀,分散性好,是适合于做微晶硬质合金的原料;对于氧化钨原料的粒度(伪同晶颗粒尺寸,即二次颗粒)测量,推荐使用激光衍射法;对于超细钨粉粒度(一次颗粒)的炉前测量,BET法测球形相当径相当理想。  相似文献   

15.
钼压坯的挠曲强度是衡量钼粉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对钼粉的粒度分布、费氏粒度、松装密度、振实密度以及颗粒形貌等对钼压坯挠曲强度的影响研究,探讨其相互关系,有利于产品质量管理前置。研究结果表明,钼压坯的挠曲强度值的大小取决于钼粉的颗粒团聚状况和粒度分布;钼粉的松装密度和振实密度越大,钼粉中小颗粒聚集和颗粒熔融形成的"硬"团聚越少,粒度分布越接近标准正态分布,所得压坯的挠曲强度值则高。  相似文献   

16.
通过化学镀可以在钨粉颗粒表面均匀包覆铜层,从而改善钨铜合金的组织和性能.本文首先确定了钨粉化学镀铜的镀液温度,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钨粉粒度对钨粉表面化学镀铜工艺的影响.分别采用XRD和SEM来分析W-Cu复合粉体的相组成和钨粉镀覆前后形貌及均匀性,以施镀同样重量的铜粉所需时间来描述镀速的相对快慢.结果表明:钨粉化学镀铜的适合镀液温度为45℃,此时镀速快,镀液稳定不分解,铜镀层致密;随着钨粉粒度变粗,镀速变慢,施镀时间延长,并且过粗的钨粉在镀液中不易悬浮,镀铜不充分;不同粒度的钨粉化学镀后都包覆一层成分单一的致密铜层,化学镀包覆的铜层是晶态的.  相似文献   

17.
通过在蓝钨中加入钼酸铵水溶液,研究了钼对还原钨粉粒度的影响。随钼添加量的增加,钨粉愈细;钼在钨粉中主要以单质存在。分析了钼抑制钨粉晶粒长大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8.
金属钨因具有高熔点、高硬度、耐腐蚀、耐磨和热膨胀系数小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制备各种合金材料。本研究综述了钨粉的制备方法,如熔盐电解法、溶胶凝胶法、高能球磨法和氢气还原法。针对钨粉均匀性问题,重点阐述了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氢气还原法的研究现状,其中,调控氢气中水蒸气分压有利于提高钨粉均匀性;气流磨和球化等钨粉的处理工艺有助于提高钨粉均匀性和分散性。另外,介绍了钨粉粒度和分散性等对钨合金性能的影响,均匀分散的钨粉对制备组织均匀的钨合金优势巨大。针对钨粉和钨合金中钨晶粒之间的相关性介绍了晶粒细化的相关研究。简要介绍了钨粉性能对增材制造钨合金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采用不同结晶工艺制备的单晶APT以及多晶APT为原料,经高温煅烧后制得单晶三氧化钨以及多晶三氧化钨.然后以单晶三氧化钨和多晶三氧化钨为原料,制备了中颗粒钨粉、碳化钨及WC-6%Co硬质合金,并详细研究了APT形貌对粉末产品和硬质合金微观组织和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形貌的APT经煅烧后制备的三氧化钨仍保留AP...  相似文献   

20.
吴平绪  阎仲升 《特殊钢》1992,13(6):44-48
在影响连铸坯质量的诸因素中,本文仅对改变二冷水强度这一因素,提高铸坯质量取得的显著效果加以叙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