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
t—BAMBP萃娶铷,铯的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正炎  陈富珍 《稀有金属》1995,19(4):245-247
研究了t-BAMBP对铷、铯的萃取、了稀释剂效应,对影响铷、铯萃取的相关因素-碱度、浓度、相比等进行了讨论,为萃取铷、铯提供了较合理的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3.
t-BAMBP萃取铷、铯的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研究了t-BAMBP对铷、铯的萃取,考察了稀释剂效应,对影响铷、铯萃取的相关因素─—碱度、浓度、相比等进行了讨论,为萃取铷、铯提供了较合理的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4.
铯的用途与提取分离技术研究现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综述了铯在光电效应、能量转换装置、原子钟、光学、电子器件、医药等领域的用途以及铯的提取分离技术研究现状.并对所述技术的优缺点进行了探讨。指出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铯的商业化应用将得到进一步拓宽。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由于铷优良的物理化学性能,铷不仅在电子器件、特种玻璃、医药等传统领域有着重要用途,而且在磁流体发电、离子推进发动机等新型能源科技领域也显现出无限的活力。铷主要存在于矿石和盐湖卤水资源中,从含铷矿石中提铷比较成熟的工艺主要有硫酸分解法和焙烧分解法,传统的矿石提铷工艺存在流程复杂、污染大、能耗高等问题,对实现“双碳”目标构成严峻考验。分析表明,溶剂萃取法和离子交换法在解决盐湖卤水等液态资源提铷方面更具有发展前景。盐湖卤水提铷工艺简单,能耗低,无矿石分解过程,避免了大量固体废渣的产生,环境友好。文中在分析各类含铷矿石以及盐湖卤水资源特点的基础上,简述了铷资源在各领域的用途,综合介绍了硫酸分解法、碳酸盐焙烧法、氯化焙烧法、溶剂萃取法以及离子交换法等关键提铷技术的工艺研究现状及优缺点,展望了清洁环保、高效提铷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锂、铷和铯的光度测定法为主,和其它分析方法相对比,总结了光度法测锂、铷和铯。对于设备不完全的试验室及目前国内尚未有专门论文介绍锂、铷和铯的吸光光度法来说有现实意义。该论文总结全面,数据可靠。  相似文献   

7.
不同稀释剂中t-BAMBP萃取铷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以t-BAMBP作萃取剂,分别以二甲苯和二乙苯作稀释剂对铷、铯的萃取行为.考察了萃取温度、t-BAMBP浓度、振荡时间、振荡速度、料液相碱度与萃取相比对萃取的影响,比较两种稀释剂在各因素不同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二甲苯作稀释剂,铷、铯的分离系数较小,但其分配比较高;二乙苯作稀释剂,铷、铯的分离系数较大,但其分配比较低;温度对萃取的影响在二甲苯作稀释剂时更明显且低温对铷、铯萃取有利;不管是二甲苯还是二乙苯作稀释剂,铷、铯的分配比及分离系数均随t-BAMBP浓度的增加而增高,但浓度过高时粘度增加,影响分相速度;不管是二甲苯还是二乙苯作稀释剂,t-BAMBP萃取铷、铯反应较快,在5 min内达到平衡;振荡速度对萃取的影响在二乙苯作稀释剂时更明显,得出最佳振速为180~200 r·min(-1);不管是二甲苯还是二乙苯作稀释剂,铷、铯的分配比及分离系数均随料液相碱度的提高而增高,综合考虑最佳OH(-)浓度为1.0mol·L(-1);二甲苯与二乙苯作稀释剂时分别在萃取相比O/A为1/1和2/1时分配比及分离系数达最大值.  相似文献   

8.
t-BAMBP萃取铷、铯反应机理及热力学函数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研究了t-BAMBP(简称ROH)从碱性水相中萃取铷、铯的机理。以斜率法、饱和法测定萃合物组成为MOR·3ROH(M表示Rb ̄+、Cs ̄+)。ROH萃取铷、铯为阳离子交换机理,萃取方程式为+2(ROH)_2(MOR·3ROH)。由温度效应按lgD-T ̄(-1)的直线斜率,求得萃取热焓△H,由△H和表观萃取平衡常数K便可计算自由能△G和熵变△S。萃取铷、铯的过程是一个放热反应  相似文献   

9.
重稀碱金属铷和铯的分离分析方法进展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近年来稀碱金属铷、铯的研究与应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因而对其分析方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有关文献对铷和铯的各种分离、分析方法的研究状况、进展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评述。内容主要涉及铷、铯分离中的一些选择性较好的吸附试剂、萃取试剂的应用 ,及分析方法中适用于环境、生物和食品等样品中微量或痕量铷、铯分析的仪器分析方法 (包括原子吸收光谱法和原子发射光谱法等已经发展得较为完善且得到了广泛应用的经典方法 ,并介绍了一些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仪器分析方法 ,包括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离子选择性电极法等 )。引用文献 6 9篇。  相似文献   

10.
铷铯是重要的战略资源,被人们广泛应用于航天、医疗、激光材料、特种玻璃以及化学化工等领域。近年来,铷铯资源的分离提取技术及其应用得到了深入研究,其中吸附法作为最具潜力的铷铯分离提取方法之一,一直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在众多铷铯吸附材料当中无机吸附材料的研究尤为广泛。将吸附法分离提取铷铯的无机吸附材料按照来源和组成不同将其分为天然矿物类、无机盐类、金属氧化物类以及其它类等几大类,综述了近年来无机吸附材料在分离提取铷铯资源中的研究现状,总结了各种吸附材料的优缺点,展望了吸附法分离提取铷铯技术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锂云母硫酸盐法提取锂铷铯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硫酸盐法综合回收锂云母中的锂、铷、铯。结果表明,以硫酸钾、硫酸钙、硫酸钡作为混合盐,锂云母与混合硫酸盐质量比为1∶0.45,在900℃焙烧1h后稀酸浸出,锂、铷、铯浸出率分别为92.2%、61.5%、63.8%。浸出液经净化除杂后,浓缩沉锂,可获得零级碳酸锂,沉锂母液可用于铷、铯回收。  相似文献   

12.
铷及其化合物的制备技术研究与应用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牛慧贤 《稀有金属》2006,30(4):523-527
从世界铷资源及利用状况人手,综述了铷及其化合物采用分级结晶法、沉淀法、离子交换法及溶剂萃取法等提取工艺技术的研究进展;分析了铷在国防工业、航天航空工业、生物工程技术、医学、能源和环境科学等领域的应用现状,如用作铷原子频标、热离子发电、含铷特种玻璃、光电池及放射性示踪等。  相似文献   

13.
以锂云母矿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硫酸熟化-水浸、氟化酸浸、碳酸钙焙烧-水浸、硫酸钙焙烧-水浸、氯化焙烧-水浸工艺探索试验,确定了氯化焙烧-常温水浸工艺更适用于锂云母矿综合提取铷、铯、锂,同时考察了该工艺下焙烧温度、焙烧时间、添加剂种类及用量、浸出液固比、浸出时间对铷、铯、锂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添加剂氯化钙用量50%、碳酸钠用量20%、焙烧温度750℃、焙烧时间6 h、浸出液固比1∶1条件下,锂云母矿经氯化焙烧-常温水浸1 h可获得95%以上的铷浸出率、94%以上的铯浸出率、87%以上的锂浸出率,同时在焙烧过程中碳酸钠吸收氯化钙释放的含氯气体,使该工艺的环境污染小。  相似文献   

14.
泡沫金属的特点、应用、制备与发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阐述了多孔泡沫金属的结构特点、性能、应用以及制备技术,并展望了泡沫金属今后的研究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秦玉楠 《中国钼业》2001,25(5):19-20,27
铯和铷是高度分散的有碱金属,在国际市场上价位居高不下(4万-5万美元/kg)。本文详述了新型AMoP/SiO2离子交换剂的制备工艺及其应用--从制盐母液中直接提取铯和铷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金属铯的生物化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金属铯对生物体有一定的激发作用, 但由于其性质与钾相似, 也常发生不利于生命活动的相互竞争. 铯跨细胞膜主要与钾离子通道有关, 铯与钾的这种竞争导致钾离子的循环不畅和由此可能引发的机能失活、中毒等复杂生理作用. 本文根据近年来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领域对铯的研究成果, 综述了铯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生物体内铯的分析检测方法, 铯对动植物和人体的生理影响, 以及铯离子跨细胞膜行为与离子通道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综述了块状金属玻璃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块状金属玻璃的应用及几种制备方法,阐明了块状金属玻  相似文献   

18.
金属纳米粒子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述了近年来金属纳米粒子研究发展情况,包括金属纳米粒子的基本效应、表征、应用、制备、表面改性等方面。并对其今后的研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多孔泡沫金属是一种由金属基体和气孔组成的新型多功能复合材料,由于其具有很多其他金属材料所没有的良好性能,因此得到了愈来愈多的关注和研究兴趣。本文介绍了多孔泡沫金属的性能、用途及几种制备方法,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锂云母中铷、铯及主量元素的分析一般采用化学湿法,前处理过程复杂。实验采用粉末压片制样-X射线荧光光谱法(XRF)对锂云母中铷、铯及主量组分(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全铁、氧化钙、氧化钾、氧化钠)进行了测定。采用锂矿石标准物质和人工合成校准样品制作校准曲线,各组分的均方根为0.0042~0.49。校准曲线采用经验系数和康普顿散射线内标法校正组分间的吸收-增强效应,方法的检出限为3.1~188μg/g。按照实验方法测定锂矿石标准物质GBW 07152中铷、铯及主量组分,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10)在0.31%~5.0%之间。实验方法用于测定人工合成校准样品(未参与校准曲线的绘制)中铷、铯及主量组分,测定值与理论值吻合良好;测定2个锂云母实际样品中铷、铯及主量组分,测定结果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的测定值相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