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辽西大英昌岩体地处华北克拉通东北缘,大地构造位置在中朝准地台北缘的青龙-锦西断裂带上。通过对大英昌岩体黑云母二长岩花岗岩进行地球化学分析并结合锆石U-Pb同位素年龄探讨其地质意义。测试结果表明,黑云母二长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年龄为154.75 Ma±0.48 Ma,为中侏罗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岩石具有富Si、Al、Fe、Na、K,贫Mg、Ca、Ti、P等特征,为高钾钙碱性岩系列,属于岩浆晚期形成的高分异铝质-过铝质的I型花岗岩。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Ta等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Ba、Sr、Zr、Hf等相对富集,具较弱的铕和铈负异常,说明岩浆起源于岩石圈地幔,并发生部分熔融。晚中生代岩浆活动具有年轻化的特点,古太平洋板块向华北克拉通持续俯冲并交代岩石圈地幔,形成的幔源岩浆侵入带来热量使地壳发生部分熔融,并捕虏少量的幔源物质,形成了壳幔混合的岩浆。  相似文献   

2.
东昆仑西段拖拖拉林一带首次发现早三叠世花岗岩(体),其岩石组合为黑云母花岗闪长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具有高硅、富钾、贫钙的特征,属高钾钙碱性花岗岩类(KCG),为弱过铝质花岗岩,稀土和微量元素含量变化范围大,LREE富集,轻重稀土分馏明显,负Eu异常明显,稀土配分模式显向右倾斜的"V"字形,明显富集Rb、K、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富集Zr、Hf等高场强元素,相对亏损Sr、P、Ti等。采用LA-MC-ICPMS锆石U-Pb定年方法,获得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206Pb/2 38U年龄为248.7±1.6Ma(NSWD=2.9),属早三叠世。结合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构造特征和区域地质背景认为,该套花岗岩体其物源为壳幔混合源,为洋-陆俯冲阶段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胶东金矿成矿年龄和碳氢氧同位素等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合硫、氦氩及放射性同位素数据并借鉴前人有关研究成果,总结了胶东金矿成矿热液来源,并对其成矿动力学过程进行了浅略探讨。分析指出胶东金矿成矿热液具壳幔混合特征,但以壳源为主,热液流体主要导源于早白垩世岩浆活动(郭家岭岩体、伟德山超单元),同期富集幔源岩浆(基性脉岩)也提供部分热液或成矿物质。古太平洋板块在向欧亚板块俯冲过程中所释放流体,交代并导致岩石圈地幔的部分熔融,形成富集岩石圈幔源基性岩浆,该岩浆对下地壳产生垫底作用导致下地壳部分熔融并形成郭家岭花岗岩(早白垩世早期)的母岩浆。随着板块持续俯冲,岩石圈地幔不断熔融,持续的高温幔源基性岩浆造成中-下地壳深度的部分熔融,并形成了伟德山超单元(早白垩世晚期)。早白垩世岩浆在上侵过程中析出流体,流体在壳内循环并萃取成矿物质,最终在有利的NNE向拉张构造环境中同围岩发生反应或随着含矿热液温压条件的改变而导致矿质沉淀。  相似文献   

4.
对乌拉特中旗鸟兰地区含石榴石花岗岩进行了同位素地质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探讨了其形成时代和构造背景.利用锆石SHRIMP U-Pb法测得舍石榴石花岗岩岩体的年龄为(256.4±2.2)Ma,表明其形成于晚二叠世;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属弱过铝质Ⅰ型花岗岩,物源主要为上陆壳硬砂岩,形成于后碰撞构造环境,源区岩浆部分熔融程度较低,可能是由Ⅰ型花岗质流体与岩浆演化后期热液流体反应而分异结晶形成的.根据含石榴石花岗岩产出的大地构造位置、形成环境及侵位时代,推断研究区内华北板块北缘与西伯利亚板块南缘的碰撞缝合时间上限早于256.4 Ma.  相似文献   

5.
柴北缘夏日达乌铌钽矿区分布有大量早古生代花岗岩,剖析花岗岩的岩浆来源、形成机制和构造环境,对于揭示柴北缘陆壳的形成与演化机制具有重要作用。对柴北缘夏日达乌铌钽矿区花岗岩进行了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夏日达乌地区黑云母花岗斑岩主量元素具有高硅、高钾、富铝以及低镁、贫锰、少钛的特征;富集轻稀土元素,相对亏损重稀土元素,REE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曲线呈“V”字形分布,具有明显负Eu异常;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岩石成因属于高分异S型过铝质花岗岩,其中物源主要由地壳物质发生低温熔融所提供,不排除地幔物质的混染;推断花岗岩形成于碰撞造山向板内过渡的碰撞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6.
江西赣县大埠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及其与钨成矿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埠岩体位于武夷隆起西侧、罗霄褶皱带中部的于山多金属成矿带,与钨、锡、钼、稀土、铌钽等多矿种成矿关系密切。文章对赣县大埠岩体进行了期次划分,对岩体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对与岩体有关的长坑钨矿进行了Re-Os同位素测年,探讨了岩体与成矿的关系。岩体主要岩性为粗中粒斑状-中细粒含斑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属高硅、富钾、贫钙的酸性S型花岗岩类;稀土元素特征属钙碱性、轻-中稀土富集型,铕元素强度亏损-中度亏损;成矿元素含量是维氏值的数倍至百倍。岩体晚侏罗世花岗岩W的浓集系数高达133.33,且U-Pb同位素年龄(161.3±0.6)Ma与长坑钨矿辉钼矿Re-Os同位素年龄(158.1±1.2)Ma大致相当,与钨矿化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塔源金银铜矿床位于大兴安岭北段,矿区发育双峰式侵入岩(角闪辉长岩、二长花岗岩)。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角闪辉长岩成岩年龄为325 Ma±2 Ma、二长花岗岩成岩年龄为324 Ma±3 Ma。元素地球化学测试结果显示,角闪辉长岩属于钙碱性系列,富集轻稀土元素、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二长花岗岩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为过铝质岩石,富集轻稀土元素,无明显Eu异常,以明显亏损P、Ti、Nb,富集K和Rb为特征。角闪辉长岩和二长花岗岩在不同源区熔融形成,基性岩源于部分受到陆壳混染的原始地幔,而花岗岩可能来自底侵作用,基性岩浆使其上部地壳发生大规模的部分熔融形成花岗岩。塔源金银铜矿区双峰式侵入岩形成于造山后伸展构造背景下,且兴安地块和松嫩地块最晚于早石炭世末完成碰撞拼合。  相似文献   

8.
塔下岩体位于东至地区南部,是除戴村岩体之外该区出露的第2个中酸性侵入体。通过对塔下岩体进行了地质特征、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塔下岩体形成于早白垩世(~142 Ma),为江南古陆燕山期第一阶段(154~138 Ma)岩浆活动的产物。塔下花岗闪长岩体主量元素显示,其SiO2质量分数在68.12%~71.75%之间,K2O+Na2O质量分数在6.15%~7.88%之间,铝过饱和度(A/CNK值)在0.98~1.39之间,指示该岩体具有富硅、弱过铝质、钙碱性的I型花岗岩特点;塔下花岗闪长岩的微量元素Rb、Th、U、K富集,Ba和Sr亏损;稀土总量(∑REE)在109.59×10-6~135.49×10-6之间,轻重稀土比值(LREE/HREE)在17.37~20.73之间,轻重稀土分异明显,具有与壳源一致的右倾特征,Eu负异常不明显。综合地质和地球化学分析,塔下花岗闪长岩体的初始岩浆是在古太平洋西向俯冲背景下,由幔源物质混入的下地壳源区发生部分熔融作用产生,上升过程中发生了显著的围岩混染作用。  相似文献   

9.
对大兴安岭北部碧州地区满克头鄂博组流纹岩进行了详细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期流纹岩属于高钾富碱钙碱性过铝质岩石,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配分曲线呈轻稀土富集的右倾特征,原始地幔标准化图解显示大离子亲石元素Rb、K、Sr、Ba的富集及高场强元素Nb、Ta、P的强烈亏损,(La/Sm)N、(Sr/Ba)N变化幅度弱,综合反映其岩浆源区为过渡型地幔。流纹岩由过渡型地幔岩石减压熔融形成玄武质岩浆,上升到下地壳岩浆房中经结晶分异作用形成,同时也有一定程度的下地壳物质混染。根据区域对比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满克头鄂博组流纹岩形成于火山弧挤压环境,可能与蒙古-鄂霍茨克洋的闭合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根深沟钨锡矿位于松潘—甘孜造山带之鲜水河断裂带东部,产于云祝措二长花岗岩株内外接触带。云祝措二长花岗岩是钨锡成矿母岩,其硅、铝过饱和,富碱,低钙、铁、镁,属钙碱性岩,岩浆分异程度高;微量元素配分型式与正常大陆弧花岗岩类似,稀土分配模式为右倾轻稀土富集型,负铕异常,轻重稀土分馏明显,属褶皱造山后期陆壳重熔被动侵位形成的"S"型花岗岩;花岗岩同位素年龄为112.4 Ma,岩体侵位时间为燕山晚期;岩浆期后成矿热液向内外接触带运移,于节理、裂隙中充填交代成矿。  相似文献   

11.
塔木素地区三叠纪正长花岗岩岩石化学特征显示其总体呈富硅、碱,高FeOT/MgO比值和10 000×Ga/Al值,贫钙、镁的特征,属准铝质-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钾玄岩系列;轻重稀土分馏明显,Eu负异常明显,稀土曲线右倾,属轻稀土富集型;微量元素表现出Zr、Hf、K元素相对富集,而Rb、Sr、Nb、Ta、U、Ti、Cr、Co、Ni元素亏损;同时具有较高的Y/Nb和Rb/Nb值,显示A2型花岗岩的特征。结合相关花岗岩构造图解分析,塔木素三叠纪正长花岗岩为在大陆边缘正常岩浆弧上,由地壳重熔而形成的增生于大陆边缘上的花岗岩,岩浆来源应为壳幔混合。其作为新生地壳的一部分,代表了碰撞晚期或碰撞后地壳增厚、抬升、拉张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2.
温杖子金矿床位于辽宁省建昌县境内,为辽西地区著名的中型金矿床,矿体主要赋存于破碎蚀变岩中,受断裂控制明显。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温杖子金矿区花岗闪长岩属于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具有微弱的负Eu异常,无或极弱Ce异常,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Ba等)和化学性质活泼的不相容元素(U、Th等),亏损高场强元素(Nb、P、Hf、Zr、Ti等)和重稀土元素(Y、Yb、Lu等),具有与埃达克岩相似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岩浆来源于地壳和地幔物质混合源区,为火山弧花岗岩构造环境,形成于华北板块由挤压构造体制转化为伸张构造体制阶段。温杖子金矿区成矿作用经历了燕山早期、燕山中期和燕山晚期3个阶段,主成矿期为燕山晚期,其成矿作用与花岗闪长岩侵位相关,认为温杖子金矿床属于蚀变岩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3.
水口山地区岩浆作用的研究对于探讨鸭公塘深部铁铜矿床成因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水口山花岗闪长岩的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其就位年龄为153.8±1.3 Ma,燕山早期产物。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岩石高硅,高铝,高碱,属于钾玄岩系列准铝质花岗岩,稀土元素配分曲线为轻稀土元素富集的右倾型,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K和强不相容元素U,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轻、重稀土元素之间分馏相对明显,具有弱负Eu异常(δEu=0.77~0.83)。综合区域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认为该岩体形成的构造环境为后造山阶段拉张减薄构造环境,岩浆为壳幔混源,为华南地壳与地幔物质混合形成。  相似文献   

14.
传梓源铌钽锂矿床是位于幕阜山岩体南缘的一个中型矿床。为了探讨与稀有金属成矿存在成因联系的幕阜山燕山早期花岗岩的岩石成因、成岩物质来源以及成岩动力学背景,本文通过对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主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组成的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幕阜山燕山早期花岗岩早期的SiO2含量为71.50%~73.67%,属酸性岩类,贫Mg,贫钙,属于钙碱性过铝质岩石。稀土总量(ΣREE)变化范围93.63×10-6~147.92×10-6之间。轻重稀土比值(LREE/HREE)介于12.97~28.99之间,轻稀土较富集,铕和铈呈弱负异常。本区岩体的大离子亲石元素含量出现分化,显著富集Ba、U等元素,而强烈亏损Nb、Ta、Rb、Th、Sr。岩体中Ga元素和高场强元素Zr、Ce、Y等含量均较高。幕阜山早期花岗岩属于A型花岗岩,成岩物质具有壳幔混合来源。本区成岩发生的动力学背景为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有关的弧后拉张背景,是板块俯冲作用晚期挤压-伸展转换环境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15.
下蒿坪金矿南邻区域性大断裂和燕山晚期花岗岩基,西邻店房中型隐爆角砾岩型金矿,矿区内构造及脉岩发育,成矿地质条件良好。稀土元素分析结果显示,样品具有较高的稀土总量,矿石的稀土平均值达207.7×10~(-6),LREE/HREE为6.81~14.19,轻稀土富集,轻重稀土分异明显,其中金矿石的δEu为0.49~1.37,变化于亏损至富集的2个端元。从合峪岩体→金矿石→爆破角砾岩,稀土总量逐渐增加,暗示成矿热液对岩浆岩的后期影响。微量元素分析结果显示Au、Pb、Cd、Bi、Ag、Cu、As和Zn等亲硫元素高度富集,反映富硫还原的成矿环境。黄铁矿中Pb同位素特征显示物质来源单一,同位素指标与燕山期花岗岩十分接近。矿床成矿时间为(129±45)Ma,与合峪岩体时代相近,暗示与花岗岩有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16.
多宝山地区构造上位于兴蒙造山带东段,侵入岩浆活动与多宝山岛弧活动及兴蒙造山带的多阶段演化有关,具有造山带侵入岩成因复杂、来源多样的普遍特征。各时期均有不同规模的岩浆活动,其中印支期—燕山期岩浆活动占主体地位。印支期侵入岩主要以花岗闪长岩为主,总体呈北西向展布。前人在该地区测得K-Ar年龄为249Ma,本次工作测得锆石SHRIMP测年结果为238.9±1.4Ma,时代为中-晚三叠世。其主量元素具有过铝、富钠、贫钾,分异程度较高的特征;其微量元素具有Ba、K、Sr明显富集,U、Nb、P、Ti明显亏损的特征;稀土配分曲线右倾显示轻、重稀土分馏明显,属轻稀土富集型。本期侵入岩属过铝质亚碱性系列岩石,成因类型为I型。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REE配分型式均显示壳幔混源特点。  相似文献   

17.
广西西部德保县红泥坡酸性岩群岩性以中细粒、细粒(含)黑云二长花岗岩、二长花岗岩、花岗岩、花岗斑岩、石英斑岩为主,呈小岩株、岩脉、岩枝产出,本文报道了其与下泥盆郁江组侵入接触关系的发现。通过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红泥坡酸性岩群具有酸度大、碱质高、钾大于钠、铝过饱和的特点,属于强过铝质高钾钙碱性花岗岩类。稀土元素表现为轻稀土富集,负Eu异常明显,轻重稀土分馏较强。岩浆源区以成熟的泥质岩为主,其中并可能具弱Ce正异常的沉积物参与部分熔融,形成于中浅成相的大陆碰撞挤压构造环境,形成时代晚于早泥盆世,具有较大的Sn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18.
白石钨(铜)矿床是赣南印支期的一个中型石英脉型矿床,其成矿岩体的研究薄弱。为探究成矿岩体的岩浆成因及其与成矿之间的关系,以白石花岗岩为对象,开展了地球化学研究。白石花岗岩具有富硅、总碱含量高、铝饱和指数高及分异指数较高的特征,在稀土元素配分曲线上显示右倾的特征,Eu异常明显,微量元素蛛网图上显示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如Rb、Th和U),亏损高场强元素(如Nb和Ti)。上述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相关地球化学图解均表明白石花岗岩为分异的S型花岗岩。研究结果揭示,白石花岗岩为板内环境形成的花岗岩,源岩为泥质岩,形成过程以分离结晶作用为主,形成于印支造山运动后的伸展环境,与华南印支期的成矿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在青海南山进行野外地质填图过程中,对前人划分的花岗闪长岩系岩相学研究,通过地质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和年代学分析,该岩体为一套花岗复式岩体,岩性为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英云闪长岩及二长花岗岩。侵入古元古代老变质结晶基底中,地球化学特征表明为高硅、中—富钾铝过饱和钙碱性系列,轻稀土富集,Eu中等亏损,微量元素K、Rb、Ba等强烈富集;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测定为447.2 Ma±5.3 Ma和446.1 Ma±3.5 Ma。常量和微量元素特征显示形成的构造环境为板块碰撞前的多岛弧及同碰撞,说明了拉脊山小洋盆由北向南俯冲—消减,随后进入陆壳碰撞挤压环境。岩体形成于晚奥陶世,属加里东期I型花岗岩,岩浆物质主要来源于俯冲碰撞,地壳逐渐增厚引发重熔而产生壳源物质,是加里东期多岛小洋盆俯冲消减,碰撞挤压造山的岩浆记录。  相似文献   

20.
长源铅锌矿位于幕阜山岩体南部,湘东北多金属成矿带上。矿脉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成矿物质来源于冷家溪群地层及燕山晚期花岗岩体,岩浆活动为成矿提供热源,成矿流体主要沿北东向的区域压扭性断裂和次级北西向、南北向张扭性断裂构造流动迁移,在构造有利部位富集,形成中-低温热液充填型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