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建国三十年来,我国机床工业有很大发展,已经从旧中国残留下来的支离破碎的机械修配业的烂摊子上,建立起一个布局比较合理、门类基本齐全的机床制造体系。一九七八年,全国机床产量达十八万三千台,全国机床拥有量为解放初期的三十倍。机床基本品种(不包括专用机床)已发展到一千种左右,国民经济各部门所需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机床可以自给。机床产品从一九五七年开始出口以来,出口量不断增长。随着我国机床的生产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具有一定先进水平的机床产品迅速增长。除了各类普通机床外,还掌握了不少高精度、重型、高效自动机床的生产(…  相似文献   

2.
进入2010年后,随着机床行业景气度的不断攀升,对数控机床的需求大幅攀升,我国机床行业的产量数控化率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截止2010年2月份,我国机床行业的产量数控化率已达到27%。  相似文献   

3.
记者:请您谈一谈欧洲机床工业的发展现状?Filip Geerts:自2009年年底以来,欧洲机床制造商接受的订单一直在不断增长。2010年上半年,其增长速度几乎达到2009年同期的50%以上。最近的统计数字显示,国际订单虽然在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但增长已有所放缓。  相似文献   

4.
一季度,我国机床工具进出口均呈高速增长,增长幅度是近年少见的,形势喜人。 一、2000年一季度机床工具出口情况分析 今年国际经济形势转好,各国经济增长加快和全球贸易增速加快,有利于我国出口贸易;我们采取一系列鼓励出口政策和措施的实施又为我国机床工具企业出口增添了活力,以上国内国外两方面有利因素促进了机床工具企业出口的高速增长。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增长快速,刺激了我国对生产设备的大量需求,尤其是自2002年起连续8年机床消费全球第一。我国机床生产通过技术引进、仿制和自主研发等方式,逐渐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机床设计、研发和生产体系。而金属成形机床是机床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轻工、家电、汽车、交通、建筑、石油化工、航空航天等行业每年均需要大量金属成形机床,因此金属成形机床近年也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机械行业分析师指出:国内金属成形机床行业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并呈现出了三大特点:一是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及  相似文献   

6.
《工具技术》2006,40(9):31-31
随着我国制造业的持续发展,对进口高科技机床的依赖程度不断加深。从深圳海关获悉,今年1~7月,深圳口岸进口金属加工机床共计9473台,虽然数量比去年同期下降6.4%,但进口价值为3.6亿美元,同比增长20.1%,进口机床价格指数上涨了20.8%。我国已连续4年稳居全球机床消费第一,以先进的数控机床为进口主流,旺盛的消费需求推动国内进口机床热不断升温。  相似文献   

7.
由于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特别是电加工机床的主要应用领域——模具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以及航天航空、军工、IT、家电、建材等相关行业需求的不断增长,电加工机床产品产量近年来已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从上世纪末的各种电加工机床总产量1万台左右发展到了年产量5万台左右,为我国模具制造业及相关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装备支撑。2005年电加工机床的生产、销售正朝着由数量的迅速增长主导转向以性能、质量提升为主导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一、中国数控机床产业现状由于经济高速增长,近年我国机床产值、进口和消费高速增长。连续几年成为世界机床消费和进口第一大国,机床产值世界第4,机床出口世界第12。我国机床消费占世界机床总产值的比例也逐年增长,2004年已达1/5(表1)。(单位:百万美元)表1我国近年机床产值、进  相似文献   

9.
近十几年来,我国汽车工业已经成为机床消费主体,约消费了全社会40%的机床.同时,汽车工业投资的一半以上又用于购买制造装备,其中,进口机床额约占机床采购总额的80%.这是造成我国机床市场和进口高速增长的主要原因.下图表明,我国汽车产量与机床进口增长同步.  相似文献   

10.
近十几年来,我国汽车工业已经成为机床消费主体,约消费了全社会40%的机床。同时,汽车工业投资的一半以上又用于购买制造装备,其中,进口机床额约占机床采购总额的80%。这是造成我国机床市场和进口高速增长的主要原因。下图表明,我国汽车产量与机床进口增长同步。  相似文献   

11.
《新技术新工艺》2012,(11):89-89
我国的模具机床业大而不强,中低端产品已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而高端产品的技术积累不够。国内模具机床业逐渐把注意力从原先的中低端市场转向高端模具市场,虽然短时间内高端模具机床还是会大量进口,但国内模具机床的市场份额正不断增长。虽然目前我国模具行业以每年巨大的进出口总额被誉为全球  相似文献   

12.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机床市场极为火爆,自2002年起,我国已连续3年保持了世界第一机床消费大国的地位。这期间,我国机床进口金额也快速增长,2004年,我国机床工具产品进口金额迅猛增长达到89.31亿美元,同比增长44.96%,比2003年的增幅高出了11个百分点。其中金属加工机床(包括金属  相似文献   

13.
数字     
2001我国数控机床产业进展 产量大幅增长:2001年国内数控金切机床产量已达1.8万台左右,比上年增长28.5%。数控化率提高:金切机床行业重点企业的产值数控化率从2000年的17.4%提高到2001年的22.7%。产业化规模:部分骨干企业年产数控机床800台以上。  相似文献   

14.
《机械》2005,32(1):i003-i003
2004年,中国机床市场需求依然强劲,机床进口大幅增长。我国机床行业经过企业改制重组。已初步形成了沈阳机床、大连机床等几个知名品牌和大的企业集团。令人高兴的是,机床企业首次被授予中国名牌产品称号,4家企业是沈阳机床、大连机床、济南一机和齐齐哈尔一机。另外.我国机床工具行业以国有企业为主体的格局正在被打破.三资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数量迅速增长。  相似文献   

15.
正一、我国机床行业发展概况及特征(一)发展概况我国机床工业中,民营企业已占主体地位。国有企业在全行业产值中的比重,从2008年的25%降至目前的10%左右,民营企业占比则从60%增至近80%。全行业共有规模以上企业5547家(金切机床782家,金属成型机床540家)。据2016年数据,规模以上金切机床企业中,国有和集体、私营、外资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为18∶69∶11,利润为-12∶97∶13。不过据行业协会介绍,近几年外资企业为适应我国机床市场需求的升级,以及高端机床市场的扩大趋势,不断加大在华投资的规模和数量,目前外企在华机床市场的份额肯定远高于11%。  相似文献   

16.
1 概述JB3750-1984《产品类种划分》中,特种加工机床(原称“电加工机床”,下同)仅作为金属切削机床大类中的第11小类。但特种加工机床在品种、结构性能、布局型式及功能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已形成一个独立的机床行业,目前我国特种加工机床拥有量已达十万台左右(“电火花加工机床”占其中98%以上),外销和进口量都在不断上升。机械工业标准体系表已将特种加工机床作为大类考虑,而电火花加工机床又是特种加工机床中的主体部分,因此,制定独立完整的电火花加工机床操作指示形象化符号已刻不容缓(GB/T3167-1993《金属切削机床 操作指示形…  相似文献   

17.
2011年我国金属加工机床进口高企不下,1~12月进口额达132.4亿美元,同比增长40.6%。加工中心、磨床、特种加工机床位居各类金属加工机床进口前三位。今年1~6月我国金属加工机床累计进口增长3.3%,而平均单价同比增长31.3%,其中数控机床平均单价增长19.2%。反映出市场需求结构在不断升级。作为最终精密加工的磨床连续成为进口大户,始终排在各类金属加工机床进口的第二位。  相似文献   

18.
在20世纪80年代还是主要机床进口国的韩国,这些年机床工业迅猛发展,去年和1986年相比,其产值增加了4.64倍,出口增长了21.85倍。 近几年来,韩国机床大举向中国机床市场进军,并已取得明显成绩,去年已成为我国机床主要进口来源国。我国已是韩国机床的第一大出口目的国,去年韩国37.4%的机床出口到了中国。  相似文献   

19.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机床市场极为火爆.自2002年起.我国已连续3年保持了世界第一机床消费大围的地位。这期间我国机床进口金额也快速增长.2004年.我国机床工具产品进口金额迅猛增长达到8931亿美元,同比增长4496%.比2003年增幅高出了11个百分点。其中金属加工机床(包括金属切削机床和金属成型机床)的进口金额迭5916亿美元.占机床工具产品进口总额的6624%。从2002年起,  相似文献   

20.
“十一五”规划开局之年即将过去,根据国家统计数据和事实表明,2006年又是一个“丰收年”:我国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保持了增长速度较快、经济效益较好、物价水平较低的良好态势,经济社会发展在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2006年机床工具行业的发展也和全国形势一样,工业总产值和销售收入的增长都高于年初的预期,取得了较高的增长,预计全年的产销增长都将超过25%.达到1500亿元以上。金属切削机床产量将破纪录达到50万台的新高,其中数控金切机床产量将达75000台以上,就其量而言.已接近机床生产强国的水平。可以说2006年机床工具行业实现了“十一五”开好局、起好步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