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一直固执地认为,爱喝茶的人要么外表斯文温文尔雅、要么举止文雅仙风道骨。在见到一品古道范承胜先生时,我的"固执"得以应验,这次见吴秘书长,我很庆幸,我的"固执"又一次"巧合"地吻上了,看来我应该继续"固执"下去……吴锡端,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秘书长,他有着典型的茶人脸庞,一看就是位知者、智者;他是嗅着茶香长大的,与茶的缘分是天定的。要说他的茶缘,且随我一同进入本期的茶奇人物吧!  相似文献   

2.
<正>"待到春风二三月,石炉敲火试新茶",农历三月,春意盎然,茶垄含绿,各地的春茶早已"拨弄"爱茶人士的心弦,各地的茶会、茶节接踵而至,茶商、茶企、爱茶人蜂拥而来,为的就是那壶热茶。一盏清茗酬知音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柴米油盐酱醋茶",茶是百姓的生活必需品;"琴棋书画诗酒茶",茶又是品质生活中文化要素之一。茶既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在现代生活中,品茶已是现代休闲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饮茶有千年以上的历史,茶文化内涵丰富多彩,各种茶道艺术具有很强的观赏性与感染力。中国名茶千余种,很多名茶都有动人的故事,"中国故事  相似文献   

3.
在所有茶中最喜欢的当属武夷岩茶了。那流霞一样的汤色,那岩骨花香的韵味,那三红七绿软亮的叶底,那滋味醇厚的茶汤,那香浓四溢的茶香,那绵绵不绝的回甘,还有伴随着武夷岩茶那数不清的故事传说,是那样吸引我。因为喜爱,所以关注,不知不觉中,武夷山那些大大小小的茶场,那些或者大名鼎鼎或者名不见经传的茶人茶商,我都略知一二。  相似文献   

4.
<正>"丛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一首诗,道尽了天下茶人之心。第一次知道"东方美人茶"是在一次与朋友的偶然邂逅,在那次的会面中我喝到了东方美人茶,也见到了这位多年来致力于推广两岸茶文化的台湾茶人黄明富先生。当时只是无意中的结缘,没有深入交谈,但他那幽默  相似文献   

5.
心是一杯茶     
《黑龙江粮食》2016,(10):53-54
正我原本是不喝茶的,也不懂茶,是因为遇到了福儿,我才对茶有了粗略的了解和接触。福儿是一个淡淡如茶的女子,她常说的一句话是:"心是一杯茶。"她对我说,茶能使人心静、不乱、不烦、有乐趣、有节制,人可以在饮茶中求到美好的韵律,精神开释。茶的种类非常多,而她却独爱绿茶,她说绿茶很温和。泡一壶绿茶,再细细地品味,是她每天的必修课。福儿来自山灵水秀的湘西,自  相似文献   

6.
正台湾知名作家林清玄先生于2019年1月23日离世,仅以此文表达怀念。有人说,他的作品意境"最清明",声音"最玄妙"。读他的文字,我仿佛捧着一杯清茶,时时散发出一种淡淡的暗香,看完之后会有澄净与善良的感觉。他在《平常茶非常道》一书中,进入那富有禅意的世界,以他的散文净化自己的心灵,让内心充满宁静与关爱。《平常茶非常道》这本书,是一本禅茶文化的散文集。全书共分四辑,"茶能生善""人间奇香""饮茶洗心"和"入清凉地"。在书中,林清玄畅谈如何品评各地的好茶、昂贵的茶、便  相似文献   

7.
粗茶细趣     
在乡野喝凉饮,过去是一匹罐,如今多为三匹罐。"匹"者,土语是片的意思。农人认为,能说一匹布、一匹马,就能说一匹叶、一匹人,婚姻不是也讲"匹配"吗。"一匹罐",即一片茶叶可泡一罐茶;同理,三匹罐就是三片茶叶泡一罐茶。  相似文献   

8.
正杨总编:活至耄耋、不免念旧,因身板尚硬朗,于是四海云游、访亲问友,谈及往事,众多新朋旧友都劝我:"你是个有故事的人,把故事讲出来…"一位高寿近百、亦师亦友,且颇具权威的长者甚至告诫我,史学家和哲人认为:"无论什么事,凡是第一个,就都有其特殊的历史地位和价值。"他颇为感慨地表示:由于"历史的误会",新中国的珠宝首饰行业曾有所"阻滞",而你本人确实为振兴整个行业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这位长者一贯"政治敏锐",每次会面都"与时俱进":中央正专题研究,如何对外宣传中华传统文化。总书记特别强调:"中华民族有地位、有影响,是因为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感召力。"所以他特别重视文化自信,因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中国不乏生动的故事,关键要有讲好故事的能力。"临别时,他握着我的手,颇有点语重心长:你一向认为:"玉文化是中华文明的基石。"这无疑是最坚实、最深远睿哲的文化自信。花费点时间,响应总书记的号召,讲好你的中国故事,因为它有"其特殊的历史地位和价值。"握手后,我不禁沉思;他叫住我:你们这一代人,受我们影响太深,太过于自谦,羞于自我推介,应该向80、90后  相似文献   

9.
茶人     
正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茶人"这个称呼比比皆是。查百度发现是这样解释的:茶人,原本有两种解释,一是精于茶道之人,二是采茶之人或制茶之人。我认为还应该宽泛些,因为何为"茶道",对于茶究竟有没有必要上升为"道"的地步,历来都有不同看法,只要是爱茶惜茶的人,即使不够精于此道,都可以算作茶人。按这样的逻辑,倒是从来没有听说过酒人、书画人、花人等,而是听到工人、匠人、商人,以及现在比较多的琴人、茶人。想到这里,我觉得中国的语言真的很有意思。  相似文献   

10.
"坐酌冷冷水,看煎瑟瑟尘。无由持一皿,寄于爱茶人。"这是唐代大诗人自居易《山泉煎茶有怀》,咏茶写的一首诗。刚刚见面,白庆琳就把这首诗说给我听。因为之前我只是听说她十分爱茶,没想到她对关于茶的诗句也如此了解,让我刮目相看。"白居易是我们白家人的"老祖宗",他的诗,一生写了二千多首诗。"白庆琳很自豪,很欣慰的和我着谈白居易。而我们的开场白也从白居易的诗开始谈起。顿时让我感觉她不是一个  相似文献   

11.
<正>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品质总监在品质问题检讨会上,向老板、总经理和相关部门经理"开炮"。质量很重要",每个老板几乎都这样说,那是因为如果不这样说,他的公司早就倒闭了。但是对于如何提高质量,谁对质量影响最大这个问题,很多老板都不太清楚。一旦产品质量上出了大问题,大多数的老板和经理都会认为,这是因为下面的"  相似文献   

12.
乍一看店名"宁国府",准以为那是做红楼宴的,至少也是钟鸣鼎食之家,诗礼簪缨之族。实际上,"宁国府"与这两种说法是没有关系的。那是因为店老板施武的外婆家在黄山脚下的安徽宁国县,店内许多食材都来自苏浙皖闽地区的山野不毛之地。前几天,遇见大侠,他一脸神秘地告诉我:"施武的‘宁国府’有了和火腿一起腌渍的鸭子,名叫‘火腿鸭’,那个香,那个鲜……"他自己讲得咽了咽口水,我则两眼发光,迫不及待与他约好,同去!  相似文献   

13.
心灵鸡汤     
正心灵故事SOUL STORIES泡芙的由来农场主女儿与放牧人相恋,遭到女方父亲的反对,说除非他们能把牛奶装到蛋里,他才会同意。经过反复尝试,这对情侣做出了外表和鸡蛋壳一样酥脆,里面是结了冻的牛奶的点心,并得到了女方父亲的认可。小伙子名字第一个发音是"泡",姑娘名字最后一个发音是"芙",这点心就取名为"泡芙"。  相似文献   

14.
刘峰 《缤纷家居》2008,(7):106-107
师建民的艺术工作室是798里面少有的"净土",没有浮躁也没有艺术区里日渐浓重的铜臭味道。空间之中放置的很多件不锈钢作品,厚重而刚性十足。男女主人谦和而开朗,为第一次造访的笔者营造了有如老友之间的放松之感。还有主人特地泡的那杯茶,口味很特别,至今仍有回味……虽然主人一再谦虚地说自己并没有对传统文化做过太多思考,但在空间,言谈,作品还有那一杯清茶之中,我却时时感受到一种厚重的底蕴,关乎传统却又意在当代……  相似文献   

15.
茶疗小史     
中国是茶的"祖国",茶的"故乡"。中国人把茶列为"一日开门七件大事"之一,曰"柴米油盐酱醋茶"。茶叶的药用是如何被发现的?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论及:"茶之为饮,发乎神农",并说:神农遇毒,得茶而解之。传说有一日神农在野外煮水,偶有茶树叶飘落锅中,因而发现茶叶之煎汁可以治病。另外还有一种传说称"神农尝百草",有一日忽然中毒,倒于茶树下,茶树叶上的水珠滴入他的口中,使他解毒得救,因而知茶叶有药效。据《神农本草经》载:"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到了后汉两晋时茶风兴起,唐代开始普及,北宋极盛。在唐宋时期,上自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已达到日日不离的地步,正如唐代《膳夫经手录》所述:"累日不食犹得,不得一日无茶也。"尤其是诸多文人骚客与茶结下不解之缘,如唐代白居易自称为"别茶人",宋代苏东坡宣称:"不可一日无此君"。  相似文献   

16.
老人茶     
不喜欢喝茶的我喜欢上了家乡的一种茶,人们叫它"老人茶"或者"虫茶"。我知道所谓"虫茶"其实是一种昆虫产的卵,常常聚结在树叶的表面,细如针尖,红红的一簇,小心取下,用开水泡就成了"茶",小时候我去采过。我喜欢它泡出"茶"来的那种如少女腮红般细嫩,浅浅的红色和清香淡雅的香味!我一直不喜欢喝茶,感觉过于麻烦,喝时要泡,还要泡一次倒掉重新冲开水才可以喝。而"老人  相似文献   

17.
正杨总编:活至耄耋、不免念旧,因身板尚硬朗,于是四海云游、访亲问友,谈及往事,众多新朋旧友都劝我:"你是个有故事的人,把故事讲出来……"一位高寿近百、亦师亦友,且颇具权威的长者甚至告诫我,史学家和哲人认为:"无论什么事,凡是第一个,就都有其特殊的历史地位和价值。"他颇为感慨地表示:由于"历史的误会",新中国的珠宝首饰行业曾有所"阻滞",而你本人确实为振兴整个行业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茶经·六之饮》中记"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乎鲁周公。"阅之可见中国早在神农氏时期就发现了茶并且有其相应的食饮方式。随着时间的磨砺,历朝代文化也不断变革,茶艺、茶道及茶人精神其今已成为了一种主流文化——中国茶文化。有品饮之人自然需要泡注之人,时至今日我们称这些茶品泡注者为茶艺师。茶艺中的技艺和文化重于平时练习积累,在此基础上茶艺师素质形象可通过茶服进行二次升华,提高整个过程的艺术性。近现代常见的茶服款式、色彩等都是集合了历代茶俗和茶文化的特征所形成。  相似文献   

19.
正杨总编:活至耄耋、不免念旧,因身板尚硬朗,于是四海云游、访亲问友,。谈及往事,众多新朋旧友都劝我:"你是个有故事的人,把故事讲出来……"。一位高寿近百、亦师亦友,且颇具权威的长者甚至告诫我,史学家和哲人认为:"无论什么事,凡是第一个,就都有其特殊的历史地位和价值。"他颇为感慨地表示:由于"历史的误会",新中国的珠宝首饰行业曾有所"阻滞",而你本人确实为振兴整个行业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野鹤 《食品与生活》2011,(12):38-38
因为坊间称我"时尚爷爷",不少年轻的小饕时不时会邀请我去一些新开的时尚餐厅。前两天,他们邀我去一家名叫"靓鱼帅兔"的新开餐厅。"那一定是火锅店,一进门准是麻辣烟火味扑面而来!"我对"小朋友"说。她们调皮地回了一句:"就算是吧,不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