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3.
4.
5.
6.
7.
现在这一代中小学生,他们的父母在童年时是特别会玩的;那时虽然物质生活匮乏.但孩子没有升学竞争压力.可以玩沙土.捉蟋蟀、爬树、下河游水、滚铁环、跳皮筋、跳房子等。但现在的孩子却成了“没有童年”的可怜一代.他们课内外的 相似文献
8.
“撒娇”对孩子们来说.是一种天性.但“撒娇”并不是孩子的专利。有时候,父母跟自己的孩子“撒点娇”.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7月17日,树仁荟携手华东师范大学启动了儿童教育合作项目,并发布了《中国儿童情商教育调研报告》。年长和高学历的家长相对重视孩子的情商情商概念在20年前被引入中国,但在中国仍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以前,中国的父母更多关注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和智力开发。但这次树仁荟与华师大情商调研报告中显示78%的中国父母开始关注孩子的情商教育,希望孩子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从近800份问卷调查中发现,40~50岁的家长对情商的关心度比其他年轻家长更高,具有高等教育背景的家长更重视孩子情商的开发和培养,而女性家长也比男性家长更能意识到情商的重要性。情商高的孩子的五大表现特征依次为:1.善于沟通2.有情绪控制能力3.自信心高4.有爱心5.乐观开朗。本次问卷调查来自华东华南地区为主,并对上海30位家长进行焦点团体访谈。同时发现,家长们对于了解情商重要性的渠道大部份来自干日常生活的体会及职场待人处事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周日在外边玩儿的时候,宁宝喜欢上了一个小朋友手里的玩具,想玩。可那个小朋友不给,我对她说:“如果他现在不想给你,那你就不能强求。你要尊重他的意愿,宝贝。”她似懂非懂,但并没再接着要。等我们和另一个小男孩在玩儿秋千的时候,那个小朋友也跑过来看,手里的玩具扔到了一边。宁看了非常开心,上前就拿起了那个玩具,那个小朋友没有阻止,但紧盯着自己的玩具。 相似文献
11.
生活中的”小气鬼”宝宝可不少,对应的还有一群“败家”宝宝。他们大方得不行.家里什么好东西都愿意送人,有时甚至自己不吃不玩也要先让别人享受.这让父母很是发愁。先别急,让我们偷偷走近这群“败家”宝宝.看看他们为何这样爱“败家”。 相似文献
12.
站在车来车往的马路边等着女儿的校车开过来.向那个精灵一般的小娃娃伸出双臂,一天的分离,发自内心的笑,最终都汇威了母女两个的亲亲拥抱。我牵着她的小手慢慢地走着. 相似文献
13.
发现大晨“护食”不是一天两天了,只是我最近有点忙,忽略了及时矫正她这个毛病。我今天才觉得,如果我不把“护食”这段记下来,就太“对不起”大晨的眼泪了。 相似文献
14.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国毛毛条质量预测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BP神经网络预测技术建立少于3层的国毛毛条加工质量预测模型,利用贝叶斯判别规则提高网络的学习能力,通过实验对比选出最优隐层神经元数。模型预测结果表明,用神经网络方法预测毛条加工性能与实际结果有相当高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6.
黄小明 《中国眼镜科技杂志》2013,(11):111-112
间歇性外斜视是共同性外斜视中常见类型之一,发病率占儿童斜视的50%~80%,治疗手段包括手术和非手术方法。因早期手术疗效不确定,年幼儿童配合程度差,目前多主张采用非手术方法治疗小度数间歇性外斜视。非手术方法包括配戴三棱镜、双眼视觉训练及配戴近视过矫眼镜等。近视过矫眼镜具有外观易接受、不影响儿童视力发育及患儿依从性好等优点,本文回顾性分析应用近视过矫眼镜治疗21例间歇性外斜视并近视的患儿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7.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是要培养出面向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具有较强综合职业能力的高技能应用性人才。为此,高职院校必须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产学研结合的长效机制,构建以实践教学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加强实训设施建设,强化职业技能培养,完善高职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笔者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三年八学期制"人才培养模式,是实现高职教育与实习实训、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一种途径,体现了高等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 相似文献
18.
简约课堂不是纯粹简单的课堂,而是充满思维张力、情感张力、智慧张力的"丰满"课堂。教师设计情境的简、语言的简、提问的简、环节的简,带来学生思维能力的丰、语言能力的丰、探究能力的丰、自主空间的丰。简约课堂中的有效教学情境有四个特征:学科性、生活性、情感性、问题性。 相似文献
19.
柯雷斯顿 《中国眼镜科技杂志》2014,(19):56-57
正如果我们可以看透设计师的心灵,了解他们的思维过程,那会怎样呢?我们也许能看到创意点子从哪里冒出来的、他们是如何进行创意的。你有没有看过设计师的手稿,然后好奇地想问那些有创意的图案是怎么产生出来的?世界顶级设计师是怎样创新的?这些创意都从何而来?这些创意是如何演化成最终产品的?一旦有了这些创新的想法,创新者是如何处理这些想法的?再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我们接下来应该问什么问题呢?所有这些创新的开始都源于一副草图、一段笔记或者一片餐巾纸上的涂画。换句话说,你首先需要用粗略的线条为下一步的细节勾勒出轮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