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牛崇桓 《风景园林》2013,(5):142-143
近些年来,城市建设出现了千篇一律的景象:宽阔的柏油马路,林立的钢筋混泥土结构,山削平了,湖填平了,树整齐了,人隔远了,很多城市少了灵气、少了韵味、少了传承,让人似曾相识,也就让人熟视无睹了。  相似文献   

2.
李长兴 《风景园林》2013,(5):144-145
党的十七大首次在政治报告中提出,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党的十八大政治报告中,做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明确将其融入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五位一体"建设的总体布局。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是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五位一体"建设的基础和环境保障,是实现人类社会永续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之路。水是生命之源,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存载体;  相似文献   

3.
简述了智慧城市的功能特点,结合其在国外发展的经验,探讨了智慧城市在国内的发展现状,分析了生命城市理念和系统思想对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的引导作用,并给出了顶层设计的选择路径。  相似文献   

4.
韧性理念是现阶段城市防灾减灾的新思路,近年来,建设"韧性城市"的呼声不断提高。介绍了韧性城市理论及其基本框架,概述了国内外韧性城市相关规划设计策略与实践,并总结了卡特等构建的韧性城市规划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对"韧性城市"在城乡规划中的探索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5.
高远 《绿色建筑》2012,(6):31-32
阐述了绿色生态理念的产生历史,节约型城市的基本特征。由传统方式的“资源→产品→污染排放”所构成的物质单向流动方式,向减量化→再使用→再结构(即所谓的3R原则)组成的“赍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方式发展。重点介绍了上海建设“老港静脉产业园区”和“生态环境之都”的循环经济运行的新思维、新概念。绿色生态理念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以可持续发展为依据,以未来人类的发展为着眼点,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和共处共融。节约型城市的创建是我国政府一直倡导的城市化道路发展方向。通过阐述环卫企业如何在工作中贯彻绿色生态理念,探讨创建节约型城市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水安全与水环境问题日益严峻,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在人口密集、工业集中的城市出现了严重的城市病:逢大雨必涝、城市水体黑臭、环境生态严重恶化、水资源严重匮乏、环境容量超出极限、城市水源地污染事件频发.针对这一现状,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12月12日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城市规划建设的每个细节都要考虑对自然的影响,更不要打破自然系统.比如,在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习总书记还指出,现在许多城市提出生态城市口号,但思路却是大树进城、开山造地、人造景观、填湖填海等,这不是建设生态文明,而是破坏自然生态.为此,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多次发布相关文件,推动海绵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7.
8.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量基础设施建设、开矿采石作业和房地产开发破坏了原有地貌和植被,致使水土流失,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若不加强城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就会引发更严重的后果。根据水土保持的有关知识,分析了水土流失在城市中产生的危害,并提出了解决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对我国2020年水土流失情况进行了总结,明确了城市水土保持工作的必要性,并进一步分析城市水土保持信息化建设中的关键技术,了解水土保持信息化系统建设思路。论文对我国2020年水土流失总面积、侵蚀强度占比、水土保持区划一级区水土流失面积进行了统计,从不同角度总结了水土保持信息化建设相关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0.
王冬梅 《风景园林》2013,(5):147-148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伴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新市镇的迅速崛起,城市建设中的水土流失问题日益严重,城市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影响。城市化进程中,必然要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建设,如房地产开发、建厂、公路、铁路、机场、港口、供水、排水、供电、通讯及其他各项设施建设,以及开采沙石和工业区建设等,必然要损坏原有地形地貌、扰动地表植被或破坏水土保持设施,有的还要改变原有水系、排放大量的废土弃渣,致使植被覆盖率下降。  相似文献   

11.
<正>低技态度可持续的建筑观已成为建筑业的共识。低技策略通常采用当地易得的原生材料及易操作的简单工艺,可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和建筑维护的成本,并形成无污染的生态循环,因而既能秉持鲜明的可持续态度和立场,又具有多重意义上的实践可操作性。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低技策略也反映了建筑人的职业伦理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