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构造了一种线性与非线性结合的神经网络,提出了短期负荷预测的神经网络方法。使用最近的观测资料对神经网络进行学习训练,调整神经元间的权值。然后对未来负荷进行预测。通过对华中电网的观测资料进行仿真,在正常情况下获得较好结果。 相似文献
2.
3.
基于改进灰色理论的主动配电网中长期负荷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 中长期负荷预测是影响主动配电网规划和调度的重要方面。从柔性负荷、分布式电源及电动汽车等主动配电网中特殊负荷入手,分析提炼负荷长期发展的影响因素;将灰色理论引入主动配电网负荷预测,分析了多变量残差修正灰色模型在计及多因素影响作用和消除累积误差方面的作用。通过具体实例计算,证实了改进灰色方法在主动配电网中长期负荷预测中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改进灰色模型在电力负荷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颖峰 《电网与水力发电进展》2009,25(3):10-11
灰色GM(1,1)模型是一种较有效的负荷预测模型,然而由于电力负荷具有多样性,导致对某些变化规律的负荷预测误差较大,精度不能满足要求,在实际应用中具有一定的局限陛。对灰色GM(1,1)模型进行必要的改进,利用等维新信息递推模型进行负荷预测,通过实例分析表明,可提高预测的精度。 相似文献
5.
展示了从1小时至1周内电力系统短期负荷预报模型与方法的现状及最新发展,讨论了两类八种的主要特性,指出了负荷预报精度的途径,并给出了有关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针对传统灰色预测模型GM(1,1)在电力负荷预测中存在的局限性,提出了电力系统中期负荷预测的变权重灰色模型.以河北承德为例进行负荷预测,并与指教平滑法、动平均法、二项式预测模型和GM(1,1)模型四种方法的预测结果及实际用电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该模型预测精度较高、简捷、合理、实用,可作为中期电力负荷预测的工具之一. 相似文献
7.
针对人工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存在的泛化误差大、具有局部最优以及参数选取困难等缺点,将随机森林回归模型引入电力系统短期负荷预测,提出了一种基于相似日与随机森林回归模型的短期负荷预测方法。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计算原始训练样本与预测日各影响因素间的关联系数,选取相似度较高的历史样本构成相似日样本集,对随机森林回归模型进行训练。将预测日的特征向量输入训练好的模型中,取所有回归树输出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最终的负荷预测结果。实际算例表明,与常规支持向量机法和常规随机森林回归法相比,该组合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短期负荷预测的精度。 相似文献
8.
考虑到电网负荷与诸多因素有关,设计了一种带有温度、气象、日期类型的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RNN)负荷预测模型。为了提高该模型的预测精度,提出了一种改进果蝇优化算法优化广义回归神经网络(IFOA-GRNN)的方法,即在利用果蝇优化算法(FOA)进入迭代寻优时,通过改进搜索距离优化该算法的性能和稳定性。利用改进的FOA优化GRNN的光滑参数,然后利用训练好的预测模型对甘肃省某地区进行了短期负荷预测,并与FOA-GRNN和误差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模型结果进行了误差比较。结果表明, IFOA-GRNN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能够满足电力系统短期负荷预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10.
11.
利用粗糙集理论处理大数据量、消除冗余信息等方面的优势,找到了与负荷直接相关的因素。以利用遗传程序设计进行演化建模对贵州电网日96点负荷实例进行了预测,与BP神经网络法相比,本模型预测精度高,在短期负荷预测中具有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13.
14.
正交设计灰色模型在年电力负荷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基于正交设计和灰色系统理论.提出一种预测年电力负荷的新方法。采用新陈代谢技术和加权最小二乘参数辨识法对标准GM(1,1)模型进行改进。以背景值系数OL、建模所需数据个数m和加权参数q作为可控因素,根据专家经验设计了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表。以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为输出目标,通过信噪比分析,得出最优参数水平组合,并通过方差分析,进一步得出各可控因素对预测效果的影响程度。对2个电网的负荷进行预测,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16.
灰色理论在污垢热阻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由于影响换热器污垢热阻的因素较为复杂,对其预测比较困难。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了利用灰色理论对污垢热阻进行预测。通过实验表明,预测的结果和实测值能较好吻合,可以较准确地预测污垢热阻随时间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7.
针对电力负荷中长期预测中存在大量的不确定性因素及待预测的负荷变量与关联因素无法很好地满足整个样本序列上预测变量与解释变量间的线性相关性问题,引入了模糊划分理论,构建了基于模糊有序划分的线性回归预测模型。算例应用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在较少样本数据基础上实现对电力负荷较为准确的预测,且预测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