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井站数目众多的自动化油田,SCADA报警系统中报警限的设置是一项繁重的工作,而正确的报警限是油田监控人员及时准确地发现现场异常状况的基础。通过SCADA系统实时数据库技术,根据历史运行情况可以实现程序设置报警。另外通过指定的数学模型,深度分析部分监控点的历史曲线,将能够实现智能辅助分析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我国西南地区地形地貌条件复杂,极端暴雨山洪灾害频发,显著制约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为科学认识暴雨山洪形成过程,揭示受灾地区致灾机制,构建符合区域特征的山洪灾害预警体系,以四川省屏山县中都河流域“8.16”山洪灾害为例,结合实地调查及基础资料,从地区降雨特性、洪水陡涨过程及人类活动三方面入手,系统分析了此次暴雨山洪的灾变响应过程,以及采用水位流量反推法和洪水上涨率判定法计算山洪灾害预警指标阈值。结果表明:此次山洪灾害成因主要在于上游马边县地区短时强降雨导致下游屏山县中都镇河水陡涨,极大缩短了沿河居民转移时间;当地居民围滩造地侵占河道,减少了行洪面积,属于典型的地区强降雨与人类活动综合影响下的突发性暴雨山洪灾害;对比上述两种预警方法的结果,发现水位流量反推法预警精度稍差且多次出现漏警,洪水上涨率法预警期显著延长,预警效果更为可靠。因此,建议中都河流域山洪灾害防御采用洪水上涨率法和传统预警相结合,以流域划分模式构建马边屏山两县行政联合的山洪预警体系,可为该区域乃至其他类似山洪灾害频发地区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4.
基于"互联网+防汛"的黄河基层河务局决策系统采用B/S结构,服务器端使用Web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地理信息系统向客户端提供数据和地图信息,客户端采用浏览器。探讨了系统的设计思路和建立防洪工程资料库、构建系统的关键技术,对系统的防洪工程数据与图形切换、防洪工程查询、险情预估、防洪料物管理、抢险物资计算等功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也发生了变化,要求学生必须具 有较强的就业适应性,为此,提出了高等教育院校学生素质教育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现代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传统教育中培养人才的封闭模式,单一的授课方法等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形势需求,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本文就如何提高电教使用率,提出了几点建议,从而使电教中心的工作更好地促进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7.
智能建筑实验室建设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建设智能建筑实验室,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而且经济合理,本文给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作为发展中国家,大力发展ASIC产业,是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一个重大课题。我国面临ASIC专业人才短缺、流失的困扰,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本文提出的对策建议包括:制定ASIC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多途径培养ASIC研究、设计、管理人才;加强国际间的技术协作与交流,引进国外智力,提高我国ASIC专业人才队伍积极性,重视并稳定一支精干的ASIC技术人员队伍。  相似文献   

9.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和本质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则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根本保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需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也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当前,共同富裕的理想和当代中国现实之间存在很大反差,贫富差距较大,但这有着复杂的原因,并不意味着我国距离共同富裕的目标渐行渐远。推动共同富裕,既要做大蛋糕,又要分好蛋糕,深化分配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0.
“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是新时期对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领导干部讲正气既是“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落脚点,也是“讲学习、讲政治”的判断依据和评价标准。“讲正气”是一个政治概念,而非伦理学概念,其前提是注重“养气”;其核心是坚持真理,坚持原则;其最终检验标准是务实忌虚,求实效、得民心。  相似文献   

11.
为验证分布式水文物理模型BTOPMC在山区流域暴雨洪水预警预报中的适用性,利用BTOPMC模型对四川省2个山洪易发流域的暴雨洪水过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BTOPMC模型能够较准确地模拟洪峰流量以及洪峰出现时间,达到暴雨洪水预警预报对模型的要求,该模型适用于山区流域的暴雨洪水预警预报。  相似文献   

12.
山洪灾害是河北省主要灾害之一,山洪灾害预测预警系统是山洪灾害防治的重要非工程措施。结合河北省山洪灾害防治区流域实际情况,开发研制一套集面雨量计算、前期影响雨量分析、产流计算、流域汇流计算、河道洪水演算、预警分析为一体的,适合河北省山洪灾害预警预报工作特点的河北省山洪灾害预警预报系统。  相似文献   

13.
山区降雨预报的不确定性强,实际降雨信息难以实时测报,使得准确及时的洪水预警难以实现.从群测群防角度看,山区居民可粗略测量各自位置上的实时降雨量,但不了解上游流域内的降雨情况,也不掌握对洪水进行可靠估计的方法.基于智能手机、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提出并初步实现了一个用于资料缺乏山区洪水预警系统的框架.该系统综合了群测群防思想和水文模拟技术,在降雨发生后通过居民的智能手机终端收集地理坐标和雨量估计值,驱动云端的数字流域模型自动运行,根据径流模拟结果推定不同地理位置的预警级别,并将预警信息推送到雨量信息提供者和潜在受灾者,使用户在洪水到达前接收到预警信息.该系统的应用将提高群测群防的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4.
受水沙耦合致灾作用,暴雨山洪灾害一般表现为山洪洪水灾害、山洪水沙灾害及山洪泥石流灾害3种模式,不同灾害模式的成灾特点、灾害规模、致灾指标及阈值常存在显著差异.传统暴雨山洪灾害防治预警技术的研究思路主要以"雨量–径流–成灾水位"雨水情分析为主,缺乏"雨–水–沙"变化系统研究,未充分考虑洪水泥沙耦合作用下山洪灾害易发区的成...  相似文献   

15.
山洪灾害为全球重大自然灾害之一,本世纪全球因山洪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已高达每年460多亿美元。我国山洪灾害防治区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40%,山洪灾害造成的人员死亡约占洪涝灾害死亡人数的70%。近年来,我国全面开展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建设,目前已基本建成了专群结合的山洪灾害防治体系,山洪灾害监测预警技术水平明显提升。山区暴雨山洪灾害实例表明,重大人员伤亡与重大财产损失的山洪灾害事件往往源于洪水和泥沙的共同作用,然而,以往在进行山洪灾害防治时,大多仅关注“洪水”的作用,忽视了“洪水和泥沙”共同作用将显著增大山洪灾害的致灾风险乃至出现“小洪水大灾害”。为了进一步提高山洪灾害防控能力和完善山洪灾害防御体系,亟需深入研究暴雨山洪水沙灾害预报预警关键技术。“山区暴雨山洪水沙灾害预报预警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以洪水和泥沙共同作用为切入点,凝练了四个需攻克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1)山区暴雨作用下流域产流产沙异变机制、水沙过程与沟床剧变耦合致灾机制;2)山区暴雨山洪水沙灾害早期识别与致灾要素一体化智能监测技术;3)山区暴雨山洪水沙运动过程模拟与快速预报技术;4)基于山洪水沙灾害动力过程的灾害风险动态评估与预警防控技术。围绕关键科学技术问题的内涵,提出五个需开展的重点研究内容:1)山区暴雨产流产沙过程与水沙耦合致灾机制研究;2)山区暴雨山洪水沙灾害早期识别与智能监测技术;3)山区暴雨山洪水沙运动过程模拟与快速预报技术;4)山区暴雨山洪水沙灾害风险动态评估与预警技术;5)山区暴雨山洪水沙灾害预报预警防控平台构建与示范。研究成果将揭示山区暴雨产流产沙过程与水沙耦合致灾机制,提出山区暴雨山洪水沙灾害早期识别方法、山区暴雨山洪水沙灾害智能监测技术体系、山洪水沙运动过程模拟与快速预报技术、山洪水沙灾害风险动态评估与预警技术等,构建集早期识别、风险评估及综合防控一体化的暴雨山洪水沙灾害预报预警防控平台,提升我国暴雨山洪灾害监测预警与防控的实时性、精准度和智能化水平。  相似文献   

16.
余姚市防汛计算机网络系统是一个覆盖全市的具有综合业务能力的互联网络。根据余姚市防汛决策支持系统的要求,采用Client/Server结构模式,将网络结构建立在各类信息分布处理和集中管理的方式上,设备的性能得到了很好的应用,整个网络以市防汛指挥中心为网络中心,以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局域网络为分中心。采用Windows2000操作平台,IP地址统一规划设置,建立了Email信息箱,实现了分业务、分层次、分级别的网络互联,充分满足了防汛调度及决策支持系统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本文叙述了最优预检随动控制系统的性质,提出了设计系统的简化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8.
叙述对松嫩平原洪涝旱等自然灾害的治理状况,并对该区生态环境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绍兴市地处浙东沿海,防汛防台任务非常艰巨.基层防汛防台能力是防汛工作的薄弱点,其应急处置水平和抢险救灾能力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防灾救灾.绍兴市通过构建“组织健全、责任落实、预案实用、预警及时、响应迅速、全民参与、救援有效、保障有力”的基层防汛防台体系,充分发挥了防灾减灾作用.建议今后应进一步完善基层预案,加强县级防办管理能力建设,强化成效管理机制,稳定防汛队伍,进一步全面提高基层防灾减灾能力.  相似文献   

20.
为了加快郑州区域防洪减灾工作的自动化进程,提高水利部门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对郑州区域防洪减灾预警保障体系及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建立了综合通信系统模型,开发了基于Delphi的水文信息预警系统软件.根据基层测站数据管理的现状,考虑了监测数据的数量大、时段长等特点,以Windows系统作为开发平台,使用SQL Server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